非主流人群如我,不爱看热综、不喜欢民谣嘻哈、不刷抖音快手,不去网红店打卡.....
俨然有些“遗(装)世(X)独(高)立(手)”的姿态。
秉持着“一个人装X会被打”的态度,我郑重其事地采访了我身边几位平时看起来就不怎么正常的胖友,结果采访完我笑了。
我女朋友典型的主流人士,什么网红买什么,衣服、饰品、吃的、喝的......
我每天刷微博好歹也偶尔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她微博上关注的除了明星就是网红。
出去逛个街,还非得拉着我去什么喜茶丧茶排队打卡。
鉴于她过于走火入魔,我心血来潮地去买了网红脏脏包和小区楼下15块一斤的鸡蛋糕,想给她做个实验。
我把我女朋友眼睛蒙住,跟她说这两个都是我买的网红甜点,让她品尝一下哪个好吃。
我其实不是对网红的东西有什么偏见,我以前也爱买AJ,但那是AJ还没火之前。
现在火了之后,假货横行,东西变了,感觉也变了。
和女朋友搬来现在的小区后,我带她去楼下那家无需等待、入店即食,而且一直开到凌晨三点的“胖子烧烤”吃了几次。
我平时喜欢收集旧磁带和CD,这种东西现在越来越难淘了。
一般只有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店里会有。
小店都很小而且难觅,但胜在安静。
对我来说,安静就挺好的。
女朋友刚在网红店买的衣服昨天约会穿了一次袖口线开了,不说了,去给她缝衣服了。
走路上非得让我假装不认识他,然后再从后面跑过来撩我,边跑边拍,拍完先把自己笑疯。
每次路上的人都会用一种关爱智障的眼神盯着我们,那种时候,我真的想不认识他。
我不爱看综艺、不爱玩抖音、快手,不爱逛微博。
每次网上什么东西火了,我身边朋友都会去追去玩去看。
也因此自我怀疑过,尝试去看了土偶和101。
《后来的我们》上映第二天,男闺蜜偷偷购了两张票。
我正躺家里床上看英剧《Him&Her》,他到我家把我从床上薅起来,说电影马上开场,免费带我去陶冶情操。
电影结束的时候,男闺蜜哭成了泪人。
按照原计划,这会三集都该刷完了。
我和男闺蜜都爱熬夜玩手机。
其实我知道,他很少点开我的鬼故事网页,就像我从来不看他的抖音视频一样。
在我看来,贴吧里波澜诡谲的鬼故事比千篇一律的某音视频好玩得多。
我妈越发恨铁不成钢,说我手机也没少玩,怎么就玩不出个男人来。
我会尽力规避掉一些无意义的主流社交活动,然后用这些时间跟男朋友去救助流浪动物。
每次参加志愿活动,我们都能认识很多新朋友。
但我都习惯了,我自己开心就好,又何必在意这些。
我老婆典型圆脸,丹凤眼,在我眼里,她有她的可爱。
朋友都说我们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许是吧。
我老婆挑了挑自己的纯天然浓眉得意地说:
我感觉那是我老婆最美的时刻。
老婆有个姐妹平时酷酷的。
那姐妹喜欢中性风,经常跟男朋友穿同款衣服、做同款发型。
有次我和老婆跟那姐妹一起出去吃饭,旁边桌的两个女生在那里议论那姐妹。
我老婆去洗手间路过她们桌的时候听到她们说:
“那是个女的还是男的?”
“我们打赌吧,我猜是女的。”
“如果是女的也一定出柜了。”
......
“不好意思,你们失望了,她是女生,而且旁边那个就是她老公。”
说完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回来。
回来跟我们讲,还一脸得意。
那时候我真的很庆幸我找了个好老婆,虽然有点傻。
我和这些朋友或许因为坚持不向主流妥协而在生活中遭受了各种冷眼与不解。
我们有时候可能不一样。
作者 | 白大纯
配乐 | 布偶乐队《第一万零一朵奇葩》
配图 | Maria Svarbova
听说中国人看完都点赞了
你还不点赞,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