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
文/晏凌羊
1
中国人有“四”情结。大概是因为人们自古以来就相信天有四方,所以万事都喜欢往“四”字方面去靠。
古代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四库全书”是经、史、子、集。到了现代,人们也动不动就评选出“四大天王”“四大花旦”。
十几年前国内影视圈的“四大花旦”是赵薇、章子怡、周迅和徐静蕾,现在的“四小花旦”是周冬雨、郑爽、关晓彤、杨紫。
如果时光倒流六十年,去到解放前的四十年代,中国的电影、话剧界也曾有过“四大名旦”。
她们是秦怡、张瑞芳、白杨、舒绣文。
▲四大名旦的唯一一张合影,还是在建国后拍的
秦怡的传奇故事,大家都知晓得比较多,她多病的丈夫、得了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动过的七次手术、在影坛上创造的奇迹,都让她成为了一个传奇。陈凯歌《妖猫传》上映时,她还在里面出演“白头宫女”这个角色。
白杨秦怡之外的三位“名旦”,好多人不认识,但从事演艺事业的演员们是认识的,因为她们四个是影坛上绕不过去的丰碑。
舒绣文的命运比较悲惨,她死于文革期间,享年54岁。白杨在文革期间蹲过五年的监狱,被造反派逼疯过,她于香港回归前夕去世,享年76岁。
张瑞芳于2012年去世,享年94岁。林心如和赵薇曾于2010年6月15日结伴去华东医院看望当天过生日的张瑞芳,两人给老人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赵薇还半跪着给她唱起了生日歌。
除了秦怡还健在之外,其他三位“名旦”现在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2
之前我们讲过,解放前最卖座的一部“神电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杨和舒绣文都在里面出演过角色,白杨是当之无愧的女一号,出演被男主角抛弃后来绝望自杀的糟糠妻,舒绣文在里面出演男主角傍上的“交际花”王丽珍,两人算是死对头。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矮很多人一头的这个就是白杨,斜眼看她的是上官云珠,最右边那个高个子是舒绣文
白杨于1920年出身于北平一个非常重男轻女的家庭,很小的时候就被奶奶带回农村生活,过得贫寒而辛苦。
11岁时,白杨母亲病故。为了生存,她跑去联华影业公司(总管理处在香港,上海设分理处,北平设分厂)设在北京的分厂当学员。
▲那个年代的女演员,眉宇间总有一股英气
很快,她就在无声电影《故宫新怨》中扮演了一个小丫鬟。抗日战争爆发后,电影厂解散,白杨加入了话剧团,出演过几部话剧,但抗日战争开始了,话剧团也很快解散。
随后,她去了重庆,拍了几部影片。抗战胜利后,她出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火遍大江南北。
▲左为白杨,右为男主角陶金
白杨和老导演张骏祥有过一段不到一年的短暂婚姻,后来分手。数年后,她嫁给了导演蒋君超,两个人牵手了一辈子。
▲白杨和蒋君超
▲白杨一家四口
建国后,白杨的演艺事业走得比较顺。1956年,她主演了《祝福》(原著鲁迅,白杨演祥林嫂)《为了和平》等电影,次年在最受欢迎的演员评选活动中独占鳌头。
她还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祝福》在那次电影节上荣获“特别奖”。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一下白杨和她的亲姐姐杨沫之间的恩怨。杨沫是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著者,我们应该在历史教科书上看过她的名字。
▲杨沫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后,受到大众的欢迎,她将其改编成同名故事片,次年由北影厂摄制。
就在拍摄前,导演寻找扮演“女一号”林道静的演员时,远在上海的白杨很想扮演林道静一角。
白杨心想,自己是“四大名旦”之一,演技没得说,而且杨沫在书中写的某个桥段取材于她跟姐姐一起参与过的真实事件,她演起来应该得心应手。再说了,她是杨沫的妹妹,于情于理都会同意自己扮演女主角。
白杨向杨沫说了自己这一愿望,并要求姐姐向导演推荐。不料,杨沫拒绝了妹妹的请求,说选演员是导演的事,她不便越界。
白杨和导演不熟,只好写信给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夏衍接到信后,转给了导演。导演觉得女主角的年龄跨度是16岁到26岁,而白杨已经39岁,不大合适,拒绝了。
杨沫算是公事公办,但白杨对此耿耿于怀,很长时间不跟姐姐来往。
到了文革时间,两人更是出现了很大的矛盾。杨沫写的是革命题材,政治上没问题,名气又大,没有遭受到迫害,但白杨就不同了,那个年代当过影星的人几乎无一例外会被整(蓝苹除外)。
沈醉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之前在讲胡蝶的故事时提到一些。“胡蝶被戴笠霸占”这种说辞最早就是从他口里说出来的。他写的回忆录,各种信口开河,甚至有时连“用竹签把镣铐打开”这样明显违反常识的话都敢说。
沈醉在一篇文章中说戴笠与一些影星很熟。他列举的人名中,提到了白杨。
白杨被批斗得很惨,经常被毒打、扇耳光,一度精神失常。秦怡说,最痛苦的时候,白杨甚至把自己的胳膊都咬烂了。
杨沫也因此受到牵连,被造反派逼迫着写材料,交代妹妹的问题。杨沫一点也不敢与妹妹联系,并在造反派的逼迫下,写材料交代妹妹的问题。
交代书里,有这样的字眼:“我虽然没有看出白杨是叛徒、特务,但我早就看出她是个根本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在那样的年代,连巴金这样有良心的知识分子都被逼着揭露别人,这些话到底是因为形势所逼还是发自内心,恐怕只有杨沫本人知道了。
1971年秋,林 彪事件发生后,上海开始大张旗鼓“收拾”林 彪的死党,无暇顾及白杨等影视界资产阶级。1973年3月,白杨终于被释放。
白杨出狱时,所有人大吃一惊,这个昔日高贵美丽的女演员,已经变成了一个形容枯槁的老太婆,眼神呆滞,声带萎缩,话都说不利索了。
可你知道白杨怎么说吗?她说,她不后悔坐牢,是监狱生活让她存活了下来。同时期很多在监狱外面的演员,都被整死了。
当然,白杨没有被整得特别惨,是因为她和蓝苹(毛的夫人)没有争演过角色,两人没有结怨,她甚至还曾在30年代与蓝苹合过影。
文革结束后,白杨返回上海,与姐姐杨沫恢复了联系,但她的嫌疑没有被洗清。为此,杨沫跟她一起反映了很久,两姐妹也终于和好了。
▲晚年的白杨和杨沫
1989年,白杨领衔主演《洒向人间都是爱》,在剧中饰演宋庆龄,这是她一生中拍摄的唯一一部电视剧。
1996年,白杨去世。
3
同样因为《一江春水向东流》火起来的舒绣文,比白杨要大五岁。相比白杨,她的遭遇要悲惨多了。
她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一个清贫的教师之家,6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1929年因家境困顿,她被迫辍学。
当时她面临着怎样的困境?父亲失业在家,患肺病,还抽鸦片,欠了别人好多钱。债主上门,要求把舒绣文嫁给他做妾,她的父母居然同意了。
舒绣文伤心愤怒得不行,瞒着家人去北京当了舞女,收入全部拿给家人去抵债,父母居然也同意了。
在舞场,舒绣文认识了《世界日报》记者的褚先生,对方说可以帮她引荐,让她去上海当演员。舒绣文信了,跟着记者去了上海,结果记者不给她介绍演戏,而是成天催逼她跟自己结婚。
如果褚记者单身也就罢了,偏生他在上海已有两房家室。舒绣文性子也很刚烈,与记者断绝关系,自己一个人到举目无亲的上海滩找工作。
一开始,舒绣文在俄式餐厅打工,有人觉得她长得好看、国语说得好,就介绍她认识了影片公司的人。
刚好那时候,默片时代即将结束,有声片兴起,而很多演员不会说国语。舒绣文就去了片场跑龙套,帮主演们矫正发音,有时也会得到一些演配角的机会。
有一次,她出演一个小角色,不小心摔倒了,浪费了胶卷,被导演大骂一顿。舒绣文发誓,一定要演个名堂来。
之后,她参加一些话剧演出,每天勤学苦练,终有所成。之前我们讲过,胡蝶的演技一般但做人很圆融,更多算是偶像派,而舒绣文呢,是靠演技吃饭的,连秦怡都觉得她的演技比胡蝶好。
1934年,舒绣文出演话剧《梅萝香》,大放光芒。同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胡蝶待的公司)聘用,走上了大荧幕。
1935年,舒绣文为胡蝶配戏,扮演《夜来香》中的卖花姑娘阿金姐,被人们所熟知。
舒绣文终于有了点钱,她与一个商人结婚,并把父母弟弟妹妹都接到了上海。
1936年,她和蓝苹同台出演话剧《大雷雨》。蓝苹扮演卡捷琳娜,舒绣文则演蓝苹的婆婆卡巴诺娃。两人到底有没争演过主角不得而知,但同剧组的女演员之间容易发生不快应该也是个正常现象。
抗战爆发后,舒绣文前往重庆,又是拍电影又是演话剧。抗战结束后,她出演蔡楚生导演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名气进一步扩大。
舒绣文的感情也不大顺,她离过两次婚。
早些年,她与电影摄影师王士珍结婚,后来又面临着一个名叫江村的男演员的追求。发觉自己可能爱上江村后,她跟丈夫提出离婚后,才和江村同居。
▲江村是挺帅的,不过他1944年就因病去世了
为了不伤害前夫,她要求江村在公共场合不和她太亲昵,结果江村对此表示不理解,两人开始产生矛盾,后来分手。
后来,舒绣文嫁给豪门公子吴绍苇,结婚三年舒绣文也没生育(因为她有心脏病),就于1948年从好友那里抱养了一个儿子。
1957年初,周把舒绣文从上海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话剧演员,舒绣文、吴绍苇夫妻俩开始两地分居,随后离婚。两人离婚的主要原因还是舒绣文能得到中 央 领 导的垂青,而吴绍苇则因为“成分不好”,比妻子弱太多。
很快,文 革来了。
舒绣文遭受批斗,那时候她已经病得比较重,几乎无法走路,就叫儿子雇了一辆三轮车推着她去接受批斗,结果刚出现在批斗现场,她就被人打耳光,造反派说她“会享福”“不肯走路”。
批斗进行了整整一天,舒绣文后来是自己爬回家的。文革期间,家庭功能政 治化,很多亲人互相揭发,舒绣文的儿子因为母亲受到牵连,对母亲也充满怨恨,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后。家里就只剩下舒绣文一个人。
1969年,舒绣文病得越发严重,肚子因为肝腹水而高高隆起,腿肿得像巨型萝卜。三月的某天凌晨,她病逝在医院,死前凄厉地喊叫,质问儿子为什么不来看看她。
《一江春水向东流》男主演陶金听闻她去世的消息,根本不愿相信。1973年,陶金有事去北京,还跑去舒绣文家探望她,他敲了许久的门没人开,才想起来她已经走好几年了。
“四大名旦”中,舒绣文是演技最好的,虽然她个子高、也不是很漂亮,没有强大的人脉关系,但她所扮演的角色非常的生动,可她最终竟以这种方式陨落,令人唏嘘。
4
“四大名旦”中,出身最好的是张瑞芳。
她出生于一个军官家庭,父亲是陆军大学炮科毕业生,当过炮兵总指挥,后来在北伐途中牺牲。
张瑞芳的母亲出身乡绅家庭,独立,有进步思想。丈夫死后,她独自一人带着张瑞芳几姐妹到北京生活,鼓励张瑞芳和姐姐读书,教育她们女人想和男人平起平坐,就要经济独立。
上中学时,张瑞芳开始接触话剧,刚开始只是觉得演话剧好玩。当时正逢抗日战争时期,张瑞芳开始跟同学们一起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时她也会上街头演话剧,围观群众的强烈共鸣让她充分感受到了表演的魅力。
《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都是当时张瑞芳参演的十分轰动的剧目。在重庆,她演出了《屈原》《北京人》《家》等造成轰动效应的话剧,让她跻身“四大名旦”之列。
▲张瑞芳在街头表演《放下你的鞭子》
张瑞芳真正走上荧屏,是在解放后。她扮演的最著名的角色,便是《李双双》。有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张瑞芳就是李双双,李双双就是张瑞芳。电影获得成功,周和邓颖超甚至邀请她去家里吃螃蟹。
文革开始,张瑞芳受到波及,被关进牛棚长达三年,直到1973年被释放。文革结束后,她出演了北影厂拍摄的《大河奔流》,象征着中国电影业又复苏了。
“四大名旦”中,张瑞芳算是命比较好的,但她也有过三次婚姻。
张瑞芳的第一任丈夫是余克稷,两人是在排演话剧时认识的。两人离婚,导火线是张瑞芳的大姐生孩子和她弟弟去世。
当时,张瑞芳忙着排戏,让丈夫照顾一下马上生产的姐姐,谁知余克稷特别心大,根本没去医院,导致大姐一个人在医院生孩子无人照顾,张瑞芳气得不行。
张瑞芳听到小弟去世的消息特别伤心,可余克稷半句安慰都没有。
现在看来,余克稷可能就是那种同理心、共情力特别弱的人。女人若是跟这样的男人过日子,也挺心塞的。
第一段婚姻出现危机时,张瑞芳认识了相貌出众、家世良好、浪漫多情的大才子金山。当时,金山在话剧《屈原》里饰演屈原一角,而张瑞芳出演代替屈原喝毒酒而死的婵娟。
不过,金山是个典型的风流公子,据说除了张瑞芳之外,他还追求过其他“三大名旦”。
因为金山有过风流案底,张瑞芳身边的亲戚朋友很反对她跟金山交好,曹禺甚至专门请金山吃饭,请他不要打张瑞芳的主意。金山表现得特别斩钉截铁,说自己这次是动了真格儿的,甚至还找了周当说客。
▲张瑞芳与金山,确实郎才女貌
不管旁人有多不好看,他们还是结了婚,杜月笙还当了他们的证婚人。结果呢,婚后几年,金山果真耐不住寂寞出轨了,这段婚姻也走到了头。而后,张瑞芳情场失意事业得意,因出演《李双双》红透半边天。
张瑞芳火了以后,认识了性情稳重的编剧严励,两人携手走过了48年的时光,文革期间也没有放开彼此的手。
▲张瑞芳和严励
1999年,严励因胃癌去世。张瑞芳儿子又去了澳洲,她不愿意跟着去,索性倾尽毕生积蓄办了一家养老院。
2007年,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张瑞芳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2012年,张瑞芳去世。去世之前她跟秦怡说:“我们几个只剩你了,你替我们好好活下去吧。”
5
当年的“四大名旦”,在演技方面真的是挺能打的。
以演技最好的舒绣文为例。在《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电影里,舒绣文演的是一个刻薄寡情、会跳西班牙舞的交际花。
当时,舒绣文还不会跳西班牙舞,导演想找替身,结果她说她可以练。之后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虽然舒绣文的西班牙舞只有几个镜头,但她跳得很娴熟自然。
舒绣文的敬业,同时代的演员恐怕没几个人赶得上。演被打耳光的镜头,她要求搭档真的打,打得她眼冒金星,还跟人家说“谢谢”。
她不是双眼皮,为了贴近角色形象,愣是用胶水把自己眼皮贴出一个双眼皮“槽”,有时甚至只能睁着眼睛睡觉。
她知道自己一笑鼻子就会皱起来,为了上镜好看,平日里也不经常笑,后来总算克服了这一“缺点”。
白杨、秦怡、张瑞芳呢?每一次演出都是全情投入,对演技有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张瑞芳自1982年拍过《泉水叮咚》后,就没有再接任何戏约。
她说:“我没有信心,现在拍片都是今天送来剧本,明天就让你上镜,我不行。”
那个年代的演员,不管演什么角色,都要先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角色的生活好几个月,才去出演。哪像现在,只要长得好看,什么人都能演戏,结果演啥都在演自己,收入还拿那么高(顺便放几组图让大家观摩下)。
▲这脖子,这头,扭得让人受不了啊
▲自己妈生意破产了,被好多人讨债,头也被打破了,你居然是这种反应,还自始至终一个表情?你这妈,是后妈吧?
▲永远只会用瞪眼表达人物的内心情绪
▲马可演《花千骨》时挺好的,后来越演越烂,这个动作真是让我担心他手会不会脱臼
▲浮夸的呼喊和神奇的走位
6
曾经的“四大名旦”,各有各的人生,各有各的结局和命运。
她们的人生,总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命运的承受者,生来背负着不同的使命和职责。无论你多么想要逃避,必然发生的那些还是会在某个时间纷至沓来,你无处躲藏,最终只能深陷其中。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完成这场使命,也许最终能够抽身而出。如若不然,则只能身陷囹圄,万劫不复。”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面前,个人的努力往往是徒劳而苍白的。用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过的一段话来形容每个人在时代面前的命运,极为精准和妥帖: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是啊,有的人早年夭折,有的人英年早逝,有的人疾病缠身,有的人倒霉一生,有的人被人害死,有的人出了意外,有的人名垂青史,有的人平庸一生……就是找不到一生都顺风顺水的人。
所幸的是,“只要活着,总会有好事发生”。
时代对艺术家的伤害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但当我们站在这个时代,回望她们在历史舞台上的熠熠风华,内心里还是感到感动。即使她们终将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但却早已活成了永恒的灯塔。
所以,请记住她们的绝代风华吧。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这篇行文仓促,见谅。话说昨天的文章,得罪了好多元配党,后台无数人咒骂我,祝我的伴侣去找小三,哈哈哈哈。能把那样一篇文章解读成“作者这是公然为小三洗白”,我真是挺服气的。抢你老公的人不是我,真没必要因为一篇文章就觉得自己被踩了尾巴。真的,人的时间、精力有限,都要省着点用,过好眼前的生活,向前看,向钱看,远比咒骂渣男小三要重要多了。我是那种老公要出轨了只想找老公算账的元配,跟只想找小三撕斗的元配不是一路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也真心觉得那些不同意你观点依然能理性探讨的人很有涵养。离题了,此文的主角是四大名旦。抱歉,晚安。
关注「晏凌羊」
在后台回复关键字“精品文章”
可查看更多有料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点击标题可查看):
民国故事 | 上官云珠:一生都活在自我中
民国故事 | 秦怡:光芒万丈的人生,都是从苦水里熬出来的
民国故事 | 胡蝶:能活成霸气女神,就别活得“我见犹怜”
民国故事 | 徐来:红颜如花,辉煌和陨落皆有定数
女性觉醒 | 不要因为害怕“女强人”标签,就放弃你的征途
社会百态 | 严歌苓的绝代《芳华》
喜欢这篇文章,就请扫码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