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誰最中國』
圖片丨來自網絡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所有情诗里,独爱这一句。
因它出自一个目不知书的武夫之手。
若非用情至深,怎能写出如此柔婉深情的话?
那时,她从郎碧娘家回临安夫家要翻一座岭,
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湍急的苕溪。
盼她归,却又恐路途险。
只说陌上花开正好,我等你赏花慢慢归来。
后来,他为她铺石修路,路旁特地加了栏杆。
长长的路慢慢走,深深的话浅浅说。
多少人曾读着这句话,憧憬过爱情——
憧憬它忽明忽暗的拨云见月,
憧憬它言语之外的纸短情长。
我们急于寻求、急于得到,急于表达,
提到杜甫,脑中首先出现的,一定是那个一身贫病,却忧国忧民的诗圣。鲜少有人注意到,在那些苦难的诗里,他为妻子多处留下浓重笔墨。
她陪她颠沛流离,不离不弃;
他许她与子偕老,生死相依。
成都杜甫草堂
图二摄影 | 张小炸
图四摄影 | 小蛊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
粉黛亦解包,衾绸稍罗列。
……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杜甫《北征》
安史之乱时,几经辗转回到家,
看到妻子衣衫褴褛,诗圣心疼不已,
在松林间恸哭,松下泉水也同他幽咽悲切。
世道乱如麻,他一路逃亡,
一辈子,就是他最动人的情话。
有人说,这一生最幸福的事,
沧浪亭
图一摄影 | 阿西Abby
十七岁那年,沈复如愿娶回芸娘。
他外出未归,她便灯下读书到深夜等他;
居于沧浪亭,她伴他课书评古、品月论花;
……
那年七夕,他制两方印信,
他执朱文,她执白文:
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妇。
今生不够,他便借金石之口,许下来世。
她离世后,他把她写进《浮生六记》里,
自己后半生尚且不顾,却要在文字里,
这是他最后的,也是最动听的情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
李商隐把大唐的情话,写到了极致,
以至于一千年后,清人梅成栋提到他时,
还忍不住赞叹:千古情语,无出其右。
四十七岁那年,预感自己时日无多,
一生多写无题诗的李商隐,对着她生前心爱的锦瑟,
老泪纵横,写下了一首有题诗,《锦瑟》。
那是他此生的最后一首诗,给她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把情话写到极致,也把一个人爱到了极致。
情话软绵绵,却果断有力
情话温吞吞,却撩人心魂
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朦朦胧胧却湿漉漉撩拨人心
情话是黎明时天空里的一抹霞
让慢慢的日子多了浅浅的怀恋
图一摄影 | 冷香远
那时
日子很慢,爱情很长
那时
情话很短,思念很长
那时
爱情有欲说还休的娇羞
那时
我们只是并肩策马
走几十里地
当耳环叮当作响
你微微一笑
低头间,我们又走了几十里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誰最中國』微商城,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