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M
不可否认,中国人是有状元情结的。不管哪朝哪代,能够跨大马游长街都是一件值得人庆贺的事。但是很奇怪的是,过去状元夸官游街,见官大一级,图的是让新科状元榜眼们能够培养出一种不畏权贵的精神(尽管最后全都流于形式),但现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热炒状元,又图的是什么?
后来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图的是把中国那些没当成状元的孩子们全灭了。
当然,这可能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些媒体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他们希望通过表彰表扬那些状元们,督促其他孩子见贤思齐,一起好好学习,争取也拿个高成绩。但这真的有用么?
状元,永远只是一个特例。他是在一群人(无论是一百个、一千个,还是一百万、一千万个)中冒尖的那一个。冒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平时成绩就好,也可能是临场发挥超常……这诸多因素结合起来,成就了一个成功的典范,一个名利双收的神话。
但与此相对的呢?是剩下99个(或者更多)孩子们的失败。在这点上,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点也不过分。
而且对于家长来说,通常家长都不会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平庸之辈。他们总是想,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基因,当然本质上绝不比别人差。之所以没考成状元,肯定是输在了学习方法(这个是老师没教好)、平时营养(这个是营养品企业没做好)、周围环境(这个是楼上楼下邻居太吵了)等等问题之上。总之,自己的孩子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所以,家长是媒体的天然迎合者。他们会守在电视机前,看看人家状元用什么学习方法,看看人家状元几点起几点睡,然后再看看人家状元每天吃什么骨头喝什么牛奶。反正只要把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搞上去,家长的心就踏实了。
孩子是没权力选择看什么电视的。所以他们也只能陪着家长一起看那些自己的同龄人在电视上装老成,看那些状元们在上面说着一些不着四六的话。想想也是,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未必适合自己,适合他们的饮食方式也不一定就是自己的菜。但没办法。如果不去听,就意味着自己不求上进。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