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44岁的朴树在《大事发声》直播现场,当演出接近尾声,唱最后一首《送别》时情难自禁,一度哽咽痛哭,泣不成声,令人动容。
在此前三天的郑州演唱会上,唱到《我爱你,再见》时,数万歌迷看见朴树眼眶里满含泪水,数次背身拭泪;四月在北京演唱会唱《且听风吟》时现场泪奔、七月新专辑《猎户星座》发布后把自己一个人关进酒店房间嚎啕大哭。
阔别多年的朴树,依然跟我们第一次看见时的朴树一样,清澈、真诚、脆弱,敏感而忧郁,哪怕中间相隔差不多20年;这20年,让我们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改变,看见了自己的面目全非,也让我们看见一如年少模样的朴树。
或许,许多当年听着《白桦林》、《那些花儿》流泪的年轻人,已经想不起自己上一次失声痛哭是在什么时候了。
2018年1月18日,周杰伦在39岁生日当天发布新歌《等你下课》,作为送给自己的也是送给歌迷的礼物。
刷屏的除了新歌,还有他深夜买奶茶时被拍到的从M码变成XL码的身材,对此周董据理力争,坚决认为既不是发福也不是长胖,而是拍摄和灯光问题,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壮”!
从戴着鸭舌帽唱RAP、陪我们走过青春的偶像,到走向家庭、结婚、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周杰伦和我们一样,也阻挡不了青春散场;可是听了他的新歌,我们仿佛又知道了,散场后的青春并不见得会是满目疮痍,是保留着明媚的夏天,还是进入了颓丧的寒冬,说到底都是个人的选择。
在《等你下课》的评论里,有人说自己边听边哭,因为“10年前一个人听,10年后抱着孩子听。”
10年,足够我们读完初中、读完高中、读完大学;10年后,全世界人都告诉你你已经长大了,可是周杰伦并没有,他不是说“等你下班”,而是说“学校旁的广场,我在这等钟声响,等你下课一起走好吗?”
如果说青春是一首长长的诗,周杰伦一定是为我们书写青春纪念册的那位同学;我们毕业了,他没有;我们工作了,他没有;我们连我们自己是谁都搞不清了,他记得,他还在学校等我们下课。
而在《猎户星座》这张专辑里,陪我们长大的朴树,也用《清白之年》这首主打歌跟述说着成长:
他怀念少年:
“故事开始以前,最初的那些春天,阳光洒在杨树上,风吹来,闪银光,街道平静而温暖,钟走得好慢,那是我还不识人生之味的年代。”
也向往青春:
“我情窦还不开,你的衬衣如雪,盼着杨树叶落下,眼睛不眨,心里像有一些话,我们先不讲,等待着那将要盛装出场的未来。”
他看见现实:
“是不是生活太艰难,还是活色生香,我们都遍体鳞伤,也慢慢坏了心肠。”
也痛心疾首:
更无可奈何:
喜欢朴树的人,即便一开始不喜欢周杰伦,也会慢慢喜欢上他;同样,爱听周杰伦人,也很难不爱听朴树。
两个人,迥异的曲风,歌唱的却是同样的一段青春,虽然歌唱的方式不一样,却都是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周杰伦的歌里的青春,是青春、是快乐、是明媚、是青涩的悸动和爱情,它们发生在学校、发生在家里、发生在晴天的操场与草地,就像我们曾经无比美好的三点一线的学生时代一样,眼睛里除了同学、老师、三年二班的男孩子女孩子,就是妈妈、外婆、爷爷,身边的世界单纯而得无以复加,就像《简单爱》《七里香》《甜甜的》,也像《听妈妈的话》《外婆》《爷爷泡的茶》。
即便是在网易云音乐唯一评论超过200万条的《晴天》这首歌里,虽然他唱到“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拜拜。”但我们听见的依然是陪伴着青春成长的纯纯的美好,即便有时伤心、有时难过,也无比令人怀念,还想再尝一遍。
而朴树的歌里的青春,是经历、是阵痛、是惋惜和不断不断的告别,就像《那些花儿》中唱的:“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他喜欢唱李叔同写的《送别》,经常唱着唱着就哭了。
他写的歌,《白桦林》是一场告别、《那些花儿》是一场告别、《且听风吟》是一场告别、《生如夏花》更是一场告别,在这首歌里他甚至说:“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所以,在《生如夏花》专辑发布之后,朴树便跟这个世界告别了;直到十年后《平凡之路》才把人们从记忆里拉出来,仿佛看见一个被时间洗尽铅华的少年勇敢归来;可是,又过了三年,朴树第三张专辑《猎户星座》发布,我们发现他并没有选择平凡归来,他仍在灿烂的告别。
我们无法否认《平凡之路》是一首击中人心的好歌,但因为这首歌绝大部分歌词是由韩寒创作,不能代表朴树,反而更像是韩寒个人的内心独白,只不过是借朴树的口唱了出来;我们也不是不想看见朴树的改变,但从《猎户星座》这张专辑看来,朴树并没有选择用一条“平凡之路”归来,他一如既往的在燃烧着自己。
就像《空帆船》里唱的一样“我爱这艰难又拼尽了全力的每一天,我会怀念所有的这些曲折…我爱这被风带走不会再有的每一天,那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快乐”
虽然,从名声以及个人音乐的影响力上来看,差不多处于同一个年代的朴树远远不及周杰伦;就算放大到整个华语地区,在同时代能够在音乐的影响力上比肩周杰伦的巨星也寥寥无几。
从一个在快餐店打工的青年,到凭借自己的音乐才华站上巨大的名利场顶端,如龙卷风般迅速冲上云霄的周杰伦并没有因此而沾染上莫名其妙的绯闻;相反,他一直像我们的同班同学、或是善良的邻家男孩,音乐才华张扬不羁,为人却总是谦谦有礼。
他叫我们《听妈妈妈的话》
他在《外婆》的生日带外婆去寻找属于她的记忆
他说《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他给女儿写《床边故事》说“以后的路,我会陪你慢慢走”
即便经历过艰难的父母离异,他也要通过《爸,我回来》告诉爸爸不要打妈妈,因为“我回家就是想要阻止一切,让家庭回到过去甜甜温馨的欢乐香味”。
学校和家庭一直是周杰伦音乐里最重要的场景之一。有时候,我们几乎难以置信,他曾经是一个考不上高中、因为有音乐特长才被招收的学生;是一个连续两年考不上大学音乐系,只得在餐馆打工的青年。
正是这个考不上高中、被大学拒绝的年轻人,最终成为了整个时代的高中生、大学生和年轻人最优质的偶像,他的歌声里永远有同学、有朋友、有家人,永远有爱。这是那些打着嘻哈、RAP的幌子教唆孩子们愤怒、叛逆、暴力、情色的不入流歌手们恐怕永远都无法理解的。
如果说,周杰伦的音乐的主题是家庭、学校、青春和爱,那么朴树的音乐的主题是什么?
知名乐评人说:
“朴树唱尽的生命与自由,是所有人得不到又无比渴望的人生。不论是少年的他、大叔的他、老去的他,他的诚恳没变,他的纯粹没变,只用自己的方式爱这个世界。我们身上不想被磨灭、却无奈被夺走的理想,他依旧攥得紧:忠于自我、理想主义、总被这个世界缴械,又想天真地负隅抵抗。”
朴树的作品不多,从头到尾也就是三张专辑,第二张跟第三张中间还隔着十几年。
现代音乐发展到当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工业化”,歌手在创作巅峰期一年一张专辑并不奇怪,但高晓松说,朴树的歌是通过“燃烧”自己的生命写出来的。
在《猎户星座》发布前,朴树发了一条长长微博。
他说到:“我不是一个自觉的人,如果重来一次,我也未必有勇气把这些年的遭遇再经历一遍。一切都是老天爷的安排。他如此慷慨,给予厄运病痛曲折。我想,我还会继续做音乐,但也许我不会再有一张情感这么强烈的唱片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生命与自由,对朴树来说,那就是音乐。
作为一个听众、或者是粉丝,在我们曾经为之着迷、甚至狂热追逐的那些歌声里,能够在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作陪的并不多。
潮流有时候跟人心一样如白云苍狗,幸运的是,还有一些让我们感到温暖的人和事物,路过青春,依然年少,不被时间带走。
这几年,我们唱过《董小姐》、唱过《南山南》、唱过《热河路》、唱过《山丘》、唱过《平凡之路》、唱过《成都》…好像每年都有那么一两首歌会火的一塌糊涂,许多小众歌手的好作品也终于有机会大红大紫;但同时,这个产业依然掌控在大厂牌和工业化“流量歌手”的手下。
但我们无需埋怨这些“流量作品”占据了主流视野,因为真正好的音乐不会被时间改写,它们迟早会遇见真正喜欢它的人并且一见如故;
就像我们十年如一日的喜欢朴树、喜欢周杰伦一样,他们的音乐生来并不是要为我们歌唱青春,只不过是我们的青春正好路过他们,恰逢其时。
·今日互动话题·
今天的评论,就用来走一波他们俩的歌词吧!
---
暂不支持转载,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