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个让你相信上帝的故事
日期:2018-01-22 作者:麦家陪你读书 阅读: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个让你相信上帝的故事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的领读

  麦家陪你读书

 

  嗨,小伙伴们,新的一年你有没有制定一份读书计划呢?

  新年伊始,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读书大礼包,后台回复“读书计划”,点亮未来一整年的好书听读福利

  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们要开始阅读的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成名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本小说曾获得2001年布克奖,这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

  这本小说在国内广为人知,是在华人导演李安将它改编成同名电影之后。这部电影在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等在内的四项奖项。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讲述了海难后,一个少年与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流求生的故事

  在这漂流的227天时间里,少年Pi不仅要面对饥饿、干渴、风暴、烈日,要面对孤独恐惧绝望考验,还要警惕身边最直接的敌人——一只年轻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的突然袭击。

  在这本毕业于哲学系的作家写的小说里,讨论了自由人性信仰成长等许多问题尽管“这个故事有一个幸福结局”,但真相依旧震撼人心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开始阅读少年Pi的故事。

  我是在印度南部(寻找灵感的时候)被介绍认识那个当时的少年的。

  那时我在一个咖啡馆里,一位神情活跃的老人和我攀谈了起来。当听说我是个作家的时候,他说:“我有一个故事,它能让你相信上帝。”

  于是我见到了故事的主人公派西尼·莫利脱·帕特尔。

  这是根据一座游泳池的名字取的,却像是暗示了他命运中将与水有一段深深的纠葛。这个名字在他幼年时常常被嘲笑,“派西尼”在法语中是“游泳池”的意思,而在英语中与“小便”谐音。

  于是帕特尔在升入中学的时候,对每一位老师自我介绍道:“大家都叫我派·帕特尔”,在黑板上写下π=3·14。于是“派(Pi)”的称呼就这么传开了。

  在那个像一间盖着波纹铁屋顶的棚屋的希腊字母里,在那个科学家试图用来解释宇宙难以表述的无理数里,Pi找到了躲开嘲笑的避难所。

  i花了很长的时间向我讲述他的故事,这使得我会在固定的时间拜访他。

  他的家是一座庙宇,门厅里挂着印度教的象头神,沙发旁边则有一幅镶了框的圣母玛利亚的画像,画像旁却放着一张镶了框的伊斯兰教圣所的照片电视上、碗橱里、电脑旁、书柜上……到处都是三种宗教的神像,但却有一种奇妙和谐

  i是一个很好的厨师,他的印度菜和西餐都做得很好。并且我注意到,他的几只碗橱都塞得满满的。在每一扇橱门后面,在每一层架子上,整整齐齐地堆着像山一样高的罐子和盒子,食物储备足够度过列宁格勒保卫战。

  i给我看过他的照片,关于他的童年的照片只有四张,里面没有他的父亲,也没有母亲,也没有哥哥几乎所有当年的照片都遗失了,就像是一段刻意想要被遗忘岁月

  有一次我拜访Pi的时候,他突然说:“来见见我太太。”我这才知道他结婚了。很快我又见到了他活泼儿子害羞女儿,还有他家里的一只狗和一只猫。我看着Pi抱起他的女儿,才发觉这个故事有个幸福的结局。

  由于家庭影响,Pi成了一个印度教徒。他从在婴儿的时候就被带去参加净化仪式,熏香缭绕的烟雾和芬芳的气味、火焰明亮颜色温暖的触感,从此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红色的郁金粉和黄色的姜块、一只只花环和一块块碎椰子之间,在黑暗中转圈的油灯火苗和甜蜜吟唱的祈祷歌之间,在祈神赐福的大象和色彩鲜艳的壁画之间,人们额头上用不同方式写着同一个词:信仰。这些感觉印象就像是Pi与生俱来记忆

  印度教向Pi提供了最初的宗教想象的全景,以及对全世界的解释。接着,Pi认为是克利须那引导他遇见了耶稣。

  在14岁时的一次度假中,Pi第一次走进教堂。他坐在了神父的面前,听神父一遍遍地讲耶稣受难的故事,Pi感到不可理喻。为什么上帝要以自己的儿子为祭献,来为人类赎罪?

  一连三天,神父都用“爱”来回答Pi的所有问题。印度教向Pi解释了什么是神,而基督教向Pi解释了什么是人。印度教构建起了Pi的世界观,基督教则构建起了Pi的人生观。

  紧接着Pi又信了伊斯兰教。他家附近的街区是穆斯林居住区,在一个小商铺里,他遇见了一个卖馕的穆斯林,并看着他在面包房里做祷告。在一袋袋面粉中间,像做健美操一样与上帝交流画面,深深印在Pi的脑海里。

  于是Pi一次次回到那间面包房,和它的主人库马尔先生交流,听他用阿拉伯文唱诵《古兰经》,跟随他去清真寺听讲经、做礼拜。

  这段时间对Pi影响很大的人还有他的生物老师,另一位库马尔先生。他是一位无神论者,只信仰科学理性。Pi对一切有信仰的人都感到亲切,不管信仰的对象是什么,信仰本身都是值得敬佩的。

  这段经历促使Pi后来在多伦多大学同时学习生物学与宗教学两门学科。

  i在很早的时候就向人宣告自己的名字是“π”。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为了避免来自同学的恶意,但他逐渐感觉到,以自己的心为圆心,生活的经历慢慢地画出了一个圆周。

  对于Pi来说,圆就是他的哲学。当自己这个圆的圆心和世界这个大圆的圆心重叠的时候,他相信他看见了神。Pi感到这时候,他与环境中的每一个元素相互之间都和谐地相处,一种宁静喜悦席卷过Pi全身

  圆周率是一个神秘的无理数、超越数,它与人们对规则的认知恰恰相反,处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就像Pi的经历和信仰,处在神性与兽性之间、宗教哲学和工具理性之间。

  个人灵魂努力向世界的灵魂接近,支撑着思想语言之外的宇宙的,和我们内心挣扎着表达的,是同样的东西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朝圣的途中不断地轮回,让一个又一个圆重叠。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一生圆满的,但常常忘记了,想要画出一个完整的圆,要保持圆心的恒定不动。坚定地秉持一个信念也好,毫不犹豫地朝向一个目标也好,这都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圆心,半径的另一端不断地划过圆周,但圆心始终不变。

  i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在信仰中找到了自己的圆心。在宗教神秘而虔诚的仪式中,Pi知道自己正在追随着上帝的脚步

  对于Pi而言,信仰只是一种坚定的信念,而并非什么确定的宗教。Pi同时信仰着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尽管它们水火不相容,但在Pi身上却和谐地相处着;同时Pi也相信科学和理性,他相信世界一定是在按照某个秩序运转,这使得日后Pi在太平洋上漂流时是个果断的行动派。

  在Pi搭乘的船失事之后,Pi更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圆圈之中。四周都是海洋,地平线将世界切割成了一个圆形的舞台,他赖以生存的那条救生艇就是圆圈中心的一点。

  生活本身也成了一个圆,以自己为圆心,以孤独为半径,圆弧上是无尽的宇宙,日升月落,周而复始

  日复一日面对着这样的圆,孤独似乎画地为牢,将自己囚禁在无垠的大海上,Pi感到绝望得要发疯。但是他还没有失去自己的圆心,求生的渴望让他经受住了一次次风暴和饥渴的考验,在孤独与绝望中熬到了获救的那一天。

  他每天祈祷,向安拉,向耶稣,向克利须那,在永无休止的痛苦深刻感受生命的存在。

  那两百多天的漂流生活给他留下了一生都无法磨灭的痕迹,虽然从他的精神和面貌上已经完全看不出曾经磨难,但是这种痕迹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他的生活之中,像是一道突兀的伤痕

  对每一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在生活中总要有一种可以持之以恒的、贯穿整个生活的东西,以此作为我们生活的基础它就像是一处避难所,在生活遭受重大打击时,仍然能够提供安全感

  它可以是一件想做的事,可以是一个牵挂的人,也可以是一个执着的信念。当心底有了这份坚持,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考验时,就有了继续向前的勇气信心当一个人无所畏惧地向前时,他自己就是一支队伍,就是一个世界。

  每一个人都应该处在自己世界的中心,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一个坚定的圆心。圆的半径或许并不是我们所能决定,圆心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或许也无法改变,但是让自己与世界的圆心相重合,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变得如此广阔

  就像Pi深知自己跪下时是个凡人,站起来时却已不朽。因为他就处在自己世界的中心。

   往期热文

  1、这是一个需要20年才能完成的计划,你敢不敢认领?

  2、《无问西东》:你的人生,总要有一次成为自己

  

  文末歌曲Bombay Jayashri - Pi's Lullaby

  撰稿人慧清,爱看书,爱写诗,爱发呆,爱旅游,爱抽风。立志有一天浪遍整个中国版图。

  领读人:杨枪枪,微博@杨晨太沉,主持人、配音员,一个有情怀声音匠人,执着发声,丈量世界。微信平台:小杨说事儿

  特此声明:文中插图为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照,著作版权属于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2018阅读之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个让你相信上帝的故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