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小川
谈到电影欣赏,很多人会列片单,就是说给你一串好的电影的清单。但觉得,电影制作或者表演也许是专业的,但是电影欣赏是每个人都能做的,而且是很私人的事情,和个人的经历和趣味有关。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看电影标准和指南,找到自己喜欢的片子。
我今天分享的经验至少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效的,也希望共享出去,对大家有所裨益。
电影这个艺术形式比较复杂。意大利电影先驱乔托·卡努杜说它是第七艺术,它对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进行了综合,而其评判体系也就更加庞杂,有时候,甚至是多数的时候,我们很难有一个恒定的评价体系去说一部电影好看或者是不好看。
不管是看电影,还是看书,包括逛博物馆等等只是我们认知世界,认知艺术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了解这个前提的基础上,再去选片。
我经常遇到的选片的几大误区,包括早年的我也曾经犯过。我们一一说一下为什么这几个是误区。
1、 经典必看误区
黑泽明的《七武士》,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科波拉的《教父》,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些无疑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电影要看吗?当然是要看的,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看电影的目的是什么。
看一个好故事,这或许是多数人都会给到的答案。但是实际上,看一个好故事,对于看电影这个行为本身,属于最表层的目的。这也是我并不建议一个刚开始培养电影爱好的人,上来就去看经典,因为抱着看一个好故事的目的,无疑你会失望的。
以《2001太空漫游》为例,《2001太空漫游》是英国电影大师库布里克拍摄的一部科幻片,在许多影迷群里被奉为科幻经典,它最知名的就是电影里那块儿象征着理性启蒙的黑色石板。它所讨论的内容深度也的确配得上人们对它的评价。
但是,你知道《2001太空漫游》光是开场音乐就有足足的4分钟,什么画面也没有,就让你干在那里听音乐当然,这是那个时候很多电影的惯用技法,有点儿效法舞台剧。而从故事脉络,故事线路的角度去看,《2001太空漫游》也无疑是那种反传统的方式,它由三个彼此看上去关联度很小的故事组合而成。
我敢说多数人看这个片子会看睡着。这没什么,我第一次也看睡着了。
那看电影应该看什么?我不想给出太教条的答案,人与人的行为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李安的一个回答非常值得玩味。
李安曾经在一次座谈会上,面对众多抱着前来求经的年轻人,创作者等,说了一番话:今天这么多人挤进来,好像可以从我身上得到什么答案,其实没有,答案在你们心里面。我电影拍得多好,也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好。所以我觉得电影最好得不是在做一个表达,告诉你一个故事,而是你在观众心里激起了什么。
嗯,我个人也觉得这个比较重要。
对于经典的态度,我个人的意见是,有了一定的看片量,且要对导演,导演的作品,导演的风格有了一些了解的基础上,再选择性去看,否则很容易陷入不知所云的感觉里。
要知道,基于不了解而亵渎一部好片,比喜欢上一部烂片带来的伤害更大。
2、 IMDB/豆瓣高评分必看误区
我是反对电影评价打分制的,尤其那些非常能够触动你的电影。陈凯歌说,电影创作一定是感性的,没法理性,理性的人是没法拍电影的。这句话本身或许有些绝对,但是其表达的意思是对的,看电影多数时候也是如此,这是个感性的过程。
你说你能给“感动”这种情感打几分?电影毕竟不是1+1=2,它需要一个非常感性的过程去体会。
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开始痴迷读《沙丘》,《沙丘》是美国作家弗兰克·赫伯特撰写的科幻巨著。可以说这部小说影响了后世很多的科幻电影的创作,这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星球大战》。我曾经在知乎上看科幻巨著《沙丘》的相关回答。某个答主提到,自己非常反感别人的这种问题:请用一句话介绍某某小说,请用一句话介绍某某电影。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模式太过于简单粗暴了。
《沙丘》就是男主如龙傲天般的成长网文;《魔戒》是正义战胜邪恶,人性之美必然发光;《EVA》是机器人大战外形怪兽的动画特摄片。。。。。。
想必《沙丘》、《魔戒》、《EVA》的资深粉看到这样的评价肯定想打人。打分制也是如此,它是基于一种简单的分数高低去衡量一部庞大的作品实际艺术价值的模式。
优秀的作品,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分数高低去衡量,也无法用简单的好看与否去评价。如果一定要评分,至少分成几个维度,比如它的故事结构维度、摄影维度、剪辑维度、表演维度、场景讯息维度等等,这样的评分相对参考性还高一些。
3、 得奖必看误区
那么奖项呢?毕竟得奖的电影是由一堆从事电影行业的人选出来的,有导演,有编剧,有演员,有剪辑等等。这比一群路人打分的IMDB以及豆瓣要权威多了。
以奥斯卡为例,其实奥斯卡的评选人员的人群构成非常固定,虽然在近几年来有所改观,但是主体的那一部分还是确定不变的。
这群评委会针对性地选择他们那个年代的审美,他们那个年代的信仰。他们不喜欢互联网,他们更瞧不上推特、FACEBOOK、intergram等社交软件上的电影观众,他们对于超越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同样抱有质疑。
奥斯卡每到评选季,这些评委就收到成百上千张光碟,让他们一个个看,你觉得他们会认认真真一个个看完吗?肯定不会的,这就跟高考老师阅卷是一个道理,他们的评选过程非常的程序化。
而在这样一个程序化的评选机制下,越保稳,越安全的选择越容易被命中,越大胆,越脱俗的表达反而容易被忽视。这就跟中国的八股文考试一样,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限定的主题,做限定的表达。
而与之相对应的,也就是我目前在使用的法则;主要是以下三个法则。。。。。。
以上是1月初BetterRead课堂第二期《2018年,建立专属自己的看电影指南》讲座摘要。主讲人王小川分享了如何选择电影和多角度看电影的建议。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扫以下二维码付费听课。
下面福利来了!
2018年,我们将会举办一系列有理、有趣、有用的在线课。我们特地给大家准备了直播室优惠券。请点击“阅读原文”直接领取优惠券支付听课费。
相关文章
新年许愿:凭什么你吹的牛要我实现 | BetterRead
精心选择了一本经典名著作为英文阅读的起始点?那你可能跨入了英文书选择的雷区(文末有福利)
两个月速成木作达人,七千块打造三居室全套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