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真的有人只适合谈恋爱,不适合结婚吗
日期:2018-01-20 作者:蔡尖尖 阅读:

真的有人只适合谈恋爱,不适合结婚吗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 精灵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里做了一个即兴调查:假设每个人面前有一张纸,左栏写着“恋爱”,右栏写着“婚姻”,要求用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里的关键词来定义它们,我统计了一下其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

  恋爱亲密激情甜蜜美好温暖浪漫思念、煎熬、失恋……

  婚姻责任孩子房子、契约、压力奋斗家务琐碎、唠叨、争吵、倦怠……

  这个调查结果非常有趣,因为两者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明显了。

  我们知道,常规的婚恋关系里面,恋爱就是通往婚姻的途径,而且我们认为一份爱情能否“功德圆满”,只有用结婚来证明,两个人能结婚,说明他们有缘也有分

  但在潜意识里,我们仍旧把这两者的模样悄悄定格,用一张结婚证把一段关系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而情感里最让人心动的激情与浪漫,悄悄地关在婚姻的门外

  “你不适合细水长流过日子

  电影《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朋友朱莉是一名公司高管,长得漂亮多才多艺,朋友圈里记录着她出国出差、旅游、书法、瑜伽、摄影精彩瞬间,她充分享受着自己最好的年华

  三十多岁的她并不排斥相亲,愿意尝试各种遇见合适另一半的途径,这次遇到的相亲对象不错,吃过饭后两个人加了微信

  过段时间对方很委婉地说了两个人不合适,朱莉出于职业惯性,诚恳地问对方原因

  “我看了你的朋友圈,觉得和你谈恋爱应该很美好,但可能不太合适一起过日子。”

  他坦诚地说,如果结婚的话,她这种到处出差、诗情画意生活,转换到细水长流的小日子难度太大,他只能放弃

  “他对婚姻的定义和我不一样,勉强凑合以后也不会开心”朱莉说,选择向有可能的对象呈现自己生活真实一面,本来就是一种隐形的筛选:“先要有相同的共识,才有甜蜜的爱情和婚姻。”

  基于现实里的种种,很多人对于结婚本质上的理解,更多是两个人选择团队作战来对抗生活波折和防御风险有效机制

  既然婚姻中需要一位稳定靠谱的合作对象,恋爱里折腾的那些浪漫激情花架子,自然不适合细水长流的婚姻。

  有人既柴米油盐,又诗与远方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爱情和婚姻的另一种模样。

  十三和阿全都是中国美术学院学生,两个人在09年相识于川藏路线上,十年里两个人一边恋爱,一边环游世界,一边还结婚生了两个孩子,两个人就是活生生的带着柴米油盐走在诗与远方里

  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照片刻录的两个人爆棚的甜蜜。

  十三和阿全幸福的一家

  大二生孩子、还生了二胎、在一起十年无房无车、靠摆地摊环游了63个国家……这一系列的标签叠加在一起,让许多人意外又惊奇,在我们看来寡淡无味的生活,在十三和阿全的手里,却完全换另一种打开方式

  也许最让我们感觉惊讶的是,他们在常人觉得应该激情恋爱、享受自由时候敢于生孩子,而在应该稳定带孩子的婚后,却敢继续带着孩子去环游世界。

  况且他们只是对普通情侣,身后并没有丰厚的经济背景支持,生活费不过就是一边旅游一边摆摊而已。

  他们不但换了一种生活打开方式,还把我们认为泾渭分明的爱情和婚姻的边界直接拆除。他们用十年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都需要一直在线的浪漫情怀,更需要有爱,有责任,有担当

  为什么恋爱比婚姻更动人

  在你的心目中,有没有有一份完美的情感模板呢?

  美国心理学家、心理计量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中,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

  激情是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

  亲密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沟通

  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

  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三者都能达到平衡状态的话,就是一份完美的爱情。

  在恋爱的阶段,这三个部分能达到接近理想状态的分布,但婚姻里,随着时间逐渐消失的激情和亲密,会让我们觉得恋爱比婚姻更加动人

  情感的面孔多种多样的,或者说,遇见不一样的人就有着不同的人生和生活

  三毛说起与荷西的关系的时候讲:

  “我们结合的最初,不过是希望结伴同行,双方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我选荷西,并不是为了安全感,更不是为了怕单身一辈子,因为这两件事于我个人,都算不得太严重。”

  吴君如和陈可辛两个人,在二十多年间的彼此成就,早已活进了对方的生命。但面对陈可辛的求婚,吴君如非常感动地拒绝了,她告诉陈可辛两个人不需要领证,也不必办喜酒,形式在她看来不过多余

  “如果你哪天不爱我了,随时可以离开。我相信爱情,不需要婚姻套牢你。”

  国民才女徐静蕾则一直处于恋爱状态和特立独行中,谈及婚姻时说:

  “我也不是不婚主义者,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愿意干嘛就干嘛。你觉得幸福,你结婚,我祝福,但为什么我觉得自己不结婚也很幸福,你却不祝福我,还一直追问我为什么不结婚?”

  尽管在我们最推崇的婚姻样本中,相濡以沫,白头恩爱到老是一种完美的亲密关系,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亲密关系或者生活状态根本不需由一纸婚书来界定它是否完满

  愿你尽情尽兴 如鱼得水

  对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人来说,不想结婚并不需要理由,反而是结婚进入婚姻才需要种种说服自己的理由。

  可问起结婚的缘由年龄到了”“父母催促”“谈了很久”甚至“有孩子了”是很普通常见的答案,但很少有人回答“因为希望以后都和对方在一起”

  即使是因为爱着对方,在进入人生新的关系阶段,用契约的形式来稳固两个人的感情心中多数也带着一种对未来不信任不确定。那些能够在一段段爱恋中尽情尽兴,或者在婚姻里如鱼得水的双方,都能抽剥出相同的共性:

  他们的安全感来自自我的高度认知;

  承诺的契约来自无条件信任

  无间的亲密是给对方足够的空间自由;

  激情是源于对自我需求的忠实。

  这些才是恋爱或者婚姻真正通用的保鲜剂吧!

  并没有什么人只合适谈恋爱,又或者只合适结婚,生命中最好的相遇,是和对的人有着一场共同的认知邂逅——

  你希望一直在恋爱模式,而我恰好也希望尽情体验爱情百味;

  我想要每日看到你醒来的样子,而你也愿意为我做一辈子的早餐

  在人生这个大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时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节奏,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想要的人生节奏来运转就好。

  进入婚姻也许是一场圆满,那么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圆满之外,还有更多的风景值得去探索和体验。

  

  蔡尖尖

  专栏作者,心理专栏写手,多家平台签约作者,写深度的心理解析,做最温暖的情感老树洞,尖尖而立,保持独立思考。微信公众号:蔡尖尖(caijianjian18)

  主播 | 精灵,电台主持人,yy情感咨询师。公众号:精灵的格格巫。

  插图 | 电影《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今日话题

  亲爱的朋友,你认为恋爱和结婚有本质上的不同吗?你婚后的生活跟谈恋爱时差别大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

  德芬新书分享会&签售会

  时隔四年,德芬带来了她的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记录了过往四年修行的感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与爱,什么是真正的成长,每一次穿越痛苦的摸索,每一次跨过困境心得,都会毫无保留与你一一分享。

  "亲爱的,希望你少吃一点我吃过的苦。"

  满满诚意,不仅在字里行间,新书分享会即将于1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不仅有德芬对这本书的深度解读,还可以聆听德芬与龚琳娜两位女神的对谈,更有机会现场向德芬提问。

  特别邀请亲爱的你,一起来分享我们的爱与孤独。

  活动安排

  1.

  新书分享会 

  (内场:仅开放350席位)

  德芬深度解读新书

  嘉宾对谈:张德芬&龚琳娜

  德芬与现场读者问答

  2.

  新书签售会

  (外场:对所有读者开放)

  没有抢到内场票的读者,可现场购买德芬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参与签售环节

  活动时间

  2018年1月28日 16:00开始

  活动地点

  言几又书店

  (北京官舍店)

  活动费用

  50元/人

  (含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一本,现场领取)

  如何报名?

  分享会现场席位有限

  仅开放350个名额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尽速锁定席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真的有人只适合谈恋爱,不适合结婚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