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样买书,发财还不是早晚的事?
日期:2018-01-19 作者:魏森垚 阅读:

这样买书,发财还不是早晚的事?

  书店有时会变成爱书人的“销金魔窟”,工资的增长速度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爱书人的主要矛盾

  但,当你们为买心爱之书而哭穷剁手的时候,我已经站在图书投资的风口上,自由飞翔。只要你对书足够了解,有点常识,其实可以和我一样以不到100块的价格收割古董书。

  以前我也不知道,我离成为百万富翁这么近,直到看到新闻说,国外18、19世纪出版的古书可以卖到几千万人民币时……

  那么我从加拿大买到的1868年出版的《九三年》(雨果著)、还有全球只印刷500本的1900年《新坎特伯雷故事集》等等古书……怎么讲?

  接下来我要为你还原一下我的“淘金之旅”——一条完全可复制的发财之路。难怪《使女的故事》里大家一直想逃亡去加拿大……

  加拿大这个国家一句话总结,好山好水好寂寞

  请脑补《荒野猎人》和《断背山》两部奥斯卡获奖电影

  我发誓,亲眼所见比电影场景要美一百倍,美到让人想跪拜造物主在白昼日夜里显形。

  这样一个适合放羊和黑熊搏斗的国家,现在成为我心中的未被开垦的古董书集散处女地。

  之前写过一篇去日本逛神保町街——世界仅存的三大古书集散地之一,在我之前已经有无数爱书人、出版人、旅行家、记者写过这条密集排布了上百家书店的街区。而我不过是吃了一口陈年的剩饭,至于那些古董书,已经不是我们这些贫穷年轻人可以消费得起了。

  但关于加拿大,没有任何一本旅游攻略书会推荐你去逛书店。这就是绝妙所在

  某个工作日早上,我散步在多伦多downtown街头,偶然发现了一家书店。

  书店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正在看店。不到中午十二点,他已经喝得微醺。

  我拿着一本没有标价的书,问他:卖吗?

  大爷晕乎乎地说:“你不能指望我知道每本书的价格。”他戴上老花镜,假装认真思考,又问:“你从哪翻出来的这本书?”我指了那排被标为诗歌的书架。

  他点点头,扶了扶眼镜继续看手里的书,我预感他会给我开一个很高的价格,毕竟这是19世纪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萨克雷全集中的其中一本,封皮是苏格兰羊皮烫金,当然这些信息都是后来查到的,当时只有一个直觉,这是一本很老的书,而雷克萨是个很好的作者

  大爷沉默了半分钟说:“那就比那些书便宜点吧,抱歉,我真的记不起来多钱了。”

  他走过去查看诗歌类书架的书大概什么价格,基本15加币(约80人民币)左右。

  我心想,果然是喝多了!这本小说被错放在诗歌类的书架上,现在竟然用诗歌的均价来定价。

  老头简单思考了几秒,用铅笔在书的扉页页脚上轻轻地写下,12.99加币。然后帮我包装好说“祝你好运,年轻人,今天真不错的一天对吗?”

  我心里美翻了,但表面还在维持镇定,点点头说:“嗯,很感谢,但等一下,我还要买更多……”

  接着继续找到了1900年版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新编》,当时只印刷了500本:

  最后以12加币买入,相当于当地一份麦当劳豪华巨无霸套餐的价格。

  一出书店,我就躲到街对面的餐馆里,用手机谷歌这些书的价格。

  《坎特伯雷故事新编》已经被收藏到哈佛大学图书馆,拍卖价格中,最高价格已经到近千美元。因为当初全世界只印刷到500本:

  还有一本《爱之书》,虽然是1975年出版的,但是每页都有非常精细的烫金工艺,正常看起来是这样:

  对着光看,变成这样了:

  而且每页的烫金花纹都不一样。但这本书卖13加币(人民币67块多),网上价格30多元人民币,国内也可以买到……投资失败

  接着在这条街上发现了另一家书店:

  同样在街边毫不起眼,店里数不清的古董书和一些近几十年出版的书摆放在一起,其中尤其破旧的摆在店门口的几个书架由老板亲自看守,但价格依旧是10-20加币(约56-130人民币)。

  这种摆书方式让人很舒服

  谁说几百年前的书就该摆在玻璃柜里,明码标价几千几万,散发出买不起就别用你的脏手碰的轻蔑。书从未瞧不起读者,为什么流传百年后,书商非要加戏让一本老书要进入富贵人家才算功德圆满?我们之所以愿意为一本古董书开出高价购买,首先是肯定文字知识价值,其次是艳羡书过百年比人长久奇迹,最后才是收藏古董般的恋物癖快感。这些书从初版到现在无限再版,百年之后,仍在我们之间流传,因为它是一本好书,我们想要拥有初版“母体”的欲望,最终还是因为,它是一本好书。

  (无人看管的书店二层)

  最后,我在这家书店花14加币(约80人民币),买了一本1886年出版的雨果的《九三年》(这本书的首版是1874年):

  在这家书店还翻到了全套石黑一雄的英文原版书,三天后,他拿了诺奖,没有投资眼光,再次失败。

  以上两家书店位于多伦多downtown的Yonge Street,这条街上应该还有很多类似的书店。

  那么就有朋友问我,为什么随便一个书店里有那么多古董书?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这里并不是白种人为主流,也不是任何一个种族人说得算。你走在路上会见到各种肤色的人,人口流动带来了书籍的天然流通,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加拿大的书店产业,可能甚至不如国内。Chapters和Indigo两家大型连锁书店几乎垄断了加拿大市场,现在两家书店还合并了。在逛Indigo书店时发现,书店特设一个书区——由回收纸印刷,像下面这张图上的小说只售7加币(约40人民币)。所以对加拿大有一种很强烈感受,大家真的很爱环保,也很懂回收,可能因为大自然太美了。

  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私人小书店只卖回收回来的书,对当地人而已,这就是书店,不用特别强调二手,这是一种常态。

  好比说多伦多大学的书店,每年开学,学生们要带着老师开的书单去这个书店买教科书,一本新教科书大概在50-200加币不等(约250-1000人民币,确实这么贵),新书旁边就是被人用过的二手书,差不多是原价的6-8折(根据书的新旧程度决定),再旁边是专供租赁的书,价格更便宜,差不多是新书的一半价格,大学会直接提供以上三种形式同学购买。

  说不定多伦多大学书店里某一本传播学的二手书就是麦克卢汉用过的。(麦克卢汉曾就读于多伦多大学)。

  总之,在多伦多匆匆一瞥的书店之旅,突然惊喜,书店并不介意这是一本古董书,或是一本用旧的教材,只要身背智识和真知,以人人都能买得起的价格重返书架,继续流通在人与人之间,是一本书的复活,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对书之价值的最大化,对书最好的肯定。

  魏森垚 | ……:)个人微信公众号ID:bullshit720

   做書原创文章,转载请申请授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样买书,发财还不是早晚的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