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网友们也跟我差不多,刚播出5集,郭京飞饰演的苏家二哥苏明成,就被骂上了热搜,全民喊打的势头快赶上去年的尔晴了:
演员们演技过硬,剧里的话题也扎心——集齐重男轻女、养老、啃老、兄妹反目一系列社会热点。当然,最受大家关注的话题,还是“重男轻女”。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女主角苏明玉(姚晨饰演)有两个哥哥,是苏家的小女儿。
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把小女儿当成家里的掌上明珠,极尽爱护,可苏家不一样——剧里的苏明玉,从小就被两个哥哥压一头,被母亲嫌弃,被哥哥欺负,被父亲无视。
苏母从来都是第一时间把关爱分给哥哥们,留给苏明玉的只有冷言冷语。她不愿意在明玉身上花费哪怕一点资源,对儿子却是慷慨大方。
大到求学成家,小到洗衣吃饭,苏母的一举一动,处处都体现着对儿女的区别对待:
儿子呢,都工作了,想去旅游,开口就要2000块,苏妈二话不说就给。
明玉成绩明明很好,但为了供大哥读书,偏心的妈还是让她去读师范生,因为免费。
二儿子呢,成绩再差也得买上本科,毕了业连工作也是家里花钱求来的。
上桌吃饭,妈妈也是先把两个鸡腿给哥哥,女儿只能看家人的眼色。
两个哥哥早餐能吃牛奶加蛋,小女儿只能吃隔夜泡饭。儿子有什么需求,一家人二话不说砸锅卖铁也要满足,女儿有什么需求,马上变脸成最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你说这都是因为穷吗?我看未必。
如果说苏妈的偏心是明玉心上的一道血痕,那么苏爸的冷漠和无作为就是她伤口上的那一把盐,刺得明玉生疼。
女儿被区别对待,苏爸选择逃避,对苏妈的霸道不闻不问。在家庭里,爱的反义词不是恨,是无视。
高鑫(就是尔豪)饰演的大哥苏明哲,考上国外大学后,对家里的事情不闻不问。到母亲的葬礼那天,一见到明玉,就开始指责她“不孝顺”。
郭京飞饰演的二哥苏明成,与妹妹十年未见,刚重逢就叫她“白眼狼”。
在母亲的葬礼上,更是对明玉恶语相向,把肃穆的葬礼,变成了混乱的修罗场:
老妈偏心老爸怂,两个哥哥,一个自私势利,另一个则只会当老好人和稀泥。看起来戏剧化,但这么“全员恶人”的情节,在《金牌调解》这类节目中,正不停地上演......
不争馒头争口气,姚晨饰演的成年明玉,从世俗意义上讲,比两个哥哥都要成功。
没能读上清华也没关系,她靠自己当上高管,在公司里走路带风。苏明玉活成了第二个安迪,比《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还要风光。
(又是一部穿搭指南)
可就算如此成功,明玉还是会在回家之后,整夜整夜的失眠。
从小就不受关注的明玉,在母亲去世之后,比谁做的都要多。
帮爸爸讨公道:
从没得到过父母关怀的明玉,反倒是家里看起来最“孝顺”的孩子。
从小就受宠骄纵的二哥呢?
成家之后还在啃老,连父母的退休金也要搜刮。
明明没有得到过家庭的庇护,长大之后,却在无意识地为家庭付出。这样的模式,在其他电视剧中,也出现过。
比如《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就算受尽了亲情勒索之苦,还是甘愿地被父母和哥哥吸血。
亲哥结婚买房子,钱是她出的,家里遇到任何事,第一时间找的就是她。
《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中曾经提到过,在家庭中曾经感受过“不公”的孩子,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们没有办法自己认可自己是好孩子,我们需要爸爸妈妈给我们打分数。爸妈说我们是好孩子,我们才是好孩子。”
樊胜美和苏明玉这样的孩子,明明没有受到过家人的爱护,却仍在为家庭牺牲,虽然看起来矛盾,但并不难理解——
被偏爱的才能有恃无恐,不被偏爱的孩子,永远在想挣回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关注。
《都挺好》原著作者阿耐就说过:有人看过她的文章后感到疑惑,为什么明玉这么不招人待见,难道她自己没有问题吗?
但是,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正折磨着无数受过“原生家庭”之苦的普通人。
原生家庭的苦,会成为许多孩子心里的一根刺。没经历过的人,可能很难懂。
美剧《临时家庭》里曾经说过:
“我们会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一个道歉;而父母们也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等我们说一句谢谢。结果,父母跟我们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原生家庭是我们的来路,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偏爱、忽视、比较、控制,种种伤害,一旦过去,就再也不可能重来。
在成年之后,我们能做的,只有奋力逃脱。
如果你不想和解,仍无法放下,也没关系。轻谈原谅,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欺骗。
就算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你也有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值得无条件被爱。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情商课》家庭关系单元,希望你能早日走出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阴影。
你经历过“重男轻女”吗?
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伤害还有什么?
跟我们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