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荡儿》是一部由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弗朗科·英特朗吉 / 阿尔贝托·索尔迪 / 佛朗哥·法布里齐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于这部费里尼的早期作品,相比后期的很多,更喜欢这种新现实主义的表达。有严肃有戏谑有眼泪有调皮而一切都真实。
跟我身边的一些人包括我自己的生活现状太相似了,有一堆的不满,有改变的想法但却无力无勇气,时间在牢骚中蹉跎,到最后被时间打倒然后认输。
看着看着,想起了侯孝贤的恋恋风尘。
都是在似乎与世隔绝的小地方;都是还未(真正)进入社会角色的年轻人--恋恋风尘是青春岁月、浪荡儿是未成熟的大青年;都通过火车站及小火车来表达对外界及自由的联系...
只是,恋恋风尘纯净、留了希望于悠远天地,浪荡儿无奈、迷茫于远方。
《浪荡儿》影评(三):最爱的电影
意大利小镇上的几个青年人,过着挥霍青春的浪荡生活。这是费里尼早期的电影,有他少有的干净和温情。五个人一起去看海,天空阴郁,海滩荒凉,几个人沉默不语,镜头里写满空虚。终于在一个清晨,Moraldo 决定告别这种生活,独自离乡远行——此时,小镇的人们还在沉睡。列车驶过……接着摄像机以列车行进的速度在安睡的人们的床前拍过……列车驶过……这个天才的蒙太奇让远行的人和沉睡的人的生活对接到一起。
《浪荡儿》影评(四):沉重的浪蕩兒
敘事複雜但清晰,可以看出導演著實想探討一些意大利的時代問題,但那些對當今的我來說都太遙遠。或許正式時間和空間的隔閡,讓我無法也因此無法了解其中深意。
雖然依舊有不少笑點,但比一年前的白酋長要沉重很多。
另,開頭不久《白酋長》的男主角歡快而憧憬地說“如果我honeymoon一定…(某個浪漫的地方)”,也算是為看過《白酋長》的觀眾來說,也算是一個好玩的彩蛋。
又,三位主演和小孩們確實顏值爆表!
《浪荡儿》影评(五):我们总要长大
我们总会长大,“某一天醒来,我们以为自己还是小孩子,可是,”我们已经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每天放学回家,等着爸妈做好饭吃饭,然后接着一蹦三跳去上学的小孩儿了,我们长大了,时间快到令我们不知所措,总是言不由衷,谁知道呢。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开。
终其一生,我们又何尝不总是在离开呢,我们想要新的生活,或者我们已经有了新的领悟,所以我们需要离开,去找更加符合心中标准的生活,不论快乐或者悲伤。
在无人知晓的清晨,大家都还在睡梦中,我在你们的梦中一个个穿过,去向一个未知的方向,不知道会是什么在等待着我,就让我这样离开,你们不要醒来,比较之下,我更加害怕告别,如果我们必须告别,那宁愿由我来只记得不辞而别,因为我害怕,有一天醒来,你们自己你都不在,而我却独自一人老去。
《浪荡儿》影评(六):《早走晚走都得走》
好的艺术家,总是去尝试把窗户纸捅破。《浪荡儿》至今为止我认为主角都是最后离开小镇的忧郁青年,虽然电影围绕结婚后色心不改的旁人作为故事主线,但结尾那忧郁青年的出走实在打击到了我幼小的心灵,让我不能从他走出既定生活轨道的惆怅中自拔。什么朋友、亲人、同事、妻子,这些关系总会被某一种人不断偷偷泼冷水。再好的感情,不如半夜一个人坐在水池边和陌生孩子说上两句话来得舒服。纯粹的关系只有午夜时分才存在,时间一晃到白天,又是出于各种原因不忍拒绝的应酬、装腔作势、心里骂你傻逼表面要“嗯嗯嗯”点头的腹诽。从这些东西里抽身而出又不死的唯一办法是出走。走到一个没有这些关系的环境里,自己混吃等死,自由自在。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乡镇,只要你到了一个落脚地,总会有关系网和小圈子笼罩你。再极端一点儿不如出家,但妈的寺庙也是个圈子……
2013年5月11日
《浪荡儿》影评(七):浪荡
浪荡儿。
五个肆意挥霍着青春的年轻人,在意大利的小镇混混度日。
A一心想要写戏剧,其他四人却只知吃喝玩乐,B有了深爱他的妻子却忍不住沾花拈草,C依恋母亲整日疯癫,D每日与隔壁的少女无聊扯淡,E是B娶的妻子的哥哥,最为正常却时常旁观。
最后B的妻子实在受不了离家出走,导致了B一天失魂落魄地寻找都顾不上之前牵挂了好久的情妇。一场找人的闹剧进行着,毫无逻辑。
的妻子还是原谅了他。
被偏爱的人总是有持无恐这句话或许是真的,但真正要走的人也许只会在一个早晨提上箱子一声不吭地就走,你再也找不到。
没有目的地,他只是单纯地想要离开这里,离开颓废,无望和纠缠的过去。
还有几个人能像E这样在青年时代说走就走呢。
而不能说走就走,是因为我们丧失了勇气,还是成熟的标志。
《浪荡儿》影评(八):摩拉德 曾经的费里尼
战后的意大利,满眼荒谬,年轻人无所事事,落寞空虚,颓废,爱逃避现实,我们都想打算怎么离开这个地方去更好的地方工作,但是只有一个人无声无息的离开了。
影片一开场就是那五个人在街道上手拉手,唱着歌在这街道上放肆,这就是浪荡儿。之后就开始进入正题,旁白给我们介绍一下露天酒吧的1953年人鱼小姐选举、来宾、旅客和来自罗马的女嘉宾,一起参加聚会,对了还有那五个浪荡的男人们,唱歌的李卡多,阿尔伯托,知识分子里卡普里多,年长的法斯德,还有年少的摩拉德。
他们五个都是有梦想的人,却无所事事,却要别人知道他们的价值是正确的!
介绍完毕后我们看到法斯德在调戏的那位,还对他承诺,但那个女人说法斯德总是轻易付出承诺,还说过法斯德对桑德拉也是这样,但法斯德不买账。从那两人口中我们知道法斯德其实是一个花花公子,喜欢随便和女人发生关♂系,之后不付责任并且还逃避,之前法斯德对桑德拉也发生过关♂系。
之后里卡多宣布1953年人鱼小姐的冠军是桑德拉,她母亲为她感到骄傲,所有观众为她鼓掌
《浪荡儿》影评(九):浪荡儿
那个喜欢小丑胜过一切,自己娶了一个女卓别林的人……
喜欢他的黑白片胜过彩色片。
去年,观看了《浪荡儿》。
大概也就是费里尼前两三部的作品。已经极其成熟。
我还记得海岸边的浪涛,似乎是冬天的海,
在今天清早起来,还没有睁开眼睛,
是瑞米尼吗?
还没有醒来并且不愿意醒来的浪荡儿,满面浓妆,
还抱在一起跳舞。
那种凄凉。
不知为何,今早起来,脑海中全是《浪荡儿》。
印象最深的是狂欢那一场。所有的人都嬉闹着,欢笑着,尽情享受一晚上的放肆。然而终究是有曲终人散的时候。待到人已去尽,空旷的大厅内只剩几名浪荡儿仍忘我的伴乐起舞。然后有人开始清醒。他看见了悬挂着的小丑。他看见了他自己。他开始明白,如果不走出去,那将什么也不是。
另一个片段,另一个他把狂欢撒向她。但是一年里只能有一天是狂欢。别人都醒了,他还在梦里。是时候明白了吧,该拿起的必须得拿起。那些童真,早已该死去。
他们都只是太害怕长大。害怕不再有海滩上并排的脚印。害怕失去那份质朴的快乐。害怕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害怕现实把梦想狠狠碾碎。
影片最后,只有一个人默默的离开。谁也不告诉。谁也不必告诉。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离开。不知道要去向哪里。未来,似乎太遥远。但是不能继续那种生活了。人必须得长大。到米兰。到巴黎。到纽约。只是必须割舍掉无节制的欢愉与安逸了。必须准备好去迎接所要到来的未知的一切了。必须毫不回头的一直一直往前。没有什么能够再阻碍。今生今世,不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