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狂恋》是一部由卡洛斯·绍拉执导,米格尔·安吉尔·索拉 / Cecilia Narova / 米娅·麦斯特罗主演的一部剧情 / 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喜欢末尾音乐剧中的那段音乐,很熟悉,但不知道出处。非常solid的感觉。
《探戈狂恋》观后感(二):看片笔记——《Tango》
1.戏中戏、独白,既像费里尼也像安东尼奥尼;绍拉师从布努艾尔,很多超现实主义的段落;不过摄影机持续的在场,间离效果略显刻意;另外,镜子的意象连中国人80年代都掌握了。2.探戈拍得格外好,大银幕上能够当异域奇观来看了。另外,舞蹈在片中也承担了表达情绪的功能。探戈的舞步简直就是爱情的游戏,挑逗、诱惑、躲闪、激情都在里面了。3.斯特托罗的摄影格外好,在这里创造出来的是流动的光影。
《探戈狂恋》观后感(三):Tango和《卡门》的比较
Tango这部影片的结构基本和卡门一样。音乐方面我个人觉得会胜出。而角色的演绎会略逊一筹。卡门男主角的眼神和肢体充满了诗人的忧郁和艺术家的奔放,棱角分明的躯体爆发出强大的感染力,让人震撼的感受到弗拉门戈舞蹈的灵魂魅力。从第一个节拍开始,她会让你忘了手中的烟灰,让你有种口渴的感觉。。
探戈影片中的男女情感的故事让人有种牵强的感觉,缺少卡门中的热烈,细腻。缺少眼神的感染力和结局的不情愿。
《探戈狂恋》观后感(四):真正的探戈的感觉在哪里?就在一支舞跳完只想和舞伴接吻
我甚至都不愿浅浅地说这是文艺片。
它在画面美舞蹈美的同时又能渗入生活本身,探讨生命绽放和老去的关系,同时又不愿把痛苦的历史擦去,告诉你过往的悲伤和现实的美丽、爱情的真挚之间并不矛盾。
两位女主是两种不一样的美,但是同样的是探戈舞者所拥有的灵魂的炙热。
《探戈狂恋》观后感(五):画电影
这或许不是我有生以来看过最好的电影,但一定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观影体验了。(是我看电影太少。。)
有的电影被称为诗电影,《探戈》或许可以叫做画电影。美到极致的画面,淡玫瑰紫的地平线,金色的黄昏,影子重叠,空间交错,幻灯片、灯光、戈雅的蚀刻。。。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
内容也无比丰富。可以读出关于电影的电影(或关于音乐剧的音乐剧)、戏中戏、情杀、两性斗争、女性主义,对集权统治的回忆(不太懂阿根廷或是西班牙那段历史。。)资方对导演的压力(人家施加压力都这么有礼貌)。以及以艺术为生命。
女演员长得像娜塔莉波特曼,她一出场旁边有个人就这么说。的确像,脖子长长的,头发梳起来,仰着脸。但还是很不一样。她更光明、更野性、更难以归类,波特曼的表演,则很美国,很聪明,很精巧。
当然探戈也很好,音乐也很好。绍拉真牛逼。
《探戈狂恋》观后感(六):我爱探戈
我在阿根廷工作和生活了两年。我深爱着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一切。
片中熟悉的布伊诺斯艾利斯的风景,熟悉的拉普拉塔河,熟悉的布市的全西语世界独一无二的口音,熟悉的探戈的配乐……
因为这亲切,所以我沉迷。
2005年,我曾经在布伊诺斯艾利斯的一家舞蹈学校短暂的学习过几次探戈。后来因为搬家和工作繁忙,不了了之。只记得最基本的八步。当然如果有利害的舞伴,我自信还是可以跳上一曲。探戈是以男士的力度和牵引为主,女性动作展示为辅的。
每一次现场观看探戈表演,都有一种不能自拔的冲动。想要那样的旋转,跳跃,那样美的让人心醉的舞蹈。
如果你熟悉博尔赫斯,如果你熟悉拉丁美洲,如果你热爱探戈,那么你将没有办法不喜欢这部电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电影实际也是如此,一般能将作品达到“独”的境界就相当不错了,说白了就是有个性,更好的作品可以达到令人“不悔”的境界,让人能够反复品味琢磨,以至到“憔悴”的程度,最好的作品就是你一直内心中存在的感觉,却不能具像化,苦寻不得,不经意间触动你心灵的作品,这就是本作。多年来,我期盼能有同类型的电影出现,但很可惜像这样纯粹艺术感觉的电影至今也未能觅的一部,虽然歌舞片也不少,但大多如过江之鲫,总是在固定的套路中重复着熟悉的故事。
这部电影非常接近人类原始的感觉,迷离、梦幻、浪漫、温暖,如果你对这部电影没有感觉,很遗憾你错失了人生最美好的东西。
但运用了不光是TANGO还有一部分现代舞的成份讲述着一部关于爱的TANGO故事,TANGO应该是种极致暧昧的舞蹈,但这却是部爱情故事,非暧昧。。。里面男男 女女的TANGO 甚是精彩 女女的一段有同性恋的表达倾向 而男男却是极为阳刚的组合 给TANGO以全新的诠释 只是不懂的是女女 或者 男男的情况下 那种connection何来?! 其实TANGO要求在跳舞的时候partner一定是要爱对方的 看来无论男女 男男 女女都是这样 是舞蹈本身的灵魂所在 如果没有爱 那种connection就不存在吧
另外关于爱 一直在身边却不知道自己是如此爱对方的情况的确存在
不过电影里重复的一句台词 我和别的男人在一起 这个是电影本身的一种循环 好像所有所谓意义深刻的电影都会有种莫名的循环
但是在一起就是爱么?! 不在一起还是爱么?! 爱和在一起有关么?!
是部导演拍导演的故事 导演想以一种完全局外人的状态来表达自己和这部电影特别亲密的链接 我猜想是这样吧
《探戈狂恋》观后感(九):音乐,舞蹈以及戏剧
这等登峰造极的电影根本就是在对普通观众说:"艺术修养?乃们还差得远!"
每一个置景,光影设计,每一幕的主色调,蓝色,黑色,红色,紫色,橙色,几十人十几个角落的场面调度,蒙太奇,每一场人物的主观视角,镜头设计,甚至包括一直存在于观众眼前丝毫不避讳是否穿帮的摄影机(当然最后几幕证明是戏中戏),都是体现了两个字:秒杀!
一部电影里能同时利用音乐,单一舞种,文学,戏剧并做到突出重点互为补充,台词精炼耐人寻味,探戈的语言更是舞中有深意,实在是太赞了!
<闻香识女人>里那段「一步之遥」我至今记忆犹新,阿尔帕西诺给我的震撼太大了,而那段只有一分多钟的探戈,我却觉得已经表达了千言万语,这部<探戈>里不论是两位女主角的那段,还是后面黑白两男的那部分,甚至是最后排练完成群像的表演,都把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通过探戈跳出来,光影,歌舞,镜头与表演的语言,都化作了激昂的探戈,以及探戈互相追逐的脚步。
遗憾,不了解阿根廷,也不了解探戈这一舞蹈艺术,能看懂的除了演员的某些眼神和配合音乐节奏的一些情绪,舞者编排舞蹈的话语实在不能完全参悟,加之在这样一部颇有内涵与深意的戏中戏里更是深深地自卑--艺术修养,还差得太远!
,今天资料馆里我左右两人都睡着了,哎。
《探戈狂恋》观后感(十):情欲探戈
电影是一部戏中戏,导演马里奥是一个刚刚在感情上失意的中年人,而在创作新的剧本时结识了已经成为别人情人的伊莲娜。爱情好像在复苏,事业好像也重新开始成功。 戏中的戏是一部关于阿根廷历史的沉重过去。诱人的黄色、热烈的红色、暧昧的玫瑰色、诡异的紫色、绝望的黑色、悲哀的白色、阴险的绿色……如此种种
整部片子90%是在剧场内拍摄的,舞台布置透露着现代艺术的抽离和冰冷,但非常有创意。这是部音乐剧,有十多段堪称经典的表演性探戈。跳探戈的女性不能太骨感,需要丰满的酥胸、挺翘的臀部、纤细的腰肢、坚毅的唇线和炽热的眼神。他们的探戈强劲有力又缠绵悱恻,探戈是阿根廷的灵魂,他们借助探戈来表达情感表达历史表达一切内在的神韵。也许很多人对艾尔·帕西诺在《女人香》中的探戈记忆犹新,但《探戈》的其中有两段舞蹈简直摄人魂魄,其一是一男两女,其二是两女的共舞,都是戏中戏的片断,仿佛能看到距离间的那根微妙的细线,若即若离,细腻敏感。
马里奥对伊莲娜说:我天生是孤独的动物,像一头狮子,漫无目的地在非洲大草原上咆哮。……当我老了,觉得我做的只是疯狂地游泳,以防沉入污泥。这两句话让我心漏跳一拍,好像有一支箭“怵”地扎进心脏。
马里奥在面对重新表现阿根廷血泪历史的必要性的质疑和担忧时竟然引用了博尔赫斯的一句话“过去是不可毁灭的。或迟或早,它们将卷土重来。每一个重来的过去都是一出戏,它破坏过去它自己。”
本知道是出戏中戏,但到结局时仍然意外了,原来整出片子也是一出戏!是啊,本来就只是一出戏。它采取的不是常用的把镜头在固定机位拉到全景,而是通过面对镜子拍摄,也就是形成了拍摄摇臂车的运动过程的怪异镜头。可惜它只是拍到近景就打住了,我认为如果可以一直到特写再到镜头的黑屏然后自然淡出字幕会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