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在镜中》是一部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哈里特·安德森 /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马克斯·冯·叙多夫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台词摘录:
脸被风吹红了。
一个人划了圈后,就很难安下心来,变得奇怪,又划一个圈。
你坐在椅子上太突兀了
爱就是上帝?
空虚进入了生活,如同缓刑一样。
欧洲理性主义使人走向虚无,对感性和人心的忽视导致精神空虚,男人把理性当做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女人对内心情感的依赖得不到满足,导致孤独和恐惧。理性只是人的生存工具,回归感性才会幸福。
关于沟通,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这只适于生存,源自内心的交流哪怕没有交点,或者沉默不语,两人都不会孤独。
一个冷酷无情的男人是影片的故事核心,欧洲的理性主义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只是中国人都比较看重感情
《犹在镜中》影评(三):瞎掰掰
18.5.10 终于留意了一些细节...上帝与爱 闻中说人性在没抵达神性的终点前宗教是价值的召唤。因为爱啊宽容 我们走向神接近神甚至到达“遇佛可杀佛逢祖可杀祖”的无神境界。上帝与神是价值而非事实的存在。 再者是交流言语的无力,其指向的中心是隔阂。啊 “真正的无言不是沉默而是说话”。最后是三部曲对爱和交流的吁求和导演思考和指向的拯救心灵危机之路,深切体会到原来影响了塔可夫斯基那么多。还有啊 大师运镜音乐光影 一遍遍耐心琢磨都不会厌 真强啊真强啊
《犹在镜中》影评(四):一种爱--评《犹在镜中》
觉得伯格曼对画面情感的调节相当细微,马丁的爱透着真挚的牺牲,大卫的爱伴随疑惑,而米纳斯的爱展露着自己叛逆和不解。姐姐的精神问题带出的是一连串对生命遭遇的思考,切入了宗教,流利地表达了每个角色心中的苦痛,有信仰的人看到片子的另一种层面,而无神论者则流于形式。《犹在镜中》,是对生命和现实苦难相交的路上,表达的一种非苍白的信仰质疑,与其要体会,乃需有共鸣之经历。
《犹在镜中》影评(五):两个世界的穿越者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个个独立的世界当中,没有上帝,没有先验的规则,不存在两个世界的穿越者,如果有,他肯定是疯子。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然会有鸿沟,感同身受只是一种不可及的理想状态;某种程度上我同意爱就是上帝,都是人之生存所需,却不可能真正存在的,他们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存在。
Through the mirror darkly,感觉很像Karin的状态,分不清现实与镜像世界,退一步再想,这世上本就没有既定的真理,一切都可以用来推翻,或许人类的世界就处于一种不断更新,却永远没有终点的循环当中。
《犹在镜中》影评(六):信仰危机
看了不止一次,终是不明白,或者不完全明白。但没多少耐心了,姑且写写。人物很简单,四个。关键是在人物有限的交集冲突中找到导演要表达的东西。
英格玛·伯格曼是瑞典人,维京人的后代,维京人相当长时间被视作野蛮人。北欧的“野蛮”性表现在宗教的狂热性远不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路德宗相当短时间被北欧三国接受,可以说瑞典是基督教世界较为薄弱的一环。所以不难理解伯格曼的电影或多或少总有宗教的痕迹,自我怀疑和试图解释自己的这种怀疑。
《犹在镜中》影评(七):这片子无需影评吧~
一时真不知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光这名字便曲折我半天~~(后来看了别人的影评 才知道还真是有来历的)
看着大伙齐齐的给了四星五星,我便越发的不安~
我真是没太看懂~ 期间我还睡着了一小会儿,姐弟俩那啥的时候 我才放光地醒了过来~
忙于对话 画面 字幕间的转换,屏幕于我太大,还是我的眼睛太小?
所以 这种片子还需要啥影评呢??
《犹在镜中》影评(八):Artist?
Fredrik: I'm an artist.
Karin: Artist?
Fredrik: Yes, Princess, a thoroughbred artist: a poet with no poems, a painter with no pictures, a musician with no music. I despise ready... made art, the banal result of vulgar effort. My life is my work and dedicated to my love for you.
《犹在镜中》影评(九):镜中犹在
上帝的存在,恐怕一直在我们心中,固定的镜头中间,四位演员的表演在黑白的影像中,给我一种莫名的感觉,好像悲伤似的,姐姐和弟弟之间,在弟弟青春懵懂的现实间。仿佛好像有了一些暧昧的东西,船骸中的一段,四个人之间,所有的感情仿佛都不存在,交流也全都是表演,给谁看呢,怀疑,父亲的无力逃避,丈夫的无法理解,弟弟的无知和渴望,也许我们都要活在自己的心中,不必需要别人的理解,我们期待那一刻的出现,别人看不看得见,并不重要吧,我们需要的是,在所有东西中间,有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自己的信仰,即使沉默,即使上帝不在,我们依旧可以在寻找的过程中,理解自己,同时原谅自己,只要我们可以爱,有爱,
《犹在镜中》影评(十):犹在镜中
是什么穿过了把那道墙
你强烈的渴望着
那道门打开时,你以为能见到他
父亲的笔记,把你精神崩溃的画面临摹了下来
如果也可以称之为艺术
我已觉得自己难以在新世界生存
不,你能的,只要你找到你追求的东西
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追求着什么
是上帝吗?那就请给我上帝的指示
你说,渴望与给予,怀疑与信任
我们的爱就是证明
我们的爱与上帝同在
你说这么想,我就会没了恐惧和绝望
可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