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月物语》是一部由沟口健二执导,田中绢代 / 森雅之 / 小泽荣太郎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雨月物语》观后感(一):雨月物语
沟口健二的镜头手法很唯美,远景长镜头,缓慢横摇,小景别,一场一戏,无论是画面和对白,都自然和谐。鬼魅般的迷雾,毛骨悚然的配乐,节奏分明的鼓点,营造的是恐怖片场景,观众却只有同情没有恐惧。战乱中的男人利欲熏心却是南柯一梦,女人深明大义却受尽苦难。《雨月物语》这个名字在我看来,是女性的象征,其润如雨,其洁如月,知足为智,上善若水。
《雨月物语》观后感(二):【观影札记】《雨月物语》:痴迷水墨意境的沟口
船行湖中一幕,如一副水墨画,迷雾中的意境,线条,光感非常漂亮。
日版的聊斋故事
成就如何,金钱如何,男人最终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家,一位贤惠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孩子。可当男人回家时,妻子已遭不幸,而他悔恨已晚。
《雨月物语》观后感(三):日式惊悚黑白片—雨月物语
沟口建二,东京的时代剧,战争年代小人物的挣扎求生,即荒诞可笑(农夫与女鬼成婚,后经道士指点,凭符咒,挥剑驱鬼;清醒后连夜回家寻妻儿团圆,一觉醒来,得知昨晚为自己温酒的妻子竟已过世),又可惜可叹(战争激发人性的黑暗和欲望,使人迷茫沉沦)... 黑白片,阴暗幽怨的音乐,夸张化的表演风格,长镜头的运用(雾中摇船,如梦如幻),营造了令人惊悚战栗的电影风格..
《雨月物语》观后感(四):依旧震撼
结构精巧,一个关于回归的故事,充满着东方神韵,突然对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有了浓厚的兴趣,不愧是我最喜欢的导演的老师。第二遍看,除了前面情节的叙述可能知道了结局会让人感觉有人操控外,到后面仍然能够感觉到震撼,尤其是最后又看到与第一遍不一样的地方。最真挚的感情永远不是用言语表达的,用动作画面更能让身处其中去思考发问。惊叹于沟口对调度和景深的把控。
《雨月物语》观后感(五):雨月来时、之后
闷的很,但经典,画面是令我神往的:琵琶湖上的泛舟,朽木城堡的怨女幽魂。导演影片中的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显得太凄惨,且甜美。让我沉醉。配乐很是到位,绝对的纯正、典范、国粹。听起来就像实验之声,节奏的敲击沉郁稳着,点滴掉落在你的心尖,声响不大,但震慑力十足。朋友提问说,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绝对意义的导演?我也在想。可那又不必去想。
我体会到了一点“禅”的感觉
《雨月物语》观后感(六):很好
1.音乐恰如其分的因境而发。2.生命的性情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中显现。3.镜头安静地移动承接了历史时间与现实时间,也衔接起了人界空间与冥界空间。4.“湖水”是在摄影棚里搭建的,“雾”是风扇吹出来的。5.影片传达出一种向上的价值观,教化却不伪饰。6.《雨月物语》是日本江户时代上田秋成写就的志怪小说,沟口健二选取了其中的两则——《蛇性之淫》和《浅茅之宿》成就本片。
《雨月物语》观后感(七):最恨的黑白日系惊悚剧
战国时代的村妇野夫女鬼们配上巨无语的英文字幕 我摔!而且那些女人的行为真的好变态 是我极力想摆脱的变态 想象一个穿着皱不拉几棉袍的女人带着孩子在河边追着丈夫离开的竹筏跑 她弓着腰 先是推着孩子跑 再拉着跑 然后干脆背他起来跑... 这个弓着的棉被人就这么一边跑一边叫Pls be careful!! Pls be careful!! Pls be back soon!!... 她干嘛要这要一直弓着弓着啊我擦TT... 洗脑吗
《雨月物语》观后感(八):简评雨月物语。
前天去看claude办的日本电影展,看了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
镜头运用的很东方,平稳妥帖。却自把一系列的运动收容其间,不露匠气,别有一番华美,差点忍不住拍起手来。
片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怀,想必在那个年代实属进步,不知是否来自沟口对西方文化的兼容。
印象最深的还有弥天大雾中行进的扁舟,在雾里恍然若现,又迷离消逝。只两个镜头已把气氛烘托得如此诡异,现在看来仍让人惊叹不已。
《雨月物语》观后感(九):战争使人疯狂
战争炸出了人性深处的贪婪,贪婪像毒瘾一样,所有的得到仿佛镜中花水中月,在迷失的征途中,人们走向毁灭。
妇人们都渴望安稳,男人们错以为繁华富贵,是女人的福祉,于是铤而走险,最后万劫不复,女人卑微的愿望,也就沦为悲剧。
阿滨的老公衣锦还乡,遇见阿滨沦为娼妓,于是忏悔万千,决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把曾经梦寐以求的盔甲与长矛,弃于河沟,回头是岸。
现实残酷在于,有时候你回不了头,就算回得了头,不见得还有岸。
《雨月物语》观后感(十):简单生活
“你终于成为了我梦寐以求的男人”
不管是因丈夫外出赚钱,为保护儿子而死的妻子;因丈夫贪慕武士的荣耀而沦为娼妓的妻子;还是为了享受爱情而非要把男人留在身边的鬼魂妻子,她们的生活目标都很简单,只要和丈夫在一起,平平安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