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蝴蝶·梦》是一部由胡安玛·巴霍·乌略亚执导,卡拉·埃莱哈尔德 / 安娜·阿尔瓦雷斯 / Silvia Marsó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听说和听别人介绍这个电影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终于我有机会看了
伤害已经造成 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来弥补与忏悔 甚至是感情 都是徒劳 你做的一切都比不上泥潭里的一块巧克力
《杀手·蝴蝶·梦》观后感(二):给一个孩子糖果和谋杀一个人一样危险
电影,不必那么有“教育意义”。何况一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导演,我想这个年纪的人,他在感知和提问,应该并不想给出答案。他是西班牙人,他叫胡安玛.巴乔.乌略亚。
你去探究的话就错了。
当智商,情商,逻辑思维,喜怒哀乐都不复存在,生命还原了她本来的面目。面对这样的生命,就好象面对人性之镜,感受光芒,看到自己吧。
《杀手·蝴蝶·梦》观后感(三):“巧克力人性”
想不到一块巧克力可以映射出如此诸多的个人情感,当然也是最出乎意料的一个开场线索。这份爱,到底是什么呢?最后导演又把这个爱回到了引发思考的巧克力上,杀手也是有情感的,只是和常人的感知部位与程度有所不同吧。我最想知道的还是那男人爱她吗?她爱那块巧克力吗?一个食物链式的生活探索与内心情境!
《杀手·蝴蝶·梦》观后感(四):情意浓,浓似巧克力
一个迷恋巧克力的蝴蝶般的白痴,一个迷恋白痴的无情的杀手,交织出来的梦,在凄迷的滂沱中显得格外冷冽。
杀手的无情在一开始就被渲染得冷漠座至极,扣动扳机的那一瞬间的不犹豫,杀死酒吧老板的兴奋和残忍,暴虐。所有的这些渲染在末尾处无不凸现出杀手对蝴蝶的情意浓浓似巧克力。
刚刚看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尤其是当所有人都以为蝴蝶为了杀手飞回去的时候,原来,她在乎的也只不过是巧克力。当时的我很想知道,是他创造了爱情这个梦,还是他亲手毁了这段他不曾知道的未来的这段爱情。如果不是他杀了她的母亲,他不会再与她相遇,不会有爱情,如果不是他杀了她的母亲,她也不会从不曾为他的牺牲,爱情,不顾一切而无动于衷。
爱情,是什么,在每个人脑海里都会不同,而在有些人看来,爱情,却从未降临过,而对于那些爱着这些人的人,爱情,终究是场梦吧。
《杀手·蝴蝶·梦》观后感(六):越来越爱欧洲文艺片
可以称为文艺片吧,英文名很诡异.
女孩空洞的眼睛有什么魔力?第一次和杀手见面就震撼了他,事隔10多年让他记起了她,觉得愧疚于她,爱上了她.而女孩无动于衷,甚至连恨都没有.整个过程不管杀手怎么努力,她都不参与.这样的反差让杀手显得很悲情,影片最后杀手在大雨中被暴打,女孩挣脱医护人员向他跑去,给了他一丝希望,女孩最后却只是捡起巧克力,杀手突然笑了起来,是在嘲笑自己最终还是受控于人性和情感吧.那一刻竟然有点怨女孩.不过也许杀手正是爱上了女孩的无情.当然,还有片中唯一的温暖元素--巧克力把他们维系在一起.
总觉得要付出真心很难,可当它发生时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不需要回报,甚至不需要缘由.还有,真爱你的人,会很认真地凝视你的眼睛.
《杀手·蝴蝶·梦》观后感(七):本能:向恶与向善
这是一部导演凭借本能拍出来的电影 正是她25岁 对世界尚未有世俗经院式的了解 而只是直觉地反映了她的快感 她的渴望
所以杀手出抢很快 人物死得很惨烈 触及人性各种隐晦与阴暗 这些都是快感
人有向恶的追求 这才产生堕落的快感 这是一个堕落的主题 让我享受
坠落到深谷才会有向光的仰望 一种恶到极致 暮然醒悟 跪下求恕而产生的温暖 是人另一层向善 的本能
自我既不是恶也不是善 在于善恶之间 刺痛与爱才让我感知生命
最后你仍是被自己杀死 这是你放纵恶的本能需要付出的终极的代价
《杀手·蝴蝶·梦》观后感(八):在梦中似曾相识
----------------------------------------------------------
虽然离经叛道 但是长久的压抑仿佛得到某种慰藉而让人看到救赎的希望
我们感到在梦中似曾相识 是因为每个人都非完美无暇
杀手只是一种夸大 他的压抑极端欲望 他的罪 其实深埋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中
而画家女孩的单纯无暇 像是一道曙光 照亮了仿佛永远阴霾无可挽救的世界
所以我们和杀手一同沦陷在救赎的路上 并不感到可惜
《杀手·蝴蝶·梦》观后感(九):天才白痴梦
有人说,一个白痴就可以映照出整个世界的愚蠢。可能是我自己这么说的。再聪明自信的人都有面临和一个白痴相处时手足无措的尴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面对小孩子的眼睛时会感到不好意思。没有智商和非常纯洁,很多时候并非那么泾渭分明。
凶狠一世倒霉一时的杀手在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都是不知如何是好的。很多年前他差点轰掉了一个女孩的脑袋,而今女孩长大,她的手抚过篱笆栏,他带着偷窥被发现的慌张逃离现场。他和她在电影里莫名其妙地相处、迁居、无言相对以及数次谋杀未遂,直至最后,雨中被按倒在泥巴地里的杀手以为女孩的折回是为了他的忏悔、牺牲、爱情,没想到她还是拣起那块脏兮兮的巧克力,没心没肺地弃他而去。她还是那个白痴。
暂时还无法将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各类宗教元素串起来,也许这部电影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关于忏悔和救赎。目前为止我的注意力主要是在这个哭笑不得的结局上。《杀手·蝴蝶·梦》完美地展现了因为愧,因为意淫,一个强壮的家伙如何步步沦落的过程。
《杀手·蝴蝶·梦》观后感(十):杀手的爱情
机缘巧合。
在VeryCD上面看见了这部电影的介绍。
杀手:他是一个冷血杀手,板动指头,眼睁睁看着子弹穿过女人的脑袋,鲜血应声四溅,他仍可以若无其事地从冰箱里拿出食物来大嚼。黑暗中,女人的小女儿走进厨房里,男人本能反应,枪杆子一伸,枪口对正小女孩太阳穴。
蝴蝶:十年后,小女孩亭亭玉立,长得像一只蝴蝶般漂亮,但在空白的眼神后,却是一副疑呆了的脑袋。当年的杀手还是板动了枪掣,只是子弹并没有取去她的性命,却轰掉了她的思想。她被送进了康复院,每个星期都被老婆婆带她进城里散步。
梦:杀手从没想过一个疑呆了看少女,会成为自己最大的梦魇。他绑架了她,但多次想下毒手时,却无法面对她的眼神。他仿似趺进一个不见底的深渊,直到他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罪孽为止。
就那么匆匆一瞥,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张悦然的小说《红鞋》。我想她大约也是看了这部电影的吧。同样是杀手。同样有女孩。同样的残酷和漠然。
心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