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天下第一》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10-01 01:5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天下第一》经典观后感10篇

  《天下第一》是一部由胡金铨执导,田丰 / 唐宝云 / 曹健主演的一部历史 / 古装 / 黑色电影类型的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天下第一》观后感(一):你我名为夫妻,情同…

  天下第一:皇帝的病需要天下第一神医,神医需要天下第一画师的画,画师需要天下第一美女模特,美女有需要一块美玉,这位美玉得找天下第一神偷,这简直就是个无限循环。 你我名为夫妻,情同…兄妹,我怕我守不住,哈哈哈。 神医一听说有官帖立马没有了架子。 画师在寺院里作画,和尚中介,小和尚看门收钱就放行。 画师有钱收就给画画,不论给谁。 寡妇要上吊,听说改嫁可以转运,立马想改嫁。 这片子好多小细节都好逗。服装头饰认真考究

  《天下第一》观后感(二):因果开了一个玩笑

  胡金铨的倒数第二部作品《天下第一》,摄于91年。其时淡化武打侧重哲思的风格流转已然成型,周世宗意外猝死的原由(直接的与深远的)竟有些萨特(原谅这个杂凑的类比~)的格调:每个人都有选择自由,但每个人的自由都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于是,慌乱中舞女求得自保的一个投掷,导致了一个朝代的更迭。老人家花甲之年犹玩心未泯,套索连缀环环相扣圆润精巧不见衔接之处。正是业果已于因中埋,不可说乎不可说。是野史无疑,然亦有危坐中难得的玄思与野趣。

  《天下第一》观后感(三):无题

  胡金铨不但是导演,还参与了服装设计编剧;此外还有吴念真编剧;王童美术和服装设计。这差不多是台湾最强组合了,现在已没人能拍这么古朴的电影了。

  本片完全直线型的叙述,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西洋画是单一透视点,可能因为这些个渊源,所以在电影上也自然而然开发出一种单一焦点下的辐射性展开或收缩的叙事方法或者一种某一因素发生变化之后,显现出的原先处境不同因果链下的发展。而中国山水画是多视点的,不管是横幅还是纵轴,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焦点,电影中一个关键人物带出另一个关键人物,每个人在叙事上都是一个焦点,这一个个焦点置于一条平铺直叙的直线上,犹如开场展示壁画方式。这种叙事特点不同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复调小说,如果说我们的是多重焦点下的单一叙事,那么西方则侧重于单一焦点下的多重叙事。

  可惜的是结尾给人草率的感觉,这也是本片选择的叙事结构不会‘转弯’的特点。

  《天下第一》观后感(四):天下第一,如同游戏

  昨天很累,无心看艰涩电影,随便找了一部,

  胡金铨晚年作品《天下第一》。

  据说并不好

  确实也如此。

  故事开始是这样地:

  残唐年间,皇帝身体不好,需要找天下第一名医

  找到了医生,需要一个通行证,发通行证的人喜欢天下第一画家的画。

  于是我根据剧情猜测

  天下第一画家需要一个天下第一美女来作画,

  而天下第一美女则喜欢一个宝贝,需要天下第一神偷来偷……

  不幸全部猜对。

  (忍不住觉得我还是适合去写武侠剧啊!)

  电影的结尾非常不好。

  但是电影本身,浓墨重彩,仍旧有它的吸引力

  大厨一边看一边说:“呃,这个电影很像我打游戏去做任务啊,

  先找这个,再找那个!”

  而且,另外说一嘴,

  我觉得咱们中国人怎么那么喜欢什么什么天下第一了呢。

  动不动就天下第一,太不值钱了。

  《天下第一》观后感(五):偶然性的力量

  这部老片,说实在的,就像古董,唯一的价值似乎就是够古老

  但是我还是耐心看完了。电影讲述的是后周皇帝柴荣的故事,一方面,柴荣南征北战,的确有自己贡献才能;但另一方面,他又痴心长生仙药,重用术士。所以他的手下就有四个代表阿谀奉承的术士,忠心顺服的良将,忠心而又精明宰相,还有忠心而又耿直大臣结果耿直的大臣,一直敢言直谏,却遭到赐死;精明的宰相开始曲线救国,为皇帝找医生,为了找医生又绕进了一些无谓的事情;术士一方面给皇帝服用五石散(说是仙药,其实是兴奋剂,副作用很大),一方面洞悉皇帝的内心,想要成全他与心上人婚姻;一方面还给自己留后路,找到下个“皇帝”。而最终医生来迟了,皇帝折腾死了, 围绕着皇帝的种种斗争还在开展中。结果赵匡胤这个配角,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新的皇帝,并且建立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王朝

  开始我们会觉得电影很奇怪,很多铺展,很多事情最终都没有一个结局。这很违背我们的“故事定势”。但其实转念一想,我们就会明白,这很现实。历史的必然性,不是强弱的必然性,而是各方势力互相抵消,最终剩下的力量,就是决定性存在。偶然性就在这里呈现价值和力量。18.5.7

  《天下第一》观后感(六):看了第二次之后的一些想法

  这部片子在胡金铨的作品中并不算出色,连一般都算不上,但因为这部片子的服化美术实在是太棒了,每一帧都是画,我看的版本是4:3的屏幕,如果是16:9的话,想必构图会更出色,所以三颗星+一颗星。片中服装只说一个细节,里面除了武官的所有男性,都在长袍里面穿了条白裙,光这一点现在能做到的古装片都很罕见了。

  田丰晚年有过一个访谈,访谈在他家里,他家墙上就贴着天下第一的海报。田丰演戏过百,以配角为主,我猜老爷子还是蛮喜欢这部片子的,海报上把他印得这么大。

  我主要写一下个人对剧情上的揣测,据说原版有183分钟,被制片方剪到100分钟,中间的剧情不连贯非常明显。如果整理一下剧情就可以发现整个剧情有个断层。

  1.皇帝嗑药到发疯(天下第一深井冰)==》宰相找神医==》神医要路引,所以去找画家画画==》画家要美女郡主==》去找美女出面见画家,美女郡主要玉/要老公==》宰相要找玉,发现玉在皇帝那里;整个故事链到这里都是完整的,然而后面就乱了。

  2.下面的剧情非常跳脱:皇帝发疯发到要杀陈彦纲==》皇帝见契丹使节==》皇帝宠幸契丹公主==》皇帝想初恋美女郡主想到发疯==》宰相安排宴席时候神医去治病,同时又安排神偷去偷玉,然而,皇后看卖药的道士很不爽,默认赵匡胤做掉了道士,皇后也看出来神医是宰相派来给赵匡胤治病的,所以默认宴席现场神医给皇帝扎针。然后,神偷想要换玉的时候,被郡主发现了,郡主派人出手抓人,两人打起来,神偷手抓一口钟,一急,再这么一丢啊~~~这皇帝就挂了。我觉得结尾那个黑色幽默是没问题的,但主要是中间那么多环节是没有必要全部存在的,如果删掉一两个环节,比方说那个对情节发展可以省略掉的画家,那么剧情可以紧凑一点,不会给人莫名其妙的感觉,哎哟怎么契丹人也来了?哎哟皇帝在宴席上又发疯啦?

  本片有些地方非常幽默,嗑药的皇帝,见了宰相就卖笑的神医,见了官府称兄道弟的神偷,明码标价卖画的画家,老公挂了怕守不住寡想殉夫的寡妇,然后一听到改嫁能转运就整个人为之振奋,看了赵匡胤面相就改投别家的卖药道士,以及最后(或许是听了道士的‘劝’)黄袍加身的赵匡胤。道士在片中简直是智商担当,看到皇后不喜欢他,就借着给郡主看相的机会劝郡主嫁皇帝,以巩固自己在皇帝面前的权威,看到赵匡胤比较靠谱马上就打算跳槽。

  最后想问一下,谁有185分钟的版本,求求求~~~

  《天下第一》观后感(七):胡金铨导演的《天下第一》

  1983年的《天下第一》被称为是胡金铨一部不太成功商业作品。这部电影由一个线索串起,连接起不同人物,分别表现医师、画师、神偷不同的技艺,尤其是医师和画师;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科学魅力,神医的针灸术、吟唱式的报药名,画家的人物画做法,都颇具观赏性,所以虽然这部电影旨在讲一个简单故事,虽无故事外之特别意蕴,但却颇的传统文化之趣味。当然趣味并不仅于此,人物和故事的设置都还是有些喜剧色彩的。比如宠信道士的大周皇帝(片中似乎名字是小柴荣,但应该不是周世宗,因为皇帝说他得位于哥哥,也许这个人物是虚构的。)是剧中中心人物,宰相想尽一切办法要治愈他的癫痫症,但这个皇帝病不仅于癫痫,他昏庸糊涂,为了道士而杀大臣,为了青梅竹马而新近守寡的郡主发痴发狂,说出些不顾君臣人伦的话,癫痫就是治好了,未必能做出什么好事来。饰演他的田丰演得倒是比较疯癫痴狂淋漓尽致,都说胡金铨电影里的演员一般不以演技论之,因为胡金铨的电影有类于作者电影,导演对电影的控制力很强,演员往往只是表现导演意图棋子,但此论并不绝对,一些角色还是可以以演技出彩的。

  作为商业电影,必然要迎合市场要求。胡金铨导演的最后两部电影是商业片却失败了。比较80年代以前的中国电影和80年代以后的电影,有一种感觉,之前的电影还是有比较强的传统价值观念,两岸三地虽然制度不同,但在传统观念的潜在表现上还是有相通之处。这段时间的古装电影,武侠片也好,一般剧情片也好,反映的多是地主土匪恶霸与普通善良民的矛盾,或是朝廷中贤良与奸佞的斗争,忠奸分明,判然有别,其划分出发点,是中国传统的忠孝道德家国观念。而80年代以后的电影则开始脱离传统道德观念来对待故事和题材,更多采用新舶来的理念选取和展现电影题材。二元式的忠奸对立虽然仍然存在,但出发点不再仅仅是宣扬传统的忠孝和赞美老百姓勤劳勇敢美德,而是以原来的题材来表现爱情等为现代观众容易共鸣内容。80年代是港台经济已经腾飞,大陆开始经济开放时代,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后现代的一个转折时期。电影和电视开始大众化、娱乐化,而较为严肃创作也不再采用过去比较简单的忠奸模式,而代之以更为冷静技术化的社会学方法的剖析。

  《天下第一》虽然叙事明快,带有喜剧色彩,但其创作上总体说还是比较传统的。虽然对电影相关背景不太熟悉,但我觉得电影对还原五代时期的风貌做得还是相当到位的。把片中的化妆、服饰、置景与《韩熙载夜宴图》《重屏会棋图》比较,相似度还是相当高的。妇女的化妆服饰尤其复古,在还原当时的风貌方面应该是很到位的。画师所画人物图,很有些《簪花仕女图》的风采,不知道是不是胡金铨导演自己的手笔。最后大殿表演戏剧,也很符合当时戏剧还未成型时的特点,表演只有动作而无对白,基本上只有音乐伴奏,大概是延自唐朝的歌舞小戏一类。导演还信笔点明了场次之间光亮变化是如何实现的,确实很富于传统文化的意味

  虽然是个商业片,可是出自胡金铨的手,格调就是不一样。不过太有传统文化风味,反倒是商业上不成功的原因之一。传统趣味跟现代都市开始有了隔膜,而且作为一个宫廷片,虽然是置景服饰复古了,但是观众也许到觉得不够华丽鲜明。另外故事本身虽然有喜剧意味,后面的结局到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其实情节的跳跃是有谐趣和紧凑的感觉的,但是这样的结局在电影来说很难说是真正喜剧的,究竟神医和神偷父女命运如何,尤其是神偷女儿,无心犯下大过,会是何等结局?拍出来只怕是凄惨,不拍也让人悬想。挂名喜剧而有这样的效果,恐怕让观众难以尽兴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天下第一》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