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头的诞生》是一部由韦家辉执导,刘青云 / 吴镇宇 / 李若彤主演的一部动作 / 喜剧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字头的诞生》观后感(一):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
北上或者南下,仅仅只是为了想发达,仅仅只是为了过上一种更美好的生活。不管如何,但是我们必须改变我们这种并不想面对的现状罢了。这是励志的第一方面。
《一个字头的诞生》观后感(二):32岁是男人的转点
看过这个片子之后,印象深刻的是这句话:32岁这年是男人的关键,要么死要么成就大业。我信,并不是因为我已经32了,实际上我才25.根据中医理论说,男人8年一个循环过了四个循环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一个字头的诞生》观后感(三):1997是个分水岭
1997的香港,黑社会想去大陆抢GCD,简直是自寻死路;1997的香港,黑社会去台湾发展,结果只能与台湾势力火并,付出极大的代价后,才得以做他人小弟,苟延残喘。1997的香港,看来是个令人窒息的分水岭,不仅仅是黑社会。
《一个字头的诞生》观后感(四):搞笑的警世片
我下的这个版本图像不太清晰。片头一大段刘青云的大头时间太长,让人不舒服。桑拿房里打架那一段也没必要倒过来吧。整部片子视觉上不舒服,听觉上太聒噪,让人感觉很烦躁。当然,可能这正是导演的目的。
结构上很巧妙。最后一段算命很精彩。我把它当成警世片看。不经意间想起三言二拍了。
《一个字头的诞生》观后感(五):电‘影射’
1915年,格里菲斯拍出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听说巨牛,不过无缘得见。
97年,值此香港回归之际,韦家辉拿出了这部一个字头的诞生,还刻意加入中、港、台三地的背景,宏大叙事的背后,藏着什么黑货,还请各位看官自品。
:电驴上这个源很烂,不过港片的RIP也大都如此,算了。
一个字头的诞生,一个人字尾与字头的人生。韦家辉擅长的技法,刘青云精湛的演技,讲述了性格不同的人在面临抉择的刹那,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很棒的回环结构,很独特(有先例)的思路,配合韦导的才华,构成了这样一部几乎完美的作品。
Too many ways to be number one!
《一个字头的诞生》观后感(七):一个字头讲道理,罗拉快跑讲故事
一个字头的诞生,看的时候觉得整个故事漏洞百出,又是一部烂片。不料最后几分钟,升华了一下,讲出的道理听得如被人在脑门上拍了一掌。结果此部电影成了个半经典。
而罗拉快跑,情节组织和细节处理很到位,没什么大道理,倒觉得很奇妙,让人回味。
《一个字头的诞生》观后感(八):黑社会唔识揸車
1、配乐好
2、更喜欢第一个故事,虽然第一个略显单薄。最后以看手相一则花开富贵,一则扑街玩完实现故事的逻辑和完整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3、蓝天、田野、电线杆和滤镜,跟黑社会火拼更配!岩井俊二的背景加杜琪峰的人物和情节!
《一个字头的诞生》观后感(九):好电影
我对好电影的标准是看的过程中有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情节,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两段式情节,开头结尾呼应,结尾交代了影片开头主角算命的内容,也算是对整个影片做了个总结。有些人不管当初怎么选择到头来都是死,有些人当时的选择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去湛江舞厅时的场面真是太真实了,香港人能拍出这种效果非常不容易!
《一个字头的诞生》观后感(十):当小弟的诸多方法
很荒诞,黑色幽默随处可见。大胆在各个方面。最后刘青云一拨被圣父相逼,特别特别像“批斗大会”,过程十分有意思。为什么有人吐槽配乐?我觉得配乐相当不错,反正我对配乐印象十分深刻,甚至弄些地方特别有看王家卫电影配乐的感觉。但现在30年后了再看,确实有些似疾风暴雨刮出来的电影,粗糙不精细,不能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