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是一部由露西尔·哈兹哈利罗维克执导,玛丽昂·歌迪亚 / 伊莲娜·德·芙吉霍尔 / Bérangère Haubruges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纯真》观后感(一):看得懂的,来论坛说几句
带有试验性的色彩,无法真正的看懂它,对观众的审美带有挑战性。
《纯真》观后感(二):Innocence
她从小巧而紧凑的箱子里缓缓地醒来。红丝带。并不寂寞的院子。秋千。波光鳞动的水面。白色的裙角。围墙外的夏天。她不爱睡眠。舞蹈课。门阻止了视线。雨水滞留了时间。灯光不解暗夜。眼泪冲淡了明天。谁不懂冒险。小船滑向未知的湖边。蚕破茧。蝴蝶飘起在舞台的终点。穿梭。迭起。幻灭。
《纯真》观后感(三):一些观感
Lucile把原著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几个女孩(红色发带Iris, 蓝色Alice, 紫色Bianca),并按年龄次序分述。
另一编自同一原著的电影The Fine Art of Love(2005) 虽然只拉过一遍,相比之下这部的风格和解读我更喜欢。画面精致,微冷暗调色衬托各色发带的鲜艳。
橙色发带Selma是个小bitch哈哈;Iris吮手指很可爱。
舞台那一场非常隐晦,除了一句对Bianca说的"你是最美丽的"没有对观众的正面描写。就算不知原著也让人猜疑女孩们作为性奴的可能。bf猜翻墙的Alice可能下场是最好的,可是结尾Bianca在喷泉边和男生嬉戏好像也挺美好的。bf还吐槽她们第一次见男生难道不会惊讶吗,然后我解释她们装作镇定哈哈。
本片与导演另一部Mimi风格相近,新片Revelution从预告片看来风格变化比较大。
《纯真》观后感(四):纯真
当一群天真烂漫的女孩,就象是蝴蝶的蛹,被紧紧的包裹在茧里,等待着破茧而出的那一天,在她们纯真的心灵里,会萌生出什么想法呢?她们生活在一座远离尘嚣的学校里,高高的围墙外,是漫无边际的森林,她们在那里学习,练习舞蹈,等待长大,然后就可以走出去,只有那些特别优秀的舞蹈者被院长选中后,才能提前离开。只有服从才是通往幸福的路,老师告诉她们。然而等待是漫长的 ,而外面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她们,一个小女孩想划船离开那里,就那么一个大概五岁的孩子,居然会有那么大胆的想法,根本没想到死亡离她是那么的近,船在水中沉了,还记得那女孩就那么静静的盯着慢慢溢出的水,渐渐的淹没她的鞋,无声,呆呆的,于是就让看的人有了抽心的痛。随后一个刻苦练习舞蹈的女孩,寄希望被院长选中,离开学校,当希望破灭后,她爬上了学校的围墙,当站在高高的围墙上,看到围墙外只是一片茫茫的森林时,她也丝毫没有迟疑,跳了下去,跑入森林里就这样失踪了。
纯真的背后是如此惨烈的死亡,即便是那些听话顺从的女孩,带着惶恐不安走出了学校,在阳光下,她们或许会忘记曾经生活的地方,或许会快乐的欢笑,可是象雪花一样洁白的她们,会不会也象破茧而出的蝴蝶那样,只是美丽那么短暂的瞬间呢?
影片在走出学校的女孩的幸福欢笑中结束,法国的电影就是这样,总会留些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地方,任由你想象,不知这些女孩何去何从,而我能想到的就是她们在学校里最后的一场舞蹈表演,一群蝴蝶快乐的嬉戏着,快乐的旋转着,旋转着,然后倒地死亡!不知为何,这个画面总是交替着出现在那些女孩纯真的面容中!
《纯真》观后感(五):她还会记得童年森林里精致的蝴蝶么
她的成长也是隐秘的
她总是是充满好奇的
墙的外面是怎么样的世界呢
还是茫茫的森林吗
会遇见什么吗
会碰到一种叫男孩的生物吗
尽管有很多疑问
世界还是美好的
美好的像盛夏的雨,初冬的雪,新春开出的芳香
但是
逐渐缠绕上她红黄橙绿蓝紫的蝴蝶结
同时对里面,对过去那么留念
所有的这些情感哪
是拂过面的一缕微风
毛毛虫变成了蝴蝶
于是
说再见了
女孩的童年
===============
那一座学校分明就是女孩的内心
有的女孩是自己翻阅那堵墙
有的则是慢慢遵从,让别人打开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这是导演Lucile Handzihalilovic继两部短片后的第一部电影
很不错
看了就知道了
那些纯真的笑容阿
美丽地如同天使
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部平庸的电影,它善于唯美呈现,善于表达故事,引人入胜的讲着一个不曾在现实中发生的,没有真相大白的故事。有些时候喜欢这种感觉,卡夫卡般的模糊逻辑对应的是对体制的畏惧感,而这部电影的故弄玄虚无疑对应的是成长的神秘过程,关于少女,恩,清新的味道。
小女孩从棺材里诞生,孩子们自觉的壮观的集体戏水,大一点的女孩在日落掌灯穿过森林进入古堡深处,都让我觉得这是个魔幻现实题材;直到最小的女孩被同伴鞭打,另外的同伴溺死水中被放入棺材中当众焚化,我才意识到它不会有“哈利波特和他的校友们”那类超能力的外在,它彻底是个隐喻,把少女成长的每一步都刻画在神秘森林古堡之中。
首先是少女的诞生,有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从棺材里出来是不是一类自然主义伎俩,生死的循环;那位跛脚的自然课老师,她精心培育着的蝴蝶,破茧而出摇摇摆摆的飞出窗口,还有导演无处不用的水,影片开始那些激流泡沫,不正是一群精子在竞游,恩,自然和成长。
然后成长中的快乐与痛苦,好奇是最大的快乐,也面临最大的窘迫,嗜血的同伴,逃离溺死的同伴,还有Alice的成功翻越高墙,都是对成人世界的探索;无论是男女幼年一定有这样或那样的期待与恐惧,但无论成人后拥有怎样的性格,当初都有那么些或多或少的叛逆,对了,叛逆是成长中不可承受之轻,生命的代价,亦或是残疾的代价,看看那个跛脚的女老师,看着她们强忍着的顺从。
最后无疑是成长的终结,我的脑瓜就想那会是偷尝禁果,而本片来得更加狡猾,少女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直接建立的肉体关系,而是一种意识的觉醒,它通过窥视来完成。巴别塔里面有个姐姐故意裸体让弟弟们孔望遐想,有个日本妞不断挑逗身边的男人,都不如本片的展现唯美或神秘,或漫无目的。
至于成长之后会遇到什么,大家都坐在屏幕面前期待,是不是有一个少女成长赞助商,一个意淫苟活的糟老头子。导演还是不让我等得逞,没有因由的让女孩们和男孩在城市广场的泉水中相遇。故弄玄虚吧,不过你我都是成人,该遇到的也都遇到了。
《纯真》观后感(七):纯真
记得么?
小的时候,觉得爸爸妈妈好高大,长大了,才发现他们也是芸芸众生中人;
小时候,觉得从家到学校好遥远,现在再去走,才发现原来那么近;
小时候,觉得所在的小镇就已经够大,总也走不到头,现在才发现,从地球这边飞到那边,也不过12小时……
什么样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心有多广,世界就有多大。
有一部电影,一如所有的法国电影那样,唯美而安静的画面,缓慢的长镜头,很少的台词,
却被称为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剧情片。
一个小女孩,几乎全裸着躺在一个箱子里送进一幢房子,几个穿白色衣裙的不同年龄的女孩出现在周围,领她进去,给她穿上白色衣裙,互换头上的丝带,最小的戴红色的,最大的戴紫色的。小女孩被告知以后这里就是她的家,在这里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要听话,否则要受惩罚,没有人会来看她们,除了一年一度来带走跳舞最好的女孩的院长。戴紫色丝带的女孩每晚走向丛林深处,却怎么都不告诉她她们去做什么。一切,都令人觉得神秘而绝望。
于是,有一个戴红丝带的小女孩在雷雨天气里独自在湖里划船,于是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她不想呆的地方;于是,有一个戴蓝丝带的女孩,苦练舞蹈却在院长选秀中未能如愿,唯一的“出去”的希望破灭了,偷偷爬上高高的围墙跳了下去,发现外面还是森林……
慢慢的, 视角从戴红丝带的小女孩换到了戴紫丝带的最大的女孩,原来,她们每晚去排练一个舞蹈,原来,她们从一个钟摆后面的门出去从舞台幕后出现,为观众而舞,原来,她们的表演换来的钱维系着学校的运营——是的,这是一所森林深处的女子寄宿学校。只是进来和离开都那么特别,来的时候,什么都不带,穿上白色衣裙戴上红色丝带;走的时候,跳完最后一只舞,卸下紫色丝带,坐在黑暗里通行的火车里,穿过无人的走廊,来到市民广场的喷泉边,来到现实生活中,喷洒的水边,开始有男孩的笑容。
那位女老师说:你们离开这里以后很快会忘掉这里的一切的。会吗?她们在那么纯净的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世界里从小小女孩长成女孩,我们看来如此纯真,可小小眼睛里看到的和小小心灵感受到的世界却那么的不同,神秘而绝望。
这部电影,叫作《Innocence》。纯真。
《纯真》观后感(八):带着疑问开始,带着疑问结束
下载资源的时候,发布者莫名带了 尺度大 三个字,导致我看的过程中都带着不可描述的疑问。看完了急忙来豆瓣求救,发现大家也都很疑惑。
一开始我觉得是一个变态超级大富豪建造一个地方养着小女孩,以变态心理培养优秀,优雅的女孩,养到大了之后就做不可描述的事,所以一开始我以为彼安卡独自去那间大房子是因为...
但是蓝色发带的女孩有机会被挑选去舞蹈学院,我又开始疑惑了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小女孩们原来是谁,为什么在这接受封闭的教育,长大了出的去吗,出去了会做什么?
再看到彼安卡她们去跳舞,我以为那些观众会以拍卖的形式把她们买回去,有人给彼安卡扔花的时候我简直吓尿了。
最后我猜想的一切都没有发生或者没有在荧幕上发生,大女孩们都出去了,她们又会去哪呢?
从棺材里出来的依莉斯,光着身子,像新生儿一样,一开始她想要出去,想找家人,慢慢地也不再提,依赖着照顾她的彼安卡,好朋友罗拉溺水而亡,她还不懂得悲伤,塞尔玛用草抽她的腿抽出伤痕也不告诉老师,她也懂得保护,因为说出去是会被处罚的。她的眼里总是不安定,疑惑,迷茫。她偷偷跟着晚上出去的彼安卡,有奇怪的人在给小女孩打针,有奇怪的地图。她爱彼安卡,希望永远和她在一起,彼安卡离开后,来了新的小女孩,她的眼里有喜悦有期待,说好永远不忘记的承诺,时光消逝,终将淡去。
罗拉说过她不久后就会离开,她不喜欢这个地方,不想留下。她撑着小船,在雨中涨水的湖里溺亡,在新年前夕,躺在棺材里,架在高高的木堆上,在烈火中随青烟离开了。
发火的砸碎镜子的塞尔玛,挂念着已经走了的曾照顾她最大的女孩,对大家发脾气,用草打着依莉丝叫喊着不要好奇,她也会再迎来新的朋友,告别年长的女孩,慢慢长大,慢慢忘记。
努力练习舞蹈,希望早点离开的阿丽丝,在选拔中落选,她有性格有勇气,咒骂不祝福她的跛脚老师,失魂落魄几天后,一鼓作气翻墙离开这里,到外面的世界去。
美丽懂事的彼安卡,循规蹈矩着,照顾小的依莉丝,努力练习舞蹈,她说她不想离开,丝绸手套,玫瑰花,她对外面的世界也是期待的。
两位老师,是曾经这儿的女孩吗?她们有机会离开吗?她们似乎深爱着也怨恨着这里。
喷泉,阳光,男孩,一切都还在继续,循环......
《纯真》观后感(九):无知?
据说碰到不知所云的片子,就要迎着头皮看下去,坚持到某一刻就会明白了。可惜我看完了片子又想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郁闷,看不懂。又被导演玩了,只能说自己水平有限了。真不知要有如何的想象力才能把这片子看明白点。
我是分两次看完的,一次一半。看了上半部之后,我就怀疑世界上会有这么华里的孤儿院吗?当然,这些女孩子来自何方,而她们所说的出去“外面”的“外面”是什么含义?为什么扎红头巾的小女孩是躺在和火化溺水身亡少女一样的棺材里面进来的?
想了一阵,没有答案。晚上接着看了下半部,可迎接我的还是一头雾水。
那个院长为什么会像选牲口一样选学生呢?那个地下秘密剧院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条黑黝黝的地下通道到底连接到何方呢?那夜紫色少女带着橡胶手套摸自己大腿。。。为什么是如此安排?那扇“3”号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地下列车会连通的外面的精彩“世界”呢?最后老师送别少女时为什么会那么悲伤?为什么导演最后什么也不交代一下,冒了些泡,就谢幕了?
看完了,感觉被导演玩了。导演要我自己去猜想前因后果,我懒,于是我恨导演。因为演到中间,我自己费力的在拼凑剧情,很累啊。
我必须要承认我太yy了。我所猜想的“外面”其实是一个丑陋无比的世界,比如被像纳粹那样的独裁者统治的世界(丑陋了?反正是个不好的世道)。那座孤儿院其实是所训练“后宫佳丽”的地方。每年会有大老板来挑选一个少女,不时会有一些老爷们花钱来地下剧院躲在混黑的角落呆着橡皮手套看这台上无知地少女表演节目。如果少女身体开始发育了,她们就会被送走,至于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只有那里地老师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女孩离开了这里之后是不会忘记这里的一切。
感觉最后在喷水池的场景蛮正义的,于是我又不得不打消自己yy似的胡思乱想。也许这一是一个正常的故事,一座正常的孤儿院。“外面”其实是个美好的花花世界,很多女孩子才这么想出去。
但我感觉这部片子的画面总透有一种忧伤,驱使怀疑正常的逻辑。片中又明显的暴露出这样那样的疑点。结局又是未知。最后我只有承认我没有看懂,害我居然yy了也没有想通。但还好,这部片子的画面很干净,女孩子又都长得不错^)^,我并不讨厌。
可这部片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Innocence?纯真?哦,我不明白!无知?导演说谁呢- -可能是暗藏着隐秘玄机吧?谁看明白了麻烦告诉我一下……
《纯真》观后感(十):~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总是习惯于对任何带有隐喻色彩的电影做有罪推定,从电影开始淡定的画面中就不由自主地预设着一场凶杀、罪恶、耻辱、伪善,然后安然自若的等待。
Innocence,Innocence。
语言的多义性总是为解释带上几分朦胧色彩,Innocence对应的中文有无罪,纯真,无知,无害,甚至还是一种少女般可人的小花,矢车菊——它象征着人格。
然而无罪的不一定是无害的,无害的也不一定是无知的,纯真这个词,不得不让人有太多太多暧昧的猜测。
在《纯真年代》中,最纯真的那个梅却无害地让两个相爱的人选择对他们自己的伤害,一切以纯真之名,无声无息。
而这部电影,却依然是以纯真之名,将我的有罪推定倾摧殆尽。或许这部电影才更适合那个名字吧,The Age of Innocence。女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然而,这一次的纯真,想要讲的故事却是关于无知和怀疑。从新生的空白开始,她们告诉你要相信,违反的结果是危险和惩罚。于是The Age of Innocence开始,从辫子上绑起红色丝带开始,每一个阶段都会换上新的颜色,直至时代结束,纯粹的发带被拿去,也没有了高墙的束缚。
然而这样强制的无知自然也会遭到怀疑,无论出于保护之名或是其它,孩子们自然会有人要怀疑。为什么不能够,选择提前,去看看那个真相,打破那无知,去咬破那束缚的陋茧,破空飞翔,特别是当有被允许的可能性时,为什么还要独自承担未被选上的不甘。早夭的悲哀很淡,歧途的危险很淡,一切都为配合着合适的Innocence而被隐藏起来,只有成人懂得地悲泣遗憾。
然而毕竟更多的孩子接受了这样的相信,等待了在茧中荒芜而恬静的岁月,在被允许之前。一点点压抑,一点点隐忍,一点点习以为常,一点点害怕失去,还有一点点,一点点仍然记得的怀疑和好奇。终于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同时也要成为被外面人观赏的风景。
于是那些 Age of Innocence,那些终将遗忘和失去的压抑、隐忍、习惯、怀疑,那些全部的 Innocence,即使像梅那样主动选择的Innocence,再也回不到从前。
不过是成长,不过是等待,圣经中说,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然而谁还记得,那些纯真的年代,我们怎样等待,怎样压抑,怎样怀疑,又是怎么样,不知不觉地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