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爱之旅》是一部由戴米恩·奥唐纳执导,麦克·辛 / 马克·阿蒂 / 吉姆·卡特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爱之旅》观后感(一):cctv6译名为《寻爱之旅》
很淡然的片子,看后一直在寻找它的故事。如此清新脱俗的电影,我之前竟然没有得到一点信息。还好星期一我无聊的看了CCTV6,感谢CCTV。
标准的英语,我英语不好,不过还是觉得是英语而不是美语。我都奇怪为什么叫美国电影。
有原声吗,我觉得我该去买张碟好好的再看一遍。
和老婆结婚快10年了,一直觉得婚姻和爱情不需要激情,只需要平淡,这部片子让我找到这种感觉。
《寻爱之旅》观后感(二):痛失芳心
我还没有看到这部电影,在三联或者其他的某个地方看见了有关的一些介绍而有了看看的欲望。在我的理解中似乎真的不能是心花怒放,难道只因为主人公跟过去勇敢的说了再见?只因为主人公确立了自我同一性?似乎都不足以说明。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痛失芳心》的中文译法,毕竟在主人公成长的道路上他失去了一个人,无论他是吹着口哨离开还是冷漠的离开,他都永远的失去了一个人。
只说这么些,看过之后再来评论
《寻爱之旅》观后感(三):2017年9月9日
很喜欢这样的片子。起个大早却能保持好心情的柯林,善良得有点怂,总是想跟人说说话,然而顾客、妻子都跟他没什么好说的。当他走出家门,虽然不太赞成柯林踏上行程的原因——想追回红杏出墙的妻子,他与旁的人打起交道,魔术变不来、笑话也讲得笨拙,让人觉得有些好笑,但这一路的风光人情,种种遭遇,感受到的温暖、沮丧,心情的起伏,真实自然。路始于脚下,柯林开始了新生活。
场景:他在田地里跟随风车转动的影子,跳绳般自娱自乐。/与母女二人逃离,是从旅馆监视器中的画面开始的,后来在游乐场玩,镜头像是家庭录像。
《寻爱之旅》观后感(四):《寻爱之旅》更像是寻找自己
被说一个人出去玩多孤单呀,我会不知道怎么回答。看了《寻爱之旅》,我想大概知道了。
科林是个善良的宅男,有点怂。过着有点无聊的生活,早起去商店,在商店里望着外面的时间,以为这就是想要的。当妻子跟别人走了,恍然了,骑着有点可笑的小摩托,开始了寻妻之旅。
第一次的外出,让科林有些羞涩有些慌乱,但外面的世界也让科林欣喜,跟随风车的影子跳。被陌生人善待的感动,看到壮观森林的痴傻,从未接触过的这些,让科林开始留恋。但对于妻子的离开,科林还是不解的,正如跟老师的谈话,老师告诉他,这就是生活,对呀,生活哪能一直顺遂呢,所以小摩托被撞坏,绝望的在公路上行走,这大概就是旅行,不会只有好也不会只有不好,雨过天晴就遇到了载他的车。
当科林说去找妻子改口去找朋友,我想那是他开始改变了,从孩子变成了大人,适应了离开。跟妻子告别后,他开始继续出发,去下一个路口看看。
一次旅途让科林成长了,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再固守方寸之地,心里装进了自然美景和暖心的萍水相逢,也会清出去一些琐碎。
配乐很美,镜头把握的很好,女歌手的清唱感慨深情不过如此,虽然听不懂在唱什么,不影响感动。
我的旅行大概也是这样,看看山看看水,听听故事,感受生活。
它果然没有辜负我特意上网买高清碟的期待!励志、风趣、哲理又不失剧情。
整部电影不断以惊艳的景色撼动人心,随着主角的心境升华,所见所闻仿佛身临其境。温柔如流水的背景音乐,KATE的声音不仅让柯林目瞪口呆,也让我沉醉在其中。
迂腐的飞镖宅男其实简单又纯真,得知老婆红杏出墙时那惊慌失措的样子实在令我发笑,并不是他的动作有多好笑还是什么,只是因为他太单纯简单。不仅生活简单,脑袋也简单,所以他想到了死。
家——杂货店——酒吧飞镖场 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当人久在一个活动空间一成不变时却遭遇重大变故,终于不得不做出行动改变现状。柯林骑上他的小摩托踏上寻妻之路,起初的决心是:把老婆找到并带回。
路途中他遇到一对善良乐观的情侣,给予他新样貌,星空下满是五颜六色帐篷的扎营区,生起火堆 喝着酒 围城一圈谈天说地,一张拍立得,一场看似短暂却是永恒的友谊。
遇到满腔热血保护森林的人,在满是落叶的森林里与他静静交谈,同时也发现大自然的美。
遇到令他停下脚步目瞪口呆的辽阔景色,贴近美好的事物,在阳光下没有束缚的“跳着风车”
遇到外出郊游的孩子们,孩子的童贞与天真快乐令他感到幸福,他诉说自己的心事,流露自己最真实的情绪,贴满树叶的摩托车,孩子们温暖的告别。
遇到酒馆老板和他的女友、孩子,善良在这里得到极致发挥,带着母女二人去游乐场,自己也玩的不亦乐乎像个大孩子。
当然他也遇到了困难,一辆大车撞碎的不仅是一部漂亮的车,更是几乎撞碎了他的信念。
最后在谁都以为他会将老婆带回来的时候,他却给了我们一个意外的答案。
看!宅男柯林终于在旅途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目标,想通了很多事情。最终他又踏上了未知的旅途,朝心的方向驶去。
电影几乎每个画面都感动我...
被树叶贴满的摩托车
和孩子靠在一起的柯林
包括车子被撞碎后的情绪崩溃
这些都令我动容不已,只因他们最直接的触到我心里最柔软之处。
是我对自由的追求 我对生活的希望
这绝对是我看过最美最美的一部电影=]
《寻爱之旅》观后感(六):在寻找的路上发现自己
Heartlands 这部片子的中译名原本是"痛失芳心",我看的是CCAV6译制的,叫做<寻爱之旅>,觉得更加符合电影的内容.
一心在家玩儿飞镖的宅男科林,过惯了安逸闲适的平静生活,忽然有一天老婆跟人家跑了,科林怒恼之余所想的还是将老婆找回来.于是,他骑上自己的小摩托,带上宅男必备的小食品,踏上了寻找老婆的征途.这一路似乎很平静,什么大事也没发生;这一路又似乎很精彩,足以改变科林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其中还包括对老婆的眷恋...
这类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这首先是一个有关寻找自己并且发现自己的故事(心理学术语叫:同一性).
所谓自我同一性,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并将往何处去.人产生同一性困扰的时间大约是12~22岁.这个问题想通了,以后的发展就会比较顺利.但是,真正在这个阶段解决同一性问题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日后遇到重大生活事件时被动解决这个问题的,比如科林.
科林以为他只是桑德拉的丈夫,他的人生意义,目的和幸福就是要让妻子幸福.可是,生活却给了他完全相反的结论.
为什么一个人如此忘我的爱却被对方轻看甚至看成负担?为什么被如此爱着的人却有不堪重负的窒息感,以至于似乎只有逃走才能够解决问题?
这是可以用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加以解释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关系.这种交换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如情感,信息)的.既然是交换关系,那么就存在公平性问题,如果自己得到的少了,就会愤怒,而如果自己得到的多了,就会内疚;如果认为交换是公平的,则双方都会满意.当然,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因此,有关公平的具体的标准是有差异的.例如有的人认为很多事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有的人却习惯于"斤斤计较".
科林只顾付出,无意中把妻子置于一种只接受而不回报的处境,这等于是把对方置于一种弱势,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激活了妻子无意识中的内疚和愤怒,这当然会让妻子产生不堪重负的窒息,移情别恋于是就成为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
此外,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看,只知道付出的爱剥夺了自己和对方共同成长的机会.无论什么样的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等,一方无条件,无原则的付出,等于是剥夺了对方发现世界,发现自己,塑造自己,塑造世界的机会,一个人活在一种关系中,却不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够表现自己的特色,那样的生活会是一种多么让人窒息的折磨.
忘我的爱还会导致一个人丧失自我,一个没有了自我的人还拿什么去吸引别人的爱?一个没有了特色的人还怎么可能引人注目?
好在科林是个善于学习,善于反省的人,所以,当他的妻子说"我对不起你时",他的回答是"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错".
是的,这不是他妻子一个人的错,如果科林从一开始就知道与妻子在婚姻中共同成长,知道与妻子共同创造他们的家和报亭,知道百依百顺并不是爱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知道听从自己的心的呼唤,在该坚持的时候就坚持,那么,以他的善良和好学,以他妻子的单纯和聪明,他们原本可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
这个故事还可以从好多个角度去解读,比如:大自然的疗伤作用,行动所具有的积极性,过程给予人的动力,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等等.
但是,这部片子最值得我们记取的是,在我们内心的深处藏着一个声音:你不要在失去对方时才想起要珍惜对方,也不要在珍惜对方时失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