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四》的影评10篇
日期:2018-09-03 02:3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四》的影评10篇

  《四》是一部由伊利亚·科赞诺夫斯基执导,Shavkat Abdusalamov / 阿纳托利·阿道斯金 / Aleksei Khvosten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悬疑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四》影评(一):俄国人

  不知道不喜欢这部片子的有没有东北人~~

  东北,与俄罗斯或者说苏联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这是我从东北出来后才意识到的。

  泥泞土地,高要的皮靴,萧瑟的寒风荒凉垃圾场,与人同等地位的猪、狗,城市农村之间的隔膜高度烈性的白酒以及对严酷气候敬畏喜爱

  说实话,我对影片中的故事不太感兴趣,甚至没有看大明白,克隆,是这部片子的主题么?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反光镜,折射出俄国民众当今面临的困境

  欧美文化当道的今日,俄国思想已离中国人越来越远,生在边境的我也是如此,但是,同样气候生长出来的人,总会有些无法磨灭的相似性,片子中的情节如此怪异,但摄影机拍出的画面在我看来却如此的真实席间一个女孩对着呕吐的同伴说,俄罗斯的女孩都能喝一升白酒的,没有牙齿奶奶们也一口口的抿入杯中混浊的白酒,放肆着已经远去的青春

  看俄国的影片,看到的都是满幕的苦难笑声后面的苦难。人间的苦难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显得如此渺小,如此不堪一击,如同玩笑,如此正常

  片中的故事不是我家乡的生活状态,却似我想象中本该如此的生活

  《四》影评(二):珍惜生命,远离装逼

  看过一段时间了,一直在网上找这部电影的评论,想看看那些不是一边快进一边丢他老母的观众是如何对待这部电影的。

  我买的DVD封面不是这个,而是一只丰满乳房,加上一个“4”,颇能引起好奇心。但是看完酒吧那段就实在看不下去了。或许这部电影有其艺术含量,但估计不是我所能认同、也不是我所能了解的那种(比如,人家也得过几个国际大奖啊),电影后面的关于复制克隆等等,完全纠缠理念东西,没有故事。这在我的词典里基本上就是以艺术为名的装逼犯了,不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俄罗斯装逼犯(从感情上来讲,我觉得一个俄国艺术家基本不用装)。

  看这样的电影,完全没有看电影的快感(而且时间巨长),没有意思味同嚼蜡

  珍惜生命,远离装逼犯。

  《四》影评(三):撕开你的面具

  “凌晨三点,喝一杯伏特加还是血。”三个陌生人昏昏欲睡的酒保面前抽烟、喝酒、聊天。他们用流利语言虚构自己职业,肉贩成了政府行政人员,一个月见2次总统妓女成了日本高科技产品销售人员;钢琴调音师成了克隆科技的研究人员,他虚构了一个关于克隆人“4”的故事,并持续的一直在说,直到肉贩拂袖而去。三个人各自结账后,各自走回生活。

  一分钟后会变成一块抹布还是一条狗。一个老人来回玩弄着四个鱼缸不同的水生动物,边安静的说。外面冰冷,路上堆着厚厚的积雪,铲雪车在夜色里轰然而过,一群狗尖叫的逃窜。

  陌生人的疏离被扭曲扩大,交谈的无谓、空白,糅合着声音表情拉开了一个故事荒唐序幕

  肉贩的父亲过分卑微的伺候着自己的儿子,跪在地上帮儿子脱鞋,然后抱住儿子的腿。他神经质的给儿子做着一成不变食物,一个劲的嘟囔别折磨我了。

  调音师在街上走着被警察带走,他是个看起来很无辜罪犯

  女孩做火车去参加姐妹优亚的葬礼。下了火车她走了很长的路,走过有高压电的树林,走过荒地,走过垃圾山,走过教堂,走过村庄,走过残檐断壁,走过一大片栅栏,终于赶上了葬礼,一群老女人围在一起哭泣着,在十字架上的那张照片竟然是她的,因为她和优亚是四胞胎中的两个。她们是四胞胎姐妹,长的非常像。

  在她们的小村庄里,一群老女人都依赖着已经死去的优亚做玩偶养活着。玩偶挂在房屋的顶上,到处都是胳膊和腿,老女人们非常的神经质,随时都在尖叫,声音嗡嗡的,交互交错在一起无法分辨

  优亚的丈夫是唯一的男人,他总是神经质的寻找在面具,他干枯的脸,眼睛里充满惶恐。他在女人中间被回来的推打着,不停的自言自语

  四胞胎死了一个,剩下的三个女孩拥有着同样的神态,表情。抽烟、走路的姿势也是一样的。她们象是戴着同样面具的三个人,面对着相同的脸,相互交谈。

  一群女人快乐的分食一直烤全猪,用刀切开整个的猪肉,大块的吃着,喝着酒。老女人喝醉了,脱下自己的衣服,相互摸着对方干瘪下垂的胸,大笑着。

  女孩在第二天一把火烧了所有玩偶,在优亚的墓前,包括十字架和自己的照片一起烧了。然后按原路走了回去。

  调音师被充军。肉贩在打手机开车时撞车死了。调音师看见跑过去摘下他的金表,然后逃跑了,一只狗跟在他的后面。

  俄罗斯电影《4》随时随地都在揭露些什么,现实的冰冷和变态就是面具下隐藏的那些真相。晃动的镜头后人们总用无辜的眼神掩饰自己的罪恶,所有的都是四个,包括四个圆猪,四条狗、四个鱼缸、克隆人4、四个姐妹。4像是一个现实的写照,忽视的、掩饰的、逃避的、放任的、都应该暴露在阳光下,露出你面具下的那张脸,丑陋与否都不再重要,只要还能够看见真实的一面

  《四》影评(四):搭不上俄国人的脑波,抱歉

  这。。。好怪诞的片子,但我居然耐着性子看完了,整整两个多小时额囧。。。俄罗斯的女人还真是年轻时倾国倾城,年老后老泪纵横额,让我领略到俄国老大妈的饮食真不是普通豪迈大号肥猪肉、一堆生大蒜、高浓度伏特加、石头般的面包土豆大葱锻炼的个个都牙好胃口好,虽然没怎么看懂导演表达的是些什么,并再度让咱觉得俄国人的脑波跟自己搭不上线,难以理解,但场景的摄录却有股梦境般的实感,好怪异的独立电影,很好奇评审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给这片颁奖的。。。。。

  然后,看了下面那段简介,终于能跟上导演的步伐了,但说真的,导演拍的那么晦涩,咱又对俄国人的脸辨认无能,甚至该说,许多暗示跟隐喻都无法理解,该说是对俄国不甚了解,还是欣赏水平在下降,但这种片子确实是局部受众电影,该改变的是电影本身还是观众的思想呢?我的答案应该是后者。

  导演:伊利亚·科赞诺夫斯基

  主演:玛利亚·沃什科

  伊里纳·沃什科

  斯维特拉娜·沃什科

  获奖:

  2005年鹿特丹电影节最佳影片

  2005年西雅图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

  2005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独立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

  内容

  本片描述了俄国莫斯科和乡村人们的生活,电影一开始就引出总体气氛,描述了三个角色在一个不知名的酒吧相遇,他们漫无目的的聊天,透露了他们的无聊平凡的生活,但是他们说的都是真话么?后来,三个陌生人分开了,他们的身份渐渐的被揭露了,其中的女孩,原是一个时代产物——克隆人,而且,每一个克隆,都有4个与其相似的同类....

  评论:

  这部俄罗斯电影是XXVII俄罗斯国际电影节和欧洲电影协会发现奖05年的获奖影片,碟片封面上写着:“乡下人有乡下人的生活方式城里人有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这种社会局面真的能在现代俄国和谐共存吗?”

  俄罗斯电影总是有着浓郁的的艺术特质,这部由后现代作家伊利亚-科赞诺夫斯基(Ilya Khrzhanovsky)05年参与编剧并导演的电影在沉缓的节奏下不那么晦涩的演绎了又一出现基调的俄罗斯社会风情画。

  很少看俄罗斯的电影,从此片中,我隐约看到了今日俄罗斯的社会风情画卷对白中对于中国的评述,颇为真实,中国于异国,原是这样的形象大国人口密集,最廉价劳动力,是未来强势之国,说中国话是时尚的事……

  在《4》中,俄罗斯诗电影风格再度获得近乎完美残酷的呈现:那空荡荡崩溃中的城市,象征着速朽中的文明阴郁的雾所笼罩神秘乡村,是铁幕时代种种“秘密实验”之后被遗弃的废墟孤独隔绝的人群疯癫的最后晚餐,是一个时代末日的狂欢;像假人一般一批批被送上无名战场的“英雄士兵,是对现实世界战争冲突反思怀疑;影片结尾,曾爱上克隆人的瞎子,向片中唯一一个真实的儿童购买“脸”的模型,却遭到了孩子父亲无情的怒斥;见到“圆猪”大受刺激的肉贩,决定售卖不知储藏了多少年也不知到底是由什么制作的地下黑肉,却因车祸而死,也许不久,他也将变成某种“死肉”,出现在真的或者克隆人的餐桌上……

  年轻的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在这部阴郁而充满象征意义作品中,对民族历史中所充斥的秘密和废墟进行透彻的反思和呈现,对挣扎在历史和现实、地上和地下、真实与虚假之中的文明现状提出了深刻疑问——民族的生命力和未来,到底在那里?

  这是一部看似“科幻”的影片,讲述的却全是历史和现实。当过去和现在纠结在一起,变成无法摆脱的梦魇,它比所有的未来都更为触目惊心

  记于2010-06-08 15:56

  《四》影评(五):到底想说什么呢?

  说实在的,倒胃口的电影看过不少。从惨绝人寰的变态虐杀,到纯粹吓人心理恐怖,不管是视觉上的倒胃口还是精神上的倒胃口,自以为还有些定力。但是这一部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4】,怪诞混乱莫名其妙,并没有什么出其不意的骇人镜头,却看的我恶心胃痛,重要的是从头至尾我如置云里雾中根本就没看懂。

  电影不算太长,两小时零五分。导演用5分钟交待了人物背景,一个从事色情行业少女,一个卖陈年旧肉的肉贩子,一个钢琴调音师。三人于酒吧相遇后开始对喷。我本以为会是相互挤兑的或者搞恶逗乐的或者深刻肃穆的总之无比精彩的对喷,实际上是令人失望的相当沉闷压抑的交谈。各人都为自己编造了体面的假身份,都跟政府勾搭上了那么点关系。在他们交谈中我几度昏昏欲睡,终于在我即将见到周公的一刻,调琴师出乎意料的编造了个有意思的故事,重新唤起了我的激情。这个关于克隆人的故事,虽然大段纠缠于理论,可是对于热爱高科技的奶糖同学来说,并不难熬,再加上其中又是性饥渴又是同性恋的,更看得我热血沸腾啊!就在我以为故事渐入佳境时候突然戛然而止,他们居然谈话结束各回各家了。这时候我看了看时间条,好家伙,他们居然喷了一钟头啊!

  电影之后的发展进入了不知所云严重比例失调期。我想导演一定想以此为分水岭,他一定是想好了三个旷古绝伦的超级牛逼故事打算大展拳脚。可是这三个故事内容太冗长,当他拍完了色情女的故事后,发现完整讲述这个故事要花一个钟头,导演一定自认为这个故事是相当精彩滴,其中与世隔绝老婆婆们又变态又有暴露癖,一边喝烈酒肥肉一边用咀嚼过的面包做布娃娃,这是多么的吸引人眼球呐,所以导演在剪辑的时候一点儿也舍不得删节。之后我猜想导演经历了这样滴心理历程:凭什么基希洛夫斯基能拍个【红白蓝】三部曲,安哲罗普洛斯也正在搞【希腊三部曲】,我就不能弄个【4】三部曲?!于是导演决定放手一博了,他简单穿插着交待了另外两人的线索,肉贩子老爸对儿子的畸形感情,肉贩子出了车祸生死不明。调琴师不明所以的被关进班房,送去劳改,开赴战场。就在预留了N多发挥空间后结束了电影。

  片名【4】,因此影片中不断出现4条狗、4个钻土机、4辆推土车、4个裸体女人、4只圆猪,连虚构的克隆人也通称为4,可是这些过景和故事实在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连隐藏的寓意我也不能发觉。虽然不断强调4,片中却只讲了三个人的故事,而三个故事之间没有根本关联,两个男人的故事加起来还不及那个女人的三分之一,每个故事又都讲的不清不楚浅尝辄止结构分割的电影也看过不少,超现实主义也有所涉猎,但是我还是感觉相当滴不靠谱啊!我不明白电影究竟在说什么。影片中看到了俄罗斯大工业时代的萧条贫瘠,政府的黑暗腐败欺瞒大众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空虚,对愚昧事物有如对宗教般的趋之若鹜,确实的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种种阴暗面,但是其中又不乏人民的自娱自乐依稀希望。电影像一锅杂烩一样,什么都尝到了一点,什么都失去了原本滋味

  导演可别真被我言中了拍个什么三部曲呀,那个“牛逼”的故事太折磨人了,真的。我其实特想对导演说一句,下次别这么腻味人了,其实大家都不容易

  《四》影评(六):扯淡。未完。

  说未完,因为我没看完。没看完,因为我太困。把before sunset放在它前面看,耗了我不少力气

  这样的状况下看,觉得片子大半是闷的。基本是演一阵,说一阵,演一阵,说一阵。用20多分钟粗略交待了各人的背景,才让他们在酒吧遇见聊聊喝喝,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我一边努力撑着睡眼,一边琢磨,他们仨是不是就要这么一直胡侃到底了?

  忽然我就乐了。

  一个人说你们知道未来的希望在哪里吗?

  中国!中国是未来的希望。

  因为中国有6亿人口。

  6亿。

  女人觉得这个数字夸大了。这人表示,自己为政府工作,还是某个特殊部门,所以这数字是确凿的。但他拒绝承认自己是部门的要员,也否认自己是保安,而是送水的,确切的说,是管送水的老板。其实呢,他是个有钱的肉贩。

  当然女人也不是不扯淡的。看前面的背景,她是个妓女,看后面的情节,她应该是个高级妓女。不过她说自己是推销员,卖一种日本的发明,接上电源,产生电流,就可以改变空气的成分,让人心情好起来。

  男人问她日本人心情怎么样,女人说你知道他们睡着时也在哭的。

  男人问她卖了多少,她说大概1500个吧。

  男人就问她要了电话号码。

  另一个男人呢,说自己也在那个特殊部门呆过,但因为跟政府秘密培育的克隆人喝酒瞎逗被扫地出门,说实话这是最长的一段瞎话,而且是跟女人的命运相关的一段瞎话。

  但忽然这时我又没有了兴趣。

  女人开始不停的走啊走啊,走到那个全是口水面包娃娃的村子。镜头摇晃着,我也快被晃着了。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就等今晚再看了。

  《四》影评(七):虚无主义的复兴

  很诡异的俄罗斯电影。找遍了中国的论坛和网站,相当另类而且偏门的电影呢。于是找到了俄罗斯网站和英文论坛,去寻找关于这部电影的细节。和我所想一样,导演是虚无主义的支持者。影片用牵强的幽默与大段大段的白描甚至是与现实共时拍摄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空虚的社会。画面背景常常是阴仄的街道,疯跑的四条狗,荒废的起重机和停工的工地。有很强的批判性质,无论是对人性的恶还是对社会的灰暗都带着反讽的味道。只是为什么叫做四,我看到的影评中都没有写到。的确影片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四的意象,但的确没有太多关联。我想,大约意味着四本身就代表虚无吧。四不是任何社会的数字图腾,而影片中凡是四的意象出现时都是一个新的空虚出现的预警。猜测而已,也许那个先锋派导演本身就没有想让这个题目充满隐喻的意图。

  极端不推荐,似乎很多外国人在看这部电影时都睡着了。

  《四》影评(八):有人还醒着吗?

  看这部电影就像做智商测试题一样,一开始劲头挺足,玩的津津有味,中场刚过就觉得有点无聊,又不想轻易放弃,只好硬着头皮马马虎虎的对付着走,但是越做到后面越不好玩,弯弯绕绕弯弯,恼了,正想拍屁股走人之际,NND,final了。

  一开始看得很舒服,酒吧的戏很精彩,似乎有无数可能性——脑袋里转着各种念头,揣测着故事的进行,发现他怎么就没完了——难道要玩俄版的梦想照进现实?迷汤渐渐发作,导演在暗地里笑着:“小样,俗了吧?IQ卡爆了吧?爷今儿个不玩麦基,好莱坞算个屁啊?徐大妈是who?老子今儿个是继承斯基斯坦老前辈们的遗志,玩的就是艺术!”

  于是,偶们马上就被扔进了牛粪猪粪加小哈便便和成的特制俄罗斯稀泥巴里。噢,象征!噢,象征主义!复制人的恐怖传说,3号死后只能做得面目可憎的面包娃娃,钢琴调律师去做炮灰,肉贩飙车撞车,巨乳妹在3号坟头上放的那把火……

  这些还不够。于是这位老兄又加上了古怪的听觉效果和“明显”的手持摄影,当那个蓝衣服老太婆第二次呼啸着到处乱窜的时候,让人有一种杀人的冲动。故意乱晃真的是很好的催眠曲,在集中精神的前半部分让人疲劳之后,被晃的眯眼两次……

  行啦,只要让人睡着啦,你丫就是艺术家啦!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部影片结构完整,叙事清晰流畅,风格化的音响和运镜都说明斯基斯坦们的徒子徒孙们不是吃干饭的。听说法国导演Maurice Pialat曾经在戛纳电影节被观众嘘,他挥着拳头说:你们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们!法国佬的片子完全让我一边快进一边丢他老母,这个俄国老兄还能让人看下去嘛...创作多不容易,创作真正的艺术品更不容易,大家对年轻人能不能宽容一点呢?

  偶惊奇地发现偶是骑墙派双重人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四》的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