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光秀:不被神爱的男人》是一部由西谷弘执导,唐泽寿明 / 柳叶敏郎 / 大泉洋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智光秀和木下藤吉郎(也就是后来的丰臣秀吉)
是织田信长的两位家臣
也被信长谑称做“金柑”
却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为了能出人头地
说服信长护送义昭回京都即位
此时的光秀
吹嘘拍马极尽讨好之事
光秀在京都郊外迎接信长
木下便借着送水给他而讨好信长
并向百姓嬉水讨好民意
光秀对其所为很不齿
足利义昭顺利地当上了足利幕府第十五代大将军
信长的势力也得以在京都扩张
光秀自然成了织田家的家臣
之后的一场战役
藤吉郎为了争功而得罪了柴田将军
一番争执之后藤吉郎跪地大哭向织田求情
不但免了死罪
还和光秀一起当上了京都奉行
在织田的庆功宴上更是学狐狸跳舞来博取信长的一笑
光秀对藤吉郎的为人更是瞧不起
光秀一人斩杀数员敌将之后吓退了叛军
而藤吉郎却姗姗来迟...
之后的越前之战
因为足利不愿成为织田的傀儡而向其他藩将密报
合围织田一家
藤吉郎却自荐留下断后
...
织田一家得以全身而退
光秀去找足利理论
指责他不应该密报其他藩将引起战乱
此时的光秀
已经认定织田便是统一日本的最佳人选
开始重用光秀
后来的今町一战
轻松取胜之后
便是灭掉比睿山的武田家和上杉家的余党
令织田大怒并委任为总统帅
无奈之下光秀只好进攻
为了不让藤吉郎抢攻而把他支使到了比睿山的对岸
攻破比睿山之后
织田命令杀死所有的僧人
光秀苦苦恳求毫无用处
织田问缘由
藤吉郎道:我从下面的伽蓝里面把佛祖救了出来,如果被这么一把大火烧掉的话,会遭天谴的...
拿下了比睿山
光秀被任命为坂本的领主
光秀向百姓请罪
百姓逐渐被如此友善爱民的领主所打动
开始拥护光秀
已经更名为羽柴秀吉的藤吉郎忽然来访
光秀大吃一惊
当晚二人共饮,吃着秀吉从家里带来的萝卜
秀吉开始讲农民一年四季的耕种农作
然后道:一打起仗来,这些辛苦就全泡汤了
此时的光秀才知道
之后的数年
二人相继为织田家立下赫赫战功
此时的织田已经独霸日本
却依旧不愿罢手
光秀认为应当禁止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播
光秀不从而织田大怒
击败了武田信玄之后的庆功宴上
织田大怒抓着光秀的头向栏杆猛磕
至此二人的分歧已经不可挽回
当晚
秀吉向独自喝闷酒的光秀道别
说即将率军围攻高松
高松只是小城一座却围了很久
原来秀吉不愿攻城杀戮
希望能够和平打下高松
光秀问:敌人举起白旗以后你怎么办?
秀吉答:那还用说么?和我们一起耕田种稻啦
光秀一番唏嘘
之后
并让光秀去进攻别藩的地盘
光秀决定彻底分裂
真正能统一日本消除战争的人,应该看到和人民眼中一样的景色才对
和女婿一番商量之后
光秀决定谋反来成全秀吉
此时的光秀已经认定了秀吉便是那个真正的王
“织田家的大树上有一个金柑
金柑掉在地上被猴子吃掉
而吃掉金柑的猴子,
将从今日起率领着织田家走下去
...
秀吉便是那只猴子
人常说猴子也会掉下树来
而秀吉那只猴子却是根本不爬树的
当夜
“敌在本能寺”
率领军队攻占京都
信长切腹自尽
三日后
羽柴秀吉率领军队杀回京都
将开枪从不失手的明智光秀击毙
1590年改名为丰臣秀吉的羽柴秀吉统一日本...结束了战乱
..........................................................................................
但事实上我真的着迷了
此前对于明智光秀的印象
只来自于太阁立志和很多PS2上的游戏
本能寺之变-光秀杀死信长
然后做了三天领主之后被赶回的秀吉逼上死路
似乎就是这么简单
究其原因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在日本史上算是一个与严流岛决斗宫本武藏的迟到齐名的悬案...
看起来很荒谬
至少电影让我信服
秀吉的表演是个亮点
至于织田信长
本片中也多次称其为魔鬼
很暴戾
《明智光秀:不被神爱的男人》影评(二):桔梗色的忧伤
没有打五星部分是因为电影本身在拍摄上确实有一些瑕疵,部分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平均分太低,我打得再高也没用。然而当你愿意为一部电影流泪的时候,评分又有什么重要呢?
电影海报就像被篡改的历史一样显示不出明智光秀的帅气与正直。看过电影几天之后,明智光秀那身桔梗蓝的衣服,和他夫人那身淡白色的衣服,依旧会在我眼前飘来飘去。光秀本人就像那一抹桔梗蓝一样,正直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才华横溢的让人无法忍受,但有那样脆弱和易碎。令人忧伤的桔梗蓝色,不同于帝王般的金黄火红那样耀眼,却有一种执着的力量和清高脱俗的忧伤。这是一个一出场就注定悲剧的人,他的所有才华和努力都不过是这出悲剧里令人叹息的注脚。然而他并非不可以成功,正如他曾经成功那样。只是他已经厌倦了与魔鬼订立的契约,也厌倦了作为这种契约后果的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追求道德理想的人往往是脆弱的。织田信长也是有理想的人,但他的理想不是一种道德理想,所以他可以无视别人的评论,为这个世界创造法则。但是当一个人追求道德理想时,我们能说他错了吗?也许我们很多时候确实是这样说的,看看以往人们对这部电影过低的评分和恶俗的评论就够了!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常常渴望的是强者,人们不能成为强者,因此渴望强者的统治。然而强者的统治终究会把世界变成修罗地狱,报应总会到来,如果信长不是死在本能寺,他也会死在征服琉璃色大海的路上,正如后来的秀吉死在远征韩国的路上一样。世界终究无法仅靠强者统治,这是强者的宿命,也是那些渴望强者统治却只是被强者蹂躏的人的宿命。
世界终究不归强者统治,也不归道德上的君子统治,两者都会失败,那么之后,世界归向于谁呢?当强者与圣徒都以隐去,道德理想的支配却依旧存在。这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生生不息延续下去的原因。尽管作为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化身的圣徒或君子总会成为道德本身的祭品。
影片中对于织田信长和明智光秀性格的还原都是相当确切的,但对丰臣秀吉的性格还原却有点过于理想化。也许导演就是想塑造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来,又不能让德川家康登场,所以只好委屈秀吉了。但秀吉身上不具备信长那种霸气和光秀那种贵族气质却是真的。相比于信长或光秀,秀吉代表了一个我们所有人都能生活,并且现在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忽然想起了雨。影片中几次出现下雨和大海的场景。信长的大海是野蛮而具有想象力的,充满气魄;光秀的大海却浸透着虔诚与快乐。然而,信长终究不是大海,尽管他以为他是;而光秀,他知道自己不是大海,却注定要象大海般生活。这也是每一代仁人志士的命运。
人们以为光秀是雨,就像人们以为信长是大海一样。人们常把人们身边的东西当成了他们本身。光秀也不是雨,尽管他的每一次出场都浸透着雨一般的悲戚。雨在这部剧里是一种自然的力量。在金崎,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信长的脸上被阴云堆积,霸主的气量不知被冲到了哪里。而秀吉干脆哭了出来。这些梦想统治世界的人,其本身是多么脆弱不堪啊。
雨也是建设性的力量。雨赐予大地丰收。当光秀与秀吉告别时,外面也在下雨,两人脸上却堆满喜悦。自然的力量折磨人,但也为人指出生存的道路。只要人们不为开辟这种道路的力量所引入魔境,他们就会自然地觉悟到那种无所不在的东西,我们头顶上的道德法则。
忽然想起光秀的夫人,她不只是美丽。当光秀受封为近江的大名时,她哭了,但最后光秀为理想而死时,她却笑了。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她懂得权力的代价,也将在冥冥中看到织丰两家未来的结局,不比此前的源平两家更好。她的每一次笑似乎都把笼罩在这部剧中浓重的忧郁气氛冲淡了。她的笑,连同那个被小孩子拿在手里的让人联想起一休中那个小木佛像,都让人感到,为了道德生活,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这种代价并不比那些抛弃道德获得权力的人所付出的为大,还是值得的,因为人们将从这种生活本身获得快乐。
《明智光秀:不被神爱的男人》影评(三):只是觉得“还行”的理由
简单来说。。。光秀真的是抱着“终结乱世”回归和平日本的宏伟大志才发动本能寺之变的吗?
我一边看一边产生这样的疑问,越看越觉得这部分表现的有些夸张。。。。。
就凭这些我又对这部影片打了折扣。
我的理由就是那么简单,接下来我要8一下个别演员~
谷原~~~第一次看是风林火山的义元呢~~没想到这里成了足利orz...一时间还没缓过来,后来意识到了,觉得也还好~~都能演~大河剧演员常常客串各种角色囧
最后是信长。。。上川隆也。。。我算记住了~第一次看到他是梅田老师,那个gay~虽然没看过反町隆史的信长,不过上川这个我还蛮喜欢的~感觉有信长的气势!
《明智光秀:不被神爱的男人》影评(四):平反的英雄
一句话点评:本片的最大看点就是对本能寺之变的解释,还好编导们并没有让我们失望。
日本的历史剧(时装剧)的表演风格我始终觉得是拧劲儿的,不像是熟悉的国产片,不同于欧美片,当然也迥异于韩国片。所以一直以来都没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出口来评价。不过倒是很在意本片,因为几乎冒了天下信长粉丝们之大不韪,将光秀以正义的形象加以演绎。
不熟悉日本历史的人似乎对此很不感冒,当看到文字标示柴田胜家、丰臣秀吉之类的,也不觉得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而日史达人和游戏粉丝们估计会为之惊讶或者不屑。日本室町幕府末期,就是《聪明的一休》死后的近百年,足利义满将军的后人早已守不住江山,日本进入了“战国”时期。而基本上终结了战乱的豪杰就是织田信长,明智光秀是织田信长的爱将,却突然反叛,信长据说自焚而死,死不见尸。而除掉老板的光秀仅坐了3天的天下,就被同僚丰臣秀吉击败,丰臣秀吉才最后统一了全日本。光秀的轼主夺权,是很不讨人喜欢的。在本能寺上演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也十分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味。可怜那时候没有《红楼梦》让他们读,直到后来品味这段乱世之史时,才更觉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深刻含义。
去年出品的新春特别版电视剧《明智光秀:不为神所眷顾的人/明智光秀~神に愛されなかった男~》的基本架构就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这句话上大做了文章。
片中将整个信长和光秀的矛盾建构在一个立场上的分歧。一脸严肃地明智光秀代表的是保守的农本主义势力,而雄心勃勃的织田信长则是开放的,商本主义的野心家,一心想着大海的彼岸,想着与“南蛮”——实际上是欧洲人——贸易。而信长对基督教的接受和对佛教的抵制成为了这一矛盾的外在表现。本片前半部分基本上这三个主要人物设计定位:信长的野望,令人钦佩不已,诸侯之中为君可一统天下的豪情。光秀的谨慎,对足利义昭将军的情和信长的义,对于天下太平的渴望,以及对佛祖的笃信。秀吉的耍宝,似乎是以一个局外人的人形象出现的,洒脱的自然,但对光秀是于心有戚。这主仆三人围从比叡山之役开始,有了细微的变化。比叡山,信长几乎是屠佛杀众,被称为“第六天魔王”,这种杀戮在光秀的心中埋下了火种。之后的岁月里,信长和“南蛮人”的亲近,以及不禁基督等举措都让光秀以为是忘民本——农耕的举措,是看不清前路的,所以必须要有人来纠正。而乱臣贼子只要一个就够了,一个乱臣被正统诛杀之后,一切就可以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而羽柴秀吉(后改为丰臣秀吉)则被光秀看作是正统,大概引起笃信佛教罢。所以“反叛”,实际上是一条蓄意的自杀之路,预谋的扶正方式。通过对信长的叛乱,来使秀吉坐稳江山。如此的牺牲,演绎了著名的“本能寺之变”。
真正的历史谁也说不清楚,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至于动力和动机,一直以来都有诸多猜测。本片采取的方式是折衷的,既肯定了织田信长的英雄壮举,又让“叛乱”堂而皇之的得以展开。且不论是否真的属实,单说立意就顿觉新颖。基督教和佛教之间,西洋和本土之间,贸易和农耕之间,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表现,而主仆三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猩猩相惜,更是让人觉得回味无穷。日本的艺术作品创作都会融入一种大视角的观点,将历史人物冠之以XX名义,就憧憬着XX世界。本片中信长就是看到了海,而光秀则眼盯着稻子。这种后世的品评式描摹,让人们觉得无从在价值上进行取舍。因为似乎每个人都很有道理,确实那么的水火不容。
第一次知道“本能寺”是漫画《棋魂》中的一个小插曲。因为传说中当晚有一局罕见对弈,出现了“三劫”(如果难以理解的话,就理解成为你吃完我,我又吃你,然后你又吃我之类,互相提子拼杀的难解难分的场面)。信长看着它觉得确实意味深长,半夜就被光秀逼杀了。而光秀也看到了这个棋局,顿时觉得自己也是天命将近,结果真的死在了秀吉的手中。其实没那么夸张,不过确实足以说明“乱世春秋”。
真的很佩服小日本,暗杀也能被表现成牺牲。
太有才了!
《明智光秀:不被神爱的男人》影评(五):统一天下之后的故事
关于明智光秀的动机
如果事实是电影那般的话倒是对明智光秀最大的嘲讽,猴子统一天下后最喜豪华铺张不算,还举兵攻打朝鲜,最是劳命伤财。后来打朝鲜不成,又为了给自己儿子铺路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直接导致死后关原大阪两阵多少亡魂,这就是明智光秀不惜姓名和荣誉宁做弑君者也好帮助的统一天下的“明君”?!
呵呵,还不如遍成要让给也一起参加金崎殿后的德川家康么,不想被阴险的猴子夺得先机,最后家康为实现好基友明智光秀的遗愿打败了猴子一家,天下太平,happy ending无违和啊!更狗血更符合史实有木有!
关于织田信长
演员演得像装大人的毛头小孩,没有织田信长的气场,再定睛一看不是功名十字路里面的山内一丰么…还有明智光秀是利家与松里面的前田利家…这倒错感… 不过信长的人设却很有意思,部下滔滔不绝的时候打哈欠,喜欢拍蚊子,睡姿奇差,倒是挺可…爱?!
织田信长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那句“你看过琉璃色的大海么?”不论是非对错,如果说光秀的是理想,那信长就是梦想了吧;如果说光秀是不被神爱的男人,那信长就是不被人理解的男人吧。
本能寺之变的晚上的信长似乎做了美梦呢,是梦到了南蛮琉璃色的大海么?
关于丰城秀吉
秀吉剧中倒不觉得被洗白了,只会觉得被黑出翔。察觉到光秀的反意不但不劝阻,而且还变相的鼓励,结合秀吉以后的“事迹”,怎么看都是利用了光秀吧。要知道对于猴子来说信长可不单单是主公,更是把猴子从泥里面捞出来的“恩人”,光秀谋逆可以掰成理念不同,但猴子反心就显得不可原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