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科学怪狗》影评10篇
日期:2018-08-02 03:4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科学怪狗》影评10篇

  《科学怪狗》是一部由蒂姆·波顿执导,马丁·肖特 / 凯瑟琳·欧哈拉 / 马丁·兰道主演的一部喜剧 / 科幻 / 动画 / 恐怖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科学怪狗》影评(一):一部制作精良、别有特色的烂片

  很喜欢僵尸新年》,所以对这部电影也抱持很高的期待,但还没看完就开始想吐槽了。我没看过原先的版本,不知道如何。但这个片子本身存在不少问题。单就故事而言,作为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工业作品,首先剧情紧凑矛盾不够突出,而且节奏把握也不到位。不管是小狗被救活的那一段还是最后的惊险场面,哪怕音乐起来了,而且还很煽情,还是没有能够把我的情绪调动起来。只让我越来越觉得狗血了。特别是最后小狗的第二次复活。此外,部分情节设计同样令人摸不着头脑。从开头的二十分钟来看,故事显然告诉我们其是基于物理世界原则而展开的,但后面的发展却又明显违反了既定的原则。

  看这个片的时候代入感很差,因为总是想不通两个问题:“事情为什么可以这样?”以及“导演到底想讲什么?”总之,这是一部制作精良、别有特色的烂片。

  《科学怪狗》影评(二):愚蠢人类啊...

  Mr.Rzykruski:

  Ladies,gentlemen.

  I think the conclusion here is that you are all very ignorant.

  Is that right word,'ignorant'?

  I mean 'stupid','primitive','unenlightened'.

  You do not understand science,so you are afraid of it.

  Like a dog is afraid of thunder or balloons.

  To you,science is magic and witchcraft because you have such small minds.

  I cannot make you heads bigger,but your children's heads,I can take them and crack them open.

  This is what I try to do,to get at their brains!

  Thank you.

  They like what science gives them,but not the questions,no.Not the questions that science asks.

  eople think science is here,but it is also here.

  cience is not good or bad,but it can be used both ways.

  《科学怪狗》影评(三):黑暗的是我的外表,也是你们的心

  如今蒂姆伯顿的电影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惊喜可言。套用墨镜王的一句话,“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形容伯顿的电影创作恰如其分。有些导演一辈子都只在拍一部电影,我们亲切称呼他们为“作者”。而蒂姆伯顿这个作者,就是那缩在小房间里的阴郁童年,在那个黑暗和封闭的空间里,一个天才想象力阅读梦境,就此奠定了一生

  有两种行为,可以被原谅甚至于顶礼膜拜,成为迷影文化最高殿堂。一是致敬,二是抄袭自己。《科学怪狗》二者兼备,并且集大成。将自己出道时拍摄的未上映黑白动画短片成长片,你既可以说是江郎才尽啃故纸堆,也可以说是大师终于满足了一个年少时不成熟梦想实际上,《科学怪狗》就是在圆一个梦,你喜不喜欢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在你的梦境里,你是否看见过他们。

  很多人对于蒂姆伯顿的态度,正如同影片社区居民对于科学的态度。和《剪刀手爱德华》几乎一模一样小镇社区设计,蒂姆伯顿二十多年来对于普通人人性理解依然没有变化——他们仍然是那样的粗俗,愚蠢,目光短浅反对崇高自私自利,甚至最关键的,丝毫没有善良。如果说《剪刀手爱德华》里的社区居民对于爱德华的恐惧还是情有可原,依然有一些正面人物,大家最后的过激负面反应中恐惧占到大部分原因的话,二十年后,《科学怪狗》里的居民就是一群将人性最庸俗,最卑劣,最低下一面展现淋漓尽致的,令人恶心的群氓。

  对于不了解的事情,他们妄加评判,甚至能够妄加生死。科学老师大会上一番近乎于自杀性的演说,换来的更是被冒犯的群体性愚蠢的反击。那一瞬间,那被投入火中的希帕提亚,那被绑在火柱上的布鲁诺,喋喋不休的原教旨共和党人,仿佛就在眼前;人类最为兽性,最为恶心的一面被展现出来。幸好只是一部动画片,我们看到的只是科学老师的落寞背影。就连那些孩子,也大多失掉了纯真,只醉心与争权夺利

  维克多就是蒂姆伯顿,这条狗就是他的电影世界。看起来黑暗,但实际上无比纯真和温暖,带着无限的天真,不经人事的鬼畜无害,对于世界最为单纯的希望。而真正黑暗的,往往是对他们妄加评判的人,这些人刚愎自用傲慢自大,心室闭塞,已经被社会陈旧规定既定结构意识形态浸淫至根,如同行尸走肉。2005年蒂姆伯顿的《僵尸新娘》,地狱里的僵尸个个活灵活现人情味爆棚,反而是地上的人类个个平庸无趣,庸俗的如同僵尸。这就是蒂姆伯顿。

  《科学怪狗》能给人带来的惊喜,还是属于那些可爱细节和致敬桥段。开场那日本怪兽电影的即视感和老电影胶片带来的复古气氛;维克多一家就姓“Frankenstein”,隔壁可爱的小姑娘叫范海辛,那个班级第一理了个小恶霸头,发型老板科学怪人无一二致。连那个坏朋友都叫埃德加(爱伦坡),还是个如同科学怪人助手的驼背;社区的布局和背后的山峦,就是曾经的《剪刀手爱德华》;科学老师就是文森特•普莱斯的化身;隔壁邻居家的那只发型如同弗兰肯斯坦新娘的贵妇狗;宠物墓地的设计就如同《圣诞夜惊魂》的那个悬崖;墓地里最后变成巨型“哥斯拉”式怪物的宠物龟居然叫“雪莱(玛丽)”;配音阵容里,我们看见了马丁•兰道和薇诺娜•赖德。

  以及最后,我们再次来到了山顶上的风车。1931年,波利斯•卡洛夫的《科学怪人》永垂影史,人们再也不会忘记那最后的山峦之上,举着火把人群包围巨大的风车,科学怪人在其中做着最后挣扎,最后在火灾中自我毁灭经典场景。《科学怪狗》里,我们再一次复制了这个经典结局——而更令人亲切的是,我们的熟悉感并不来自于那部有些久远的《科学怪人》,而来自于伯顿1999年的《断头谷》;无头骑士,德普和里奇,也是在山峦上的大风车里,用一场爆炸传奇了结。致敬,自我抄袭,重复创意,居然在瞬间融合成了一个迷离而恋物式的绝妙文本回忆典故刹那间交汇,情感也随之积累,并最终宛若长河,直到围观的人群逐渐散去——一如《剪刀手爱德华》那样。

  蒂姆伯顿的黄金岁月可能已经结束了,他将一生与他童年的这些梦魇永远为伴。我们理解他,我们爱他,我们知道,他只是看起来黑暗,而真正黑暗的,只是那些不理解还毁谤他的人的心。

  最后的期望是,就像威尼斯电影节都已经授予了伯顿一尊终身成就奖那样,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能把最佳动画长片授予《科学怪狗》,那或许是蒂姆伯顿当初刚进入电影业时,最初的梦想。这也许是好莱坞最后一个传统的“作者”,他不是造梦师,而是将梦想变成现实

  《科学怪狗》影评(四):悲从喜生

  这部片子大团圆式的结尾不是画蛇添足反映的是一种深沉悲痛

  很多小时候合群的人,在童年时都会有一个自己最忠实的朋友,大多时候是一只狗。经历过死别的人,看完这部片子后会发现,虽然结尾是喜庆的,但自己还是处在莫名复杂情绪中

  因为自己小时候与狗是最好的朋友,也经历过失去的悲伤,所以看到Victor把Sparky的尸体抱回来放在桌上时,不免为之心酸,接下来看到Victor想用闪电复活生命,我满怀憧憬Sparky会恢复原来的样子,尽管可能会稍显虚弱呆滞。复活后的Sparky,依然那么热情爱动,但浑身补丁窟窿,去喝水时,水像小喷泉一样漏出来,看到这,我已经止不住泪水。。。可爱的Sparky不是真的回来了,它只是复活在Victor的想像中

  影片用复生来展现已死,用欢乐去成就悲鸣,死亡是不可逆转的,即使以某种形式“复活”

  结尾,Sparky又一次复活了,那是爱它的人更深思念幻影。。。

  《科学怪狗》影评(五):胡言乱语

  个人拍的3D电影。

  放映机做的跑步机。

  ARKY的坟墓上立着的“骨头饼干十字架

  ARKY死后,Victor:我不要它在我心里,我要跟它在一起。

  ARKY活了之后甩尾巴,由于缝合太松把尾巴甩掉了。

  ARKY空中吞苍蝇,苍蝇从脖子的缝合处飞出。

  隐形金鱼。 -为什么它变成隐形的了? -我不知道。(译注:因为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心情成为了试验变量)

  发誓时食指中指交叉放在身后,表示不算数。

  ARKY挠耳朵把耳朵挠掉了。

  可乐火箭飞行包。

  老师:人们喜欢科学带给他们的便利,而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记住,人们对解决科学疑问不感兴趣

  ARKY照了镜子,然后“逃”走了。(原来狗也这么爱美,哈哈哈)

  蝙蝠猫。巨型王八怪。海猴子老鼠怪。

  因为海猴子是淡水的,吃了含盐的爆米花便自爆了。

  ARKY与邻居的小母狗触鼻-触电。

  《科学怪狗》影评(六):和外表无关

  刚开始看到海报以及电影分类为恐怖时,以为和大部分怪物类型的电影一样讲的是生化武器什么的

  然而这部影片真是出乎意料

  全片都是黑白的,但其中表达主题却很温馨

  影片涉及了科学,爱,成年人和孩子,人的贪欲等等

  一般电影中关于复活后的人或者动物都是恐怖的,然而片中的sparky复活后和生前一样

  活泼,却有点胆小,但是关键时刻又很勇敢

  虽然重生的sparky不是那么可爱,但是它的内心一如既往,就如片尾的歌曲所唱的,也许正是这不影片的主旨

  love,love is strange

  when there is beauty on the inside

  The outside there is nothing to change

  Love is not always what you thik it will be

  trange love strange love for one another

  ca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科学怪狗》影评(七):童梦

  开篇黑化的迪士尼我便知道好电影要来了,这个哥特童话的缔造者又将发出黑色光彩

  他电影里的大众仍是那么愚昧悲哀,二十年前那只重生的机器狗搞得小镇天翻地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二十年后仍未消退,人仍是那么善于曲解可能。

  而他电影里的主角总是像他的缩影,轻度自闭聪明,永远不放过这世界奇异精彩,永远对美好悸动心跳

  我觉得一部称为好的电影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沿展出一片风景,而这部电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似乎黑得深不见底,导演借着怀旧的旗号重拾了他初时的黑色缤纷,蝙蝠侠里破旧的童话火车和脏脏的大黄鸭,僵尸新娘里摇滚骷髅,这些我都历历在目,曾经架构起了一个黑色世界,却缤纷得耀眼

  你看,现在不回来了吗?海龟哥斯拉,蝙蝠猫,异形鼠,不过讲真,家长该如何向小孩子解释呢?

  在迪士尼的强压下,这个形象有点污垢的导演来了一个Happy Ending,我私心认为是他对这个世界美好的祝愿,也许有点妥协,但他从来想用暗衬托世界的美,不是吗?

  这部电影有一丝向人嘲讽味道,再过二十年后,我们能否对未知不再那么恐惧,不再那么善于曲解可能,而是善于制造可能,像一鱼大鱼一样游来游去,至少让孩子们像,好吗?

  《科学怪狗》影评(八):只可惜有了好莱坞式的“happy ending"

  首先想说,很惊讶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黑白的,在开头的时候以为可能只是前面会是黑白的,到了后面会有彩色的,因为用色彩和光的变化表现人物心情或者处境的变化一直是Tim Burton的强项。 不过一看海报就知道是Tim Burton的电影,有着他独特的哥特风。他这部电影用黑白感觉也很有意思,感觉会有一种很“dark”的基调,让后面的各种“异形生物”更有惊悚的感觉。

  电影开始不久有一个拍摄他们住的地方的远景长镜头,那个画面很像Tim Burton的另一部电影“大鱼“(Big Fish)里的那个“理想村庄”,虽然是黑白的,不过当时我的脑海中出现大鱼里那个村庄的玄妙和幻觉般的颜色,所以让我觉得有种温暖的感觉。 还有另外一个远景长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拍Sparky的墓地时的镜头,至少出现了两次,同样是雷雨交加的夜晚,但是两次是不一样的感觉,第一次是小男孩去墓地偷他死去狗狗的尸体想要让它活过来的时候,虽然镜头是阴暗的,但是心里会充满希望;第二次是当他的同学知道了他如何让死去的生物复活,都去墓地偷死去的生物的尸体,想去赢科学比赛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这个镜头就好像是一种暗示着不好事情发生的预示,让人心中一颤。

  看着这部电影的时候,会觉得有些话有些情节的设计会有更深层的意义,不过Tim Burton真正想表达什么我也不清楚。说一下我当时的感觉吧,一个真正热爱科学的科学老师被开除了,临走的时候他说现在的人们只知道享受科学的成果,但是不会去“question" 科学,这也就是教育存在的意义吧。至少在教育发达的国家中,只会陈述事实,引用别人说的话的论文永远不会的高分,能得到高分的都是敢于"test"别人说过的话,或者大家都公认的“事实”的论文。学的不仅仅是各种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 科学老师临走的时候对小男孩说,你第一次试验成功是因为有爱。 因为有爱,所以他才会成功将他的Sparky复活,并且复活了之后还是那么活泼可爱,而其他人都是为了成功为了赢而去做,所以要不就是隐性鱼那样失败,要不就像是后面几个,全部变成了可怕的异性。听到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让我想到的是战争。科学,本来是应该用来让人类生活的更美好的东西,却被用于各种战争,很多时候,对于科学的追求,只是为了胜利。想到这些,让我觉得好难过。。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当我在自言自语吧。。。毕竟每个人看到电影想到的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电影有魔力的一个地方吧。

  啊。。跑题跑得真远,我最想说的,如标题所示。。 当我看到Sparky再次死去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感动,眼泪也随着流了下来,当看到它的主人,甚至更多的人,为了救活他而努力的时候,真的很感动;看到它没有复活的时候感觉整部电影得到了升华,很受触动。但是看到它尾巴动的那一瞬间,就感觉一切感动都消失了,这个电影在我心中的位置也降了一大截。 可能最近看多了art film, 让我都有点遗忘了好莱坞必有的happy ending。 不知道其他人看到这个结局会是什么感觉,会为了它活了过来而开心呢,还是会因为Tim Burton驳回了他自己在整部电影中似有似无地在阐释的“顺其自然”之道理,让影片落入俗套而感到失望呢?

  这就是我不喜欢商业电影的原因吧,总是大团圆结局,不会给观众更多的去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科学怪狗》影评(九):非主流的主流意义

  科学怪狗——非主流的主流意义

  《科学怪狗》在海外上映后,片源也出了一段时日了,国内的反响却不大。我想这也纯属自然,蒂姆伯顿的电影无论在哪来评判,都属于一个相对另类的电影作者。一方面,他的片子个人色彩是那么强烈,构思诡异,怪力乱神,飞得一比。另一方面又堪称灭high之王,票房毒药,偏执狂,别的不说,你看那一水哥特黑,阴暗的渗人,无论在动画片还是整个电影领域中绝对都是另类的。

  一. 导演和动画的不解之缘

  在谈论《科学怪狗》之前,先说说导演蒂姆伯顿,他和动画存在不解之缘。实际上,他是好莱坞大师中,(虽然称为大师还有点薄弱,勉强拔高一下吧,吐舌头)极为罕见的横跨动画和实拍电影的创作者。在电影内容上,他的真人电影剑走偏锋,奇思妙境走的都是传说和童话的路数,而动画作品又反复围绕另类,畸形恐怖的事物进行创作。其影像作品中的美术视觉效果那样醒目,只要看一眼人物造型,就能保证是蒂姆伯顿的作品没跑。

  如果稍微熟悉点周边八卦,会发现蒂姆伯顿自己有着极为深厚的美术功底,穿衣打扮犹如半个活死人,自己油画化的也神出鬼没。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蒂姆伯顿的创作极为个人化的,表里如一和融会贯通的。虽然混在好莱坞,却带有着典型的电影作者风骨。

  二.非常态的动画情境

  得承认,蒂姆伯顿在某种意义上也堪称票房毒药,他的电影虽然有意思,但是却和人们常见概念上的喜闻乐见还存在一定距离。就拿《科学怪狗》来说吧,单是哥特画风的视觉风格,就和行业主流格格不入,“难道院线动画不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吗?”“难道动画人物不应该是可爱活泼的吗?你看这个片子,一堆尸体好可怕”。比如片中的人物形象,除了主角以外,面目狰狞的自然老师,各种稀奇古怪的同学,简直是“审丑”形象大合集。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怪狗》无疑是不符合通常意义上的动画行业标准的,至少内容灰暗宣传封建迷信一点就能被天朝广电系统灭掉。能够把这么奇葩的素材拍的还有模有样,更看出导演的与众不同了。

  三. 简单的故事略显薄弱

  在美术上的天赋是蒂姆伯顿所长,其讲故事的能力则稍微偏弱。或许偏弱显得过于贬义,用拖沓则更为准确。拖沓这几乎是导演创作的一贯常态,看看80年代的《蝙蝠侠》就知道了。

  很遗憾,《科学怪狗》的故事讲的确实不太理想。原始故事素材不错,一个小男孩试图用科学手段救回宠物狗,人群的异样反应,主角被人群的误解和梳理,又能发挥小动物的独特情趣,以及超自然的概念元素。从背景上讲,情景突出,还是具有较强的故事趣味性的。比如僵尸小狗在小镇上被人们误解,很容易想起剪刀手爱德华。

  只不过,成片来看,《科学怪狗》的电影剧本过于简单,仅仅79分钟的正片时间,让剧本概念上的“第二幕”没能起到太多波折。情节的推进没有做足,让影片的后半段急转直下,感觉意犹未尽,故事浅尝辄止,造成了虎头蛇尾的感受。突出的问题是,影片中后部的对抗力量,并不是角色之间的内部冲突,而仅仅是其他孩子们的试验失败作品,这让整个电影在剧情整体的连贯性上存在缺憾。火场救人的场景也受到了整个场景设置的局限,感觉并没有达到观众所期待的效果。

  所以单从故事的角度,笔者觉得其实还是有一些提高方向的,最简单的是增加20分钟的内容,让四个小怪物复活后多折腾一下,把主角等人搞得更惨,既增加了情节曲折,也加深人们对于罪魁祸首主角和小狗的冲突。或者向大多数的故事一样,增加一个真科学怪人一类的反派对抗,给反派个充分的表现时间,也会增加故事的魅力,还有一种方法是把主角和小狗的故事再丰富一点,类似《驯龙高手》一般多点关系递进,可能也会好看,哦对了,相比其他的作品,《科学怪狗》的小镇似乎过于平淡了,要是能多花些心思把小镇丰富一下,可能也会更加好看。

  四.《科学怪狗》单片之外的意义

  蒂姆伯顿的电影尽管关注黑暗死亡和残缺的素材,但是并不代表着导演就是一个内心黑暗刻薄的人,恰恰相反,在电影主题上,蒂姆伯顿又是很主流的,反映正义,善良与爱的导演。说的矫情一点,他是通过展现黑暗来歌颂光明。比如《科学怪狗》中受到指责惨遭开除的科学教师,家长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比他的面相更加恐怖呢?这种关注黑暗来企求光明的感触,贯穿着蒂姆伯顿几乎全部的作品,也是他电影能够被人们接受的原因。

  所以说蒂姆伯顿就像一个地方菜,你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但是你不能说这没价值,倘若真没了他和他的哥特世界,我们会感到惋惜的。

  《科学怪狗》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无论是其对于导演蒂姆伯顿反派早期作品的个人意义,还是其对整个影史中经典默片的种种致敬。嗯,致敬问题别人谈得很细,我就不捣乱了。

  笔者其实更看重的是其对动画创作这件事的某些启发,在一个风格化模式化空前严重的好莱坞,或者说不分国界的商业电影体系内,能够持续拍自己想拍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更何况影片拍的还不差。对天朝动画从业而言,当每年院线动画达到几十,电视动画32万分钟的今天,究竟是全面克隆日美的动画生产体系,大搞产业链结构,还是尊重动画创作对于创意和灵感的相对独立性,敢于支持不同常态的声音,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探讨方向。

  《科学怪狗》影评(十):I just want him back

  arky也许是史上最丑的一个主角吧,可是对于Victor来说他是多么的重要。

  当Sparky第一次死时,即使父母再多的安慰,都能感觉到Victor深深的难过。

  arents:“When you lose someone you love, they never really leave you.“,“They just get into our heart.”

  Victor:“I don't want him to be in my heart.”,“I just want him back.”

  然后是Victor受到科学老师的启发晚上从墓穴挖走Sparky的尸骨想要电击激活他,要不是对Sparky的爱让这里变得可以理解,要不然这样的剧情是吓人的吧。这是恐怖片吧!!!!!

  然后是电击后Sparky的复活,让人忍不住跟着Victor一起欢呼雀跃。

  再是Sparky第二次死的时候,Victor很伤心,想要父亲说一句“大人”的话,然而这一次父亲并没有只是安慰他说让Sparky留在他心里之类的话,他大意说了有时大人并不一定是对的之类的话。

  然后他们决定再一次救活Sparky,电击完之后Victor再一次小心翼翼的来到Sparky身边,抱着他,可是这一次Sparky并没有醒过来。

  再一次跟着Victor伤心了,ORZ。。。。。。。

  于是有了Victor对Sparky说:这一次你不用为了我活过来也是ok的,你会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多么深情的表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然后正当大家为Sparky的死感到万分难过的时候,这只狗,貌似又活过来了!!!!!!!!!!

  当时正在流泪的我心里的OS是:靠,有完没完啦,你还死不掉了是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是我喜欢这个结局,非常!!!!!!!!!!!!!!

  当电影结束时,我发现旁边的朋友一直在睡觉,叫都叫不起来!!!!!!!!!!!!!太流弊了~~~~~~~~~~~~

  ~

  后来自己代购了迪斯尼的Sparky玩仔,果然好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科学怪狗》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