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少年》是一部由平野俊一执导,堀北真希 / 石田卓也 / 平田满主演的一部悬疑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少年》影评(一):那个永远也无法触及的东京少年
看这电影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动机,没有任何人推荐,仅仅在迅雷上搜索日本分类的时候看见的,喜欢那个名字《东京少年》,喜欢这幅海报。
一个自己在另一个自己耳边呢喃,一个是温文的,安静的,一个是暴躁的,好斗的。但两者同样的是,都是寂寞的。
女孩阿斗自从父母双亡后,人格出现分裂,于是同样的在自己这个少女的身体中生出来的一个男子的性格——奈特。奈特,Knight,是骑士的意思。正因为有了奈特,阿斗的生活才不至于绝望。9岁开始,他们成为了笔友,用书信交流。奈特曾经说,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她寂寞,都可以写信给他。他是要在她无助的时候保护她,是要让她幸福,正如电影最后说的奈特自己说的“我一直都很爱你”。
长大后,女孩在便利店打工,遇见复读的男生阿秀,于是两人开始恋爱。当某一次阿秀要亲吻阿斗的时候,阿斗突然推开了他,眼神,就在那么忽然之间,冷漠起来,冷漠,还有着不屑,拉扯下裹好的围巾,擦擦嘴,大步离开。是奈特出现了。
随着阿秀和阿斗的不断交往,阿秀终于发现了奈特就存在于阿斗的身体中。一次和奈特的打斗与交谈之后,奈特决定从阿斗的身体中消失,让她做自己,让她的身体完完全全的属于她自己。
影片的开始,是在东京一座山上的邮筒旁边,是黑色风衣的奈特背对观众,用力地啃着一个艳红的苹果。时间尚是黎明,夜幕并没有完全褪去,黑色的风衣和整个灰暗的天空浑然一体。整个画面,似乎只有那个艳红的苹果,标志着色彩的存在。刚开始,只是觉得这个开头比较有意境,等到影片的结尾出现的那张黑白的照片时,才感觉到这种色彩的缺乏所给与的震撼。
是奈特推开正要亲吻阿斗的阿秀时冷漠的眼神;是奈特一个人孤独地在黑暗的陋室中啃着苹果,思索着自己该怎么办的镜头;是奈特决定离开这个身体,意味着自己将永远离开一直爱着的阿斗,意味着自己将要死去时,亲吻破碎的镜子的画面——吻着镜子,也是在吻着自己永远也无法触及的恋人;是在梦中两个性格独立出来,奈特紧紧依偎在阿斗怀中的的时候。
镜头在相偎的时候定格,那一刻,奈特感到的是他所从未经历过的安详,温暖。然而,这一刻之后,他将永远的离开。
白色的光芒在清晨从陋室的窗及其有层次感地铺洒,世界,在那一刻仿佛只剩下纯白,光芒浸透的世界,只有最纯净的才能存在。
那是奈特如此纯净的爱。正如他的名字——“骑士”。
影片的最后,阿秀给阿斗看奈特的照片,阿斗说这不像是她自己,并问阿秀这照片是什么死后拍的,自己怎么不知道。阿秀不言,继续说,他知道关于阿斗的一切,她喜欢的花,喜欢的风景,喜欢的食物。阿斗继续追问阿秀为何知道这些,而他没有告诉她,他说只是说,这是他和最好的朋友之间的约定。那个朋友,就是奈特。
最后一个镜头,是那张照片,黑白的。奈特手上拿着一个艳红的苹果,对着相机,手指微微弯曲,是少女长发,但却相当的零乱。长发半遮的眼睛中,是骄傲,是冷漠,亦是是不舍——如此不同于乖巧的阿斗。
最后的手势,最后的苹果,是希望阿斗能看见他,
—— 即使我无法与你相见,相拥,相恋,但仍然希望能让你看见,那一个“我”的存在。
是自己看着自己的照片,却是尚是活着并且健康的自己看着已经死去而孤独的自己。
——你,是我永远也无法触及的少女。
而我,亦是你永远也无法知道的东京少年。
《东京少年》影评(二):镜子·自恋·神游·分裂·摄影男·早期高圆圆
再不写点什么,我那个梦就快会被他们拍出来了-_-||
一个侦探男偶然发现了一个变态男在绑架儿童,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由于对方可是变态,所以他决定暗中解救孩子。经过一番跟踪,成功解救出小女孩,但在他抱着小男孩即将顺利逃走的时候,突然路过一面镜子,他顺便扫了一眼,结果发现。。。。镜子里的自己竟然就是那个变态男,于是他抱头,狰狞,咆哮,小男孩未能幸免。。。。。。
现在流行玩分裂。从希区柯克的母子共体的《精神病人》,到《神探》集体出游的七个人格,到这个的貌似早期高圆圆的纯爱美少女,真是愈演愈“裂”。社会多元,人格也要多元~
如是我闻,白天面对他人,晚上面对自己,分裂才是王道。我要继续坚持享受分裂~
如是我闻,美丽女孩基本自恋。自恋离不开镜子。后来,相机普及,自拍风靡。(我突然发现摄影男们可以有很多春天,为啥我不愿拍人,我恨!我恨!我恨!)
如是我闻,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如是我闻,他人是地狱。女孩得不到纯爱,发现爱你不如爱自己。于是她们宅并自恋,决定暗自招展,暗自奔三。(想到《美丽》里歇斯底里的红颜。。。。)
自恋再加上分裂盛行,于是脑核裂变,于是dissosiative type出现。假想男附体,妄想实现青春期的自我圆满。遗憾的是老天无眼,雌雄共体不共时。伊只能吻镜后残念。
多元,裂变,更孤单。
另外要说的是,假如女孩自满了,男孩怎么办?
呵呵,一样,也自恋,也分裂呗。。。。。。
苹果,代表自我圆满。
本篇与本片无关,瞎看,杂念,纯属编。
《东京少年》影评(三):一个人的爱情
从来不知道,爱情可以是一个人的,阿斗和奈特的爱情,一个人的爱情……
阿斗的父母在回游乐场的路上车祸身亡,她孤独到了极致,想要被爱到了极致,于是,造了个爱人爱自己——奈特,英文knight,骑士的意思,代表着保护和依靠。
刚开始看时有些抱怨男主角阿秀长得太丑,到后来才知道,这部剧没有男主角,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一直都是奈特,那个黑夜的骑士。
我不想深究奈特是人格分裂的产物,我更愿意坚持奈特是个想爱而永远无法爱的可怜的灵魂。他因为她而生,又为她而去,一直懂她,爱她,不离不弃,生死与共。
阿斗和奈特是附生在一具身体里两个相依的灵魂,因为世界太冷,他们攀附在一起,互相取暖:
阿斗白天买苹果,奈特晚上吃掉;
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奈特躺在铺满阿斗给他写的信的地上,耳边回响的是阿斗的喜怒哀乐:
quot;我喜欢上一个人……”
“我被告白了……”
“我被讨厌了吗,我好难过……,好想念阿秀……人的心为什么这么脆弱?”
那些信是他们唯一的交流,曾经让奈特感受依赖,传达勇气和爱的美丽文字,现在却字字句句残忍的告诉他,她的喜如今与他无关,他的存在却是痛的根源,是该他离开的时候了,连这样白昼和黑夜,太阳和星辰的爱恋也是该终结的时候了。
心,是痛的,这难道还不是爱情吗?
奈特站在镜子前面,镜子上是阿斗的脸,那张他深爱了十年的脸。他知道阿斗一直想见他,他有何尝不是呢,他站在黑暗里,与站在黄昏里的阿斗对望,眼神不甘又心疼。我终于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像这样,爱了不该爱却爱了的人,只能在镜子里看看爱人的脸,无奈的亲她,唇上只是镜子的冰冷,然后泣不成声……
终于,奈特走了,告诉那个她想爱和能爱的男孩,她爱吃的东西,爱的风景,爱的音乐,爱的花。只有她过得开心,真正被爱才是他唯一牵挂的吧!
电影的结尾,阿斗看到了奈特的照片,黑色的衣服,眼睛隐在黑暗里,手里还拿着阿斗买的他爱吃的苹果。阿斗看着照片里自己的脸,神情迷惑,但是我知道,在心底的某个地方,她一定知道那是谁,那是爱她很久并会一直爱她的黑夜,那个像骑士一样的自己……
《东京少年》影评(四):笑忘书
只是还不习惯寂寞,
神为什么要把人的心造得如此脆弱呢?”……
电影是在这样的主基调中展开的。摊开的是经年的画卷,涂着满纸满纸少女的小情绪。由爱生出的小情绪。因着心中的他一个清朗的微笑而甜蜜,又因着他一倏忽的皱眉而悲戚。
“奈特,我好像第一次有喜欢的人了……”
任何女儿家都会有的小心事,窝在心中似压箱底的宝,只在夜深人静时独品。硬怕人偷了去。即便分享,也只能是闺蜜。只是这个故事终是不同的。奈特扮演的并不只少女阿斗的闺蜜那么简单。该怎么定义的角色?“世上的另一个我”?似乎总也不贴切。我愿意相信电影中的,奈特是爱着阿斗的。以一个独立的少年的身份,爱着。
那么人为什么会爱上自己呢?因为寂寞吗?不过如果连自己都不爱自己了,又期望谁来爱你呢?人需识得自爱,继而爱人。如此便可于此苍茫人世,寻以慰藉取暖。像希腊神话中临渊照水的美少年,奈特和斗透过镜子那一吻投射出的冰凉的温度,也是足以取暖的。温暖自己。
不大赞同愁说的,奈特一直在妨碍着他和斗的恋爱。其实真正作梗的是斗吧,是她那颗想爱又不敢爱的心。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在爱里掂量得失,付出。希望去爱又害怕伤害。“你爱我吗?”永远是道未知题,悬而未决……斗不相信愁是爱她的,就像奈特不相信斗对他的爱。爱是怀疑!其实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只是对自己爱人应有的信心,以及对自己起码的自信。如此脆弱,又如此强大。都是爱……
“你该消失了……“
那谁来保护斗?”
这正是对愁没有信心的表现。“不可能的,这世上不可能会有比我自己更爱我的人了”,许多人就是抱着这样的念头,在真爱到来时畏首畏尾,而错失了。爱一个人需要考虑那么多吗?是考虑有没有饭吃,有没有衣穿?甚至考虑他将来爱不爱我?不,不用。我只需考虑,我此刻是不是想要和他在一起。如此便好。
“去爱吧,
就像从未受伤一样……”
忘了是谁对我说的,记得的只有对爱的勇气……
有时候懂得放手也是一种爱。这是奈特教会我们的。明明是爱斗的,但是不是不清楚的,这段感情的不被祝福。自己是给不了斗幸福的,唯有离去。其实是可以自私的,在爱里,这项是被默许的。明明可以不离去,继续着和斗昼夜分隔的爱。然而终是不忍斗落寞的神情,于是放手。“看着你抱着我目光比月色寂寞,就让你在别人怀里快乐……”《画心》里唱道的,通彻明了。是了,这就是爱了。区别于喜欢,爱更倾向于固体,更多的意味着责任;而喜欢,则更类似于液体,是任性的,不负责任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世上有那么多人因为喜欢在一起了,而更多人因为爱分开了……
影片最后奈特要的不多,不过一张照片,一张他来过,他爱过的证明。有没有人记得有什么关系?至少这些是真实存在的,对阿斗的爱是存在的……
“她最喜欢的食物是蛋包饭,最喜欢的花是仙客来,最喜欢的音乐是李斯特的'叹息',最喜欢的景色是夕阳山岗下的城市”奈特故意说的云淡风轻,然而此刻想落泪的却不止愁。感动于奈特隐忍的爱。相信再多年以后,也不会有人忘了这场夕阳下的对话。忘不了少年摇摇晃晃故作轻松的身影,少年的名字叫“奈特”……
即便最后的最后斗已记不得奈特,但看着那照片,奈特纯真的笑脸,她心下是明朗的,这个人是存在的……一想到他,心口会有暖暖的感觉。就像我们在青春岁月曾爱过的人,经年后想起,不一定会马上记得起他的笑,他的脸,但却会有微温的感觉,在心间……
“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送给我自己,感动得要哭;很久没哭,不失为天大的幸福……”耳机里回荡的是Faye的那首《笑忘书》。
那么,
就让我们, 在学会爱之前,
和自己谈场恋爱吧~
《东京少年》影评(五):自己爱上自己不等于自恋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其实是三个不同的视角描述同一件事,小湊的,小愁的,奈特的。
小湊爱着奈特,小愁爱着小湊,而奈特呢,也爱着小湊。
不幸的是,奈特永远无法面对小湊,这样的爱情,注定是无疾而终。
JM的钢琴声贯穿全片,弥漫着浓浓的忧伤,正如那个不完整的苹果,暗示了影片的基调。
最后小湊拿着MS是自己的照片喃喃自语,这不像是我。
这也是奈特退出的最后请求,请小愁为他留下最后的样子。
突然想到了程灵素,又是一个悲情人物。同样是为了成全自己所爱的人,而牺牲了自己。这样的付出,令人唏嘘。
一个人格爱上另一个人格的故事似乎有点牵强,倒不如认为是奈特的出现是为了保护小湊。
终究是太寂寞。
《东京少年》影评(六):东京少女。东京少年。
上篇 东京少年
有时候她灿烂的如同朝阳
有时候她晦暗的隐藏在黑夜的影子当中
她的身体里存在着另一个他
她不知道他的存在
更不知道 他爱她
他永远只能作为影子一般存在着
因为骨子里他是她分裂出来的
另一个自己
他们的世界靠一个邮筒连系起来
她写信给他
他回信给她
她有新的恋人了
她满心欢喜 而他却忧心忡忡
她内心中的两个人格
一个接受 一个排拒
他觉得这世界上除了自己没有其他人可以爱她
保护她
然而他却很无力
因为她并不存在于他所存在的世界上
她不过是自己的另一个表象罢了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身体里都住着另一个人格
善良的人有某些恶质的部分
邪恶的人有某些善良的部分
还靠着他来操纵
MINADO身体里的另一个人的寓意
是自我保护
父母突然的死去
给她的打击以及深深的自责纠缠着她
从而让她关闭了心门
她需要的温暖怀抱和亲切话语
都在潜意识里 自我实现了
下篇 东京少女
MIHO是个平凡的高中女生
母亲决意再婚让她无法接受 新的家庭
一次地震
让她的手机穿越到了1912年
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说家
在遥远的时空中奇迹般的与她展开了对话
MIHO向他倾诉自己的烦恼
又在相互交谈中了解了爱的意义
最终她接受了母亲的再婚
却没有挽回小说家溺死的命运
也没来得及让他听到她所说的那句喜欢你
他留给这世界一部小说
每个字都是对她的思念
东京少女 东京少年
是TBS B-i 所制作的系列作品
单馆上映的小成本电影
MAKI首次挑战男性的角色
能看得出是下了功夫去学的
阴暗诡异的东京少年
和温柔悲伤的东京少女
所述说的都是无法相遇的两个人
对于爱的演绎
这两部电影
是我推荐的影片
《东京少年》影评(七):一场并非彻底的多重人格心理治疗
又见『双重人格』。
少女在幼时去游乐园的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导致父母双亡,这童年的极度阴影使得少女的心中分裂成了两个人格——清纯温柔的A和男性化的B。少女认为童年的车祸是自己害死了父母,便将这部分的黑暗记忆统统封存给人格B。人格B只在夜晚出现,与人格A通过日夜交替的书信联系(笔友),并经常在重要时刻作为柔弱的人格A的保护者出现。人格A失去了童年的记忆,却可以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天真美好。
这一切,却因为少年C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少年C爱上了少女(人格A),却遭到了少女(人格B)的排斥。好在少年C的父亲是脑科的医学专家,经过一系列事件后终于搞清楚了少女『双重人格』的真相。
最后,少女(人格B)与少年C展开了最终的对峙——少年终于让少女(人格B)意识到后者自己其实正是破坏少女(人格A)人生幸福的最大阻碍。经过痛苦的思想挣扎,少女(人格B)正视现实、并决定退出——最后的最后,少女(人格B)自我消亡,而少女(人格A)与少年C恢复了正常的恋爱。
我的评价:倘若从治疗的角度而言,这个疗愈的过程其实并非彻底的成功——因为从电影最后的镜头来看,少女(人格A)其实还是没有能够了解到整个事情的真相 ——也就是说,编剧并没有将两个人格和谐地交融,而是让人格B『自杀』——只剩下人格A的少女虽然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终究还是残缺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种『残缺』其实也是代表了现代社会普遍的一种『逃避主义』情绪。
从而引发出悖论:其实,就算你不是『多重人格』,你也会很难看清楚整个世界的真相——抑或是,你又如何判断偶而分裂的你自己就不是『多重人格』?
以上。
-------------------------------------------
http://www.leeforce.com
《东京少年》影评(八):他和她
“为什么神把人的心造的这么脆弱”
奈特
站在夜晚冈山的奈特,看着在夕阳下冈山上等他的小凑。
“我想见你,今天,明天,后天,一直等到你。。。。”
小凑
其实他们谁也见不了谁,只有那个小凑和奈特都咬过的苹果。
苹果红的那样鲜艳,就像小凑拿着它笑的那么真实。
《东京少年》影评(九):忧伤
看完的时候很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仿佛是忧伤,那是一些碎片,曾经以为再也合不起来的碎片。女孩的双重人格,分裂出来的另一个自己,便是一直在保护着她。
在别人眼里,她是漂亮温柔的女孩,也很懂事,但是当另一个他出现时,眼中的仇恨疏离寂寞不羁就成了另一个影子。那是她心目中的英雄般的男子,可是她却不知道,那个爱着她的,从小时就开始写信的男性笔友其实只是她自己。她爱上了自己的另一种面目,却尤不自知。
有好些场景的影像很深刻,也许还是日剧能够更多的接触到灵魂的深处。
比如她在现实中的男友,因受不了她的分裂,对她说分手后,她坐在他的对面,吃着蛋包饭,但只吃一口便是失声痛哭。她强忍着的痛苦在那一刻爆发,失去记忆的恐惧和失去爱情的悲伤打倒了她,那是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是一直坚强度过的她,也终于容忍不了。
她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我原以为我会习惯了一次次失去所爱的人的这种打击,但是结果还是忍受不了,非常的痛苦。我想见你。
可是他却清楚的知道,他们不可能见面,因为,她就是他,他们只是一个身体的两个灵魂,永远也无法有交集。
她在寒冷的冬天,站在邮筒的边上等着他,一直到天黑,没有人出现。
那只是想象。
她在黑夜,循着信上的地址走去,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的空荡房间和一面破碎的镜子。
还有苹果。
咬了一个缺口的苹果,在电影中出现很多次,几乎每次都是大大的特写,红彤彤的,是和痛苦与悲伤的强大反差?还是象征着遗憾和隐忍?
还有一个片段,她在街的对面偷偷的看已分手的男友,忽然男友回过头来,她仓皇中撞倒了一排自行车,摔在了地上。男友看到了她。我想,这是对自尊心的践踏吧,是不停息的内心秘密的暴露。恋爱中的人,往往就会这样受到自己的践踏,却找不到氧气。
整个电影的节奏很慢,但画面非常的干净,饰演有双重人格的女生,有着清澈却迷茫的眸子,而当她变成男生的时候,却是有着坚定凛冽眼神的,那眼神,看到便会感觉到害怕和颤抖,象一整块不能被融化的冰。
所幸,她的男友是真正爱她的,最终接受了她的双重人格并通过努力取得了“他”的谅解,答应从她身体里面消失。只是留下了一张照片,纪念曾经的自己。
其实每个女孩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吧,迈过去,就好了,幻想的东西也许有利,也许有害,只是看怎样来做而已。
一直很喜欢日剧的表演,台词不多,大多数都是靠眼睛与肢体语言来诠释故事和精髓。
会不会有一个剧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有?
《东京少年》影评(十):触不到的爱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们是同一个自己。
日本的电影《东京少年》
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在便利店打工。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男生,考试落榜,拼命努力重考。只是一段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爱情,便利店的“偶遇”和约会。
因为“他”而不同。
双重人格。
美奈都九岁同父母从游乐场回来,发生了车祸,父母双亡,从此只剩下奶奶和自己相依为命。而寂寞的时候,她会写信给她的笔友,夜。一写十年,却从未见面。
她不知道,夜就是她自己。人格分裂。那是一种多么神奇的自然现象:为了保护自己,在需要的情况下自身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人格,那个人格帮助你克服过去,让受伤的主人格得到安心。
可是那个男性的人格——夜,却爱上了,女性人格的,自己。就好像古希腊神话里的水仙花少年,爱上了镜子里的自己。黑色的风衣,冷漠的眼神,被风吹乱的头发。夜在美奈都受到伤害是拼命地保护她,疯狂地嫉妒喜欢美奈都的休。然后为了美奈都的幸福,夜选择消失。
【以为已经习惯不能和喜欢的人见面了。却不能习惯寂寞。】
【神为什麽要把人心造的这么脆弱呢。】
原本是美奈都和休分手时说的话,为什么在夜的口中,却有了从心底仓皇生长而出的寂寞和不同的意味。
那个被咬过的苹果,滚落,锈蚀,腐烂,变得丑陋不堪。
美奈都站在红色的邮筒旁边,等待另一个自己。夜晚,夜在同一个邮筒旁读着美奈都留下的字条。“我想见你,我想见你,我想见你啊。”他们互相凝望,隔着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茫然地等待着无望的等待,最终有一个人转身,离开。
谁又懂得夜的寂寞和那一点一滴的积聚了十年的爱。“一直爱着你,可是永远见不到你,永远,永远。”“美奈都,我比任何人都。。。。我比任何人都。。。。。。。” 最想见到的人,却最不可能见到。
隔着镜子抚摸你的脸颊,冰冷的质感。隔着镜子的亲吻镜面的裂缝中有苦涩的泪水。
一个人格的消失,就好像灵魂死去了一半。我来和你告别。爱着你,一直。
在草地上,夜拥抱着阳光,平静地交代着休——那个代替自己照顾美奈都的男生:“她最喜欢的地方是夕阳丘,最喜欢的食物时蛋炒饭,最喜欢的话是樱花,最喜欢的音乐是李斯特的《叹息》。。。”
连那个坚强的男生都落下泪来。
他走了。
只留下一张照片。
休骄傲地告诉治愈了的美奈都:“我知道你一直喜欢的东西哦。。。”手中不停把玩着夜最爱的,红色苹果。
终于见到你了,美奈都。
终于见到你了,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