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课后》是一部由内田贤治执导,大泉洋 / 佐佐木藏之介 / 堺雅人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放课后》影评(一):佳作
如果说《遇人不熟》还是导演的探路之作,《放学后》则是一部编剧致臻完美的作品。同样是对事件抽丝剥茧,但前后一波三折完全是靠叙事来完成的。在不同的时候告诉你事件的一部分真相,让观众产生一定的理解后在之后再抛给你一点,让你推翻自己的推断后最后揭开真相。这完全是一个只能用电影这种手法来讲的故事。如果说上一部我还是看着导演的叙事技巧游离偷笑,这一次只能乖乖被他牵着走。
影片开始是女孩向男孩表白,不到2分钟叠到成年后的这两个人,女人常盘贵子快要生了,男人堺雅人却借了同学大泉洋的保时捷新车不吭一声去了大阪,还被拍下与女人幽会的照片。幽会的女人还被认出是黑帮老大的女人,于是有人急着去找私家侦探佐々木蔵之介去找消失的男人堺雅人……
虽然大线索是按照时间的发生线索进行叙事,但在后半段不断抖包袱的过程中,重新不同角度叙事穿插得恰到好处,尤其是片尾两处让人不禁赞叹导演还是喜欢这种手法带来的豁然开朗。
同样想到国内的电影,《放学后》除了在某些场景涉及一些风俗业,但整个故事十分和谐,完全有可能在体制内拍摄并通过,影片的几位演员也贡献出了精彩的演出,但观赏的畅快感受应该直逼《疯狂的石头》,当然这种感受应类同于AV资深玩家只看骑兵的级别,大多数观众应当更加喜欢《疯狂的赛车》这样的纯搞笑影片。不免为宁浩捏把汗,人家同样也在第一部作品里玩叙事,同样空窗一段时间,但内田贤治的《放学后》抛开《疯狂的赛车》几条横马路,宁浩可以弄个疯狂三部曲,但永远原地踏步的话,第四部作品只会遥遥无期。
日本校服就会让丑女变成美女,让美少年的干净清爽散发的淋漓尽致。
开头就被中学版木村惊艳到了,果然成人版的木村启用了一脉相承的堺雅人大叔。偶觉得这位大叔和这位美少年一脉相承的地方在于:他们眼睛都清澈透明如泉水,而且周围散发着一种清风般的干净的气息。长着好脾气的脸,特别是堺雅人,平时的表情就是笑盈盈的。
关于这位大叔,第一次接触就是在新选组,记得是演伊东,感觉很配呢,大叔的气质很适合古装,扮相儒雅。而他不同于别的帅叔,儒雅叔的特点就是那种干净如水的气质。
这部片子的收获就是:当我想寻找一部剧情片的时候却发觉了两个美人囧,日影处处有惊喜。
:查证了一下,原来是演山南,一直对伊东有好感,映像中大河剧里的伊东也很棒,就主观的帮他换了角色了,哈。
还是用那句话吧,孩子才说对错,成年人只谈利弊,这片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在我们习惯性的把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切割开时,我们也默许了校园感情时代和社会利弊世俗时代的区分,不断的有人感慨,那个时候再也回不去了,这可能就是我们的青春片热情洒脱就是明明是傻B一样的活法也依然觉得那个时候活得舒服痛快,反观成人的世界多以不如意就是开着马萨拉迪还TMD说愁,只有喝酒解千愁。而这部日本电影用校园文化的价值观来审视成年社会问题,所以构建出完全不同的地方,社长,黑帮,侦探哪个错了?哪个不是按照行业标准或潜规则来操作?只能说时运不济碰上了不为利偏重情的主儿,那份同学的记忆是美好的,也是羡煞外人的,勾画出的童真是让人看了温暖,感了温馨。
内田贤治作品少,在剧本上下了很多功夫,在扎实的剧本上玩一些技巧,让故事十分有趣,悬念也能保持到最后,让人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遇人不熟是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展现同一事件的一部分,最终构建起整个故事,而放课后是通过把线性顺序叙事用剪辑打乱,在后来的叙事中在交待前面的事实,最终构建完整的故事,可以说,他的电影,不看到最后,永远不知道结果。
放课后中的侦探是事件的关键,他的调查将黑帮老大和公司社长两方连接起来,并统一了双方对事件原本相对正确的看法,而这个统一的看法其实与事件的真相相去甚远,却也导致了最后的结局。事件中一个个偶然的细节构建了整个故事,导致了必然的结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犯了罪必然会被绳之以法。
故事中的侦探,黑帮老大,社长,他们谙熟社会的规则,以成人的视角和观点看问题,自以为无所不能,一切尽在掌握,不相信那些天真的想法,侦探就认为女人怀孕时男人出轨很正常嘛。
而这三个同学相信彼此,情感深厚,互相帮助和依赖,有饭一起吃,有车一起开,有房一起住。
如果说前者们是成人世界的代表,那么后者们就是对成人世界相对抗和抵触的群体。故事的结果狠狠地给了自以为是的成年人一巴掌。
放课后这个片名以及主题我认为蕴含了导演对成人意识压迫下的个体可贵的天真的赞美和向往,放学后这个词,既可以延伸出同学们一起回家,道别,告白、暗恋等美好的记忆和情愫,也表现了导演对于告别学生时代进入成人社会,却不失个性和天真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