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掉那个爱尔兰人》是一部由乔纳森·汉斯雷执导,雷·史蒂文森 / 克里斯托弗·沃肯 / 文森特·多诺费奥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观后感(一):生存的力量
本来没有想看这个片子的,不过看到了罗马里面的军团战士波罗,比较熟悉的面孔,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所谓的爆炸镜头基本可以忽略,没有动作片的震撼,倒是传记性吸引了我。一个人如何生存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倒过去几十年的美国片比较容易找到国内现在的影子,所谓落后几十年到底是如何落后法,在电影里面可以看到。
拼命干活没有出路,高温下,在沙尘中铲沙子,最后倒下了直接往冰水里面一扔,就是这样,所谓现代的杨白劳指的就是这种状态吧。
要想生存仅靠劳动是不行的,仅靠蛮力也是不行的。力量来自于思想,不是肌肉。没有思想的激发,肌肉没有收缩的神经动力。于是一个混混也爱读书,据说是读完了图书馆(当地吧)里面的书,也许就是一个比方吧,反正在酒吧里面读书的场面在这类片子里面是不多见的。
对于不合理的事情敢于说不,遇到压迫就要反抗,换一个身份的话,就是一般的人遇到的生活中的常事。谁没有遇到过压迫呢?大的小的,近的远的。但是一般都选择了忍让。但是这个爱尔兰人没有。
当手掌中被刺进了铅笔的时候他没有退后,当黑手党要分成的时候他没有退后,当他被汽车炸弹炸了以后,居然接着就开始了新的恋情,只把逆境当常态了。
可惜这不是黑帮片,他最后的养牛计划没有什么用处,还是要按照规则来,你死我活的。
这种片子放在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社会进程是需要小人物,或者说具体的人物的血来改变的。每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观后感(二):Kill The Irishman
Kill The Irishman ·这部电影有点意思
很少看到过这样轻松明快的黑帮犯罪电影,除了那些恶搞的外,这部电影的意思就在于此:很多人都能从中体会到点什么,如同听了一个好故事一般。
至于风格则未必如开篇交代的那样“真实事件改编”,它并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更趋向于是一部古典叙事电影--以剧中人物之口旁白讲述,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主角很明确就是丹尼,鲜活而不累赘的人物塑造,有始有终。
正是基于这种古典叙事风格的简明扼要和易懂,它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轻松明快。
这当然和编导们的能力分不开,和那节奏轻快的配乐离不开。
导演很巧妙地模糊了电影内容的时代性--依据故事内容,它应该发生于越战前后,六七十代。但是,影片中出现的景物,无论是黑帮头目的穿着打扮和车子、他们吃饭的地方和居住的地方,以及较有特色的以爆炸为主要犯罪手段等等都无很容易让人体会到现代的味道,而剧中常出现的新闻报道,先后采用了黑白和彩色,都富有旧时代味道,这样的结果,就是模糊了时代性,这样一来,观者便不会将注意力放在这些上了,而是更好地关注故事本身。
但是,电影总体的轻松明快并不代表着它抹杀了黑帮故事的不安感和刺激性,事实上,正是因为在一种轻松明快的感觉中,很多黑帮头目说被炸就被炸了,异常地突然,反而更容易让人惶惶不安。这种不安一部分是留给主角丹尼的,仿佛我们也在等待着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被杀了,另外一部分是留给那个时代的,或者说是留给黑帮的。人生太无常了,而黑社会的人生就更加无常了,可以想象,在公园里锻炼之时,丹尼下点杀心,完全可能把杀手给解决了,但他没有,因为他不确定,或者说杀手就没给他思考的时间。而后可想而知,他被杀手炸死了。仅仅只是一念之差,可能就是天壤之别。
喜欢这样有意思的黑帮电影,暂时脱开血腥、暴力的重口味,偶尔品尝下这样的“素”也不错。
最重要的,如导演之意,我们真的体验了一番无常的滋味--什么是无常?就是什么时候被炸了都不知道,说炸就炸,这就是无常。
《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观后感(三):何必呢?
老大是那么好当的吗?
普普通通的当个工人虽然要受气,但是没人会往你家里扔炸弹,你老婆孩子不会离你而去,兄弟朋友不会因你而死。
何必呢?
还有Laura Ramsey,第一次见到她是在《魔界契约》
让人眼前一亮啊,后来看了《恐怖废墟》发现她演技也值得称赞
后来我甚至google到她的网站并留言,当时觉得这完全会是一个明日之星!
后来又看了《足球尤物》《中间人》
发现她还是脱离不了花瓶和打酱油的命运
来到这里,一如既往的打酱油,甚至还有比起《恐怖废墟》更大胆的裸戏,难道她就如《穆赫兰道》中的女主那样,来到了紫醉金迷的hollywood,并因此沉醉?
何必呢?
最后,说说白发老爷子吧
一开始我也觉得他就是电锯老爷爷
但是电锯老爷爷叫托宾·贝尔 Tobin Bell
这里的白发老爷子叫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
完全是两个人,但是都出生在NYC的皇后区
而且长得如此之像!!!!
《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观后感(四):这个也没有标题
为了拖着明不去上网 硬逼着陪我看的电影 随手就选的 网吧太多烟实在 是 不想去
不给力 本以为应该是很有节奏感的 只有男猪的 胡子很有节奏感
男猪 是怎么把上妹的 ? 谜一样的 问题我弟问我 我说 导演不会把妹 所以干脆直接让妹子 秒杀男猪 为的是让后面剧情好继续下去 明 说 哦
还有 老婆婆的 传家宝 给了男猪脚 理解不能 为什么? 也是为了 给 路人正太A 那个东西 而给他 没劲 我记得那天我们一直在 争谁昨晚没洗澡
《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观后感(五):8月28日《杀掉这个爱尔兰人》
很牛X的一个黑帮片,更让我喜欢的是这是个爱尔兰人的故事,一向个人喜好凯尔特人,最向往的一个地方就是苏格兰,同样的凯尔特人,当然,好像现在看来没有爱尔兰人纯正,影片很有凯尔特人的气息,绿色的三叶草,风笛,倔强,好斗,酗酒,爱家人,还有善良,不久前看《新水浒》里面说鲁智深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看到他的顽劣,而没看见他的善良。同样可以送给这个爱尔兰人,我常常思考民族这个东西,血统很有意思的概念,尤其是这个凯尔特人,几乎历史上没有形成过统一强大的国家,一直以分散性的部落联盟存在,甚至让很多学者困惑,到底这应该是个语系还是民族?总之一直没有被真正打倒过,而且比较好的保持着民族特色,这部电影描写的是70年代的美国克利夫兰,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如果真如此,能够从此导致黑帮瓦解,此人也算留名千古了,一句话评价就够了,纯爷们。
《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观后感(六):回不去的爱尔兰
以前看香港的黑帮片,老大或是小马仔总是在强调,我们是有尊严/理想/道义/爱/道德/底线/的,我总是会哈哈的大笑。感觉手中有强大力量的人再说这些话,很滑稽。
和香港的黑帮片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片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一小行英文字母。
影片也没有香港黑片那种血肉横飞和华丽的打斗,即便是砰砰砰的各种炸弹和偶尔飞溅出来的血花,也没有让我感觉到一丁点的残酷和刺激。
没有快意恩仇,也没有忠肝义胆,平淡的就像讲述一个男人的成长,就像讲述你我的生活,即便被讲述的那个人,是那么地不平凡。
凯尔特人,这个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篮球队的名字,我直到今天才知道,他们是无惧死亡战斗到底的战士。
其实,无论哪个被欺压,历经苦难的民族,总是有一种反抗的精神或方式的存在,例如犹太人的聪明和吉普赛人的狡诈。但是爱尔兰人之所以是爱尔兰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无所畏惧,而是格蕾丝那句让我感动的话,有些事比做个伟大的人更重要。
我不知道爱尔兰人是流着反抗的血液还是丹尼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充满着斗志。那些对他没有什么好处的善良,让他没有变成一个嗜杀成性或是一个贪婪下作的人。上帝的庇佑让他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刺杀,他也尽力的履行着保护身边人的使命。他只是想要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只是想告诉希腊人或是其他的什么人,爱尔兰人的生意将由爱尔兰人自己掌握。
这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黑手党,更像我们自己。即便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刺杀,没有生意,甚至连TMD上帝都没有,但是我们依然和丹尼一样,在生活和命运中挣扎。
每当有人威胁到他的家人和妻子时,他就会显得那样暴躁,在亲眼看到丹尼杀人后,妻子离开了他,他靠着凯迪拉克蹲了下来,屏幕上打上了“Four years later”,那个年轻人突然就显得那样的沧桑和寂寞。
女人是不能理解男人的世界的,即便男人一直都在为着他们流血。但是这种流血,我也承认,不是女人可以接受的。
所以,即便是丹尼,他也只能无力的蹲下来。
女人总是喜欢男人的都柏林酒店,喜欢他们的农场和牛。丹尼也一直想着换一种生活,即便是回不到爱尔兰,至少也要回到故乡应有的生活。
但是他回不去了。
当他躲开第四次追杀,追着杀手开枪却一无所获,懊恼的扔掉手枪的时候,英雄迟暮的字眼突然就在脑海中浮现,我猜,那是最后一次了。
不知什么时候,爱尔兰风笛就开始呜咽起来。
然后他的手下和约翰都在更为强大凶悍的力量面前摧枯拉朽。然后就是爱尔兰人的无能为力。
无论前面铺垫的再好,结局总是显得很仓促,当他把象征着上帝的庇佑传递给下一代爱尔兰人的时候,我居然感觉到了心痛。当一个英雄开始被人崇拜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老了。
那个号称不死的人,那个睚眦必报的人,死之前,没有恐惧,没有仇恨,只是用手告诉那个职业杀手,他厌倦了。
于是,那个双手捧着心带着皇冠的戒指,成了那么突兀的一种痛。
《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观后感(七):马丁.斯科塞斯式的传记形黑帮片
1、这是我近段时间看过的最好的黑帮片。
2、影片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剧情表达的明白、干净,不拖沓。
3、人物刻画的比较到位,各种黑道人物很立体,尤其是男主角。
4、丹尼.格林的本人如果像影片描述的那样,那么此人当真牛X,运气也是真好,一般人早就挂了。
5、爱尔兰风格的配乐配合现代感较强的节奏,给影片增色不少。
6、男主角表现的还可以,气场稍稍差了一点儿,可能是长的比较面善的原因。对了,长的非常像保罗.加斯科因。
7、特别喜欢扮演第二任女友的演员,小巧玲珑、精致甜美,导演眼光真好,和我比较一致。
8、喜欢马丁.斯科塞斯风格黑帮片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本片,真的模仿的很像。
《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观后感(八):回想少年想当古惑仔
说实在的,对我来来说,影响最坏的大概是古惑仔了。那年在中专,一个学校,5,6个帮派,为了所谓的一统从校内打到校外,后来参进了社会所谓的三大黑社会组织,王石,周军,金碧辉煌。一个个不知生活是什么样的十几岁小孩,痴迷于电影里弄出的江湖……
后来才明白,社会没有江湖,那时候蔑视法律的我们紧紧是青少年保护法免过牢狱之灾,但最后还是有人入了监狱,终归明白中国再权势,法律还是能把人送入黑牢,而像我们这种社会小混混是永远进不了权势社会的,最终的结果是毁灭,黑帮是怎么形成的,最后也是怎么毁灭的。人们借助黑帮来面对权势阶层的不公,所以黑帮起来了。但当黑帮代替了权势阶层成为了最大的不公,那么黑帮最终被法律击败,当初的风光和极大的荣耀如梦如影,成了浮云。
《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观后感(九):不过是宿命
爱尔兰人,都柏林,亚瑟王等等,常常是我看这个电影时所想到的。其实,这不过个黑帮头子的故事,把他的一生讲流水账般的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像其他任何一部黑帮片一样,他最后的命运,而这就是宿命。正所谓:顺天者悲,逆天者死。当这些人选择这样一条不归路后,他们也就无可避免的像流星般的陨落。不论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危害,但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张力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所缺乏的,而这就是我一直以来都钟爱黑帮片的原因。我记得好像有人说过:作为一名男人,按自己想做的去做,至于对错,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这部电影因冠上了爱尔兰人的性格而表现得有所不同,或者说让本来乏味的电影有点意思了,而这个性格在这部电影中得重要性不只是表现在这一点上,它甚至让这部电影有了生命力了。
《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观后感(十):kill the irishman
一部男性荷尔蒙横飞的片。剧情上来说不是很亮眼,最后danny的死也是可以做出提前预测的一种宿命论结局,有勇有谋有种有正义感的威猛帅哥最后一定会死掉,让全片染上悲剧主义色彩观影者才会印象更加深刻。本片节奏沉稳,基本没有大场面或者扣人心弦的场景,只是慢悠悠地讲述关于danny这个人的故事。对于danny这个人的性格办事风格铺垫很多,基本上黑帮电影该有的场景电影里都演了一遍,肯定是精彩的,但是正因为桥段重复,所以也必定不能成为经典。与方基默扮演的人物之间的情谊显得有点莫名其妙,被爱尔兰老妇女说醒又显得很突兀。。。。
可能这句是经典台词吧:you said you wanted to be the bigs, sometimes you gotta do the things you don't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