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番号》是一部由徐纪周执导,黄海波 / 王雷 / 白雨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不磨灭的番号》影评(一):国产抗战剧的通病
如果我说我只看过一点,肯定会有人唏嘘,但是我觉得这就是国产抗战剧的通病,想把自己拍得很高大,把日军拍得很渺小,结果反而把自己衬托得很弱智。我只看了将近30分钟的内容,但是这三十分钟全部都是不合理的剧情。第一日军采用了自杀式的侦查方式,匍匐前进至对方阵地前沿侦查,试问你采用匍匐姿势你看得见什么?其次,爬上来的日军全部暴露在开阔地里,试问两军对阵,风吹草动地都看得见,怎么还能让你爬上来,结果还真的让日军爬上来了……第二,大战在即,居然还有人大摇大摆地站出战壕外,还不着边际地大赞自己枪法,怎么狗血的剧情也不知道是哪位编剧想出来的。第三,作为一线指挥官,居然也跳出战壕外,在敌军眼皮底下挑衅。我顿时被感动了……大无畏啊!!!我不知道他的官阶,但是看打扮少说也是营级以上吧。狙杀对方营级以上指挥官是什么情况,他难道不清楚嘛?有人会说距离远了打不到嘛,试问用望远镜看得到,狙击手打不到嘛?如果看不到,那挑衅有个屁用?第四,也不知道是不是日军指挥官和他串通好了,他站在阵地前时,日军不开炮,等他冷静地走回战壕,安排大家防炮了,日军指挥才下令开炮,而且即便是接到防炮的指令我军还是被炸得人仰马翻,十分壮烈!那如果,日军一来就开炮,那不是全报销在阵地上。所以,我说这不是在美化英雄,而是在丑化英雄。最后,我也没能耐着性子等到诸位所说的闪光。
永不磨灭的番号缺乏军事常识!
剧情姑且不论好坏!只说一点,日军的师团长只挂中佐军衔,而且人太年轻,就算是皇室嫡亲也不可能,师团长一般要帝国陆军大学毕业的,最少也要40岁的人才够年龄,真是太没有常识了。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抗战时期,日军师团编制采取两旅团、四步兵联队(相当于团),再加炮兵、辎重和骑兵联队,平时兵额1万人,战时足额则超过2万人。师团长一般是中将军衔,旅团长一般就是少将军衔,联队长一般也是大佐军衔,剧中的师团长中佐军衔只能是大队长。而且剧中李大本事的一个团充其量也就是能对付一个联队,那就是足有2000多人的联队,比八路军一个团要多得多,而且装备要优势的多,完全没有必要把对手设定为师团长级别的,从剧情介绍看,说李大本事的一个团拼光了半个师团,更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平型关战役也只是消灭了大约1000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大会战投入兵力最少也是三五万人,最多十几二十万人,真正消灭了成师团建制日军也不多见,虽然是拍戏,也不能离谱的。
《永不磨灭的番号》影评(三):只是还行
还行,没有明显超越其他军事题材,比如“我是真的”。8.8分有点高了。
故事结构类似俄罗斯电影“第九连”,前半部表现各种鲜活的生命,后半部全部摧毁。“第九连”的毁灭比较激烈,给人的感觉更震撼。如本剧压缩到20集,应该精彩些。
人物塑造上借鉴了“亮剑”,李大本事和李云龙鬼点子都多,不按套路出牌,有能耐,也能惹祸,老婆都死了,两个政委正统型,孙成海对小和尚,陈峰对楚云飞,对上级领导、兄弟部队的关系,鬼子都非等闲之辈但稍逊一筹。以上都能看出继承关系。
至于很多人看不惯的“神话”:一个八路顶十个鬼子,这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革命浪漫主义,但是这种修辞用的有些滥,满荧屏都是怎样,确实叫人审美疲劳。就如美剧,总要从日军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妻子的照片,第一次引人深思,看多了就腻了。
很多人对于细节的批评,以后慢慢改进吧,不是这么简单,需要导演不断的实践,功力的提高,以及剧作的预算。希望五年内能拍出“兄弟连”级别的作品。
《永不磨灭的番号》影评(四):只是槽点太多。。。
完结了,还真有点寂寞,毕竟每晚跟爹娘一起分享电视,继《黎明之前》之后,国产片这块就一直没有太过喜欢的理想作品。
这剧好看,但是槽点也多,短评写不下。
1 就是说不了正经事
军事战斗情节就各种冲动误事缺心眼冒傻气让人捶胸顿足的无谓牺牲。一到大老爷们插科打诨粗口犯浑耍赖皮骂脏话就各种得心应手。
有些牺牲我看的时候真是哭笑不得,比如陈锋。你清华大学毕业的大脑回路还真是名不虚传的迂回。你就这么确定师团长就会走的很近很缓慢的捅你一刀,而不会离很远迅速的砍脑袋?你就那么确定师团长一定会捅完这刀后也不抽刀走开,还故意凑到你耳朵边上说悄悄话然后让你顺利划他脖子?
2躺着也中枪的日本军官们
这剧对日本军官的塑造很有意思。统统一副得了疯症的中二脸。不管是撕扯了剧集大部的宿敌,师团长山下,还是出场没两分钟,明明出场时还拎着两瓶清酒很正常的司令官。本来独立团是不用全灭的,可是偏偏赶上独立团的这些个日本军官不知道得了什么病,特么看着这个小团就眼红,神马军人服从的天性,效忠天皇神马的全扔干净,自己大本营遭攻击呢也不管了,非要跟独立团较劲,死磕。
3 结局
看结局之前就听说是烂尾,以为不过是进行一番红色爱国教育,没想到竟然是穿越。正好BE也BE不成了,直接拉到现代上演《士兵突击》好了,按照导演阿宅的脑回路妄自推理一下,独立团李大本事的手下,那股子不按常理出牌的土匪劲儿,莫不是A大队的雏形?【瞎脑补的拉出去斩了!
4 西皮【非腐误入好么
其实人家不是腐到乱脑补的人。。。。【不信?
这剧一开始是正直着看的,但是女主什么的你没有就算了,有了之后你还让一个一个的死掉是怎样啊!!!团长的媳妇,也算是个主角还在海报的主要位置啊,没多久就挂了!饿死啊!得绝症啊!!!!战争片!!!得绝症!!!白血病什么的导演你确定你抓住重点了?。。。
看到最后老孙挂掉那阵,跟石头说,“你找你媳妇,我找我媳妇‘的时候我就自然而然毫无障碍的脑补成了陈锋。。。连之前老孙假挂,我也恍惚中觉得导演居心叵测的单给了陈锋好几个意味深长的长镜头。。。。= =
至于大本事和政委难道不算是官配么,第一次见面,明明前几分钟还在思念着貂蝉的大本事一见政委那是两眼放光,全团人没一个看政委顺眼的,就他,自己个儿怎么看怎么顺眼,可这劲儿的夸,纯粹是只见新人笑。。。姑娘们总结的没错,李大本事就是一新人控!。。。哼,官配什么的,才不感兴趣呢。【得瑟的傲娇脸
至于为避免三观不正不敢动的师团长,【PS.敌人不要让美男子来演啊混蛋!】总想在大本事旁边插一脚但就是被无视,跟陈锋还算是个相爱相杀么?【不对?
插一句,饰演师团长的芦芳生是去日本留过学的中国人,难怪看口型说的都是日语。。。知情的孩纸说过,导演就喜欢找会日语的中国男演员演日本军官,还就喜欢找腿长的,所以在看剧时,虽然被演员癫狂的神态和口型误导,但是一瞄大长腿,立刻身份大白。= =
《永不磨灭的番号》影评(五):只是还行
还行,没有明显超越其他军事题材,比如“我是真的”。8.8分有点高了。
故事结构类似俄罗斯电影“第九连”,前半部表现各种鲜活的生命,后半部全部摧毁。“第九连”的毁灭比较激烈,给人的感觉更震撼。如本剧压缩到20集,应该精彩些。
人物塑造上借鉴了“亮剑”,李大本事和李云龙鬼点子都多,不按套路出牌,有能耐,也能惹祸,老婆都死了,两个政委正统型,孙成海对小和尚,陈峰对楚云飞,对上级领导、兄弟部队的关系,鬼子都非等闲之辈但稍逊一筹。以上都能看出继承关系。
至于很多人看不惯的“神话”:一个八路顶十个鬼子,这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革命浪漫主义,但是这种修辞用的有些滥,满荧屏都是怎样,确实叫人审美疲劳。就如美剧,总要从日军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妻子的照片,第一次引人深思,看多了就腻了。
很多人对于细节的批评,以后慢慢改进吧,不是这么简单,需要导演不断的实践,功力的提高,以及剧作的预算。希望五年内能拍出“兄弟连”级别的作品。
《永不磨灭的番号》影评(六):好多年没有被一个影视剧感动的泪奔了
好多年没有被一个影视剧感动的泪奔了。
故事可以称为抗日版水浒英烈群侠传,背景音乐可以称为抗日西部牛仔大镖客。
我是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集,见三个人穿着鬼子服被围在院里,分别自称国军,八路军,九路军(九路军是个什么军当时以为自己孤陋寡闻了),我就在猜三个人谁是主角啊,结果分不出来,我想这剧应该挺有意思,就上网搜着看了,一看不可收拾几个晚上全看完。
这剧绝对超越亮剑了,论逗乐,论感动,论战争场面,论有性格人物数量,论日军军官的表演,全都是前所未有的高水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啊,中国电视剧还是有希望的,在不断进步,抗战剧不再是简单的高大全洗脑剧。导演对煽情和逗乐都很会把握,对背景音乐的掌握也很到位。总之没有让我快进过,没有觉得冗余的地方。
虽然以前对黄海波这演员很不待见,但这次的第一男主李大本事由他来演还是满符合的,看着也很自然,那身军大衣加皮靴,一脸胡子加围脖,腰间一把日本刀时刻不离,连吹带蒙,想学刘备,爱看戏,自称吕布。不错的人物设计。
第二男主陈峰是国军军官,形象好文化高,这个设定也让人感兴趣,不全是共军的事了,还有国军的作用。因为会日语多次带大伙假扮鬼子玩无间道。长年穿着国军服装,表示不忘身份,只在最后一战换上了八路服装。直到看完都没发现原来他就是《我是老板》里那个长着小胡子的猥琐小舅子。
第三男主孙成海是个类似土匪,自组部队号称九路军,因为被土匪洗劫过所以不愿被称为土匪。性子很浑,不给任何人好脸。单枪匹马也是员上将。
还有一员大将石头,头脑简单的大力士神枪手。一个管后勤的山西人,精打细算念念不忘物资粮食,会唱小曲儿。还有两个从一开始就跟随李大本事的地瓜和热闹。一个跟随老孙左右的山东口音大汉,一口一句毁了,俺了个亲娘来。一个从伪军那抓来的扔手榴弹高手,只要求能吃饱肚子。一个从总部派来的严肃较真的政委……
人物形象太齐活儿了!数不清的能让人留下印象的性格人物。连鬼子军官也是个很有性格的很日剧化的型男,以为真的是个日本人原来是中国人演的。
当然为了丰富情节给每个主要人物都配备了女人感情戏,算起来每个人都成过亲,还全是美女,当然最终都没能在一起,连洞房都没来得及入。
每当主题背景音乐响起都是令人激动的时刻,前三十多集都是前戏,无数个小高潮,看的又乐呵又给力,最后一集是直奔高潮,也就是李大本事说的: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了。然后所有人全牺牲干净了。只剩一个半路加入的小孩作为种子去交上所有人员的名册,老了之后去纪念碑前如集结号般悲壮陈词。人死光了,最终这个团有番号了。
这么多性格鲜活的已经看熟了的面孔一时间都在这一集里阵亡了,于是不由自主已是热泪盈眶。片尾曲有这几句:记住这帮好兄弟,一个时代的印记,他的名字虽然不在历史书里,但我们记得你。
《永不磨灭的番号》影评(七):神剧
整体性:
鉴于国产电视剧的水平,此剧的编剧水平尚可,故事结构不错,山寨了许多其他影视剧,借鉴了服装造型尚可,弄一帮歪毛淘气,找但是真实性方面彻底的差劲,我知道会有人说好看就行,好吧。
导演方面:
看履历如果没猜错,这个徐导应该是高群书的徒弟,高导的命案十三宗实属大师级作品,徐导导演高导监制的真相完全就是命案十三宗的复制品,不久高导出捧红孙红雷的征服,然后又是徐导导演高导监制的征服2,此剧水准大失,从一条主线的逐渐悄无声息的消失,另外一条小线莫名其妙的冒出,完全让电视剧爱好者不知所措。
演员方面:
黄的表演透着装出来的机灵,在里面饰演他媳妇儿的女演员一点没有
女土匪的气质,是里面最失败的。其他人基本都是一个套路,皱着眉头斜着眼睛大声叫唤。
真实性:
除了自己家里人被日本人屠杀后的仇恨表现的比较真实以外,其他的都是为了推进剧情需要,增强娱乐性付出的代价,诸如脑子被消掉一块扣个铁壳还能没事自己拍打,黄的肚子被穿了无数次,每次都是简陋的手术一个月的恢复,日本帅哥的脖子中枪,也是靠该剧里所说的造化腐朽为神神奇死回升,手榴弹炸飞机,红缨枪戳引线以及无比凶狠却毫无智商可言的日本兵,完全就是华北平原的灰太狼,而那些扮演正面角色歪毛淘气们就是喜洋洋一伙儿啊,朋友们,娱乐性没得说噢。~
《永不磨灭的番号》影评(八):有了番号,等于有了魂
龙套都有出色的演技 这就是细节啊 对国产连续剧来说已经是出类拔萃的 更不要说优秀的编导了,之所以能够喜欢上“番号”,不单单是因为战士们的血性,更是那帮不像兵却又是兵的真实的人们。如果仅仅看片子的前半部分,把它作为一部喜剧绝不过分,虽然后边的日子更加凄苦,但欢乐的成分也不在少数。剧中主人公李大本事,天生头长反骨,有勇有谋、有情有义、能说会道,绿林好汉孙成海,看到他被大门子找到并追着抽的时候,发现这个平时顶天立地的汉子很可爱。丁大算盘,长得实在是太喜庆了,土拨鼠的小眼睛,财迷、算计,但处处热心肠。国民党军官陈峰,他不像李大本事那样看似油嘴滑舌实则顶天立地,不像丁算盘那样看似斤斤计较实则真诚单纯,他也不像孙成海那样看似特立独行实则刚强坚定,陈峰是一个从头到尾正直无私的人物。战争时期,番号等于什么?是尊严!是荣誉!是不愿就这样默默无闻死去的战士们最大的心愿!有了番号,等于有了魂,就算死了,自个儿的魂也能找到归去的方向,不至于做个孤魂野鬼!结局部分的全军覆没,是从片名就能推论的结果,一场剧之初就害怕看到却无可避免的悲剧;但,曲终人散的凄凉磨灭不掉时代的印记,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永恒的番号。
《永不磨灭的番号》影评(九):不是红剧的红剧~
《永不磨灭的番号》是近期炙手可热的红剧,比较新颖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确实很好。优点很多,缺点也有。在这里两方面都表一表。
首先篇幅,三十四集,不算太多,可以看。其次,故事中编剧很重视点子的运用。在故事初期,李大本事打伪军的时候,很多点子不错,看出编剧耗费了心力,比如用步枪冒充机枪,用纸糊的炮吓唬人,等等很多点子。当然也有重复地方,比如在衡水趁雷雨天袭击守军,以及用崩爆米花的声音压过枪声,暗杀亲王大佐。但是比起近来另外一部抗日大戏的话,真的是强的太多了,那部戏叫什么就不说了。大家差不多能猜到。
第二,就是媒体上提过的,整体从草根的角度描述抗战的故事。《亮剑》讲李团长的故事,虽然李大本事后来也是团长,但是成长史是能看到的,武艺县大队一路摸爬滚打才混上军皮穿。这有两个好处,一是从这种角度,写得更有意思,有利于编剧的发挥,第二,正因为刚开始的路子野,才让《番号》前半段看起来不像是红剧。所以,我认为这部剧是“不像是红剧的红剧”。
第三,是媒体和观众都明白的。天南海北的人物和方言,不同的身份的人物的混合。李大本事是老红军,铁脑壳是负伤后改造的人狼战士,陈峰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正规国军军官,孙成海是土匪习气的孤单杀手,还有一个抠门商人的大算盘。李大本事的媳妇是土匪二当家,陈峰的相好是亡命天涯的黑帮千金,种种的种种,都挺有意思。这是之前红剧中所少见的。势必在今后引起一种模仿风潮。
第四,过硬的台词和情绪把握。《番号》的台词写的很好,电视剧是语言的艺术,观众看表演不如听人说,在角色语言传情达意上,《番号》做的尤其好。常常一个角色不超过五句话,能把一个情绪调动起来,是高兴,还是悲伤,还是英气壮烈都可以。虽然中国电视剧“话痨”的现象非常严重,用堆积对白来延长时间的例子太多了。这里向大家推荐一部反面教材,好像叫《狙击手》。《番号》的对白是下过苦功的,听这新鲜,准确,又符合人物性格。值得其他电视剧学习。
第五,日军山下奉武的设计很好。芦芳生的表演也没让人从一开始看出他是中国人。但是再后来的动作把握上,他失败了,露出了中国人的样子。再一个在衡水城里的挥刀对陈峰的那场戏,那几下子太不地道了,剑道的模样都丢没了。这是拍摄过程中的失误。我感觉这里的进步是,终于找了一个好看点的演员演日本鬼子了。脸谱化是中国解放之后,电影中就有的问题。在现在的电视剧里依然很严重。山下奉武的扮演者这么帅气,也算是对此剧冲击日本市场的一个保证。当然,看完之后,我敢打赌《番号》日本人肯定不会买的。对于山下奉武的闲笔,表现他出身农民,是一个大大的亮点。编剧结合了历史和剧情的联系,体现负面人物身上人性的特征,这是之前的红剧从没涉及的。开了一个好头。
好处说了,下面就是要说说缺点了。
虽然番号在点子上下了功夫,但是在具体的地方还是推敲含糊。不信来看第三集,李大本事打歪的掷弹筒救了陈峰,陈峰周围的日军都死了,就他活着。难道陈峰挂了什么光环,还是大本事的攻击对友军无效。再一个,崔小编用一根烟卷就能点燃那么粗的引线,骗谁呢。电视剧是庞大的工程,对细节上出错。也可以马虎放过。但是《番号》的较大内伤就是没有跳出大多国产红剧的想当然,说难听了就是意淫——过度的夸张和艺术化,比如过度抬高己方战斗力,贬低日军的智商。在衡水城之战,这种比例失衡凸显的已经很严重。到了之后小王庄的战斗中,再次将日军的作战智商降至负数,甚至咱们自己的战术也有问题。先扔雷,再开枪。每一个玩过CS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怎么到了电视剧就能颠倒过来呢。。故事最后,孙成海手雷打飞机,简直将己方的实力提高到抗拒科学规律。试问,人类战争史上,有过这种例子吗?那很是费解。当然,如果真实描写日军的战斗力和战争的残酷,我想最近十年的红剧还是很难做到,《番号》有这个毛病,也算情有可原。
----------------------请休息一下--------------------
下面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剧情,大家要是嫌本文又臭又长,请点叉号。
1~8集,讲的是李大本事和武义县大队成立之后,打游击战,打小伙鬼子,打伪军据点升级的故事。这时候的主要对手是九路军,九路军是此刻的主角们的障碍,是为了产生矛盾而存在的。此段也是本剧最亮的地方。陈峰和崔酒窝两个人就顶了一条线,能杀时间,令我小感叹了一下。这时候,本剧还不像是红剧。
9~12集,衡水城里的故事。这一件事撑了4集。此段并不是特别精彩,崔小辫的出现,然后打酱油死了。已经崔酒窝的瞬移,感觉突兀。此段开始,鬼子的智商开始急速降低,我方的战斗能力提升。
13~15集,赛貂蝉的故事。此段的重点成了李大本事的感情戏。这是一个撑场面的戏,完全是闲笔。理由是,赛貂蝉这个人物没有走到最后,就打酱油死了。而且李大本事跟赛貂蝉的婚事过去之后,对李大本事没有了影响。也就是说,赛貂蝉这个人物,已经这个人物所属的红枪会这股势力,对推动今后故事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请大家理解,我的意思是,刚一出场,后来立刻消失的一干二净,没人提起。赛貂蝉和红枪会,你们真惨。在这个时候,另外一条线,武义县大队在陈峰的带领下练兵,这一条线反倒更有意思。因为编剧想了很多好点子。
16~20集,这几集讲了什么事?好像没有主线唉。就是李大本事归队,骑兵扫荡,孙成海带领九路军另立山头,而又几乎全灭的故事。此时,孙成海的媳妇出场了,这又是一个很突兀的出场,不理解导演为何要这么一个人来搅戏。此段意思不大,在两段故事之间起连接作用。第19集,孙成海和陈峰暗杀日本亲王是一个小亮点,第20集,赛貂蝉再度出现,故事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
21~23集,县大队扮成戏班混入宪兵队,与骑兵的决战。这个故事发展到最后,已经无法用巧合来表示。完全用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语势告诉观众,陈峰等人把大本事救出了城。红枪会有及时的全灭,大狗告诉赛貂蝉是那块大青石头,赛貂蝉一枪扎过去,居然会有火花点燃地雷。这个地方。。也太不合理了。无法让观众自愿信以为真,这是编剧的失误,本剧的减分之地。再一个,就是上文说的,赛貂蝉的离场和红枪会的退场,是简单化的处理,不能让人满意。特别是赛豹子,不晓得是死了还是没死。也不再出现,从此,红枪会的影响力彻底消失,赛貂蝉的阴影只影响了李大本事半集,从此再无。请大家注意,我不承认那种为了占据时间而出现的闪回啊,什么的,叫做影响。。那是导演在掺水呢。。
24~26集,新人物张六斤出场。此刻,他成为了制造矛盾的工具,剧情推荐到县大队转变为独立团。当人物穿上了八路军军服,我就开始担心,此剧要走上正轨了。剧会不好看了。结果发现,好像没猜错,越往后之前长处就少了。这三集,敌我矛盾暂停,解放军这边改制,对付政委。日本人那边山下伤愈,正在筹备进攻。抗日的戏暂停了。当故事无法前进,就出新人物制造新矛盾,这并不太高明的招数,此时又使用了一遍。但是话说过来,此段的质量倒是还挺高。
27~31集,这五集没有战场场景,其实只有一场很大的战斗。就是张六斤冒进救黄村。用来推进了故事的发展。李大本事跟山下第一次对峙。令人比较不满的是第30集和第31集。对铁脑壳的恋情到结婚太突兀了,一集出了个新人物,然后下一集就结婚了。都市情感剧也没有这么快的节奏啊。这又是情节走不动,新人物来凑的办法。无法接受,第31集,大门子饿死了。这就是典型的情节走不动,用让人物死去的方式来推进故事,是中国电视剧的特色,也是一种恶习。此人死的时候,演员没有挨饿,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而且在故事中,没有交代其他人有饿死的现象。故事发生到这里,先后死去的人有呆子,张安定等等。都是些戏不大的人,可能导演适时把他们牺牲掉,以减少剧组的负担。可以理解,这是中国电视剧导演的惯用手法。
32~34集,本剧最没戏的一段出现了。一向以游击战为长项的部队,开始了送死的阵地战。交给了他们神圣的大任务,足以让所有人赔上命。此刻,连陈峰这百花丛中一点绿都妥协了。真的就没意思了。陈峰黄呼呼的国军军服,在一群八路中是很扎眼的。《番号》就是用这种不协调感带来了独特的特色。此刻,本剧真正的变成了红剧,拍摄和特效不错,场面也不赖,咱不能指望拍成兄弟连那样吧。此时,剧情变成了一部恐怖片,最后,所有人都死了,就剩下一个角色见证剧情的终结。最后,小三子的对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反击)就像是我们当年写出低分作文一样,回应了主题。这时候再不点题,就要扣分了!不过这是中国电视剧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说好听的可不行……
最后这一段,我是看的快飙泪了,但是还是那句话。能把人看哭的电影,不一定是好电影。看到剧中角色哭,看到生死离别,常人都难以不动容。唉,就是这么回事。
总之,这部不是像是红剧的红剧甚至要在CCTV1晚间播放了。此剧如果能够给红剧带来革新,比它风行更有意义。期待着中国人能拍出真正能卖给日本人的历史剧,真正的带给人们震颤和感动的好剧,谁都知道,这还要很长时间才行。
:记得以前看过灌篮高手,就热爱篮球了,最近看了食梦者,就想画漫画了。所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有代入感的,试问,此剧看完之后,会有人真正的想去跟日本人搏杀吗?试想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站在当是的战场上,真的能杀的日本人和孙子一样,杀得观众大呼过瘾吗。没有真实感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中国电视剧99%还是处于娱乐阶段,跟美剧比,恐怕差得太多,很难有电影般的给人美好享受,直指人心的那种东西。这不仅仅是制作水平的差异,更是文化上的一块软肋。
《永不磨灭的番号》影评(十):不发不快
刚看完《永不磨灭的番号》。有些话不吐不快。
一,剧里面的主角,不是什么大人物,大多贫民出身,没啥文化,但是都特别讲义气,特别真性情。生活中咋就没有呢?
二,抗战那会儿,多少人拿自己的胸口顶鬼子的枪口啊,可惜这段历史,如今有多少人记得?
三,从这剧中,我看到了,简单二字,能成大事。舍命抗战,是为了保家,保护父老乡亲,目的多简单;为了搞垮鬼子的骑兵队,想到了搞垮鬼子的马,但是养马场有狗,于是就想到了搞垮养马场的狗,怎么搞?扔有疫病的狗进去。多简单。尽管他们没想到怕疫病感染给马而转移了马群,但是这就是好法子,多简单。
世上之事,要多讲义气,要真性情,要记得感恩,要懂得尊重个人的选择,要常读历史,要活得简单,从容,莫谈他人大富大贵,只求自己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