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查令十字街84号》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5 21: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查令十字街84号》的观后感10篇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部由Mark Cullingham执导,安妮·杰克逊 / 弗兰克·芬莱 / Ann Penfold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查令十字街84号》观后感(一):吻在书页中的怀念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汉芙·海莲

  人生有几个20年?悠悠岁月中,我们用书信往来……一个英伦的谦谦绅士,用20年时光大洋彼岸穷困潦倒的小编剧收集旧书——只因为她爱书成痴。

  当然,这是读者心中的情怀实际上的情况是,小编剧是个需要邮购服务顾客,而英伦绅士是旧书店工作人员

  甚至,这本书根部就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拥有友谊买卖双方的“微信交流信息截图”,只不过在当年叫书信。

  只是,我和太多的年轻人一样为这本书所感动,主要是在活泼中带着撒娇的去信,以及庄重淡雅回信中,能够自始自终地感受到那份对书的爱和眷恋,以及由此衍生开来的,双方当事人深厚情谊

  小编剧由爱书而及乌,始终回报那些“售书给她的朋友们”,英伦绅士忠诚于服务,更是为了这个从未谋面的异性朋友,亲自跑到乡下搜寻,帮她圆满关于书的情缘

  二战之后的英国,物资匮乏生活艰苦。小编剧每逢节日寄来的香肠、肉和鸡蛋,那是普通英国人“只能在黑市里匆匆一瞥的昂贵奢侈品“,却在许多年里,都是查令十字街角“马科斯与科恩书店”的六个员工可以亲手接到的礼物

  那份友谊,已经凝结在家人欢喜孩子们的欢呼中了……因为有你,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某种可以期盼满足色彩

  这就是“活脱脱从狄更斯的小说里蹦出来“的古董书店的全体员工的心声

  我能想象那种发自于内心深处喜悦

  他们之间的距离,早已不再是伦敦到纽约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就在打包寄来的每一本书之中。

  穷困潦倒的小编剧,住在“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老公寓”里,即使自己连凑足一张去英国船票的费用都很艰难,却从未忘记把各种各样的美国食品陆续寄给大洋彼岸的六个朋友分享。这是亲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吧……

  所以,就是这些闲话家常讨论书籍通信记录,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海莲嘻嘻哈哈的美国大妞的性情甚至神情,而那个一贯于“英国式骄矜”的弗兰克,庄重和正统的言语模式终于慢慢被美国大妞所感染开始有了微妙幽默感

  就像弗兰克的某一次回信说:他们在享用海莲的食物时,只能“全体同仁举杯恭祝海莲和女王陛下都凤体康泰”了……

  这不仅是感激,也是从心中满溢而出的爱。

  书中有很长篇幅的通信记录,都是关于海莲准备去伦敦看望弗兰克等六个朋友的事情,差一点就成功了,因为海莲犯了牙病,不得不看了一次医生……于是,路费没有了。

  弗兰克说:“橡原巷37号永远会有一张床等待着你,你爱呆多久就呆多久”。海莲对着这句话充满了激动向往……然后,一张船票的钱,阻隔了他们整整20年。

  那是1969年的一天,海莲收到弗兰克大女儿寄来的一封信,告诉她,自己的父亲昨晚死于腹膜炎急性发作……那个“唯一了解我的人“,就这样,未来得及说声再见,即已永别。

  或许,是译者的前言耽误了我的情感进程,书还没开始读,我已经知道这个结局了。所以弗兰克的死讯,并没有催生我的眼泪,而是……

  弗兰克死后,他妻子评论说,他“饱富学识”,“曾那么喜爱读她的来信”,甚至和海莲有“如此相通的幽默感”……而这些,我们在书信里从未看到。

  我想,弗兰克心中必然是一份已经超越了友谊的情意,所以他才深藏起来,任何时刻都未表露出稍嫌越界的言语。

  而所有的书评人都反对在这本书里寻找爱情痕迹,因为这是一本见证人间温情文集,向我们展示一种超越了时空羁绊的友谊。如果这份友谊也保不住,那么人类文学史上就再也见不到关于男女之间纯粹的友谊历史纪录了。

  但我总是觉得,这样一个在遗爱过往、怅然而终的故事,就在海莲的孤独戛然而止,真的很残忍……其实,有很多人也想我这么想。

  这本书曾被拍成电影,名字奇怪的很,叫《迷阵血影》,我在网上搜到一篇很棒的影评,名字叫《爱情的另一种译法》,里面说:“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说的真好,完美表达了我的意思。我还想补充两句:最动人情话,就是那种未曾起于唇端,却已经为你所知的心意。这一生我都没见过那个“懂得我一切“的你,但是每一个漫长寂静的夜里,我都在书中看到你的微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了二十年的心意交流,人们叫它“爱书人的圣经“;那本书里记载的书店所在地,被人们称为”爱书人的圣地“。

  它的名字叫作:《查令十字街84号》。

  《查令十字街84号》观后感(二):一间活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

  1949年,美国作家海莲汉芙在《星期文学评论》上看到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专营绝版书的广告”,并寄去了自己购书清单。于是,长达20年横跨大西洋信件往来开始了。 《查令十字街84号》的背景是在二战结束不久欧洲刚复苏。英国人民物质短缺,他们经常为一罐干燥蛋而烦心,不惜跑到黑市用丝质长袜换取。此时,在大洋彼岸本土未受侵扰的美国,海莲在信封中附上书单或钞票时,还会善良地附赠一些干燥蛋罐头丝袜物品赠予书店里的人。书店里的人感激海莲小姐善心,也会时常提及店里新进的书籍,问海莲小姐是否想看。双方的爱、温情和友谊像是一艘坚固小船,在风浪中坚挺着,划向彩虹。 其中的情感,莫过于海莲和弗朗克的精神恋爱。他们两人有共同的对书的执迷,他们时常在邮件里讨论书的内容,彼此的心意共通连弗朗克的妻子都有所嫉妒。但是,两人并没有越过道德底线,甚至一直没有在英国相见。或许正是这种若有若无的暧昧,才会让人难以忘怀吧。

  《查令十字街84号》观后感(三):一间活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

  1949年,美国作家海莲汉芙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专营绝版书的广告”,并寄去了自己购书清单。于是,长达20年横跨大西洋的信件往来开始了。 《查令十字街84号》的背景是在二战结束不久欧洲刚复苏。英国人民物质短缺,他们经常为一罐干燥蛋而烦心,不惜跑到黑市用丝质长袜换取。此时,在大洋彼岸本土未受侵扰的美国,海莲在信封中附上书单或钞票时,还会善良地附赠一些干燥蛋罐头丝袜等物品赠予书店里的人。书店里的人感激海莲小姐的善心,也会时常提及店里新进的书籍,问海莲小姐是否想看。双方的爱、温情和友谊像是一艘坚固的小船,在风浪中坚挺着,划向彩虹。 其中的情感,莫过于海莲和弗朗克的精神恋爱。他们两人有共同的对书的执迷,他们时常在邮件里讨论书的内容,彼此的心意共通连弗朗克的妻子都有所嫉妒。但是,两人并没有越过道德的底线,甚至一直没有在英国相见。或许正是这种若有若无的暧昧,才会让人难以忘怀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查令十字街84号》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