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王与尼克松》是一部由丽萨·约翰逊执导,迈克尔·珊农 / 凯文·史派西 / 亚历克斯·帕蒂弗主演的一部喜剧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猫王与尼克松》影评(一):这个猫王有点酷
五年前在卡西安·埃尔维斯举办的圣诞派对上,哈娜拉·萨加尔和乔伊·萨加尔两口子无意中聊起猫王收集过的警徽,再顺带着提及了1970年尼克松会晤猫王的事。刚好2010年,猫王的密友杰瑞·斯杰林与尼克松助理埃吉尔·巴德·克罗四十年后重逢,公开透露了当年那桩密辛的不少细节。更给两人增添了八卦的灵感,当即一拍脑袋,决定把这茶余饭后的谈资变作正经的剧本给拍出来。结果影片没拍完,两口子倒先散了,好容易弄出个90多页的剧本,又拉上加利·埃尔维斯来修改剧本,这才正式启动。满心期待电影上映之后,能看到个像2005年的那部猫王传记片似的电影,再不像原型人物也该是部[我与梦露的一周],谁曾想,[猫王与尼克松]倒像彼得·摩根与奥利弗·斯通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碰头,胡闹间想出来的上世纪6、7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中的“阴谋论”。
英国脱欧公投的闹剧刚刚结束,全世界都在等着看欧陆的白左势力究竟受到了多大触动,大西洋彼岸的总统选举却是刚迈开脚步,公投这事儿又给了川普一个在民众面前宣扬政治理想的机会。萨加尔夫妇仿佛先知般在几年前就预见了这事,非把猫王这个美国偶像写的这么右。前一个小时剧情都在铺垫猫王怎样写信给尼克松,怎样在路上磨叽个半天,拖拖拉拉不肯快马加鞭把事情利落地解决,正儿八经跟早有预谋似的。殊不知人家当年不过因为花钱如流水,和父亲吵架,离家出走,就随手搞出了这么个大新闻,与想象中的极右政治立场和反共产主义到底有多大关联真真无从说起,潜伏进流行文化里替我党(尼克松政府)当卧底更是无从考证。就连密友杰瑞都说:“没见过他真对毒品有过什么动作。谁知道呢?”
搞这么大一个新闻,却全靠编剧大开脑洞,明明没多少料可挖,还非把片名写的那么直白,叫人怎么可能不去浮想联翩?说是说猫王见尼克松,可迈克尔·珊农那张经不起高清HD镜头扫射的脸甫一登场,瞬间就让人出戏到《大西洋帝国》,准猫王的风骚性感分毫未显,走路时的邪魅之风,让人不由畅想了一下,如果以后有人再想给大卫·鲍伊拍个八卦传记片,珊农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导演这项创举也算勇气可嘉,偏找了张酷劲十足、形不似神也不似的伯伯脸来演娃娃脸,酷得她不好意思叫珊农对着下木大人扭臀摆胯,就在会晤临近结束的时候倒腾一出指代不明的空手道表演。段子笑果参差不齐,前一个小时光顾着花痴猫王了,只剩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给下木大人装傻卖萌,还好下木大人早有准备,在《纸牌屋》第四季里就说了想当尼克松,逮着这么个机会,就算叫他装弯腰驼背,话语间嘴角抽搐,也是甘之如殆的吧。
《猫王与尼克松》影评(二):猫王与尼克松
我一开始以为是瞎编的,没想到是真事……
虽然是喜剧,但是也没能笑出来,可能是我想太多了
《猫王与尼克松》是由亚马逊影业制作的喜剧片。该片由丽扎·强森执导,迈克尔·珊农、凯文·史派西等领衔主演,并于2016年4月22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主要讲述了1970年流行乐坛传奇巨星“猫王”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会面经历。
《猫王与尼克松》影评(三):真实历史上尼克松会见猫王是这样的,内有文字及图片资料(另附本片配乐)
7.5/10
几个月前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时,以为会是一部严肃题材,直到真正看到这部片后,才知原来是一部喜剧片,并且是一部轻松且戏谑的喜剧传记片。无可置疑,2位主角比较成功的诠释了尼克松与猫王两位传奇性的人物,对于影片本身而言,其实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技巧,无论是电影技法、电影语言或是叙事手法等,都是属于极其常见的传记片类型,几乎是以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从前1小时对猫王的性格特点、个性癖好等的介绍,到后20分钟猫王与尼克松的轻松会面,几乎没有任何高潮的展开,宛如一出幽默的小品,除了迈克尔·珊农与凯文·史派西的非凡演绎外,几位配角的戏份同样出彩,而戏中笑点的安插也恰到好处,另外,必须承认,本片的配乐亦是一大亮点。
----------------------------------------------------------------------------------------------------------------------------------------
这里,对于影片本身的内容不想再多赘述,想着重介绍一下可能也是大家感兴趣的,本片的背景故事,即历史上真正的“尼克松与猫王的会面”,这次会面发生于1970年12月21日,即圣诞节的前几天。
在2010年1月6号的时候,也就是在纪念“猫王”Elvis Presley75岁诞辰的前两天,两个曾经帮助促成这次会见的人讲述了这其中的完整故事:猫王的朋友Jerry Schilling(片中由亚历克斯·帕蒂弗饰演)和尼克松总统的助手Egil “Bud” Krogh(片中由科林·汉克斯饰演),首次向公众透露了这次会面的一些细节,有趣的是,这是自从40年前在白宫会面后两人的首次重逢。
作为猫王身边的挚友之一,Jerry Schilling12岁就认识猫王了,他们之间有着23年的深厚友谊,Jerry 回忆“猫王”Elvis在洛杉矶前往华盛顿的班机上向空姐要了一些文具,然后写了一封长达5页的信,第二天早上即送到了白宫门卫的手中。
而Krogh的身份是一位一位分管毒品监管的总统助理,周一早上上班后收到了这封信,他一开始觉得这就是个玩笑,但还是打了一些电话,然后猫王Elvis,Jerry和猫王的另一位朋友Sonny来到了他的办公室。白宫职员交换了备忘录(有一个备忘录的空白处写着“开玩笑吧?”)但是,到了晚12:30,会议已经开始筹备了。(根据2人2010年的回忆,可知事实上并没有出现“尼克松拒绝会见猫王的情况”,而片中的剧情“尼克松因为22岁的女儿要求才答应会见猫王”安排可见明显是编剧后来加上去的,应是为了增加戏剧效果)
Jerry还回忆猫王出行都会携带手枪,而且得到了一个飞行员的允许在孟菲斯到华盛顿的一班早班航机上也携带枪支登机(片中也有一段是猫王因携带枪支而被拘禁)
据Jerry透露,猫王见尼克松的主要原因是想成为麻醉药品和危险药品局的特工负责人(这与片中介绍的猫王请求总统让他成为一名“反毒品战争”联邦特工一致),而Jerry还补充到“猫王在后来其实并没有接触过任何非法毒品”(谁知道呢)。更戏剧性的是,Jerry谈到,“猫王收集警察的徽章,到白宫来不仅是想在禁毒行动上提供自己的援助,也是为了来得到这个徽章的,毒品负责局的管理人员本拒绝了这一要求,但是猫王后来向总统提出这一请求时,尼克松立刻就同意了。”(由此可见,电影在这一部分也与真实事件相差无几)
据悉,Jerry说“尼克松与猫王的会面原本是打算一直保密的,但是最终13个月后泄露了,猫王从总统那里得到徽章的消息被外界知晓”,然而Jerry透露,“猫王曾多次表示,他真正自豪的事情就是得到了那个徽章。”
而据白宫助手Krogh透露:“这次会面没有学术的,历史的或是哲学等其他的重要意义,但是这是纯美国化的、在某一程度上讲同时也是意义重大的一次会面。”
另附真实图像
影片剧照以及真实合影
《猫王与尼克松》影评(四):两个我熟悉的演员演了两个我并不熟悉的明星。
之前看扣叔访谈斯派西知道了这部电影,发现阵容还挺有趣,是卢瑟和佐德将军的组合(DC粉强行和DCU拉关系),这次就找来看了,结果发现这片估计也不是面向我这种对美国70年代历史不太熟的人看的,毕竟无论是猫王还是尼克松我都不知道这两个人的真人是什么样子,猫王只知道他那张永远看上去睡不醒的脸和几首扭屁股名曲,尼克松的话只知道和周总理握手还有水门,片子也提到了很多当年的社会背景和明星和事件,也许对那个时代更熟悉的人看这片子会更带感吧。
片子整体有点儿BVS的结构,就是前面一个多小时都是文戏铺垫,只有影片最后才用20分钟左右表现了这两个人会面的全貌,整部片子拍的很不温不火,感觉只是用这个事件来表现一下美国70年代的社会,尤其是看到白人和黑人对猫王的完全不同的态度,片子里也很直接表示了黑人对猫王使用自己文化的调侃和认可,而且尼克松的出境非常少,片子是以猫王的视角来讲述的,也安排了他的好朋友的一段故事,这次不知道香浓演的到底怎么样,不知道模模糊糊的言语和不苟言笑是不是猫王的特点,不过大明星的那种满不在乎和内在的自傲感觉还是表现出来了,而且也进行了不少内心剖析,比如感觉寂寞和对自己成功的自我审视,这次才知道原来猫王还是挺传统的一个人,对国家当时的环境和毒品危害痛心疾首,毕竟我记得70年代那时候应该正是毒品席卷社会的时代吧?不过看到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狗仔队也不太发达的时代,当一个超级巨星出现在公众场合时的场景还是挺有趣的,这种事情在现在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了,当人们看见明星后用手机就可以传播整个世界。这次尼克松戏份真的太少,斯派西塑造了个脏话不断的老头子,看不出下木的影子,不过卖萌搞笑倒是一点儿不少,他从一开始一脸嫌弃到对猫王感兴趣的转变表现的很好。本片居然还看到了X战警里的快银和汤姆汉克斯他儿子,他儿子感觉真的越来越像汤汉了,戴上眼镜后有些角度就是汤汉,连说话声音都有些类似。这次披头士和列侬真的是躺枪啊哈哈哈哈
现代社会貌似没有猫王这种超级巨星了吧?国内的话周杰伦估计能达到类似效应,美国的话,贾老板或埃米纳姆不知道算不算。其实将来国内也可以拍个类似的,毕竟国内大演员从政的很多,我个人希望拍个成龙如何从演员变成关心政治的,或者干脆拍个成龙的自传,一定好看,等我老了成龙也死了十几年之后我一定去看!
《猫王与尼克松》影评(五):右化猫王
五年前在卡西安·埃尔维斯举办的圣诞派对上,哈娜拉·萨加尔和乔伊·萨加尔(电影的编剧)两口子无意中聊起猫王收集过的警徽,再顺带着提及了1970年尼克松会晤猫王的事。刚好2010年,猫王的密友杰瑞·斯杰林与尼克松助理埃吉尔·巴德·克罗四十年后重逢,公开透露了当年那桩密辛的不少细节。更给两人增添了八卦的灵感,当即一拍脑袋,决定把这茶余饭后的谈资变作正经的剧本给拍出来。结果影片没拍完,两口子倒先散了,好容易弄出个90多页的剧本,又拉上加利·埃尔维斯来修改剧本,这才正式启动。满心期待电影上映之后,能看到个像2005年的那部猫王传记片似的电影,再不像原型人物也该是部[我与梦露的一周],谁曾想,[猫王与尼克松]倒像彼得·摩根与奥利弗·斯通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碰头,胡闹间想出来的上世纪6、7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中的“阴谋论”。
英国脱欧公投的闹剧刚刚结束,全世界都在等着看欧陆的白左势力究竟受到了多大触动,大西洋彼岸的总统选举却是刚迈开脚步,公投这事儿又给了川普一个在民众面前宣扬政治理想的机会。萨加尔夫妇仿佛先知般在几年前就预见了这事,非把猫王这个美国偶像写的这么右。前一个小时剧情都在铺垫猫王怎样写信给尼克松,怎样在路上磨叽个半天,拖拖拉拉不肯快马加鞭把事情利落地解决,正儿八经跟早有预谋似的。殊不知人家当年不过因为花钱如流水,和父亲吵架,离家出走,就随手搞出了这么个大新闻,与想象中的极右政治立场和反共产主义到底有多大关联真真无从说起,潜伏进流行文化里替我党(尼克松政府)当卧底更是无从考证。就连密友杰瑞都说:“没见过他真对毒品有过什么动作。谁知道呢?”
搞这么大一个新闻,却全靠编剧大开脑洞,明明没多少料可挖,还非把片名写的那么直白,叫人怎么可能不去浮想联翩?说是说猫王见尼克松,可迈克尔·珊农那张经不起高清HD镜头扫射的脸甫一登场,瞬间就让人出戏到《大西洋帝国》,准猫王的风骚性感分毫未显,走路时的邪魅之风,让人不由畅想了一下,如果以后有人再想给大卫·鲍伊拍个八卦传记片,珊农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导演这项创举也算勇气可嘉,偏找了张酷劲十足、形不似神也不似的伯伯脸来演娃娃脸,酷得她不好意思叫珊农对着下木大人扭臀摆胯,就在会晤临近结束的时候倒腾一出指代不明的空手道表演。段子笑果参差不齐,前一个小时光顾着花痴猫王了,只剩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给下木大人装傻卖萌,还好下木大人早有准备,在《纸牌屋》第四季里就说了想当尼克松,逮着这么个机会,就算叫他装弯腰驼背,一不满就嘴角抽搐,也是不忍放弃的啊。
(原载于《看电影》杂志7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