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韩公主》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5-08 20: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韩公主》观后感精选10篇

  《韩公主》是一部由李铢真执导,千禹熙 / 郑仁善 / 金素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韩公主》观后感(一):so give me a smile -- 《韩公主》观后感

  电影开头,韩公主以一个疑似有自闭倾向姿态出现,她少言寡语行为古怪,让人们一头雾水。显然,这是一个不讨喜的女生

  随着剧情的逐渐深入,我们看到了浮出水面真相,看到了公主曾遭受过的苦难--她是一个被多人性侵者。在她知道了和自己有着相同经历伙伴跳河自杀后,她选择坚强隐忍的活下来。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来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上了所新学校,有了个新朋友。在新的环境里,她貌似应该可以重新开始快乐生活,渐渐地忘掉那个不堪的梦靥。

  但是,现实往往不是童话,公主也不是那个众星捧月骄傲的小女生。现实似乎永远学不会悲悯。

  在影片中间,施暴者的位高权重警方的疏忽、房东的戒备、母亲的疏离、同学的不解、父亲贪婪媒体曝光(万恶的社媒!),把本来就够不幸的她一点一点的推往冰冷深渊边缘。直到最后,走投无路的公主终于从桥上一跃而下,步了她好朋友的后尘。

  她在海水挣扎片刻随即又沉没下去,再也没有上来。我哭了。

  我想到她也曾经试图说服自己好好活着,努力的对所有帮助自己的人好;想到了她的愿望,希望能在游泳池里有个25米。

  可惜,对不起,人性残暴长度远远不止区区25米,公主那份微弱的坚强,也没能帮她涯过漫长寒冬

  看过片后,我很愤怒(有原型)因为该死的是那群相安无事的施暴禽兽。但往往绝望的是,舆论通常会把箭头指向那些手无寸铁又没有权势弱者,不明就里就肆意指责。这实为人性中可怕的暗礁。

  亲爱的人,当我受伤时,我不指望你们会给我一个温暖微笑,但也烦请你们、不要再继续伤害我

  《韩公主》观后感(二):观韩公主有感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5717896/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被学校左右的女学生,经历性暴力,展现了一个病态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最终女孩承受不住舆论的压力结束自己的生命。电影是一个关于校园暴力,性侵的一部电影。电影采用插叙的手法,开始时并没有铺垫太多背景,也没有说明韩公主经历了什么体的事件经过是在故事发展期间逐渐出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能够推动故事的发展。

  电影中有许多情景让人记忆深刻,也让我看到社会另一面。对于我这种还生活在青葱校园里的学生,是一种悲哀见识。对于我自身而言,最让我难忘的是公主的理想,理想这个词很抽象,它最初存在人的思想中,然后在经过实践说不定就会成功。但是这个简单想法,对于公主来说却很难实现,也成了她一生完成遗憾。公主喜欢吉他、喜欢唱歌,当然表现的也很好。只有瞬间,就是这一瞬间就可以改变个人的一生,由于他看出了朋友男友被欺负,而且对方老大还带着一群人来吃喝玩乐。再一次中,公主实在忍不了他们的行为,所以他反驳了对方的老大以至于惹怒了他,遭来了横祸。一群看似小混混似的高中生,蹂躏了她,是她心灵身体上都受到了严重伤害。因为这件事,她失去了梦想权利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怀着压抑心情看完。当然也对现在的社会反思,也许一些黑暗的,恶心的事还在发生,我们并不知道。。。。。。

  《韩公主》观后感(三):改编,让电影比真实事件更有普遍批判

  我没写过长评论,看了不少深有感触的电影,但自己总感觉没那么多可写的。但昨晚看了一篇《韩公主》的影评《你以为,现实与电影差不多?》,与那位LZ有几处很不同意见,想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不懂为何原文LZ老是觉得导演在变着法遮掩淡化回避,我想在“改变了国家的电影”《熔炉》都上映了的环境中,韩国的导演不至于这么畏畏缩缩。片中那些改编如果不改,犯罪者全都十恶不赦,父母无耻贪婪,同学百般欺凌,还有警察老师路人等都指责受害者,那这电影是不是太单一了点?改编电影必然有改变,要突出导演认为最主要的方面,不可能什么都去直接揭露。有的要从反面揭露,有的只需暗示即可。反之,导演也可以加入一些这个特定真实事件中没有体现但他认为有相似性的东西进去,比如受到欺凌胁迫的东允,虽然在密阳lun歼事件中貌似没有这么个角色,但在其他事件中肯定存在,并且和被lun者有共性,可以一起探讨。

  gt;> 改编1:原文LZ说真实事件中的受害者年幼无知,十分无辜,而电影中的受害者有点咎由自取,我不太赞同。真实事件中的受害者,尤其是打错电话那个已经16岁了,和片中的主人公差不多,但却抱着浪漫幻想去见了那个带她们走向地狱男生,这岂不是也成了一种咎由自取?而且像这种程度青少年犯罪属于非常规性的个例。就拿马jia爵或饮用水下药这些事例来说,全国闹过矛盾宿舍千千万,但真正最终酿成那种悲剧的只是极少数,因此花玉和韩公主怎么可能预料到那些男生会如此禽兽不如?

  至于东允这个角色,我认为很有必要存在。无论是真实事件还是电影中,那些加害者都很恶劣没错,但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正是他们所遭受的经历和成长的环境造成了他们不健全人格,才会犯下“十恶不赦”的罪行。加入东允这个被胁迫教唆的角色,才能让我们不简单地把加害者当成恶魔,才会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另外原文LZ说东允懦弱,但却不了解别人的处境。韩国的排挤和欺辱现象我国严重,无论学校还是公司,都要分小团体,你要么当欺辱者,要么当被欺辱者,一旦被当成了欺辱嘲弄的对象,你就很难翻身了。东允都被疯-狗上过了,几十个人欺负他,他能怎么反抗?莉莉周里的女生被lun了也只是剃光头破坏了自己的形象,她也没报警。反抗,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个人既当过欺辱者,也当过被欺辱者,深有感触

  gt;> 改编2:即使真实事件中的父母当真那么完全不顾女儿只贪钱,那也属于极端个例,不具有值得电影来探讨的共性。试问现实生活中发生了这样的事,会像密阳这起事件中的父母那样做的有多少?我想不多。如果电影中不改,那人们也只能骂骂这对父母没良心无耻罢了,其形象过于脸谱化。而片中的父亲才更有广泛代表性,一边叫着“法律只是为有钱有权的人制定的”,一边又拿着骗女儿签的请愿书去领钱然后去花天酒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中国也是,整天怨天尤人,抨击社会国家的人很多,但自己却毫无作为,麻醉在各种低俗的娱乐中。

  gt;> 改编3:表现校园欺凌不是这片的主题根本不是什么“故意不去揭露”。原文LZ说电影将宮菊遭受的苦难减少了很多,更是无稽之谈。让身心备受摧残的宮菊感受到一点温暖和希望,最后却再次让其跌入冰冷黑暗的深渊难道不更让她痛苦,更让观众心痛

  片中当短发朋友不理解宮菊为何老是拒绝歌手机会,宮菊说“我想做也做不了”,短发朋友问“哪儿有这种事”,宮菊大喊道“就是有,你知道什么!”——无法与他人言说的痛苦才是最大的痛苦,片中的宮菊,喜欢音乐却不能展示才华,朋友的帮助只能拒绝,收到经纪公司的邀请也只能放弃……阳光和温暖就在一米开外却只能退到阴冷之处孤独,看着在乎自己的人因自己而痛苦却不能说明缘由——这种痛苦和绝望才是最深沉最悲哀的。宮菊的这几个朋友很真实,短发女是有时遇到的善良活泼女,其他几个更现实但也没什么错。最后这几个朋友没接电话也是因为刚看了那段录像太震惊,也知道了是自己害宮菊被曝光所以不晓得如何面对她。不过我也搞不懂为何她们那么喜欢录音录像和让宮菊红。

  gt;> 改编4我不想多说,“保存警察颜面”这种说法只是原文LZ的主观臆断。别说电影,就是韩剧里也时有批判总统,大法官和整个统治阶层的的,韩国导演何必要为警察保存颜面?他拍这种电影,就做好了低票房准备和敢于批判的担当。而且如果每个方面都要大书特书,那这电影要拍成3小时的了,而且毫无主次之分。

  《韩公主》观后感(四):女孩纸,从小就要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之前有看过几部类似这种电影,比如熔炉,素媛。看了这部剧,我更想呼吁更多的人,教育自己的子女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搜了这件事的新闻,因为打错电话而酿成的悲剧。一定要拒绝跟陌生人见面!!!!特别是开口夸奖,然后提出见面的!对于未成年少女,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应该教育学生,提高自身警觉!电影中,好像是女主角袒护那个弱小的男生,然后被老大觉得不爽,后来才有了这样的悲剧。我只想说那个女主角,蠢吗?那么多男生在那里,你还装老子就要命令你们这样的样子么?特别对于高中生里拉帮结派的男生,人家面子的要死,趾高气扬,一副老子天下第一模样。难道学校老师没有给你说,男生力气比女生大很多这样的事情吗?还有当面报警,这样傻不拉几的动作,我当时都真想扇耳光!不过从后面,新学校的朋友帮助她,她还吼别人,各种霸道,可以看出,她其实也天不怕,地不怕,所以面对那么多男生聚集在家里的时候,会有胆子给他们的老大说,以后不要欺负懦弱的允东了。(其实女主角好像蛮喜欢这个小子的,哎,无奈太懦弱了)还有让我恨之入骨的就是,后面来了一个大人!居然居然,带走自己的儿子就走了,没看到还有一个在强奸吗???!懦弱的形象刻画的好棒!看了这部剧后,真的希望我们国家的大人,就要肩负起真正大人的责任,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孩子!当时吼一句,妈蛋,那些王八蛋还不滚了吗?还能继续肆无忌惮的继续吗!!!妈蛋,话说这些小王八羔子,还挺行的,从他们的老大出来就开始,到后面,一个家长带走一个孩子后还在继续!一点都不受影响!!都是禽兽!

  这部剧看完,都不能使用冷静态度来评论了!看了新闻,当时女主年龄也小,最大也16岁而已。教育!教育!那时候应该知道会来姨妈,男生会对女生做些什么事情了吧!!!

  还要说一句,她那个懦弱的老爹!老妈!哎哟,觉得自己女儿丢脸了,就不管了。拿钱就了事了?????好无助突然感觉这他妈是什么父母?以后我有女儿了,谁动我女儿,我肯定把他下面给砍掉!!!!!

  《韩公主》观后感(五):这部韩国电影虽模糊了背后的真实事件,却仅凭镜头虐了观众

  曾以为韩剧狗血一直拒绝观看,但看过一次后却发现其总能在狗血的剧情里虐了观众的心。

  正所谓韩剧虐我千百遍,我待韩剧如初恋

  韩国电影也是如此,看了许多部根据韩国真实犯罪事件改编的电影,每一部都十分震撼

  《韩公主》是朋友的推荐,拖了好久才敢看,因为之前看过《素媛》、《熔炉》,每一部都虐心到吐血,缓了好久才能平复心情。

  这部电影拍得足够文艺,镜头缓慢到让人打瞌睡,尤其是女主角千禹熙全程都没有笑容,实在太让人尴尬了。

  电影《韩公主》并没有花费太多镜头语言向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事件,而是注重描绘女主角事后的心理变化,可以说,这是一部心理电影。

  影片故意模糊了残酷的现实,却将重心转移到对女主角的心理关怀上。比起那些痛哭流涕的镜头和审讯室里的冰冷,这部电影要更加积极向上

  不过就算如此,《韩公主》仍然用电影本身——也就是镜头语言虐了观众,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抽打得观众遍体鳞伤

  电影刚开始并没有交代故事的起因,只是一帮面无表情地大人围着一个怯懦的女高中生,许久之后,韩宫菊说了一句“我并没有做错什么啊”!

  这个镜头拍摄得很长,大人们的冷漠更加印证了社会的残酷,直到后来知道了那些大人的来历,才更加为韩宫菊打抱不平,觉得心酸不已。

  而后韩宫菊被迫转学,寄宿在老师家里,刚开始刻薄的“老师妈妈”很不乐意接受韩宫菊,后来二人相处产生感情,“老师妈妈”甚至给予了韩宫菊超乎母亲的爱,这也讽刺了韩宫菊的父母。

  为了生活,韩宫菊不得不打工,她因过去的事件而落下了妇科病,因此去医院检查身体。前台护士承诺过有女医生,但最后给韩宫菊检查身体的仍然是男性

  在病榻上,韩宫菊手指甲都快抠进皮质座椅里,可见其内心的挣扎。

  不过遇到了这样的事情,韩宫菊仍然抱着重新开始的决心,她想要学习游泳是一种莫大的勇气,因为自己的好朋友曾经跳水自杀,所以才要学习游泳。

  电影以插叙的形式叙事,韩宫菊曾经被要求作为目击证人说出真相,但她却始终不肯开口,直到看见那些侵害她们的犯人被抓到,她才痛哭流涕。

  这个镜头中,韩宫菊一直愤愤地盯着那些人的背影看,眼神中有仇恨也有无奈。

  隔着窗户,韩宫菊看到那些学生自发组成的无伴奏合唱团唱歌的时候,她有一种渴望。然而因为曾被性侵、朋友自杀等等一系列的惨事发生时,她从心底里拒绝唱歌。

  因此当李恩熙发现她的音乐才华,并且想要帮助她重新振作的时候,她大发脾气,甚至有些崩溃。

  尤其是当李恩熙录制韩宫菊唱歌的音频和视频时,韩宫菊更是惧怕和抵触。

  李恩熙是作为朋友的好意帮忙,况且她只想真心记录下韩宫菊最美的瞬间。然而对于韩宫菊来说,那是让她想起那段羞辱的导火索。

  导演虽然没有给出镜头,但光是韩宫菊痛哭和呻吟的镜头就知道,那帮男生也曾拍摄过韩宫菊被强奸的视频,甚至有过威胁。

  事情渐渐浮出水面,关于为什么韩宫菊那么抗拒,为什么韩宫菊要住在“老师妈妈”家里,关于韩宫菊曾经的惨事。

  片中提及了韩宫菊的父母,她跟妈妈分开了,也很少联系,影片仍然没有太多交代,只知道韩宫菊的母亲应该是因为离婚才离开他们的,而且又有了新的老公。

  关注了韩宫菊的家庭才发现,她果然是一个缺乏关爱的人,社会对于这样的人往往是处于忽视的状态,这也是她们屡遭悲剧的原因。

  过去的事件是韩宫菊一直想要隐瞒的,这样她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的生活,重新开始。

  但是由于朋友们好心发布的视频,之前犯人的家长居然找到了学校来,并且强迫她签字协商,这对韩宫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朋友们在得知她的事情后纷纷站在韩宫菊这一边,并且想要帮她重新阳光起来。

  但朋友的帮忙远远不够,本身已经开始强大心理的韩宫菊再度陷入了深渊,父亲贪财而签署的协商协议对于韩宫菊来说是火上浇油。

  当好友李恩熙八卦地问韩宫菊是否接吻过的时候,韩宫菊说43次,实际上已经开始信任这个新朋友了。

  但她却说是被猩猩吻的,这让李恩熙以为韩宫菊是在开玩笑。

  韩宫菊说的是实话,因为犯人强奸的时候是戴着猩猩的面具,让她看不清脸。

  镜头采用固定机位,低机位拍摄韩宫菊被强奸的过程,慢镜头的腿,虽然没有太明显的露出,却更加震撼人心。

  导演甚至没有像《熔炉》一样故意将光线调暗表现女主角内心的阴沉,而是用了自然光,实际上是对女主角的美化,觉得她就应该像“公主”一样高贵面对这些问题。

  最后是韩宫菊跳水的镜头,远景镜头根本看不清韩宫菊的表情,最后也没有交代韩宫菊是否自杀了,反正她会游泳也坚持了一会,然后便沉入水底。

  如果韩宫菊死了,其实没什么可惜,这反而是一种救赎。

  《韩公主》观后感(六):千禹熙,好演员成就的好电影

  如果有可以奔着主演看的电影的话,这部片子我估计不会看,因为真的没有喜欢的演员。但是看过了之后不得不说,是主演千禹熙让这个故事活了起来。

  就角色看,真的不大喜欢千禹熙,因为阳光姐妹淘里的那个发疯的女学生真的很不讨好,真的是看了以后不能更讨厌!但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不一样或者说完全不认识的千禹熙。让角色在自己身上活着应该算是好演员的标准了吧!也许换其他人来演也一样可以,但因为是千禹熙,所以开始喜欢这部片子。

  看了十几分钟之后就发现片子是用现实和倒叙交错的手法拍出来的,少女的友谊,少男少女间单纯的感情,真的是很美好的一段。但和后面公主努力压抑的模样相比却更加虐心。没有犯错的人反而成了被人群起而攻之的对象,这个世界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呢?明明是受害者,却因为父亲的背叛和母亲的放手变成了最孤立无援的人。在韩国的电影中,出现过很多这样的情节,孩子犯错,父母出门用钱摆平,只要接受和解不走法律程序就给钱,数额不小的钱。不知为什么这样的情节发生在电影里尤其让人难受,而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那些没给钱的家长找到学校,对着原本应该道歉的孩子任意责骂,他们或许认为是这个被自己儿子害了的姑娘伤害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是被珍惜着的,难道因为你们家的儿子要因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进监狱,就来苛责被伤害的那个人吗?!

  千禹熙很好地诠释了公主这个一直压抑着想要活下去的形象,但不论是父母还是朋友,最后都没有向她伸出援手。如果,公主的那个电话被人接听了,是不是桥上就不会只剩下一个行李箱?

  《韩公主》观后感(七):孤独无助的少女,是那些至亲的人逼死了她。

  真实案件改编,电影里穿插镜头,现下与过去交织,片子步调大致平缓。初见女主人公,清爽乖巧,戴着耳机,看似漫不经心,却弥漫一股忧郁可怜的气质,对声音也有些神经质。

  女主人公是否是交友不慎,喜欢的人也太过懦弱,才导致了她的悲剧?当然,那个始作俑者,警官的儿子,行径之恶劣,令人发指,他让四十三人戴着面具对宫菊进行侵犯,甚至录了影像。“法律”真的偏向此类有背景的人么?

  但是宫菊很励志,遭受如此创伤,还能努力生存,学游泳,帮忙老师妈妈的便利店……老师妈妈定然也真心心疼这个可怜的女孩子吧?但是世上又有谁不是自私的呢?

  即使是那个聪明可爱的恩熙,一心想帮助这个有音乐才华的宫菊,但单纯无邪的她哪里知道宫菊平淡安静的外表下有着那么伤痛的过去?她无法理解呢,所以在宫菊说她被四十三个大猩猩亲过之后,她还是觉得好笑……

  音乐带给宫菊一段短暂的快乐时光,但受过创伤的她无法在录影下心安。

  妈妈放弃了她,爸爸为了钱诓她写请愿书,到了最后,她想请新朋友恩熙帮忙,恩熙知道真相后却没接她电话,重复了花玉怀孕时想求助宫菊而她麻木以对的场景……太多悲伤,太过沉重,无人分担,她选择了跳海。

  即使她前面很努力的学游泳,希望在想死的时候,还能有潜意识救自己,能够重新开始。

  电影的最后,宫菊在海中奋力扑腾,想让自己浮起来……但她最后还是成了一具浮尸……而那些粉丝的欢呼声,可以说是她对另一种生活的憧憬,来自电影制作者的祝福,但到底,什么也改变不了,一个孤独无助的少女的悲剧。

  《韩公主》观后感(八):韩公主绝对是个音译

  韩公主绝对是个音译,与公主没有任何关系!

  开始没看出什么呢,觉得很平淡,看过一半竟然看出了惊悚的味道。

  后来仔细查了查,发现确有其事“2004年1月蔚山广域市中心的女中学生(中学2年级,14岁)在联系自己朋友的时候按错了一个号码,打到了密阳市某男子高校了,男子高校高中生花言巧语的诱惑说是“缘分”让我们听到了对方的声音。然后伪装成要和对方耍朋友状邀请女生和她的朋友们一起来见个面。数日后13岁的亲妹妹和16岁的表姐3人了密阳,密阳的男学生把她们介绍给了由密阳3个学校组成的不良团体“密阳联合”的首领。 首领带了10个人把她们拖到一处简陋的旅馆实行了殴打,轮流发生关系......然后这些人无罪释放,连案底都没有 ”

  这就是今天的韩国!

  《韩公主》观后感(九):你以为,现实与电影差不多?

  韩国导演最近都迷上了现实主义题材,真可谓是兵行险招,又是出奇制胜,在这一点上,其他国家的导演貌似都有些沉默。

  我们所谓的好电影,一般都暗含着导演深邃的思考,有其主观意识,但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之中,这一点非但不是必须,往往也会成为致命伤,因为,一切见解都容易偏向误读,而现实主义题材的力量,就来自于“客观”本身。

  这部片子,显然是属于改编较多的那一类,虽然将故事变得更具有可看性,但也把争论点扩大,乃至分散了。

  许多人都在谴责“对受害人的歧视,保护不力”,“周围人的冷漠”,“罪犯家属的嚣张气焰”,“儒家文化的罪与罚”,“警察的不作为”,“对家庭与朋友的反思”,“校园暴力与教育上的缺失”……

  但其实,无论是发生在韩国的这次事件,还是改编自这一事件的电影,这里面一切的症结,还是“重男轻女”的人权问题。

  正是因为对女人的物化和轻视,才会让被性侵的受害人遭遇冷漠和嘲笑,有人将这归结为韩国曾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诸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失贞观念,但其实,这是一种可笑的推卸。

  就像之前看报道,说越南某些地方有将养不起的女儿卖给妓院的风气,当地人认为,这符合圣人的教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何等荒唐可笑。

  且不说失贞失节本就不是“妇女专有”,就算是强调妇女守贞的那一面,也是为了让妇女在面对性暴力时,不能屈服软弱(虽然某些人倡导,常备避孕套,面对强奸保命要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行为很容易使对方脱罪,因为女性的行为有主观顺从迹象的话,就难以判定是被强迫),而不是为了让受害人遭受更严重的二次暴力:嘲笑歧视。

  也就是说,无论罪犯得逞与否,女性的奋力抗争都应该被视为一种守贞的行为,而那些在主观上甘愿顺从(享受“强奸”)的人,才因被视作失贞。

  很多人都会说,中国压根没有这种观念,被强奸的也是破鞋。我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的确确是在歧视被性侵的女性,但在韩国,显而易见,无论是男性女性,都将此视为耻辱,被性侵,假如不改名换姓就会在他们的社会一辈子抬不起头,甚至在遭受伤害后,连报警也不敢。

  事实上,根据报道,在这次真实事件:密阳群体暴力事件之中,不但强奸犯的家属不以为耻,反而辱骂威胁受害者,就连办案警察甚至都公然将受害者称作“蔚山市的耻辱”,但在我看来,这个事件本身才是韩国的国耻。

  就是因为太过于“重男轻女”,性犯罪者甚至可以大摇大摆的以自己的罪行来威胁受害者,而受害女性甚至连寻求帮助都不敢,事实上,除了“更要面子”顾及国际声誉的韩国政府之外,无论是学校里的校长教师和同学,还是警察乃至是围观群众,都打心底的认为“被强奸是受害者的错”!

  在中国以往关注的“重男轻女”现象,主要就是国策之下的生男生女问题(溺婴、扎针、差别待遇),而在韩国,则已经上升到,女性受性侵,得不到帮助,反而遭受冷遇的情况了,这真是令人心寒。

  许多人都会感慨,导演有直面深渊而不晕眩的勇气与毅力,但他的改编,其实还是为自己国人遮了羞的,甚至将那些办案警察当时遭受抨击,乃至因此被处分的某些恶劣事迹,都归给了一个替死鬼,算是不那么得罪警方了。

  改编一:根据新闻报道,受害者有三人,是表姐妹,分别才十三岁,十四岁和十六岁。起因是,十四岁的A在给一个女同学打电话时,误拨给了另一个城市的一个男生,而此人正是一个由一帮中学生构成的“黑社会性质团伙”,密阳联盟的成员。

  此次事件,并非这个团伙唯一一次犯案,事实上,他们就是一群专门勾引女生,进以性侵的暴徒。

  而在电影里,韩宫菊与花玉是同学,因为韩公主的父母离异,且家境贫寒,她与花玉租住在外,她们都是十七岁左右。花玉的男友东允,经常被绰号疯狗的男生带领的另一帮学生欺负,花玉想要帮助自己男友摆脱他们的伤害,就在家里请他们吃饭喝酒。结果,韩宫菊回来后,因为在言语上惹恼了疯狗,疯狗见色起意,竟带着东允他们轮奸了韩宫菊和花玉。

  很明显,在现实事件里,受害者年幼无知,十分无辜,而犯罪者简直是十恶不赦,但改编之后,韩宫菊和花雨,竟有些咎由自取的味道了。一个是她们的遇人不淑,为一个懦弱的男友,竟幼稚到引狼入室,片中还有韩宫菊当面打电话叫警察来,被抢掉手机,接着,在东允近乎胁迫的要求下,喝了掺药的果汁等情节,反而在逼着观众产生,”韩宫菊与花玉,假如不是喜欢东允这样的窝囊废,又怎么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的联想。

  果然是不会挑男友的错吗?

  改编二:加入了一个正面形象:老师的母亲,提供了一个暂时宁静的环境,而之所以签下和解的合意书是被父亲随口说了说,就签了。

  事实上,报道中说,受害者除了受到强奸犯家属的骚扰威胁,还受到了来自亲戚乃至父亲的压力,他们为了得到赔偿金,不停的劝说受害者,才导致当时仍年幼,而且身心受创的受害者,签署了合意书。

  在这里,导演给了韩国人一块遮羞布,让人看到一点希望,但却把受害者家庭本身的丑陋也遮去了。影片里的”父亲“,的确可怜可恨,但却远没有那个现实里与亲戚分掉赔款,强迫受害者放弃心理治疗的男人那么肮脏无耻。

  可以说,正是这个不把自己女儿当人看的家庭,以及那四十几个,儿子犯法却毫无羞耻之心,恍如禽兽一般的家庭,才是酿成这一场悲剧的根源。

  但在影片里,韩宫菊签下合意书,却是因为她父亲让她不用仔细看,签了就行,而韩宫菊没怎么看就照做了。

  错误又往韩宫菊身上推了一点,因为在电影一开始,老师带着她去吃饭时,就说过,连她父亲的电话也不要接。

  改编三:报道说,受害者在事件曝光后,多次转学都遭受欺凌,乃至最后离家出走。

  在电影中,韩宫菊在之前学校的校长的帮助下,转到了另一所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并且因为音乐天赋,结交了几个普通朋友。

  这是一个很显然的遮掩,他故意没有揭露普通学生的丑恶,只是让那个校长说了句,”这儿(学校)也是个神圣的地方,暂时小心在家待着吧“,来让人感觉到校长的道貌岸然。

  当然,这样一个改动,包括另一个学游泳的情节,都是为了体现导演关于,”自我拯救,重获新生“的主题,但却将真正的韩宫菊,遭遇的苦难,减少了许多。

  有人看了会指责韩宫菊的新朋友们很虚伪,但在我看来,这里其实还是在讲韩宫菊不会挑朋友,也不会与人相处,让人一次又一次的触犯了底线(的确是因为心理创伤)。事实上,有一个画面被很多人都忽略了,在那群强奸犯的家属冲进教室侮辱韩宫菊时,恩熙的确吓傻了没动,但在韩宫菊跑出来时,是她拉住了后面追的人,这才让韩宫菊有机会跑掉。

  之所以不接韩宫菊的电话,是因为恩熙她们也是普通的韩国女生,在知道韩宫菊的遭遇后,她们根本不知道怎么面对她。只有这里的矛盾,其实是在含蓄的表现现实事件里的受害者,在学校里的遭遇。

  改编四:据报道,警察在处理这个案件时,不但没有顾及受害者的感受,也没有对受害者进行保护,甚至还泄露了受害者的信息,导致她遭受了更多的伤害。

  许多强奸犯的家属,使用了多种手段,对办案警察进行了胁迫,甚至警方声称受害者是”蔚山的耻辱“,由此招来了政府高层的调查和处分,也受到了媒体与相关团体的谴责和抗议。

  而在电影里,导演显然是淡化了这些重要的内容,除了那个像审问犯人一样问话的粗鲁警察,就只是让一个连脸都看不清楚的便衣警察,说了句,”小丫头让这儿(蔚山广域市)都跟着丢脸“。

  对于警察的描述,重点放在了那个老警察身上。他是”老师的母亲“(赵女士)的情人,可却在面对情人被(联系后面情节,推测是其原配及亲属)围殴的情况下,慌忙逃走,又在赵女士面前,说花玉,”没做错为什么自杀呀“这样荒谬可笑的话(表现了警察内部,将被性侵犯的受害者视为犯错的观点)。他甚至还跑到韩宫菊面前,让她去签能让强奸犯脱罪的合意书,将警察的不作为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在这里,警方的失误被掩盖了过去,暴露韩宫菊信息的,变成了为她建立粉丝网站的那班同学朋友。

  可以说,导演回避了这个事件之中,最让韩国民众愤慨的事情,正是因为警察的歧视,让受害者丧失了最后的防线,遭受了随之而来的所有打击,甚至立了一个坏榜样,让更多的被性侵的受害者,再也不敢相信警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一点,纵容了性犯罪。

  导演的轻描淡写,就是想让观众在谴责这个老警察的时候,相信这样的警察,只是极少数,也算是保全了警方的颜面。

  因为我所能知道的,只是媒体的一些报道,所以,影片更多的改编之处,就不清楚了。但至少从这几点上来看,就可以发现,导演在反省与呼吁之中,也选择性的将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淡化了,却强调了主角的"自我救赎",只有在一句,”接受道歉的我,为什么要逃走“之中,才隐晦的表明了这个社会的责任。

  事实上,一个受害者,只能选择自我拯救,本就是说明了整个社会的黑暗。但更多的人,则是分散的纠结于:韩宫菊的父母不负责任,在女儿需要帮助时,不但没有给与任何帮助,还落井下石,借此赚了一笔。而她自己也不懂分辨好坏,结交了”这样“的两个朋友,才导致自己遭受了性侵。她之后结交的朋友,一样是泛泛之交,不但在危难之际,不肯接电话,给她安慰,甚至也因为她们的鲁莽,才把自己暴露了出来。至于校长,也是道貌岸然,完全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将韩宫菊赶出了学校。最最可恶的则是警察,非但不保护受害人,还将她的悲惨遭遇视为她自己的错,甚至在助纣为虐!还有那些暴露受害者信息,甚至公布照片的媒体与个人,同样只是为了取悦大众的好奇心,全然不顾对受害者的伤害。

  但这些情况都指向一个观念:“重男轻女”,蔑视女性的合法权益,歧视受性侵的女性。

  假如这种情况不改变,被性侵犯的女性依然会觉得自己”脏了“,在被性侵时,她们还是不敢反抗与开口,并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可这种羞耻,是围观的群众强加给她们的,真正羞愧的该是漠视她们的人,而无耻的则是犯罪者。

  其实,老师的母亲”赵女士“,除了是一个正面角色,给与了韩宫菊关怀之外,也是一个与韩宫菊相对照,表现着无奈的女性角色,这在她被殴打之后,躺在床上与韩宫菊的对话里可以看出。赵女士其实是想要与怯懦的老警察分手的,但是不想继续单身的她,还是选择了这个想与她结婚的老警察,因为,在这个社会上,谁又真的比他好多少呢?

  导演用学游泳以及最后一个在海里游泳的镜头,来表现他希望,受性侵的女性,“坚强的活下去,自我拯救,走出阴霾”的想法。但这个真实事件本身所感染的绝望气息,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就像韩宫菊身处大海,毫无依靠一样。所以,很多人看完之后,感觉沉甸甸的,想要去咒骂,去反思,去鼓励……

  我在一开始也存了很多疑惑,很多想不通,但我把整个事件里所有人的表现联系起来,才真的发现这个事件背后,一切问题的根源:家庭的漠视,是因为韩宫菊是女孩。那些强奸犯的家属,之所以可以如此理直气壮的嚣张,不是因为有钱有势,而是因为,那是他们的儿子,而受害者是女孩。

  能将被强奸的女性视为失贞,进而歧视她们,真是匪夷所思的观念,而对于妓女的同情,无论是否被迫,都是如此泛滥,更是让我哭笑不得。

  或许吧,自以为“重男轻女”依然严重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的中国人,是不能感同身受,日韩社会之中,女性的遭遇是如何之痛的。

  我们更多的是从任何作品里都看到,腐败,专制,阶级对立,贫富差距,污染,道德缺失,人心冷漠,数典忘祖……

  导演的手法其实很不错,先按下了作为背景的暴力事件,直接描述韩宫菊如何开始新生活,而对事件的揭露,则采用了插叙的手法,让人看了,就真的像是在跟着韩宫菊做一场噩梦一样,而她的遭遇,也因此变得格外触目惊心。当然,最棒的还是女主角千禹熙的表演,她将一个彷徨又不够坚强,显得内向孤僻,却始终不肯放弃,而又情窦初开的女生,表演得恰如其分,让人不得不为之心碎。

  可是,这一切都把真实事件背后的真凶,重男轻女的观念,淡化了,除非你问,他们包括警察在内,为什么要歧视受害者,而强奸犯的家属又为何能如畜生一般无耻?又或者,你仔细去思考了,恩熙她们为何在短信中说了鼓励的话,后来却在知道真相后又不敢接电话,或许,才知道,遭到轮奸的韩宫菊得不到安慰与保护,只是因为,她是女人,而一个女人被侵犯,在韩国,他们认为这是女人的错。

  或许,你想说韩国的电视剧都将女主捧上天了,无论如何,要啥有啥,让每个女人都有了一个韩剧梦,他们怎么可能如此重男轻女。又或许,你想说,你以为中国不是如此吗?

  那导演的反省,于你来说只是消遣而已。

  当然,我也知道,导演对于这部电影的这些改编,除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实也是为了迎合国际市场,尽量减少电影的局限性。

  可是,我还是难以对此表示欣赏,因为,我始终认为,对于事件本身的忠实,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假如你也歧视遭受性侵的女性,甚至就是歧视女性,不尊重女性,任由这样的风气弥漫,你的家人将不会受到任何保护,你也将失去你的家庭。

  别让她们,只能选择自我拯救。

  《韩公主》观后感(十):为什么要多说那一句话

  看这个片子是因为寝室室友看过之后收到了刺激,韩国这类题材不少,就看了一下。

  相比她,因为我之前看了素媛熔炉少女等片子,对于这个还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说不揪心不可能,抛弃孩子的母亲,先向社会恶势力低头的父亲。

  但不理解的是,但从片子的演绎角度,为什么第一次混子头已经要走了,女主要替那个懦夫强出头,这在我看来才是女主热火上身的源头。如果她没有那句话,混子头已经背上书包走掉了,没有了这次的激怒,可能也就没有以后的43人“聚餐”。

  女主的朋友很悲情,可是大家记得老师妈妈的男朋友说了一句话吗?没有一点的错的人,怎么可能去自杀。女主的朋友找了那样一直懦弱惹事的男友,并且在开始时和那群人混的看上去很熟络,没有一点保护自己的意识。这些就算了,她不仅仅是把自己弄得很脏,可怜的是女主。

  没有正义的社会当然很恶心,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我们看过这部电影,去了解了真实事件,除了为了可怜的人掉眼泪,我们更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所有的这类题材韩国电影的导演不可能仅仅想表达的是经历了这些事的人多惨多可怜,更多的是警示,告诉我们,生活有非常不美丽的一面,我们要离他,远一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韩公主》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