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王牌》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5-07 20:3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王牌》经典观后感10篇

  《王牌》是一部由范建浍执导,林志玲 / 梁家辉 / 钟欣潼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牌》观后感(一):当没有智商的正方碰到没有智商的反派

  1.梁家辉作为领衔主演男一号,总计出场了不足二十分钟…

  2.志玲姐姐也知道上了年纪不能总当花瓶了,但真的不是豁出去扮丑就能瞬间变实力派的,没人觉得解放后一农妇扮相,还是软绵绵台湾腔太违和么?

  3.邬君梅女儿那个角色被逼供后,问:我是不是成了丑八怪?回答说:你本来就很美。后面是不是少了一句:韩束冰肌水?

  4.所有的中枪飙血镜头演员的血腥妆,都假到不忍直视。

  5.即便作为群戏,你有名有姓人物也太多了…姓名代号绰号真心记不住啊。然后大boss秘书自己人,中学生是自己人,女警察是自己人,等等等等除了反一反二,几乎全是自己人,这是私人定制里抄的么?

  6.我知道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最后是个无解的罗生门,一团乱麻。但你拍戏不能这么干啊!

  7.闪着二十年前拍西游记龙宫戏的粉红发廊灯光,弄了两个玻璃瓶子,就说一个是女地下党心脏一个是手指头效果能不能再拙劣点…

  8.反一你字幕强调了他是个博士民国的博士相当值钱啊!又说能一眼看穿人心弄玄虚,可审人怎么一点高智商的办法都没有!还是没完没了的酷刑酷刑。我党营救同志也不需要任何有勇有谋,只要准备够了金条,就能搞定。跪了。

  《王牌》观后感(二):墙裂推荐年度扫帚奖候选影片

  看完了觉得整部电影节奏不太好,前面太松,后面太赶,最后已经没有时间说出真相,不知道会不会有续集,如果没有,那就是完全失败的电影。

  还要对化妆吐吐槽,太烂,刑讯的场面本来很瘆人,但是看到每个演员脸上红彤彤的的样子,就一点都不害怕了,反倒觉得演技太烂。特别是,那些演员脸上都被打的乌兹熬青,居然嘴角眼角都没变形,还是完完整整的样子,只是在外面糊一点红色橡皮泥,真败笔。

  影片最后还想玩玩人性光辉可惜无厘头般的悬疑之下,已经黯然失色

  最后的问题,谁是王牌?

  这还不简单,全部枪毙,还有拍续集的必要吗!

  《王牌》观后感(三):王牌很牛逼啊,得要查资料

  王牌在扑克牌里意味着最大的牌,是胜利关键。为了争夺或者保护王牌,其他牌都可以被牺牲

  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那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准备长征时期。目前的史料披露,其实长征并不是仓促准备,而是有一个长期的预案,包括物资策略情报等多方面的准备。(具体可参见论文《中共、粤系、蒋介石:1934年秋的博弈》http://lt.cjdby.net/thread-1545817-1-1.html有详细的史料论证)

  当时,中共和共产国际关系还非常密切,长征这样全局性的战略规划,需要与共产国际磋商,也需要共产国际的支持和援助。而在当时,上海是实现这种交流重要窗口。观察电影,有欧洲人参会议,必定是这种原因

  另外,长征必须打通行军路线,当时老蒋的中央政府,缴共态度较为坚决,分别从东北南三面压迫苏区。中共中央转移,必须获得两广军阀的默许(当时桂系与粤系结成联盟,与蒋介石貌合神离,对抗老蒋的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苏区其实是两广军阀的屏障。两广军阀与老蒋都打共产党,但都希望对方和共产党拼个两败俱伤,自己好渔翁得利。前几次中共反围剿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在于两广军阀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所以苏捷那个广东来的党代表必须加入磋商,调整并知悉长征的战略规划,回去好向两广的军阀开展工作

  根据上面的分析,什么是王牌那就很清楚了。王牌指的是中共中央,王牌行动指的是“长征”的战略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对中共中央战略转移的路线、方向目的地、协助者等一系列信息。这需要经过过多方磋商,规划也要审慎修订、布置执行,而且规划的内容必须保密。上海的两个会议,应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针对长征的战略规划,在中共、共产国际、两广军阀之间达成默契,而且可能涉及一些与两广军阀之间的私下利益交易,促使桂系和粤系不打击红军,或者至少置身事外(这可能就是第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二、是在中共内部布置任务,派遣党员分别与共产国际和两广军阀之间维持联系协调执行长征的战略规划(这应该是第二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代表广东党委出席的苏捷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参会的,可是第二次会议被特务打断了。)

  至于被抓住的几个人,应该就是长征战略规划的信息联络员,承担着执行规划,协调各方的任务。这些人必定掌握长征战略规划的详细内容。这些内容绝对不能被蒋介石的中央政府破获,否则“长征”将面临推迟或是流产的危险。在电影剧情发生时候,第五次反围剿本身就快撑不住了,红军和苏区有被消灭的危险。所以,中共中央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后果。人被抓住之后,梁家辉列出了三个必须被保释出来的人名,应该就是中共中央、两广军阀、共产国际三方关系的主要协调人员。推测应该就是:王霞芬、施敬东、还有苏捷。这三个人了解全部内情。

  关于电影时间节点与长征时间节点,关系密切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电影中,茶楼抓捕事件发生于1934年11月10日,此时红军正在试图突破国军第二条和第三条封锁线,这两条封锁线在粤军和紧挨桂军势力范围。事后,大概在11月15日突破了封锁线。由此可见,这5天,和电影情节发生的时间完全吻合。

  合理推断是,被抓捕的几个人了解红军最近数天之内的行军策略,苏捷应该是负责协调广东军阀的党员。这几个人,要么被营救,要么全部死去,如果此时泄密,红军突围行动很可能失败,生死存亡

  就这个危机的紧急处理,梁家辉执行的营救行动,其实有三种策略:1、上策:所有人都营救出去,这样可以让他们继续执行之前的计划,因为再次磋商、布置将会浪费时间,增加风险;2、下策:让他们全部死去,这样虽然会导致计划被延迟执行,但是可以避免泄密,免得蒋介石拿到打击桂系和粤系的口实,维持中共中央与两广军阀之间的合作,留下战略转移的线路;3、中策:利用敌人对王牌的认识错误,让敌人误以为王牌是一名重要首长,低估王牌行动的意义。让被抓住的人中的一人作为王牌死去,解救其他人。

  上、中、下三策其实都可以保证“长征”战略规划的秘密性,只要战略规划没有泄露,就可以说王牌(中共中央)存活。目前来看,电影中实现的是中策。我看有人说王牌行动是党内为了清除叛徒而设计的一个诱饵行动,我觉得这低估了这个行动的意义,也没必要搞这种行动。观察资料,那个时期是革命最艰难的时期,加上中央政府对待投诚共产党员的政策宽大,落网的共产党员有大部分都叛变了。当时红军岌岌可危,中共中央自顾不暇,没有余力搞这么个大行动,牺牲那么多好党员就为了抓叛徒。保存革命火种,保护中共中央,牺牲再多人都值得,丢卒保帅,正当;为了抓叛徒,牺牲那么多人,根本不值。

  关于王霞芬的死和赵碧薇的责任。如果王霞芬没死,那么就实现了上策,但是她死了,意味只实现了中策,还是对王牌行动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要追究责任,为什么她会死?是有人出卖?还是有人胆怯,没有执行好掩护任务?这里涉及了赵碧薇。对这件事, ”蟠龙“不知道王牌行动的内容,估计只知道王霞芬是个重要人物,为了救女儿而出卖了她。王霞芬的死,由三个因素证明)导致,1、王霞芬自己说自己是王牌(第一个证明)。2、”蟠龙“的出卖(第二个证明),3、赵碧薇掩护王霞芬行动的失败(第三个证明)。如果主因是第三个原因,那么赵碧薇要承担责任。但是蟠龙的自首,让党判断,第二个原因才是王霞芬死亡的更重要理由。赵碧薇的懦弱,并不是致使王霞芬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她被放回来了。因此,梁家辉说,差点没放回赵碧薇。其实正是他跑去上海获得了蟠龙的自首,救了赵碧薇。

  梁家辉问蟠龙是不是查过王霞芬的行动路线。加上王霞芬跟施敬东说她刚从老家回来,两人之间意味深长地对视。其实,很容易推理出这个结论,其实王霞芬是回中央苏区(老家)汇报工作并接受任务去了,她回来上海参加会议,是带着中共中央最新指示的,也有一定代表权。蟠龙不知道王牌行动内情,认为王牌是一个人。她又知道王霞芬很重要,而且是刚刚从苏区回来,所以推断她是王牌,将王霞芬出卖了。

  关于王牌行动在”最后几年“的出现。其实很简单,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的斗争,只有最后一两年才实现实力的反超,之前都是以弱搏强,所以中共中央时常转移。比如解放战争的那几年之中,最重要的转移就是胡宗南攻击陕北,大军压境,中共中央放弃延安,在陕北游走,与胡宗南大军周旋。因此,很可能在那样的类似情形下,在情报战线又部署过王牌行动

  《王牌》观后感(四):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就是共产党最大的王牌

  看到很多网上扯淡的推测,只是觉得好好笑,怎么我觉得就没人看懂,而且还那么多的人发表文章。我给你们讲讲吧,究竟谁是王牌---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就是共产党最大的王牌,王牌行动就是要找出这样的人出来,把重要的任务付托给这样的人,而不是动摇的人,能拯救上万的同志,避免党的灭顶之灾

  请你看看王家辉最后说什么,王牌行动还在继续,因为这是我们的信仰。王牌行动就是要清除出去 非共产主义信仰的人 。 你再看看片的开头,为什么开头给这么一幕,029雨人冒死也要枪杀007号,因为7号出卖了太多的人,1934年党组织壮大,但是组织已经意识到党员信仰这个问题,所以组织必须提前清除掉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的人,所以才有王牌行动,。直到53年,组织还在清除 非共产主义信仰的人。这就是王牌行动为什么还在延续,而且未过解封期的原因。之前出卖组织的人全部死掉,锄奸团锄奸;小红妈妈和林志玲都是动摇过的人,在亲情爱情面前他们没有选择共产主义,党不再重用,所以下场惨淡,当农民垃圾;另外两个人出来之后就平步青云,得到中央的提拔做到了高级领导,这就是中央要的人。

  你的所见所闻,也许并非真相。你相信什么,什么就是你心中的——王牌。

  信仰共产主义就是共产党最大的王牌。这就王牌行动的真相——找出拥有坚定地共产主义信仰的人。

  你们终于看懂了吧!!!仔细看电影,不要看什么长征之类的解释,笑死人了,电影没有这个历史的跨度。看剧要看最后最精华的部分,那是这个剧的关键中的关键,老是猜猜猜谁和谁的关系,这样子你一辈子就跟那些下线的共产党员,永远也弄不懂什么是王牌。

  王牌行动你也可以理解成,谁从监狱里面没有出卖组织,只要能活着出来的,就是共产党的王牌,这些就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是那个时代组织可以信任的人,委以重任的人,就是党最大的王牌。

  你带着这个再去看这个电影,你会发现所有的情节,对白都顺利成章。

  《王牌》观后感(五):我看王牌

  看了 也骂了 也跟帖了 回想一下影评 既然导演让我们猜 我就也参与一下 爪机打字费劲 又不爱用标点 各位看官将就一下领会精神啊 说王牌是什么 我认为字幕中多次出现王牌行动成员某某 是个提示 当时斗争环境复杂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这个王牌行动旨在 揪出卧底和安插卧底 枪决小红时出现的年轻狱警也是王牌行动成员 之后未表 他就是代表成功卧底的共方人员 暗示还有很多成功的 而玲姐害怕见到另外两个女的一幕 可能是a死前单独交流时告诉她人人可信 你们几个中也可能有卧底 不可能这么巧 去一次北京 老熟人都来了 可见是玲姐的出现又使得她们在此接受调查的 小红妈的自首 可能救了玲 证明她是真话没有嫌疑 也把他翻看卷宗时掌握的另外两人或其中一个 揪出来是敌方卧底 比较悬的是女校老师 因为她和女校工隔窗对视的镜头怪异 梁说王牌行动还没结束 当年有在教堂顶说多重要 可见是个长期计划 综上我说王牌就是卧底和揪卧底的行动

  《王牌》观后感(六):谁是王牌?

  谁是王牌?个人感觉王牌是一个行动代号,并不是某一个特工的代号,整个故事里没有人是真正的王牌,或者也可以说监狱里所有人都是王牌,赵碧薇这个角色看似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但实际意义就是一个配角,她可能是监狱里唯一一个没有信仰组织之外的人,她被捕可以说是有意也是无意,只有跟王霞芬见面才能让小女孩认母亲,而赵碧薇的丈夫高秘书对于咖啡店围剿一事也应该提前知道,但因为个人的叛变没有把消息通知组织,但赵碧薇应该对此事之情,所以各个特工的入狱赵碧薇可能一早知道。所以她能幸存也应该算是合情合理,高秘书的荆轲刺秦王可能是苦肉计的一出,这样可以保赵碧薇周全,但必须牺牲王霞芬。石梅这个角色很耐人寻味,她女儿入狱,为救女儿出卖王霞芬,这是明面上的事,但小红却早于王霞芬过早牺牲,这点无从解释,而由施敬东和苏捷的身份来看入狱后的牺牲顺序可能已经安排好,老方第一个冒充王牌牺牲,但太快不够力度,组织可能决定牺牲几个低层次的同志作为增加力度的筹码,随后是最菜鸟的小红和王霞芬,对于赵碧薇的存在组织是没有计划之内的,否则可能赵碧薇会先于小红牺牲,经过这样的顺序排列后,蟠龙石梅看到救女无望,但又不想成为组织的牺牲品,随即将计就计摆明变节态度,让组织的计划另谋高就,但她这个角色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进退圆滑,虽说变节但却没出卖组织,就像高秘书一样,一副金盆洗手的架势,而最后王牌行动的成功也说明,虽说在狱中特工受到损失但还没受致命打击。。。。整个故事的梳理差不多就这么多,写了这么多,很罗嗦,但只是想把目前的想法记录下来,或许以后再看一遍时会有新的见解,温故而知新么!

  但假如事件的经过真像其上所描述的那样,那么《王牌》这部电影,便是神剧,它不但反应了我们的同志并不像表现的那样“忠贞”,也表现出组织对于我们同志生命的淡漠和冷酷以及借着信仰的概念对国民进行强迫洗脑的过程!如果真是这样,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之作,也许片中的石梅或许就是看透了这其中的水太深,最终选择了明哲保身的做法!

  2015.2.7《王牌》

  《王牌》观后感(七):很明显是一部被阉割的力作

  1、首先要明确的说这部电影是垃圾,垃圾主要指剪辑,故事和拍摄以及演员的表演都应该是不错的,但就是因为剪辑把故事剪得七零八落,导致一部悬疑推理片逻辑混乱,只能沦为垃圾;

  2、影片的BUG就是楼主没看懂的地方,为什么蟠龙(女警)要出卖王霞芬,当然不是为了让她到下面去陪女儿,故事原本设计的应该是让她出卖王霞芬来换取其他人的平安包括蟠龙的女儿,结果拍的时候让她女儿第一天就被枪决了;

  3、其实枪决女学生(023)的情节无论从哪看都是BUG,因为共产国际的介入,国民dang才会妥协3天放人,如果外部压力大到让当局妥协,就更不可能在这个风口浪尖枪毙一个菜鸟去激怒外界;

  4、影片剪掉了或者本身就没有交代清楚另外两个女的面对审讯的口供,但从敌人在最后关头处理她们不同的态度可以知道她们应该是妥协了,而且负责审讯的博士说有三条证据,蟠龙的出卖只是其一,另外两条应该就是这两个女党员的口供(算一条)和王霞芬自己的表现(算一条),在53年的时候林志玲的角色偶遇这两位发现她们仍然在党内工作时表现出的惊恐也应该是这个原因;

  5、最后说说对王牌的理解,王牌实际是一次行动,不能片面的解释为锄奸行动,应该理解为以上海地下党为主的中国共产dang与共产国际的合作,或者说是中国共产党希望追随国际共产主义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但由于当局的干扰遭到破坏改为三天后在船上召开),只有这样才能解锁为什么王峰在最后对蟠龙说的:”王牌行动不会结束,还在延续,这是我们的信仰……“,这里他把一次行动升华到中国对共产主义的追求的高度(当然这样的情节与史实不符,尼玛我自己都觉得好牵强,但只能是这样了)。

  最后解释一下标题,因为标题是我对影片的真实评价。为什么说是力作呢,因为演员比较强大的阵容和剧情铺设的层次及安插的线索,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审查制度你懂的,导致最后排成一个乱七八糟的东西。

  《王牌》观后感(八):评分基本还是靠谱的,也就4,5分吧。

  这个故事还不错,联系上时代背景可能更精彩,但是导演没有通过镜头表达给观众,哪怕是加个旁白字幕也好,不知道是故弄玄虚还是拍得太隐晦,结果是导致绝大部分观众没看懂。没看懂的观众看到的只有酷刑,地下党,血腥暴力,难怪大骂是烂片了,其实是导演的责任,怪不得观众。

  几点破绽跟疑问:

  1.国民党抓共产党不仅是为了杀她一个人,而是为了消灭全部地下党组织,更重要弄到共党的各个方面情报。影片中每抓到一个共产党,马上枪毙是为什么?如若这样,渣滓洞,白公馆还会有存在的必要吗?

  2.林志玲本身是编外人员,既没受指派也没受过训练也没经过考验和经验,凭什么指望她去承担营救王牌的任务?而且她成为王牌,破绽肯定百出,敌人会信吗?高秘书的智商严重偏低。而之后,共产党凭什么还要审查林志玲的责任,她不承认自己是王牌有什么责任?你给过人家教育还是开过工资,人家根本就不是共产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你地下党人带孩子,牺牲了丈夫,容貌,遭受严刑拷打,应该给人家补偿才对。这么拍显得太不讲理了。

  3.小红去执行任务,还有空问她妈拔指甲疼不疼?6岁小孩的智商吗?石梅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叛徒,看着女儿拿着她的信物包去执行任务,竟然不阻拦,事后才去营救,天下有这么狠的亲妈么?小红进了酒楼就举个包喊,谁的包??!!真拿地下党是白痴啦??

  4.林志玲跟高秘书也就是老A的关系,从林一被抓,宋就该知道。都怀孕了,两个人的这种关系,这种事能瞒得了搞谍报的吗?还弄得高秘书跟林志玲没关系似的。

  5.来那么多特务武马长枪的在酒店附近,来了那么多地下党就没人有警觉?可能这段就是为了设计个枪战。举行这么重要的会议,会选在人多的市中心,会议这么多重要人物,之前没有人警戒会场附近?

  6.小红举个包到酒店里那么喊,铁证是地下党的事实了,石梅还找监狱长妄图营救,石梅是地下工作者,会不懂这根本不可能?还出卖王霞芬救女儿,什么逻辑能力?

  7.石梅是叛徒,只凭她调查王霞芬的路线和行动一条就定了性了,更何况她还去求过监狱长。王峰凭什么还保护她?共产党对待判徒是这个作风么?

  类似的破绽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说了,但是作为电影,剧本拿来,不开个研讨会,让人分析下,找找破绽,合不合理,合不合逻辑,是不是不太负责任呢?作为电影,还过得去啦,不算好,也不算坏,个人认为导演编剧水平不如《风声》。

  《王牌》观后感(九):光有好的食材,未必能做出好菜来

  相信大家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不知道以前有没有“食材”这个词,反正我是看了这个节目才知道的。有了好的食材,人们往往想到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好菜,但事实并非如此,好的食材只是好菜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要想吃上一道好菜,厨师的厨艺至关重要。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演员好比食材,导演好比厨师。电影《王牌》汇集了梁家辉、邬君梅、苏瑾、郑则仕等一干又有名又有营养的上等好“食材”,也有林志玲、钟欣桐等好看有名但营养一般的“食材”。不知制片方和导演何方神圣,请来这么多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出演一部国共两党斗智斗勇的谍战片,不是说他们不能演此类影片,而是感觉要做一道老北京炸酱面,食材用的却是意大利通心粉,总感觉怪怪的。也许厨师的厨艺高超,就用这些食材也能做出地道的炸酱面来。

  这个厨师名叫范建浍(浍,念kuai,也念hui),名不见经传,至少在我的“电影资料库”中暂无存档。

  我们来看看范厨师是如何做《王牌》这道菜的:他选用志玲姐姐当主菜,含糖量极高,好看,但营养一般吧。志玲姐姐是大部分男人的梦中情人,适合演一些时装爱情片,只要有脸蛋和身材足够了,一旦演古装或者主题比较严肃的题材,她那至少三个加号的娃娃音一出,你浑身掉鸡皮疙瘩,当年小乔一句“萌萌,站起来”萌翻了所有人,以至于到现在我一想起这句台词就浑身不自在。所以当你看到《王牌》中志玲姐姐衣着简陋,满头白发,相貌丑陋的扮相准备向组织交代问题的时候,那标准的志玲音一出,你不想笑都不行,不想出戏都很难。我不知道范导演是出于什么目的要启用志玲姐姐来演这个角色,你要的做的菜是辛辣的川菜呀,不是水果沙拉,不是松仁玉米,不是奶油蛋糕啊!作为全片的一号,那是需要演技的呀,至于志玲姐姐有演技吗,我只能用“呵呵”来形容。同样是演谍战片,你看看周迅和李冰冰是怎么演的《风声》?当年我断言李冰冰一定能凭借李宁玉一角获奖,果不其然,金马奖兑现了。就算你要选用港台演员,你可以请莫文蔚,可以请刘若英,可以请舒淇,还是放过志玲姐姐吧,至少她也是我的梦中情人啊。

  主料选错,这道菜味道也就一般了。好在配菜还不错,多少能提点味。

  选用梁家辉(家辉兄是我最喜欢的华人演技派男演员,没有之一)做男一号,其实在全片中是二号主演,算是主要“配菜”了。梁家辉好比一块上等的好肉,无论哪个厨师做,味道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惜给的镜头不算多,未能充分发挥。不过,家辉的表演还是不错的,由于不想剧透,这里不多表述,以后我会专门写个专题,谈谈梁家辉的表演。

  邬君梅当然也是演技派,尤其是成为“垃圾婆”用上海话训斥看不起她的那个青年妇女,形神兼备,赞一个,当然这与她本身就是上海人有关系,虽然早已入了美国籍,但这些年一直在国内发展,也算是出口转内销吧。如果说邬君梅在整道“菜”中起到什么作用,我想是大料吧,虽然不多,却很提味,苏瑾也是如此;郑则仕也是一块好的食材,寥寥几个镜头就完事了,当做“葱花”了;至于钟欣桐,顶多也就是点缀用的萝卜花。

  其它演员不熟悉,不做点评。

  新厨师做出的菜往往会受到食客的批评,不是食材的问题,而是厨艺欠佳。建议范厨师好好学学宁浩,当年的郭涛、黄渤、徐峥、刘桦、岳小军等人也都不算最有名的“食材”,可就是在宁浩这个新“厨师”手中,做出来的“石头”怎么就那么好吃?

  《王牌》观后感(十):王牌 影评~~~~

  整部电影的感觉就是血腥暴力+莫名其妙~ 吐槽几个地方:

  1.小红就义那段,虽然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内容,但是还是被台词雷到了,找男朋友(是男友吧?)献上初吻也是最后一吻~ 原谅我看完之后想发笑

  2.好多地方没交待清楚,阿娇和苏瑾最后出现是虾米意思,志玲姐姐为·嘛那么吃惊?

  3.志玲姐姐的傻儿子演技好差劲啊,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装白痴,不忍吐槽了~~

  4.邬君梅真是不管什么戏都免不了风骚路线,勾引郑则仕那段也是醉了~ 5.导演,能不能别这么血腥,我胆子小 ::>_<::

  影片亮点:

  1.志玲姐姐这次出乎我的意料,演的不错,除了台词偶尔能听出几句台湾嗲,整体还是不错的,赞一个!

  2.王霞芬就义,感动了~~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王牌》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