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是一部由张一白执导,彭于晏 / 倪妮 / 郑恺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匆匆那年》观后感(一):Bad Romance
陈寻说,你可以骂我,你可以打我,但你不能说我没努力过。
方茴是个奇怪的女孩,一个蜷缩在壳中的女孩。她有同龄女孩一样的向往,却从不会主动追求。即便你千辛万苦的将她勾引出来,但只需一个眼神的疏忽,她就会重新缩回去。
陈寻对她的感情有多少是出于爱情,又有多少是出于好奇。一个转学生,冷若冰霜却颜值出众,各方高手都不得其门而入。身为班长,又一表人才,这时候不显示自己的鹤立鸡群更待何时。两人你来我往的情愫,与其说是你情我愿,不如说是因势利导。他们在坡上推了一下皮球,而后都只是皮球带着他们滚动而已。
方茴的自怨自艾和矫情,几近让人抓狂。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眉头一紧。在她心里,你是我男朋友,就应该在最明显的地方点上一个大大的守宫砂。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对我讲得每一句话都要真心。而一旦你惹我不高兴,不要试图解释,不要说对不起,我如丧考妣般从你身边滑过,充耳不闻你的任何话语。
需要一个多么阳光的伴侣才能忍受如此的冰冷刺骨,而那年的陈寻,显然不足够。
大学入学,军训拉歌。当此起彼伏的“好帅啊,好喜欢啊”在身边响起,方茴惊恐的表情,将她的不自信表露无遗。试想如果此时陈寻的女友是沈晓棠,她的表情一定会是自豪的翘起嘴巴。
第一个站起来合唱,逆行走到男生方队主动搭话,打电话一起看升旗。被方茴搞得疲惫不堪的陈寻初遇沈晓棠,就像一个将要冻僵的人看到了太阳。一起练歌错过电话,忘记生日,吃饭被方茴看到。这时候其实方茴对于陈寻来说已经仅剩女友,这个称谓而已。
而方茴的冷处理,最终连这个称谓都丢掉了。而后再回来苦苦相求,就显得更加的不知所谓。反观沈晓棠,追你的时候,磊落的展现自己,追求但不迎合;离开的时候,一个嘴巴一笔勾销,再不出现。云泥之别。
影片表现的情感不知所谓,但我不会说它不好,因为那是的情感的确就是不知所谓。只不过作为引子的摄影师七七奇怪的行为一再被纵容略显诡异了。
影片除了好多年代特点的歌曲串烧外,就是廖凡和桂纶镁毫无意义的一瞥而过,以及让我看了演员表后特地倒回去一边细看,一边大呼 what the f**k 的黄觉了。
《匆匆那年》观后感(二):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故事里让我看到青涩、飞扬、誓言,看到青春、回忆,看到彷徨、无奈、青涩,也看到成长、疼痛,看到曾经,我想影像于此就足够了吧。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点睛之处,让我的心跳了一下。我们总是执着着曾经,不愿意放下,放不下青春美好,放不下曾经的付出,放不下相亲相爱,放不下争吵又和好。只是放不下,放得下的又能如何?
匆匆那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连深刻在白杨树上的誓言也找不到了。我们怎样仓促的走过了许久的曾经,又忽略多少应该怀念的东西。
-----看完电影的絮叨,也不算什么影评。
《匆匆那年》观后感(三):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唱的比演的好听
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原著小说,心疼方茴,气愤陈寻,感慨友谊,怀念青葱岁月。
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没能满足我的期望,或者说很多人的期望。知名演员没错,可惜带入感反而没那么强,怎么看也没有高中青涩的感觉。
一开始的杀马特非主流小黄发就不说了,导演哪加了这么个角色,简直就是某手机的硬广,彭于晏的发型确实显老更显胖,说好的小鲜肉呢?
如果说开头就是个引子我也就忍了,继续看吧,高中课堂上老师还带着读唐诗,尼玛啊,怎么看怎么像小学生课堂,难道是看错节目了?整个一个翻版的一年级,可是一年级里小马哥都比他们可爱多了。
接下来是主演的介绍,不多说啥,按部就班而已,吃饭时某牛奶的植入性广告又一次让我跳戏了,郑凯来了句“吃啥补啥”,我看导演一定是猪脑子吃多了。
接下去,剧情顺利成章却毫无铺垫地,陈寻喜欢上方茴——只因为她画板报时,陈寻多看了她(白花花的大腿)一眼?!
然后,陈寻知道了李贺的时,回忆那段说不上什么赶脚,鬼片?王刚讲故事?总之就是没有一点纯爱地赶脚。
打群架之后画面一转,来到了现在这个时间,赵烨结婚,陈寻过来陪他看婚纱,赵烨给陈寻带上头纱,两人亲亲的画面这是不忍直视,难道这年头没有基情的电影真就不好意思上映?
林嘉茉没有应有的直爽,苏凯没有应有的帅气——曾小贤的长相配上汉奸头,你还敢有太多期待吗?
话说高中的岁月匆匆过去,众主角们到了大学,当然除了赵烨——他学习差,倒腾衣服去了。大学里赵烨认识了沈晓棠——这女生的颜,气质打扮真心不敢恭维,那头型跟非洲土著似的。要说陈寻喜欢他什么,杀马特说了,胸大!
后来的后来,故事的高潮来了,陈寻和晓棠住在了一起,方茴怀了别人的孩子,陈寻为了维护方茴又和晓棠闹掰了。我就想知道邝强说那事的时候陈寻不是搬出去住了麽,怎么又回宿舍了,以及方茴怀孕了老师非要追问这孩子是谁的是什么意思,又不是她家长。
总结起来呢,故事情节太松散,完全没有代入感,只有看了小说才能理解人物的感情,所谓的青春怀旧也和sex 大白腿分不开,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文艺片。但是还是有几句旁边打动了我,比如:
那时的我们原以为人生只有相逢,没想到还有错过,还有遗憾,还有来不及。
又比如:
永远不是以前也不是以后,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永远。
最最打动我的还是王菲的主题曲:
我们要互相亏欠 我们要藕断丝连
《匆匆那年》观后感(四):匆匆13年
无聊的周末,用无聊的电影打发。
应该是从《那些年》之后吧,这种青春类型的电影一个接一个,早已有了免疫力,也过了矫情的年纪,自然不会去电影院把钱浪费在这些雷同的电影上,但是这些电影用来打发周末还是很不错的。就这样在一个无聊的傍晚,躺在床上,拿着手机看完了这部《匆匆那年》,竟然还数度落泪。
2002年~2015年,13年,不得不感叹时间的匆匆。脑海中用力搜索那个长得有点帅,笑起来坏坏的男生,样子竟然是模糊的。曾经以为的海誓山盟、一生一世终究抵不过时间。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暑假打家里的座机找我,扭扭捏捏说的一句想你都能让自己心跳加速好久;那个时候当同桌,都想踩着桌子下面的横梁,于是两个人的脚总是在打架;那个时候纸条传来传去,情书是刘德华的《爱你一万年》,致使分手后我从来不唱这首歌;那个时候怕影响学习,明明心里已经喜欢的不得了,却还是狠狠的保持着距离,如果我说在一起三年才牵手你信么;那个时候会因为他跟别的女生多走的近了而吃醋,哪怕是自己最好的闺蜜;那个时候心情跟随着他的心情波动,没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个时候整天以泪洗面,真正感觉到心痛是个动词,而绝非形容词;那个时候他说什么都信,以至于被劈腿了却始终不愿承认……
那个时候早已远去。
如果可以,我希望人生重新来过,不会在自己还不懂爱的时候去爱,也不会在该放手的时候又仅仅抓住。只是,虽然希望人生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但是心里明白没有这个机会,自己也不曾后悔。那不是青春的全部,却是自己青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我们不可能成为朋友,因为曾经爱过,也不可能成为敌人,因为彼此看着对方成长,从青涩稚嫩到成熟。我想,我们把彼此埋在心里,我常幻想当自己渐渐老去要离开人世之前,应该很想再见对方一面,相视而笑,说一句“谢谢你陪我走过人生的一小段路”。
去年的12月份,我领证了,去年的元旦,他结婚了。我很庆幸当时跟他分开了,因为彼此真的不适合,只是那种青春的纯粹的感觉,应该再也很难找到了。我现在很幸福,祝你也幸福。
匆匆那年,我们互相亏欠,不再联系。
《匆匆那年》观后感(五):不悔梦归处 只恨太匆匆
匆匆那年中到了最后陈寻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是方茴 当他喝的烂醉的时候 依然记得他曾对方茴说的那些话;当他知道方茴不见了的时候 他对林嘉茉说 有消息第一个通知我 可能当初他选择跟沈晓棠在我们有很多一样的地方 两个人在一起时间长了 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在这期间也可能会出现一个沈晓棠 可是真正当一些事情发生之后 你才会知道你心里那个人是谁 当最后方茴与所有人没有联系之后 陈寻一直在等着她 陈寻犯过很大的错误 但方茴心中依旧有他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有些错误可能是无法拟补的 但我们为何不给对方一个机会 一个能让自己幸福的机会 当一切回归自然时 你会发现那个现在让你厌倦了的人 他所有的闪光点 不要因为追求一时的自由 一时的放纵 而让一些真正爱你的 对你好的人离你远去.
《匆匆那年》观后感(六):简而言之
恩,我不can,可是我就想bb
魏晨演电影还真是算了,说真的 不带眼镜的那个镜头与其说是穿帮 还不如就这样比较好
彭于晏挺帅的 郑恺没有赵火花逗 倪妮不好看 张子萱 恩 花瓶
果然 陈赫才是卖点 出现的那些镜头我都笑了 哈哈哈哈
最后 方茴在那个什么鬼桥上的回眸一笑让我在那一刹那觉得还真漂亮 果然 还是得换个发型和衣服
总的来说 还是能看 20块钱没亏
以上
不过 ,在回来的路上,几个朋友一起 关于高中时间的怀念, 当时的各种装b,傻b,2b行径想起来,也蛮不错
现在想想 我不受别人待见 果然还是因为当初太装b了啊 诶 太年轻
当时我喜欢的人透过各种小道消息传说现在也过得好像幸福的样子。
恩 不错 我也只能这么说说 毕竟 关你屁事
但是 幼稚也是好的 恩 就这样
《匆匆那年》观后感(七):“你们活该!“
抱着实在没有好看电影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影评只有一句:我想象到它会很烂但没想到烂到了这个地步——无所不在的广告硬植入,毫无性格可言以至于后面的行为都像抑郁症和神经病的人物,跳动太大让人觉得是在放MV的情节。篮球定格的长镜头和期间个别笑点值得肯定。Over。
【方茴】
倪妮一直在演我想和你好好的里面的作女,方茴的如履薄冰委屈求全倔强坚韧变成了一种破罐子破摔和犯贱倒贴。
【陈寻】
陈寻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没有坚强的三观,三角关系解释得不明不白,他最后也没搞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爱情。
【乔燃】
【苏凯】
曾小贤一出来多读书多看报全影院的人都跳戏,他到底哪一点姿势帅然后吸引了林嘉茉那么多年的。
【赵烨】
就赵烨正常点,没上大学但创业致富最后成了个暴发户,找个了胸大无脑的媳妇,然后张罗着要拍出青春的感觉。
【林嘉茉】
如果说林嘉茉前半段还算活泼可爱的话,长大之后的她是经历多么不堪的事,从打扮到说话语气都像换了个人,老是低头看手机是闹哪样。
局外人七七和多年以后一副舞女打扮的林嘉茉说的那句——你们活该,似乎成了整片的主题句。这个故事居然就这么沦为了一个三观尽失作来作去的一群人的青春。
看过小说和电视剧版的匆匆,都曾被感动得死去活来。偏偏电影版投资大明星红宣传多,搞成这逼样,九夜茴说她像嫁女儿一样把剧本交给了张一白导演,真不知她此时作何感想。
另外我想说,一,青春类的故事不是所有都适合拍成电影大荧幕的,这种跨度太大要娓娓道来的还是电视剧慢慢说得好,否则也是浪费了好剧本。二,导演甭整那么多七七八八的广告,广告商们也自重些好不好,要拍广告就实打实拍,这样让影迷花钱看广告大家很反感的。三,做影视创作应该向文学创作一样,不能只盯着市场效益,能拍出好片子,说出好故事才是王道。现在真正喜欢看电影懂电影的观众越来越多,不是所有观众都是脑残粉,只看脸。退一步说,正是因为娱乐圈盛行只看脸不看演技不看实力,才把大陆影片市场搞得烂片盛行。作为有责任心得导演,更应该积极发掘好演员,以创造好作品。
《匆匆那年》观后感(八):我就是想吐槽一下
挺期待匆匆那年,看完了,还是忍不住吐槽一下!
首先声明,本人看过原著,挺不错的,特别是对老北京的描写!就像带你回到那个年代一样。本人算是半个彭于晏的粉儿,从≪仙剑≫就开始关注他了,除了颜值,他这个人也挺上进的!
部分内容只针对电影,如有哪家粉儿,看到后心情不适,可以点右上角儿的关闭按钮,不要骂我!
故事由一个杀马特90后引出,穿插在一场婚礼当中,开始觉得挺有新意的,后来想想,小说原本就是如此,只是小说里穿插的是方茴的澳洲留学生活,由张楠讲述,电影大抵是为了紧凑,压缩到一场婚礼当中!
说实话不喜欢那个叫七七的,直到结尾也没记住她长的什么样子!虽说是打着让80后怀念的旗号,可也不用还没坐稳就叔啊婶啊的叫,80后也有89年的,90后也有90年的,姑娘你多大,你叫的起,我都未必应的起!
其实电影挺突兀的,主角们为爱而爱,陈寻没来由的就是喜欢方茴,我是看过小说,可有人没看过啊,你好歹也交待一下!就像小说是个素材包,导演有无尽的想象空间,想起哪段抽出哪段来拍,所以整体看下来就有一种拼接的感觉!电影是用来消遣的,要只是消遣,这个还是值得一看的,也许某个片段就会令你想起过去!什么《当》《信仰》还有《灌篮高手》音乐,坐在我隔壁的女孩,听到交卷儿的铃声,说现在听到这个声音依旧害怕!
电影的商业味儿浓了点儿,与同类型的《致青春》相比道具场景也不算到位,虽然是商业片,可你也要有点诚意啊,要不我们会认为是赤裸裸的圈钱!我们的回忆不止有郁郁葱葱树叶,不要每部跟青春挂钩的片子,都带上阳光穿过树叶的画面,那些树叶每年都有的!
说一下人物吧,想到谁说谁!
先说乔燃吧,剧版的《匆匆那年》我也看过的,剧版的乔燃给人感觉就是乔燃,可电影版的乔燃你是谁?《一朵丁香花》那段,本应最出彩的,乔燃感情真挚,文章写的也好,可让你这么一念,就像一个调皮的学生故意和老师唱反调,老师让学生有感情的读一篇文章,学生偏就不按要求来。亲,你能确定你是喜欢方茴的吗?还是你在向我们解释方茴为什么选了陈寻没有选你?
再说下苏凯,说实话小说里对他印象不是太深,但能让林嘉茉,一眼就喜欢上的人,再怎么也不是这样的吧!最后的理财推销倒是挺写实的,走上社会后,也许我们都已经改变初衷!
赵烨就是团体里负责搞笑的那个人,虽然形象不符,可搞笑还是做到了!就是和林嘉茉那段,导演到底是要表达什么,他们之间的感情,连我这个看过原著的,都被绕糊涂了!要是说不明白,干脆再开一部戏,就叫《两个备胎的互相安慰》给我们好好讲讲!
林嘉茉是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看小说的时候在播《北京爱情故事》,觉得林嘉茉就是林夏那样的北京大妞,可惜电影里,性格就没那么鲜明了,她换了三个造型,使我不得不研究这应该是一个人吧,嗯,就是一个电影,应该不会这么砸钱!她和方茴的姊妹情电影是彻底隐藏了!
还有沈晓棠,虽然是个不招人待见的小三,可也是有点个人魅力的,陈寻可是为了她抛弃多年的初恋!剧版的至少我们能看到也许她更适合陈寻,但仍改变不了他们是小三和渣男的事实。可电影里沈晓棠,直到现在除了她那沉重的脑袋和个性的肤色,实在没记住她长什么样!没小说基础的,估计更要骂陈寻,渣男就算了,可这口味……
最后说说陈寻和方茴!书上的陈寻,长得帅,个高,打球好,有点儿小聪明,成绩也不赖,即使不是彭于晏的粉儿,个人觉得,这些描述他也是能hold住的,只是台湾腔始终是硬伤!这是电影男主角陈寻,虽不是北京大男孩陈寻,可不影响剧情发展的!
方茴是个令人心疼的女孩,她和所有人一样都不明白,那个说爱她要和她永远在一起的人为什么突然就不爱她了,为什么总要对她说她最不想听到的"对不起"这三个字?最后的红裙造型很好,就像书里描写的她初次登场一样,鲜红的长裙,裙摆很大,到脚踝,不是漂亮的扎眼的女生,却有本事令人过目不忘。每个看过小说的人都希望方茴过的好,都在想她过的怎么样,这个造型满足了我们的愿望!
王菲的《匆匆那年》太好听了,应该有一部分人就是因为这首歌来看的吧!
导演版的安西教练神还原!
《匆匆那年》观后感(九):槽点太多,不吐不快
槽点一:
新概念获奖作品是一封赤裸裸地表白情书,编剧你咋想的?
槽点二:
一个女学生被小流氓骚扰,家长不干预(家长不知道?这个可能性太小了。长时间骚扰家长怎么也会发现一点的)。然后,莫名的出来一个暗恋者阻止却被打死了?编剧你是真看得起小流氓的胆子。
槽点三:
方茴和男主被家长发现之后,方茴就完全不和男主说话了?把感情深埋,既然这么爱,为何要这么作?谁的青春这么作?编剧可能是你的。
槽点四:
陈赫演男神?大锅?你是不是眼瞎?况且女二还一见钟情,一下就深陷坑了自己半辈子。编剧你是真看得起高中生的感情。高中生的感情很纯洁不是惨烈更不是脑残!
槽点五:
男女主去开房,很纯洁的睡了一夜。好吧! 然后上了大学,如此深爱的二人都没有睡过,好吧。男主责任心强,可以的。然后,男主就莫名出轨了,而且和其他女的睡了。编剧,你mmp!你脑子瓦特了。
槽点六:
女二说高考就填了一个志愿,就是陈赫填的那所大学。无语了…算了…编剧的智商也是服。
男一为了女主故意写错题?WTF?男一可真牛逼,估分估的真准。难道多写一道题,多得分就不能上那所大学了。真是不知道编剧484脑子进水了?
槽点七:
男主这么宣女主,却在大学冷落女主?哎,编剧我是真服你。然后还为了一个这么丑的女的出轨了?而且信誓旦旦的说女主是她的陆地,小三是他的心灵伴侣,呵呵呵呵呵呵呵…………
槽点八:
女主一气之下和一个莫名其妙的龊男睡了。哎哟! 编剧你可真的是个傻逼。而且,而且,还特么怀孕了! 草泥马,真厉害! 堕胎这个梗能不能不用了。
槽点九:
编剧写这么个故事,你是在说青春充满了狗血吗?
其实,还有很多槽点,但是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匆匆那年》观后感(十):有病的青春
我想青春或许都是“有病”的。那时的我们不用理智想问题,没有逻辑,以为自己所坚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明明是脑力最发达的时期,却总干缺心眼儿的事儿。
方茴小姐是有病的。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男一的陈寻都是一个渣男。且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你为了这个有点小张扬的稚嫩男生居然随便结束处女还堕胎。没事儿吧。
嘉末也病得不清。且不说电影的学长有点矬了,就算是电视剧里的大帅哥也不值得你喜欢那么多年吧。你到底是有多空虚啊。找点事儿干行不行。没喜欢的人会死吗。
陈寻你这个。。。少做13分的题了不起啊!唧唧歪歪的。干嘛。你最爱你自己,承认吧。都懒得说了。
但是就是这个有病的时代让很多人留恋。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还有人会去看。长大后会用脑子思考问题,却也丢了当初的果敢,当年的坚持。不再一意孤行,很多事情得过且过,很多东西死了。
有病的你们或许是可爱的。在下面骂有病吧的我才是真正有病的那个。有多少岁月可以让你肆无忌惮地作下去?珍惜那些病得不轻得年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