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弄咖啡馆》是一部由吴子云执导,董子健 / 颜卓灵 / 林柏宏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青春片这一块,台湾的青春片好像一直比大陆的好些。上一部我看过的青春片恰好是大陆导演代表作~《谁的青春不迷茫》(虽然致青春2也看了,,但是别给我提它啊),这一次电影开场十几分钟内,同样是罚站,同样是调皮的男孩子,同样是教官。让我想起《那些年》。说实话,刚开始听着嗲嗲的说话声,略显浮夸的表演还是挺无聊的。不喜欢那种突然出现的名言一样的段子,很无趣。
青春片里都少不了恋爱,少不了兄弟,少不了打架吧。这一次打架和大多数片子一样,同样用了慢镜头,但是周围的朋友都笑出来了,所以应该还是不错的。
剧情上还是挺套路的,但是节奏很好。有一个地方,我不知道有多少情侣高三会盘算着考同一个大学,把它当作很重要的事,但是我有这个经历。纯纯的高三,虽然也会和朋友们议论那些男主男二议论的事(坏笑),但是在那个人的面前还是手足无措地羞涩。(虽然一直都青涩)嗯,by the way,我终于找到高三可以和我的比短的人了,我的高三113天,男主的好像不到100天没听清。嗯,原来萌萌的我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啊。。。
故事的最后,我就不剧透了,属于我的高中爱情故事,也以误解,错过告终。错过了,对她来说有时反而会很幸福。我知道自己变得更好了,但是应该不会像当年一样爱一个人了。因为即使普通的她,已经成为记忆中无可替代的女神。
总评7.5/10
《六弄咖啡馆》观后感(二):『六弄咖啡馆』不在六弄里
『六弄咖啡馆』
2016.07.24南京超前点映:
六弄咖啡馆,
不在六弄里,
如果我们的将来不是刻意去凑在一起的,
这样的缘分才叫足够,
但事与愿违,
分别的那天,
我们一句再见都没有说,
不过我自己知道,
她说她的观念和我本来不一样,
是的,
本来不一样,
虽然其中会很辛苦,
因为拍的确实贴和原著的意境,
不得不说的是两位93年的主演董子健和颜卓灵,
真的是太会演戏了,
【8分】
(PS:关于本片导演是*独而有大量网友站出来要抵制此片,不得不说那些喊的最凶的往往那些平常基本不去电影院贡献票房最多在网上看看资源的键盘侠们,其实很简单一个道理,美日韩对我们那么不友好,也没见你们真正抵制起苹果、三星之类的,这时候键盘侠们又会说人家的产品质量确实比不少国产好很多,只能用了啊,那这样说的话台湾的青春片的质量确实碾压内地的,那内地那些青春垃圾片专业户随便拍一部都能捞个几亿票房才是真正的讽刺。)
【文|一棵花白】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就推荐他看《和莎莫的五百天》这部电影。我猜可能会有一点点帮助。
随后我们谈起电影,他问我有没有看过《六弄咖啡馆》,说这部电影给他很多感触。
出于“看过电影再评论”的原则,我在百闲之中抽空看了这部久仰其名的《六弄咖啡馆》。
故事很老套,结局很突兀,豆瓣6分没亏待它。但是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开始试着随着剧情走向去揣测那个男生的心境。
如果说有一部并不算经典的电影对某个人影响巨大,那一定是这个人把自己带进了电影角色里。
男主叫小绿,后来被绿了。被绿的同时妈妈生病过世,他找不到出口,结束了生命。
其实看到开头我就知道他们会分开。这个推论并不是因为小绿的名字叫小绿,也不是因为他们三百六十公里的距离,而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是一类人。
心蕊说他们之间的差距从来不是距离,如果他们曾经一起成长过,就不会是这个结局。
心蕊想出国念书看一看这个世界,小绿说在家看旅游频道科教频道就好啦。
心蕊半夜被抢劫,小绿赶过去的时候,心蕊已经报过警,并且没有受什么伤,小绿问“那你需要我做什么呢?”。
有些人属于大海,有些人属于天空。有些人的灵魂是鸟,有些人的灵魂是鱼。
鱼不可能一直越过天空去陪伴鸟,鸟也不可能拔掉羽毛去将就鱼。
我有一个很优秀的朋友,她和男朋友在一起分分合合快四年,最后还是彻底分手了。
关于原因,她说:“我不想让他一直拖着我了,他一点上进心都没有。每次我想往前跑的时候,他总在后面拽着我,这太累了,不如让我一个人往前走。”
我问沈先森,为什么心蕊和小绿一开始差距那么大,她却愿意和小绿在一起?后来为什么又不愿意在一起了?
沈先森说,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开呗。
后来高考小绿虽然没和心蕊考到同一所大学,心蕊却还是很开心,她说:“起码我看到你努力了呀!”
很多并不对等的感情,一开始,就是甲的努力让乙看到了希望,乙相信甲有朝一日可以和自己并肩站在一起。
他们分开并不一定是因为不喜欢了,更可能是差距已经无法掩盖了。
前段时间和大学班草一块吃饭,班草说,他看了网络上一个关于异国恋分手的定律。国内谈三年的,出国一年半分手。国内谈两年的,出国一年分手。
班草说起那段时间,女朋友工作不太顺,他碰巧又出了点事故把车撞了,需要打工赚钱修车,同时又在忙着健身,没时间陪女朋友。
他们在一起聊天只能聊以前的话题,还没有多少时间,双方又都有各自的不容易,所以经常聊着聊着就吵起来。
碰巧,碰巧,事情都攒到那段时间了。女朋友身边有个更好的人,能照顾她,在工作上帮助她。他说他也为她开心。
前段时间吃串串聊起来谈恋爱这件事,毕业一年半,曾经周围的情侣,现在还在一起的不超过两成,大部分的人都选择分手了。
林夕的《邮差》里有一句“你是一封信我是邮差,最后一双脚惹尽尘埃。忙着去护送,来不及拆开,里面完美的世界。”
这首歌国语版叫《蝴蝶》,里面还有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词——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
那就分开吧,起码你们在最年轻的时候,互相陪伴过那几年,分手的时候不要太难看,以后回想起来,彼此在记忆里还是初见的样子。
我曾经写过一本随笔集,书名叫《初初见你》。这四个字是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词汇。,在我看来,什么家财万贯儿孙绕膝四世同堂举案齐眉白头到老,都比不过初初见你。
那时你们无怨无仇,没有展不开的眉头,没有捱不明的更漏。两个眉眼尚且青涩的年轻人,还不会说爱这个字,但爱却像熹微的晨光一般将你们包围。
《六弄咖啡馆》观后感(四):青春很美,青春很疼
一向偏爱台湾的青春片,清新、阳光、唯美,又有一些恰到好处的发嗲,对于青春的残酷也能够将分寸把握得刚刚好。《六弄咖啡馆》正是这样一部电影,很喜欢这种调调儿,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直戳内心,或会心一笑,或唏嘘感动。 对于“六弄”的解释,其实是概括了男主人公小绿的青春之路,而这个点题的“咖啡馆”在影片里出现得太迟,确实有些遗憾。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常见的校园青春故事,恶作剧、打架、暗恋、把妹,当然还有补习和高考冲刺,以及男女主人公一段真挚而美好的初恋;后半段,则探讨了距离对于爱情的考验,以及成长中面对人生的残酷。整个故事看似平常,却并不平淡,而前后两个段落也是分界明显,校园的爱情,阳光明媚,轻松愉悦,台式青春片特有的幽默感,也不时让人发笑;后面则画风一转,慢慢走向压抑和沉重,所有的美好,都在现实的风雨飘摇中不堪一击,感情失意,母亲病逝,青春历经了明媚和疼痛之后,最终变得黯淡,小绿也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显然,导演并不仅仅只是希望拍一部轻松搞笑的青春片,而是要在这样一个故事里,完成对爱情、友情和亲情命题的探究,所以,整个观影过程中,情绪的波动和起伏也很大,好在这种转变并不生硬,导演的铺垫很用心,在气氛的营造上,也是一点一点地把观众带进来,那场台风天的倾盆大雨,和两个不顾一切骑着机车连夜赶去台北的少年,把悲伤的情绪带到了顶点,那个夜晚,爱情和友情都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却是不一样的体会。 《六弄咖啡馆》改编自藤井树(吴子云)的同名畅销小说,同时导演和编剧也是由原著作者出任,最大程度保持了原汁原味,而邀请了《青春派》导演刘杰担任监制则保持了品质,不仅幕后阵容是两岸班底的合作,主演阵容甚至可以称得上三地联袂,内地的董子健,香港的颜卓灵,和台湾的林柏宏,虽说三位主演来自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却高度融合,合作默契,可见也侧面证实了,青春这个命题,是不受地域限制的,所有的青春故事,其实都是一样的色彩。 不得不夸一下董子健,从《青春派》、《少年班》到《山河故人》,实实在在的一步一个脚印,是看得到进步的新生代演员。他扮演的小绿,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校里内心自卑,但却遮掩不住少年的阳光,对于爱情的羞涩和执着,对于友情的仗义和坚守,以及成长的疼痛,都诠释地非常到位,令人印象深刻。而同样是文艺片出道的颜卓灵,则是不事雕琢的美好,甚至有一点婴儿肥,看得出导演很偏爱她,在打光和角度上把她的美表现得非常灵动,和董子健很有CP感,当然,她的表演也很鲜活,同样难忘;片中林柏宏扮演的阿智,则很像是柯震东和王大陆的合体,他负责搞笑和友情,虽然也有心仪的女生,但爱情部分主要还是营造喜感,很喜欢他撞破心蕊劈腿之后的愤怒和小绿母亲葬礼后的痛心,有爆发力,又有着质朴善良的少年天性,与其说“友情大过天”,不如说“好基友一辈子”。 《六弄咖啡馆》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以及《我的少女时代》被一起称为“台湾青春片三部曲”,从剧情和表现手法上而言,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其实各有侧重,各有精彩,个人更喜欢《六弄咖啡馆》多一些,也许有一些段落让我深有共鸣的缘故吧。
《六弄咖啡馆》观后感(五):愿我死在路上,连老都不奢望
总有那么一些人对青春片抱以赤诚的热爱,他们不是以年龄或是社会职能来划分的一群人,所以在影院里遇到什么样的人也不觉得奇怪。不过,错过的人总是更爱一些,因了时间有限,青春有恨。青春似乎只有在凝固成一个记忆时,才算永恒,才变成了永远过不去。
今天虽已没有了《台北人》里那完全活在过去的人,时代虽已不再让生活充斥那么多过去,可人性里怀念这种本能从未消退。当下电影世界里,青春片一直保有一席重要之地,不需要争抢,它就安安静静地被推到人们面前,必将俘获人心。从台湾青春电影三部曲,到大陆此起彼伏的青春IP改编,电影质量虽参差不齐,可无一例外。
关于《六弄》,不变的是故事同样青春得令人发指,那些冲动与无畏,那些真挚与不安;变化的是在年轻里就戛然而止的青春,没有老去的青春,就没有怀念,从而避过了人性的软弱。
在电影里,男主小绿轻生的结局,竟成了对《六弄》最与众不同的感受。在人生的变故里,绝望与他不期而遇。在青春里,他愿死在路上,连老都不奢望。
我们没有办法去责怪小绿,面对生命他或许懦弱,面对青春他一定是勇敢的,在青春里,他一次次为了心中所想而固执努力。可青春毕竟会痛,痛过之后就会长大,成人的世界里更多的是漠然与麻木,曾经多么看重的都变得无关紧要。小绿还活在那些重要里,不忍它们变得像尘埃一样随处落在哪里,也不会有人在意。最后,他用生命捍卫了它们的尊严。
我们没有办法去赞美小绿,拥有宗教信仰的人都相信,生命本就是个苦痛的过程,艰难本就是生命的常态。人为地结束它其实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生可能根本就是可笑的,老死、病死都优秀过自我了断。欢乐总有时,苦难总有时,享受与忍受总得有人来承受。
小绿是特别的,却是不能多有的,那些死在路上的人,若不青春,也就乏了几分可爱。
看《六弄》那天人很少,但我想怀念的人很多。
《六弄咖啡馆》观后感(六):背后一激灵
上学时老师会说,女生会比男生早成熟很多,所以你要好好学习,然后争取比人家早一步登台造就。其实,那时候懂个毛啊。
上班了自己体会说,女人会比男人更为不确定性,所以我要好好努力,争取早一步知道人家要什么。其实,我还是在上学啊。
三观这个东西,说来有意思,时间占比太重,你也不知道你未来会不会变成自己当初认为Loser的那种人,你又如何要求别人呢。
电影的很多桥段,看完了都后背一激灵,台湾电影总是如此突然袭来的代入感而让人产生错觉,就好似我应该睡觉了,而某种动力驱使着我在码字。
不得不说,影片本身是认同的,哪怕你找了个北京小伙子愣充艋胛,就像在南锣鼓巷把路标P成日文一样,那种自己骗自己的感觉也刚刚好。
就像片中文案一样,每个人都有类似的青春,却拥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了就不在乎了,偶尔回味热腾腾的感觉证明自己还是有血肉的。
《六弄咖啡馆》观后感(七):终于明白,什么叫友谊地久天长。
更愿意以友情的视角去理解这部片子。
台剧的小清新一直都自成一派,但是《六弄咖啡馆》很自然融入了不少笑点,也让观众对青春的怀念不止是时光流逝的伤感,更多是有一种欢笑的成分。
其实开始的引入部分,主题不是很直观,线索稍显杂乱,甚至会猜想着会不会出现他爱她,他爱他那样的错乱爱恋,不过最终剧情还是巧妙守住了阿绿这条主线。围绕着学习,贪玩,打架,高考这些最平淡普通的细节展开讲述。
这些细节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的青春痕迹,毫无夸张的搬到屏幕上,很容易让观众带入自己的经历去思考自己现在的生活。
最感动的两个地方,一是阿绿妈妈去世后,阿绿一直无言,而阿智却始终陪伴,甘愿成为发泄桶,远远超过阿绿苦心经营的爱情,友情就是这样;其二是阿智对阿绿承诺的履行,完成了好朋友的咖啡馆愿望并坚持着这份友情。
相比之下,阿绿与心蕊的爱情却是弱不禁风,现实主义的心蕊与浪漫主义的阿绿,终究没能一直走下去。心蕊是个理智的角色,果断放弃其实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在最后,却没能从一个朋友的视角,去救回阿绿。
真正懂阿绿的,其实是阿智。他清楚母亲去世对阿绿的打击,清楚心蕊带来的压力,也一直等待着阿绿的满血归来。
终于明白,什么叫友谊地久天长。
所以,值得叫上自己的铁哥们,看一场六弄咖啡馆,重温两肋插刀的青春。
《六弄咖啡馆》观后感(八):我爱你是我最后的秘密
六弄咖啡馆 讲真 我又哭了感觉我现在真的没有什么泪点了 这部电影感觉像是多个台湾小清新电影的结合 这部电影前半部分真的很甜 男主打了多份工只为了买车票去看女主 各种眼神交换 还有kiss 的时候真的少女心爆棚 但是尽管男主痴情到不行 但是终究败给了异地恋的现实 感觉男主真的太天真了 两个人彼此思想的差距也是误会的开始 多年之后 男主约女主去海边放烟火 男主问女主还记得这个约定吗 女主说如果男主不提 她应该忘了 男主紧接着说 我没忘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约定 那一刻真的好心疼男主 女主永远不会知道男主在一个刮着台风下着大雨的夜里跟好基友骑摩托车从高雄到台北 只是为了见女主一面 结果女主最后还是跟别的男人在一起了 影片的最后是多年以后男主的好基友拆开了男主留给他的一封信 其中有一句话:人生真的好难啊 听到这句话真的太心酸了 可怜的男主最后可能自杀了
《六弄咖啡馆》观后感(九):无
仅仅只是,男孩的全世界是女孩,而女孩的全世界并不只是男孩而已。
如果有人可以一辈子都长不大,那上一世的他,一定拯救了整个银河系。
悲欢离合对我们来讲,是必修的课程。而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也许很多人觉得,小绿最后选择离去,代表懦弱。但是单亲家庭的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并不缺少爱,有母亲,有阿智,有心蕊。但他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他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也没有未尽的抱负,他的眼中只有他爱的人。所以,失去心蕊,已经让他丧失了的生活下去的动力。而母亲的离去,更使滔天的悔意灼烧了他本就荒芜的心,只剩寸寸灰烬。
最后想说,也许小绿此生最大的幸运,并不是他生命中出现过心蕊,而是他遇见了阿智。最后的他,与心蕊一起看了烟花,却放了阿智鸽子。
《六弄咖啡馆》观后感(十):冲着董子健去的,却粉上了男二。
六弄咖啡馆武汉首映,男主董子健到场,声线低沉性格冷幽默超吸粉,女主颜卓灵送上VCR尽显鬼马本色,肌肉衬衫男主持很会搞气氛。
不知道藤井树的原著小说怎样,改编成电影后仅靠异地恋这一条主线撑不起所有的矛盾冲突,男女主的分歧也只交代了对未来的规划不同和不在身边陪伴这两点,女主变心和分手动机太弱了。即使快结束时加上了男主母亲的线索,但因为前面对母子感情铺垫的不够,导致最后的反转虽达到了催泪的效果,但同样很牵强,似乎是为了结尾而结尾。结局让人联想到金秀贤早年的短片最坏的朋友,可是话说的太明白,远不及后者回味无穷,片中反复出现的"名言警句"字幕,像独立时代的小标题,不过太刻意,而且一句也记不住。
男女主的气质感觉颠倒了,暖萌的董子健痞不起来,酷辣精怪的颜卓灵也乖不起来,CP感一直没有建立,分手时也就没有那么伤。相反另外一对却意外地合拍,贴近高中生恋爱的真实感觉。而且男二的颜与表演都太抢戏,更别提还有一个画风超级二次元的男三。片中比恋情更感人的是基情,为兄弟打架,帮兄弟追妹,给兄弟打发泄,以及最后flag立得飞起的我等你回来,甚至把最后的心愿也托付给了他。
片中场景也很多借鉴,疑似四四南村的眷村老街,那些年的教室,我的少女时代的小公园,大野狼的补习街。故事没有特意去交代年代,但爱华诺基亚这些旧物与现代的服装不太搭调。台湾电影的两个主演一个北京国语,一个香港国语,也一直让人出戏。还有点遗憾是全片没有一首引人注意的b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