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瓦》是一部由帕蒂·布莱斯纳奇执导,赫克托·美蒂娜 / 豪尔赫·佩鲁戈里亚 / 路易斯·阿尔维托·加西亚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93年,张国荣的《霸王别姬》惊艳整个华语电影界,从此再无“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的”绝唱。
2015年,地球另一端的南美,一部毫不出众的《Viva》,却让我再次看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姿态。
苦难,有时候可以把人逼成一条狗。
《Viva》是一部古巴电影,一些边缘人物在贫民窟中的生活状态。
他长得高高瘦瘦,一副淡淡的表情,似乎对生活没有过多渴求。
有时他在夜场里看人妖表演,有时买个冰激凌,在大街上边走边舔,这就是幸福了。
他有个女闺蜜,经常穿着暴露的短裤,只能遮住半片屁股,性感而风情。
而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幻想着有一天有个男人可以对她产生真爱,带她逃离古巴,飞去美国迈阿密什么的。
然后在外面瞎逛几个小时,等着她完事。
因为他太穷了,他需要钱。
他生来如此却为此感到羞愧。
有时,他对着镜子,扭来扭曲,用床单做成裙子,裹在身上,再涂上口红,活脱脱一个妖艳小蹄子,非常狐媚。
他的身体那么精瘦,瘦的露出肋骨来。再加上他穿着紧身短裙,下体也是激凸的,哪怕隔了十八条街也能看出他是个男人。
为了得到继续表演的机会,他不停地练习,再练习,简直是疯了。
他看起来就像个炸毛的妓女。
然后他在表演时调戏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不是别人,正是他刚出狱的老爹,他都不认识他了。
家里的积蓄都被老爹酗酒败光,他再次变回最穷的日子,连买米的钱都没有。
他开始站街,等着男人来嫖。
他的眼神从始至终都是淡的,脸上也没过多表情,他是个极度自我克制的人。
即便生活再怎么操蛋,他一次没有流过泪。
老爹再怎么糟糕也是亲爹,多年无依无靠的他就像抓住了最后一根父爱的稻草,紧紧不放。
每天和老爹出去散步,或者一起吃个三毛钱一个的冰激凌,就坐在马路边上一起舔。
他刚开始感到一点幸福,老爹就被查出肺炎+肿瘤,活不了几周了。
他哭了,坐在椅子上低头啜泣,连肩膀都在颤抖。这是他第一次哭。
生活一度给了他希望,最后又让他失望。
男主最后一场表演有点张国荣在霸王别姬里的味道,但他比程蝶衣更酸楚,镜头闪回着他擦拭尸体的画面。
整个电影的色调是灰暗的、阴沉的,压抑就像一条河,在隐秘中奔腾着。
导演总把镜头对准逼仄的空间,狭窄的楼道,以及哈瓦那肮脏破败的街道。
唯一明亮的画面就是大海,男主每次失意时就跑到海边看着那些波浪。
而且这一段没有安排台词,也没有剧情,镜头是稍纵即逝的,难以捕捉,就像一晃而过的希望。
也听人常说,不要对任何事情抱有太大希望,否则到头来只会失望。
我是信的。
本文首发于谷渡电影(公众号ID:gudufilm)
此片B站有资源
《维瓦》影评(二):Viva
在爱丁堡电影节上看了这部电影。导演也到场进行Q&A解答。他说一开始想拍这部电影,是因为在哈瓦那看了那样的一场表演,除了表演本身充满感情和爆发力之外,他看到观众席里一位女性看得泣不成声。 他与她交谈,她说,舞台上那个“女人”是她弟弟,只有在舞台上她才见过他这么开心的样子。
于是在电影里Viva说,“ All my life I've been made to feel sorry for who I am, and then just stand there, honest and strong...To sing out...I'd never feel that before."
是的,你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性别身份认同的电影。或者也不是。它可以是关于贫穷,关于哈瓦那生动一缕缕颜色,关于濒死的父亲和表面暴戾下难以被表达的温柔,关于在舞台上那样虚假的表演实际上是最为真实的挣脱和自由。
喜欢看电影里的细细高高的少年轻快地走在路上。他没有太多欲望的样子,有时候会停下来买一个淡紫色的冰淇淋。
正在看John Urry的Tourist gaze。旅游绝非生活必须,却为大多数人所追求。人们通过旅游想要进行凝视的是超出平凡日常生活点滴的与众不同。于是我在想那些电影里走在哈瓦那街上的游客所凝视的到底是什么?Viva的朋友专门做游客生意,有时他走在街上专门拦男性游客的活。走在街上的白人男性简直是Walking easy cash! 他会用生硬的英语和他们打招呼--welcome to Havana, Sir! 他故意拄一个拐杖,说这样客人会比较良心上过得去,以为自己是在向无路可走的人施善。电影院的人都笑了。
有时候出卖身体是为了移民(比如片中Cecilia期望男友带她移民到迈阿密),为了逃离”这世界上最美的贫民窟“,有时候也廉价到只是为了一袋米。
Viva的父亲是典型的充满男性气概的角色,并且以其为最核心的身份认同。他无法接受自己儿子的孱弱---外表是男人心里却是女性,在舞台上风情万种的扭动的那个人---他狠狠击打他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羞耻。然而父亲就这样一点点衰弱下去。想到前不久读的一篇文章,很多人要完成精神上的弑父才能开始完整的自我。
印象深刻的是每一袋米被放到桌上的特写。Viva忍受的屈辱和痛苦,之后他会用它们去买一袋米。
父亲不知道米的来源。我猜他也不想询问。他们沉默地吃饭,窗外是哈瓦那夏日的暴雨。
所有激烈的情感变成色彩浓烈的西班牙语歌。熏出有一点辣味的眼泪。
导演说每首歌都故意没有配英文字幕。音乐本身传递的情感就已经足够。
最终Viva神情坚定决绝,似乎完整的自我终于被接纳。舞台上浓艳的女人和眉目清秀的少年合为一体。
《维瓦》影评(三):Viva, la vita
反复拉锯维瓦的是他身份的不确定性:属于男性的身体和属于女性的情感。前者是变装的基础,后者是照顾父亲的前提,进而形成相反的作用力。这就为维瓦开辟出两个不同的活动空间:变装俱乐部和拳击俱乐部,两类截然相反的接触群体:同性恋和拳击手。这两类全体分别以“妈妈”和“父亲”为代表人物,这两个称呼已经象征性地为维瓦画出了人生轨迹。
可以发现,围绕在维瓦身边的几乎全是男性(除了最后那个将以象征性“情侣”结合的女人)。这些男性以性取向分为截然相对的两个群体,并且互不认同。活动在变装俱乐部的全是阴柔的同性恋,以表演变装皇后度日并获得身份认同;活动在拳击俱乐部的则是阳刚的直男,从事着最为热血的体育赛事。
电影未能更加深入地是将围绕在维瓦身上的矛盾进一步深化,让维瓦陷入更深的两难抉择中,以其爆发出最后的选择将产生的观影效果。在电影结尾,父亲的死去象征性地意味着维瓦身上那个“男性身体”的消失,宣告着“女性情感”的胜利,这是最后他能再次登上舞台的前提。同时,当维瓦与那个女人结成象征性的“情侣”关系,决定照顾没有父亲的孩子时,他看到的是自己身世的镜像,宣告了自我认知的完成。
这样一部性别身份认同的电影,让我想起了菲律宾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的处女作《情欲按摩院》。同样是儿子与父亲的关系,儿子做着同志按摩院的工作,最后也以参加父亲葬礼结束。不同的是曼多萨在这部处女作中,所要展示的主题更为复杂,不只有对父与子情感缺失的刻画,菲律宾的社会习俗、人民生活现状都有表现。
当然,还可以作进一步挖掘。“Viva”在西班牙语中本身就是“加油”的意思,像我们耳熟能详的英国摇滚乐团Coldplay有一张专辑叫《Viva la vita》,曲子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洛的轶事,就是句西班牙语,意思是“生命万岁”。这不禁让人思考导演如此设置的用意和表达的人道主义立场,这与整部影片要表达的内核是一致的。
《维瓦》影评(四):变装皇后的成长
从一开始的变装皇后到父子戏码,仿佛有点接不上,最后发现父子纠葛成为了主人公jesus自我认同的契机,我始终看不明白男人的情感,所以并不完全确定父爱和父权的缺失同jesus的成长/自我认同,同viva的出现之间的因果。我们不能说因为男性阳刚力量的缺失导致jesus成长为“小受”/变装皇后,但是这部分缺失的确让jesus缺了点什么,缺的当然不是所谓男性的阳刚,应该是身体和心灵的完整吧,所以他本能得拒绝了在其成长过程中几乎充当母爱的mama的援手,毅然留在了那个很“混蛋”的父亲身边。jesus和父亲说,当变装皇后是因为在生活中因为自己的女性化和柔弱而怯弱,只有在舞台上可以完全放开自我,最后的最后,jesus在父亲那里找到了失去的那部分自我,无论是舞台上的viva 还是生活中的jesus都完成了自我认同。
虽然电影和期待的并不一样,但是很意外的感受到了一个变装皇后的成长,不虐也不腻,哈瓦那并不美,但是小受很暖很可爱,火候正好,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