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方世玉》经典影评集
日期:2018-03-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方世玉》经典影评集

  《方世玉》是一部由元奎执导,李连杰 / 萧芳芳 / 陈松勇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 / 武侠 / 古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方世玉》影评(一):“美 人 卷 珠 帘”

  对李连杰的喜爱,仍然是源自《少林寺》中的帅哥和尚实在帅气灵动到了让人没办法不喜欢,于是乎但凡演员表中带有“李连杰”字样的电影都成为了观看和购碟的标准之一,直到他进军了好莱坞为止。这部影片绝对属于百看不厌经典电影!算起来,从电视上、电脑上、上应该看了好多遍了,尽管每出戏都背的已滚瓜烂熟,但是每次看到萧芳芳演的苗翠花还是会哈哈大笑,她演的实在太经典了,让人印象深刻,在这点上甚至超过了主角李连杰。另外除了在搞笑方面不落窠臼,“美 人 卷 珠 帘,深 坐 蹙 娥 眉,但 见 泪 痕 湿,不 知 心 恨 谁”当方德故作深沉地吟哦起这首诗,苗翠花就如同晴天霹雳般悚然动容,那么剽悍的女人,刹那间神魂颠倒,骨软筋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因为演绎得实在夸张,笑得屏幕前的我滚翻在地。然而这样一首诗,从此记起来便带上了电影里搞笑戏谑的味道,那对月深坐独自忧伤原汁原味,遂荡然无存。此片在煽情方面也做得极好,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特质也是这部片子的最大特点

  《方世玉》影评(二):全家富贵

  也许是因为在异国他乡,所以原本欢乐的电影,在我看来,却是悲情的。剧中的每一个人的脸都是那么赏心悦目青年才俊的李连杰,俊俏的赵文卓,貌美如花的李嘉欣......可是,我却更加注意到了满脸狰狞、说话粗声粗气的雷老虎.这个角色其实不讨喜,典型的山间野人,暴发户形象。他的豪爽、爱好交友、以德服人看起来是做作、自私的,仅仅为了让自己在广东这个陌生地方出名而已。说着撇脚、混杂的广东话,他的口头禅“以德服人”不过是导演为了给电影增加笑点而设定的,是雷老虎本身的讽刺。只是,我喜欢他,我相信,他的爱情和他真诚的心。在方世玉和他女儿成亲日上,他非常期待能够宴客满堂,而结果是门庭若雀、空无一人,他说有没有搞错,一个客人都没有吗;在他老婆遇难之后,他冒着倾盆大雨去求医却被欺骗,被人举报时,他悲凉地说了一句:你们广东人没一个好人,你们广东人,全部都是冚家铲来的~~~一下子撞中我的泪点。是啊,他新搬到这个地方,就遭灭门大祸,大雨之下顷刻之间,由富甲一方沦为丧家犬。走到哪里都陌生,走到哪里都被本地人欺骗。他的那些心机,那些想尽快融入这个新环境过犹不及.....就像现在在外面独自生活的我。

  这个世界是有恶意的,无论我多么理想主义,多么乌托邦,世界总以某一种方式残酷的告诉你,人可以冷漠自私到何种程度,尤其出门在外,更需小心提防。

  在外面,有时候都不太敢去相信爱情。因为你会怀疑,他的殷勤,他的体贴周到,他对你无微不至,是寂寞,还是一时贪欢。

  在外面,你小心翼翼,不轻易搭讪陌生人,晚上尽量少外出,时刻提防着身边的老男人

  你会想,要我生病了,谁会担心;我落难了,谁伸手相助;

  有时候你会很失望,原来萍水相逢,原来缘分薄浅....谁都没有记得谁。继而绝望,心如死水。

  ........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了这部电影后会这么悲观,我只是突然想起某个人,曾经的非我不娶,短暂信誓旦旦,现在的弃我不顾....我想对他说我极少极少会用到的极限词——绝不:今生,我绝对不会答应和你在一起了~~以此篇为证。

  《方世玉》影评(三):文化一觎

  小时候语文课本的印象是枯燥和说教,所以我记得的不多,但其中‘丰碑’和‘金色的鱼钩’两篇课文却令我至今难忘感动不已。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和不光彩历史,我们曾经革新求变,五四运动,新文化主义,德先生和赛先生,批林批孔,全盘否定中华文化,泱泱中华文化,有其精华但也一定有被统治阶级利用来欺骗奴化人民的糟粕。

  在那个时代的全盘否定是有它的革命意义在,但事后矫枉过正效果是导致我们缺乏自尊心自信心,一切向西方看齐,原因是其经济发达。没有错,某种意义上将科技兴国远比文化兴国更为有效,但文化和科学毕竟是两个统筹。

  是的,世界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正忙着勾心斗角搜刮行贿,有气节有能力的仁义之士要么遇害尸骨不得保全,要么隐居云游事不关己

  大部分人把所有精力都用在邪念上。弱肉强食乌烟瘴气,邪气冲天。

  文化中华的概念也早被专制多年的封建统治搞臭了。而夜郎自大轻视科技的结果更成为国防不堪一击的原因之一。

  亡国的是封建文化下导致的连锁反应。但是封建文化和中华文化是两个概念,人们却往往误入以偏盖全的误区。

  任何事情都应当分开看,经济上欧美,日韩是比我们强大先进,我们理应学习。但并不代表我们文化落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时下最为流行民主理念。而很多西方提出被我们顶礼膜拜奉为圣旨的理论其实都可以在中华历史古籍上找出类似的根据。

  世界上四大文化发源地只有我们的文化根基是一直传承的,有太多瑰宝遗珠等待挖掘品玩,可是却被刻意回避。在新一代的眼里,爱国就像道德一样不被待见,是陈规陋习假仁假义迂腐之极的别称,嬉笑怒骂崇洋媚外其实都是内心自卑刻意回避的写照

  中国正处于变革和重造的年代,很多人缺乏耐心信心,觉得它乡月亮圆,挤破头都想取得一张美国的绿卡,去日本游玩的机票,即使表面上把美利坚小日本骂的狗血喷头,但大多其实也是无法摆脱后的酸葡萄心理作祟。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不是碍于舆论道德就的压力就是仅存的羞耻之心作用

  但如果有一线希望能够脱离与这个‘穷脏乱差国度联系,便都会不遗余力绞尽脑汁,那个时候要么找些冠冕堂皇理由作为粉饰自己的遮羞布,要么直接撕破脸皮连羞耻之心都不要了。

  鲁迅批判中国人国民性用了‘奴颜媚骨’这个词儿。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统治让中国人做奴才做惯了,一时也改变不来。

  台湾娱乐圈就是很好的镜子,虽然外表光鲜话题大胆开放,标榜革民主的他们其实私第下却遵守着严重的尊卑等级秩序。属模特界尤甚。

  整体隶属低智商动物却做着掌握话语影响下一代的传播事业

  追逐金钱地位时尚名牌,炫耀攀比的自信表面下是一颗自卑的内心。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追逐利益浮躁浅薄的文化共性。

  西化,日化的台湾又何尝不是部分内地各地审美的风向标。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自卑?虽说经济是文化的基石,但要知道文化和理念才是凝聚力的前提。否则将没有原则人心涣散,再炫目的外表也掩饰不了奴性暴露的丑态,如同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一吹即散。

  经济上的脆弱不代表文化上的贫穷

  我们盛赞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市场的运作但没必要文化也跟风膜拜被一种媚骨蒙蔽双眼穷极自卑以他们作为标准,因为追随者,即使做的再好,也只是第二。

  文化中国和经济中国就像两个国度。在文化中国国度里的我们理应徜徉其中,引以为傲。并且文化中国和经济中国相符相承,并且缔造属于我们文化中的经济。

  西方文化发展历史决定它们比起我们的厚重是浅薄浮躁的。

  资本主义下的文化就像陈建州拍的短片鼓励‘国片’一样,挂着艺术之名却做着商人的勾当。

  为了拍电影而拍电影。发心动念也是因为人家成名的诱惑(插一句,海角7号的成名就像一夜暴富的3流歌星),为钱为名而不是有心而发。

  真正的艺术是创作人内心的感悟与流露,而一个丝毫不懂什么是艺术的人把创作艺术当便秘憋屎一样。夜郎自大,更愚蠢的是众人却捧屎为金。可见经济下的艺术,功利心和目的性决定了它不够优雅,浮躁可见一斑

  而千年厚重积淀下的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只要我们学会欣赏,有所分辨,去粗取精,那么小我的富强,就是天下大我的和谐融融也未尝不可。

  不用说那么大,因为关怀自己就是关怀人类,其实很简单

  经济是能保持我们物质富足,但人终究是活个念想,就像有人说,世界本身是虚无的,繁华是另一重。

  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心满足。就算体验痛苦也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找到幸福。人的欲念是无底洞,人类常常犯了本末倒置的误区。

  中华文化让我们即便穷也快乐,互相有爱,这不是人生追求终极奥义么。不再是单靠物质来不断刺激那颗空虚的心用以消耗生命的虚无过程

  当然,这不是安贫乐道而是更加平和自如的应对得失理性思考,不浪费时间做困兽之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洒脱自在,关照内心。

  中华文化下的指导打破迷障直至人心。

  既可以指导艺术上淡定从容自然流露,指导经济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人生得意须尽欢

  笑看红尘苍生世

  这个世界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二元世界,而是一个阴阳平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

  资产社会追逐利益的浮躁导致文化下的浮躁,这是文化界的弊端。

  而我们的文化中国虽然被封建文化荼毒但却没有被资本主义文化腐蚀,这是我们的幸运

  在文化上我们分担不能自卑还要创作和发扬我们的特色

  每当方世玉的爸爸念到,美人卷珠帘身当蹙额眉时,那种侠骨柔肠跃然荧幕。涉及英雄侠义,儿女情长。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小时很喜欢看方世玉,黄飞鸿,陈真,因为尽管在那样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中,他们也依然能够一身傲骨和正气。不媚俗不薄情,不见风使舵。而不是任何优良传统都可以摒弃,包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狗腿。

  人在乱世中可以抱有气节,却往往容易在温床中被侵没。

  中国电影近几年来,卖座的都是些见钱眼开的大制作,得奖的大多是一些散播不满情绪展现丑陋现状的影片,比如贾樟柯,比如黑煤窑。前者俗的要命,涂有外表没有灵魂,后者不够优雅,国民形象剧损。

  为什么没有一些发自内心漂亮优雅,又给人希望产生爱意的影片出现呢?

  中国又那么多感人肺腑呼唤大家凝聚力的故事,海瑞,文天祥,包括抗战故事如渣滓洞,黄继光为什么偏偏炒冷饭拍些华而不实东西呢。

  即使是集结号也不过是以追求名利作为结尾,真是如今导演的写照。

  所以,在继续膜拜欧美,消费日韩,西化日化金钱利益下的作品不断。却没有如同90年代如此之多的真正阐释中国内涵的作品问世。那么,作为中华文化嫡系传人的骄傲与自信恐怕会因为‘奴颜媚骨’而消逝在空中了吧。

  《方世玉》影评(四):人间路快乐少年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武侠剧,那时候的李连杰好帅,那时候的李嘉欣好美。雷老虎为女儿办了擂台,比武招亲。因为大家都听说他的女儿是美女,所以来了很多人参赛,甚至有和尚都动了凡心。本来方世玉可以打败李小环,但是因为看到那个“女儿”太丑,所以故意输了。苗翠花听说儿子输了,为了挽回声誉,以方大玉的身份参赛,结果李小环却爱上了她。

  方德居然是红花会的人,因为掌握了反贼的名册,所以一直被官府追杀。他的儿子方世玉最终也被迫加入这个黑社会组织。电影里也有赵文卓,他是来抓方德的,但最后被方世玉炸死了。赵文卓和甄子丹一直以来都演得一些正面人物,但是最后在电影里却都曾败给了李连杰。因为在李连杰的戏里,他们两个都成了大反派。

  少侠武功高强,女朋友又貌美如花,一路行侠仗义,这正是我向往江湖

  《方世玉》影评(五):外行看功夫

  香港那个时代的武侠片很难再超越了,也许偶尔也能可以做到与它齐头并进,总是在那临转身一眼的韵味中差了千里之遥。

  但说方世玉和黄飞鸿这两部系列,可以说是李连杰演艺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武侠片里登峰制作。

  今天先谈谈里面的功夫。

  首先是桩功,习武之人练下盘最多的就是蹲马步,扎桩然后才是走桩。走桩不仅练习下盘的稳健,还练习身体灵活性和脚底的硬功。该片一出来的套路是比武招亲,就是走桩的一个改良版,比起单纯梅花桩,还增加了空间感,视野开阔,可谓画龙点睛,再到后来的人头之战,又增加了趣味性,相得益彰

  第二场是与赵文卓的第一次交锋,开始是拳脚功,这个比的是速度和硬度,两个人都练的是硬功,这时候谁的眼睛快,动作猛,拳头硬便占了上风。然后换上了武器,以长棍对短棍,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和“短小精干”,这里看的就是谁更能运用自如了。

  第三场救人,用的是软绳,应该是长鞭的演化版,但是软绳长度更长,且柔软性更软,使用难度应该有所增加,这里还融入了友情和悲情,凄冷的夜风,暗淡城墙,血迹斑斑的脸,任是英雄豪情万丈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最后一场是压轴的法场劫人。用的也是拳脚的硬功,不过重点放在了腿功,特别是在台下的一场连踢,精彩之极。

  纵观全场,打斗套路不拘泥一格,面面俱到,抛开故事情节和场面,光是从这一点就足以有可看之处。

  最后感叹李连杰的弓箭那可不止七连发啊,想必鹤雪团看见了也是自愧不如了。

  《方世玉》影评(六):五星方世玉

  中午吃饭,偶然间央视在播《方世玉》,和哥们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开始看,虽然仅仅是看了开头,我已经知道不会再换台,因为内心深处特别希望看到后来,方世玉救朋友的那段戏,曾经为了那段戏而热血沸腾,而今依然如故。

  中间插播广告,换台时突然出现李连杰的一个广告,对比拍《方世玉》时的他的确是时过境迁,从不同时期的人的眼神中,你能感受到的东西都是不同的。看过对于李连杰的一些访谈节目,应该是他打拼好莱坞以后作的,那时的他侃侃而谈怎么样去成功,怎么样去适应残酷的现实,想想和自己最初的印象真的是差距好大,所以后来他的片子看过也就没什么印象了。

  还是喜欢曾经的他,那个眼神中透出生气和激情的“方世玉”、“黄飞鸿”、“张三丰”…………

  毫无疑问这就是经典,难以超越的经典,即便过了多久,当你重温这个片子,你还是会为其中方世玉侠肝义胆的义气所感染,依然会为方世玉母亲的无厘头而开怀大笑,依然记得那个广东十大青年——五星方世玉…………

  《方世玉》影评(七):短衣长裙苗翠花

  当我在10月之初,不知第几遍在电视上看到这部90年代武侠电影时,早前那些关于洪门神话谱系学的想法立马都变成了浮云。。。苗翠花身上穿的那些衣服太有爱了。

  按照最早关于方世玉的话本小说《万年青》——同样建立在洪门谱系学基础上——为方世玉设计的戏剧冲突中,与(肇庆)方世玉结构对立的反派雷老虎/李小环/李巴山一系非广府,这本身就很值得思考。

  虽然,最初文本中,冲突的地点设定在杭州,但文本中出现的双方仍然烙下了广东地方族群鲜明的印记。不过,改编的电影中,双方的关系一改小说中的麦芒针尖,几乎抹去了族群的痕迹,甚至还做了打散双方阵营的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立的关系,在双方女性角色的服饰上保留了下来。相对李小环较为传统的上着斜襟长袄,下着裤装,衣领衣边有绣花的汉式服装(在影片始终保持同一种样式,也见其女雷婷婷);苗翠花的服饰就截然不同。除去女扮男装时的装束,苗翠花一共更换过三次行头:1.布店卖布,2.居家日常服饰(甚至包括方世玉扮女装时的装束),3.方世玉婚礼时着(盛)装,而这三次去毫无例外地保留了相同的特征——短衣长裙。更具体说来,就是上身着有领高腰宽袖上衣,下着百褶长裙,腰系彩色围腰,同时,手臂位置和围腰上缝有彩色绣片,腰带为编织。

  苗翠花盛装时最为显著,上衣绣片从袖口一直延伸至肩部;而李小环此时则是对襟上衣,刺绣直接出现在锦缎面料上,衣服边缘有绣花锁边。

  如果进一步观察双方发饰,可以发现,李小环及其女扎辫,头发中分;而苗翠花用发簪挽髻脑后。(我的观察尚未扩展到其他以苗翠花为主角的影片服饰。)

  虽然两者的在服饰整体上的差异非常明显,但这对于双方背后的族群分别仅仅只能构成一种猜测。不过,当我们把服饰放到剧中主要场景,以及“元文本”的故事架构当中,似乎有些东西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可以观察到苗翠花剧中所有服饰底料都为蓝布,仅有深浅差别(卖布时最淡接近天蓝,盛装最深,接近藏青)。其出现的第一个场景便为布店,随后其夫方德从事丝绸销售,仅次于高潮部分但交代了故事所有脉络的打斗场景都设定在一家染坊(续集也是)。那么苗翠花一家与染织、布业的密切关系就毫无悬念了。同时,在清末出现的《万年青》故事中,与方世玉有关的故事情节,也以广州织机工人的生活作为背景。

  那么这个关于族群的故事,是否又和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扯上了关系呢?虽然狗血,但不可否认。现在我们再来审视苗翠花的主要服饰,归纳起来为只有四个字:短衣长裙。当然衣是大袖,裙是百褶。通过民族志研究可以发现,这是若干世纪以来,观察者对岭南居民女性传统服饰一种长期描述——当然这种描述在相对晚近的时代,被套用在标榜“汉化”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身上。

  与此同时,随着山地的开发,“种菁”活动向山地的普及,某些山地人群在区域市场分工中成为了专业蓝靛种植者——后来被分为蓝靛瑶和某些畲民的山地人群都是这种事业的传承人。随着文化涵化的深入,在完成认同转变的同时,某种职业技能与相关的行业垄断,却与人群的某些文化特征一道顽固地保留了下来。

  于是,苗翠花的职业特征、家庭背景、工作环境以及身上的“短衣长裙”就不难解释为某种连续而统一的表征。但是,我在这里已经无意进一步梳理剧中微妙的族群隐喻了。

  19世纪以来,广州以及岭南经济地位的迅速崛起,使得文化变迁的齿轮几乎赶不上经济扩张的势头,手工业的崛起,物质生产与分工体系形成,加速了族群关系的改变,这一切都将自己的痕迹留在了时代的“文化层”中。洪门产生的东南山地、河流三角洲地区,似乎也因以某种染织业为主的经济脉络而勃兴。这也似乎可以解释,靛业场景,为何普遍出现在以洪门神话谱系学为背景的香港武侠电影当中。

  相信方世玉与雷婷婷的孩子不再“短衣长裙”,但文化的脉络却将以某种更隐秘的形式留下自己的影响。

  《方世玉》影评(八):大多数编剧需回炉重造

  先看阵容:林岭东制片,徐克监制,蔡康永、刘镇伟编剧,元奎武指,许鞍华艺指,马楚成摄影,张耀宗剪辑,黄沾词曲,张学友献唱,李连杰主演,郑少秋、李嘉欣、肖芳芳作配,赵文卓首秀。李在饰演黄飞鸿后成票房保证,经纪人却被枪杀,李遂决心自组正东影业,不再给人下蛋,此片应运而生。当时,极少有人看好此片,认为李之黄飞鸿已深入人心,方世玉难再续写神话,但最终,此片大获成功,续集也口碑票房双丰收,就连张卫健翻拍的电视剧也极受欢迎。片中喜剧风格浓厚,十大青年、以德服人、烫头、吟诗等桥段影响深远,而作为武侠片,其武打也极为出色,李、赵长短棍战已足够精彩,劫法场中两人台下腿功大战,尽显武术桩功功底,几可媲美李与甄的在黄飞鸿中的对决。元奎亦因此拿下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此外。据说刘、蔡七天内完成了剧本,对比之下,有些编剧真该回炉重造。

  《方世玉》影评(九):方世玉

  1、李连杰与胡慧中的那段打斗可列入武指经典史册,从擂台到踩人头到抬轿子,可以用花团锦簇四个字来形容;萧芳芳不会武功,但与胡慧中打擂台墙彩球这段剪辑的非常好,绸缎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李连杰强大宝尸体的那段,虽人多但不乱;最后赵文卓与李连杰在台下的一段小巧腾挪就不仅是武指的功劳,两个人的本身的功底更重要。一部电影里竟然有四段好看的打斗。

  2、虽然打斗占了很大篇幅,但人物塑造依然精彩,不苟言笑的朱江,性格不羁的萧芳芳,一往情深的胡慧中,大男子主义但仍爱护家人的雷老虎。其中萧芳芳的苗翠花非常突出,雷老虎的那句“以德服人”应该是最佳台词,李嘉欣仍是花瓶。

  3、制作精良,但片头陈家洛骑马跳入船中的那匹马太假

  4、那一年赵文卓不满二十,虽演反派,但造型漂亮扮相俊美,几年后接过李连杰的班出演黄飞鸿

  《方世玉》影评(十):以德服人

  上 了一天的法条课,神经崩溃的拿着碗泡面在电视机前看了93年版的《方世玉》。

  这炒了N回的旧饭,照样让我笑的花枝乱颤,雷老虎的那句经典的以德服人伴随着我的狂笑响彻客厅。

  人情绪过于大起大落后必然会迎来空虚。空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感慨,所以这空虚期是各位影评人的黄金创作期。

  看着影片的李连杰,赵文卓,李嘉欣,那时的他们是多么年轻灿烂,这么多年了,时过境迁。他们的人生又大不相同,而这样的结局仿佛在电影里早有预兆。方世玉谨记着他亲爱的岳父雷老虎对他的忠告:“出来行走江湖,要以德服人。” 一直在努力着他的慈善事业,一直宣传着他的和平武术论:以戈止战。

  而李嘉欣阿姨正如方世玉送她的那首诗:“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听说嘉欣阿姨最近的喜事将近,终于可以结束她的富商狩猎战。但是这几十年红尘中的浮浮沉沉,不知美人是否依旧。

  其实这部电影里最爱的是萧芳芳。芳芳阿姨的历史真是星光璀璨。她饰演的苗翠花已经深入民心,可以说是经典人物。也许是想找回当年的感觉,96年,同一个导演刘镇伟,同一个女主角萧芳芳,同一个男主角(那时的男2号)赵文卓。男2是柯受良,拍了一部乱七八糟的动作搞笑片:麻雀飞龙。可惜这麻雀未能飞上枝头变凤凰。芳芳阿姨最近让我记忆犹新,应该是她在《女人四十》里的表演。那部片子成就了导演许鞍华,也让我看到了四十岁时沧桑的苗翠花。她的出场堪称神来之笔,为了贪惠拍死条鱼不是每个家庭主妇都会想到做到的,就几十秒的戏份把主人公那精打细算的市井女人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就是凭借这片子芳芳阿姨再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并荣膺柏林影后。

  可惜这么好的女演员却被耳疾困扰,不得不放弃热爱的演艺事业,和方世玉一起转型在幕后致力慈善事业。

  她的告别作是《虎度门》芳芳阿姨在里面整天说的一句:“No complaints,I can manage.” 骨子里透着的是岁月对她的历练。所以这片子让她获第33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看这样的老戏骨的作品,内心激情澎湃,却强忍压抑,直到剧终二字的出现,才敢喘息,享受着放任那憋屈了100多分钟感情后的淋漓畅快。好的片子就是这样的让你大汗淋漓,身心激荡。

  绕回到《方世玉》上,这样的老片子再看的时候会让你发现许多惊喜的地方,例如一出场演流氓老大的人竟是郭涛(疯狂石头的男主角——保卫科科长包世宏),郑少秋的演的陈总舵主,最雷的是结尾雷老虎抛出的天地会花名册上赫然写着:财务会计—韦小宝。

  然而最大的意外是,这片子的编剧竟然是我哈的要死的蔡康永…………

  结尾只能说句:嘛咪嘛咪轰之五雷轰顶大法——雷死人不偿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方世玉》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