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4:30》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3-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4:30》观后感精选10篇

  《4:30》是一部由陈子谦执导,金荣俊 / 肖力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4:30》观后感(一):沉默时刻

  这部影片忧伤的。相对于香港人和台湾人,新加坡人的心里较少有历史创伤,所以新加坡人的忧伤大概就是来自于这种没有深远创伤的虚空孤独。在这个多种族的都市里形形色色的人,一种共同的语言不足够使得人们互相理解,又怎么连接每一颗孤独的心。所以导演宁愿选择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的人与人之间也许就少了一些杂质。一个韩国男人和一个新加坡男孩,听上去似乎是相差甚远的两个异国的人,灵魂却在某一时刻交接在一起。

  没有父母在身旁独自生活小孩本来就是自闭的。男孩每天都在渴望与人沟通现实却是令人失望。他不断的在喝医生开的咳嗽药水麻痹自己同时也不断的在窥探他身边的这个成年房客,并且引起他的注意。男人失意颓废的生活成为了男孩关心的全部。

  流泪与消失是男人对男孩的全部回报。从此男孩粘住了时钟的指针,刷黑了窗户。因为他们曾经在4:30的时候在一起。

  《4:30》观后感(二):只有孤独地全身心爱过才能明白——陈子谦电影《4:30》

  只有孤独地全身心爱过才能明白——新加坡电影《4:30》

  “从这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我知道,围绕在你身边的情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惯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相信我,没有一个人象我这样死心塌地地、这样舍身忘己地爱过你,我对你从不变心,过去是这样,一直是这样,因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觉察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这和一个成年妇女的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其他的人在社交活动中早已滥用了自己的感情,在和各色人等交往中早已把自己的感情消磨殆尽,他们经常听人谈论爱情,在小说里常常读到爱情,他们以他们理智成年人头脑思考爱情,他们明白爱情乃是人类共同的命运。由此他们玩弄爱情,就象摆弄一个玩具,他们夸耀自己恋爱经历,就象小孩抽了第一支香烟洋洋得意。可我身边没有别人,我没法向别人诉说我的心事,没有人指点我、提醒我,我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象跌进一个深渊。我心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我睡梦中也只看见你,我把你视为知音:……在我的心目中,爱情是我至高无上激情——所以我把原来分散零乱的全部感情,把我整个紧缩起来而又一再急切向外迸涌的心灵奉献给你。我该怎么对你说才好呢?任何比喻都嫌不足,你是我的一切,是我整个的生命。世上万物因为和你有关存在,我生活中的一切只有和你连在一起才有意义。你使我整个的生活变了样。……”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茨威格在《一封陌生女人来信》中写下的这段情感独白就浮上了心头,在看徐静蕾导演的电影中,那段借着《琵琶语》娓娓道来的诉说让我喉头曾经一度哽咽无语,但在新加坡导演陈子谦的《四点半》中,茨威格深情笔触在沉默中竟然全部释放出来,如同一双拥有强大力量翅膀从天而降,让我的整个心灵为之窒息。电影放完后很久,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每每午夜梦回,茨威格的诉说和小武那双纯真懵懂眼神天衣无缝地合为一体,在我的眼前一一闪现。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隔世的知音。茨威格笔下怀抱梦想激情的爱情在陈子谦的镜头下转世投胎,在热带雨林岛国一个男孩的心里再次破土萌芽,这次他要创造怎样的奇迹呢。

  一个情窦初开的11岁男孩,对成人情感世界还很懵懂的年纪,却有着一种与其年龄不相称的细致和洞察力,他敏感地觉察到与他同处一个屋檐下的韩国男子的孤独与痛苦,韩国男子在酒精中的自我麻醉,他的一言一行都在牵扯着他的心灵。爱上一个人,也许就是爱上他的痛苦,爱上他的寂寞吧。——对于11岁的小武来讲,他的情感付出是不自觉中全然投入的,他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感情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只是按照他纯然的本能展开他的行动。他每天凌晨时分4点30分偷偷起床,潛入Jun的房间,偷他的东西,更將偷來的东西收藏在自己的课本里。甚至韩国男子一根遗落的头发,也被这个看上去愣头愣脑的男孩子心地加以珍藏,发生在男子身上的一切,都被男孩一笔一画地记录了下来。

  少年时期的爱情是全身心的,是不计较任何得失的付出,是一种类似狂热教徒那种痴迷赤诚的奉献,在小武虎虎生气神情中,我们彷佛能看到一种闪烁着星星天真光亮,他全身也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他不是一个喜欢学习乖孩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在学校常会让老师感到头疼的爱捣蛋的“坏”孩子。电影中有这样一系列男孩捣蛋的情节,比如他常常在大人们练操的时候,趁着一个不留神,拿起大人们练操的音乐磁盘就开跑。呵呵,少年的他身上更有一种敢于扰乱成人法规,敢于越轨的冒险精神。对于因为失恋自暴自弃甘愿沉沦的韩国成年男子,少年的他扮演的则是一个一厢情愿拯救弱者骑士。他呼吸着他的呼吸,痛苦着他的痛苦,爱着他的所爱。他唱韩国男子喜欢的歌曲,用光盘把自己的歌声一首首刻录下来,再悄悄地移花换木,——他要用他的声音陪伴他的孤独;在沉寂灰暗的房间里,插上一束梵高画像中开得绚烂向日葵,让那明亮色彩带给黑暗中的他一点温暖一点慰藉。……少年时代的我们总是盲目相信自身的力量,我们以为我们能够创造奇迹。所以我们总会青春悸动下做出让大人莞尔或者捧腹的傻事。

  电影《4点30》中最让我回味的一个情节是,当男孩和男子互相靠着坐在楼道上的时候,男子在百感交集中流下了眼泪,那一颗泪珠流淌在男孩穿着衬衣的肩上。事后男孩把那块凝结着男子泪珠的衬衣细心地减了下来,他要把男子的泪水永远封存在自己的世界,——如果说爱情本来是男孩心里的一粒砂,他却用自身心灵的汁液培育出了一颗夺目的珍珠。在男孩心中,那是比世界上任何奇珍异石还要珍贵的东西。那颗泪珠将在黑暗中焕发出最为美丽璀璨的光彩,照亮所有孤寂彷徨的心灵。

  这也是一部写给孤独者的电影,男孩对男子的爱是一种只有曾经孤独地爱过的心灵才能真正明白的感情。电影中的他们对白极少,韩国男子明显不懂中文,所以他们的情感过程基本上也是在默片的沉寂中无声地进行。我想,这也是导演一种精心的构建,在少年赤诚的情感面前,人类的任何语言都会显得苍白多余。没有了文字语言的修饰,人与人的情感也就更加纯粹干净的没有任何杂质。新加坡男孩和韩国男子之间用他们的心灵进行对话。当电影进行到尾声部分,男孩用自己仅存的四块钱为男子买来一碗韩国杯面,一杯自己亲手制作调理的鲜榨的橘汁,等来的却是风吹帘动之间的空空如也,——昔人已乘黄鹤去。韩国男子带走了少年生命中所有憧憬的亮色,影像无法让我们直接目睹男孩心灵的伤口,但依然能让我们感触到男孩那颗流淌着血的颤抖的心灵。11岁的年纪,他已经过早地品尝到人生那如深海般无边无际的无望。最终那一室被他涂抹的黑色又是一曲青春残酷物语无言的歌唱。——你走后,我的世界只剩下漫漫长夜。这不禁让人想起荷兰电影《军官与男孩》中那个熟悉的镜头,当士兵离男孩远去之后,男孩在暴风雨的夜晚呼唤那个倾注了他所有少年人热情和希望的男子。所不同的是,《军官与男孩》中的呼喊是西方式的激情,而新加坡电影《4:30》中被永远停留在4点半的时钟,那由深沉寂静所构成的音响空白,却给观者留下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4:30》观后感(三):凌晨4点30分的千言万语

  每天凌晨4点30分,少年小五会偷偷走进房客叔叔卧室,偷他用过的筷子,听他喜欢的CD,甚至掀开叔叔的睡裤,剪下对方的阴毛。

  小五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生活寂寞又孤单。他把房客叔叔当作父亲爱人的幻象,默默守护,默默依恋。

  他在叔叔喝醉的夜晚,与对方同枕而眠。他在叔叔睡不着的清晨,紧紧挽住了对方的手臂。小五做这些时总在哭,明明应该高兴,却总是伤心得红了眼睛

  小五有一本旧书,上面写满了有关叔叔的一切。但他什么都没来得及说。

  有一天,房客叔叔离开了。小五找遍了整个家,什么都找不到了。他闭起眼睛,想象着叔叔握住他双手样子,再睁开眼睛,眼泪顷刻就落了下来。

  以后的凌晨4点30分,小五再也没有地方能去了。那个能够借他幻想填补寂寞的陌生人,也离开了。

  小五用胶带把家里的挂钟指针永远固定在了4点30分的时刻。

  时间于他而言,再也没有了意义

  这部片子缓慢且孤寂,适合大晚上内心平静地看。小五的感情表达细腻,又很小心,看得时候很心疼。

  比如有个情节,小五把叔叔的CD偷偷换成了自己的录音,他唱了首邓丽君的《千言万语》——“那天起你对我说,永远的爱著我。千言和万语,随浮云掠过。”

  可惜叔叔是个他乡异客,听不懂。更何况他同样是个孤独寂寞的伤心人,也懂不了。

  平行宇宙,同享寂寞。

  《4:30》观后感(四):遙望

  這部電影不該被生硬地拉入“曖昧”的行列,因為11歲的年紀,並不能界定感情分區。情竇開豁的時刻,人好像常春藤會生出觸手,觸到那面牆,一切是好奇、執著與透徹的。而那種透徹,是因為看不透才有,看透的就叫釋懷。因而同樣寂寞的兩個人,結局時小孩走入迷霧,而男人走出迷霧重新開豁。男人離開了,小孩把百葉窗塗黑,讓房間停在4:30分的光色……

  不知道影片的開頭是否也是影片的結束,男人留下“千言萬語”的歌聲,是不是留給小孩的。但可惜那雙從後面環握住小孩的手,只是幻覺。

  其實影片有一幕讓人心裡一酸,是小孩在老師面前拼命捍衛那本記載男人的書冊,逃出教室一路狂奔,跌倒后爬起來遠遠望見男人——那一路天色一定在我記憶中出現過——男人在垃圾堆前撕碎女友的合照,回憶起曾經美好過的百感交集,然後決意釋懷。男孩看見男人在哭,男孩不明白為何體會到男人的心情。其實男孩不明白,那一刻他看到的是自己,是從未來走回過去的自己。

  《4:30》观后感(五):找不到合适的词拟定题目,但这是我看过的同类型电影中最棒的!

  大量的特写长镜头,一张孤独寂寞伤心而流泪的脸庞,少之又少的对白,诠释了这部电影的灰色基调。顽皮捣蛋永不知疲倦,却又细心执着的新加坡男孩小武,这个形象让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小武那张流着泪的脸庞的特写镜头就就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最后导演对小武涂黑窗子的设定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小武执着的涂黑了窗子,既然无法留住韩国大叔,那至少小武能把时间「定格」在那一刻,「定格」在了 04:30 AM,从此,在小武的世界里时间「停止了」,永远留在了凌晨四点半,因为在凌晨四点半,留下了小武和韩国大叔在一起的所有记忆

  青春是苦涩的,而初恋更苦。小武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孤独的定义,诠释了什么叫做孤独到极致,没有了你,我宁愿我的世界永远停在那一刻,即使是永恒的黑暗,因为小武知道,在那一时刻,小武在,韩国大叔也在;在那一时刻,小武不再是孤独的一个人。

  涂黑了窗子,「定格」了时间,假装韩国大叔还在,也许在某一刻韩国大叔还会突然醉醺醺的推开门吧...

  好心疼小武,小演员演的真的太好了!极少的对白,无声的语言全靠内心戏,眼神与行为来表达,尤其那张流泪的脸庞,让我心疼的不行。还有就是鬼才导演,绝对鬼才!

  《4:30》观后感(六):一个关于“老兔子”的故事

  当时看《4:30》没那么多感觉。在并不是深刻理解的情况下潜层次分析了一些特写镜头和环境描写,只觉得在同等平台上的新加坡本地电影当中,这一部属于猪肉中的纯精肉。

  但是看完一部电影不等于就放下了一部电影,我更喜欢和别人一起谈论这些电影,了解别人眼中的这些画面含义,再结合真实的生活体验深层解析每一个镜头,这才算作看过这部电影。

  现在我完全认同友人苏淮的理解,认为本片中的韩国爸爸是少年臆想中的一个角色,而此角色真实隐晦的含义是少年人懵懂中的同性之爱。

  但最初苏淮提起这段理解的时候我仍旧是抱着“可能是这样的态度”,直到周四的时候和另一位男性朋友喝酒,谈起一段关于家中一对“同性恋兔子”的故事,我才真正肯定了这份定义。

  朋友说,家中有一对养了4年的兔子,两只都是公兔子。因为兔子才出生的时候第二性征是很不明显的,需要成长到性发育成熟的时候才能辨别雌雄。所以朋友在买第一只兔子的时候选中的是一只公兔子,等到第二年公兔子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后他准备再添置一只母兔子给公兔子作伴,当时宠物店虽然新添置了一批小兔子,但这批小兔子实在是太小太难分辨其性别了,所以不幸的是朋友再一次选中了一只公兔子。

  于是,两只公兔子的同志生活由此开始。据说这两只兔子一开始出现一只“骑”另一只的状况的时候家里还只当作笑话,但发现他们两个越来越嚣张,声音也越来越大,常常在深夜一次次的搞“笼震”...这时朋友才觉察这对公兔子是在“玩认真的”,为此还想尽办法拆散两人。

  起初,还试过领一只母兔子回家塞笼子里,可是两只公兔子丝毫对母兔子提不起兴趣,依旧“我行我素”地爱着,不但冷落小母兔子,甚至还“群殴”小母兔子。直到最后朋友终于接受了这对gay的选择,不再强行在他俩之间加什么阻拦了。

  说完这个故事之后朋友还不忘降低声调偷偷地告诉我:“你知道吗?在男同志们当中,形容年级较长的gay也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就是‘老兔子’...”

  还有一段题外话就是其实这对“搞gay”的兔子是同一个妈生的亲兄弟,只是出生年份不同。我相信血脉相连会使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地更亲近,所以深层地刻画人性时,难免会在道德这张网上打出“擦边球”,但我自己的理解是:真实存在于一切价值之上,只要动机纯属于真真切切的感觉,那么无论是爱还是恨,我们应该给与尊敬而且无权去评判。

  所以少年臆想中的男人是自己的父亲,个人觉得这个角度处理得不过分,甚至恰到好处。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也有过那么一霎那,对于至亲,爱偶尔也会起起荡荡溢出那么一片水花...

  《4:30》观后感(七):我的忧伤,无人能懂

  谁都有过懵懂的少年时代。这部我看过多少遍都不会厌倦的电影,同时却可能是很多人会一遍都无法忍受的电影。因为影片漫长而安静,对白极少。从里里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无尽的压抑、孤独和落寞。

  主人公小武的生活有着许多我童年的影子。没有亲人的陪伴,却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叛逆和敏感。同居的大叔来自遥远的韩国,生活潦倒,甚至想到过自杀,后来面对男孩多次的(性挑逗?)也没有表现出兴趣。我无法判断男孩对大叔的爱是属于哪一方面的爱,是性欲上的?是情感上的?我觉得更可能是情感上的,或者是类似于《军官与男孩》里两个主人公的爱,这种爱跨越了年龄和其他限制,是一种纯洁无暇的爱。

  童年的末尾,青春期的前期,少年时代的他会做出一些别人看起来不可理解的疯狂的小举动,这是属于男孩的“小捣蛋”。比如屡次关掉晨练大爷大妈们的音乐播放器,比如小便在韩国男人的浴缸里,让韩国男人大吃一惊。比如脱光全身再偷偷穿韩国大叔的内裤,还在镜子面前照一照。最特别的是,他总是会在清晨的4:30去那个韩国人的房间,在黑暗里开着手电筒,偷窥大叔的隐私,甚至和大叔睡在一起,用手机自拍。

  有一次,韩国男子身上的一根阴毛,也被这个看上去愣头愣脑的男孩细心珍藏。发生在男子身上的一切,都被男孩一笔一画地记录了下来,这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父母丢下这个孩子不管不顾,扔给一个连语言都不通的外国人,让他们生活在一起。而里面那些新加坡的老师,也是如我以前看过的《小孩不笨》中的一样的印象。他们刻板、严苛。看到老师逼小武交出课桌里的书不成最后将小武逼得逃出教室的时候,我只感到深深的无奈。

  就快要进入青春期,总是有很多小心思,小秘密。这个时候,童年还未完,但是却开始有了懵懂的性意识,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是又没有人教导,于是只能自己摸索。

  这是一部写给孤独者的电影,男孩对男子的爱,是一种只有少部分人能真正明白的感情。

  会怀疑导演的用意,因为我在这部片子里发现一个奇怪的小彩蛋,就是很多地方其实可以看到男孩勃起的屌形……男孩还总是穿着紧紧的裤子。

  我猜想,这个韩国房客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一定经历了很多伤心的事情。要不然他不会屡次想到自杀,不会那样颓废和堕落,不会出现在异国他乡。

  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男孩用自己仅存的四块钱为男子买来一碗杯面,一杯自己亲手制作的橘汁,等来的却是空空如也——昔人已乘黄鹤去。韩国男子带走了这个少年此刻生命中所有的希望,隔着画面也能感受到这个孤独男孩痛苦的颤抖。结尾,小武忧伤地在窗户上刷着漆,他仍在做着一些可能大人或者别的孩子永远看不懂的事情,而他的父母,仍未归来。11岁的年纪,他就已经遍尝人生的绝望,这是连大人都可能承受不了的东西。受伤的小武与大叔一起坐在了楼梯的台阶上,小武将头轻轻靠在大叔的身上。他们终于开始了新的交流,两颗孤寂的灵魂终于靠在了一起。

  我真的好想走进电影里,抱抱他啊,就像抱童年时一样孤独的自己一样。

  《4:30》观后感(八):時間凝固在「4:30」

  對於那些孤獨著的人們來說,孤獨的原因不盡相同,孤獨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

  導員用了很多未被剪輯過的長鏡頭來講述著那些源自于每個人內心的故事。主人公無需對白,因為孤寂本身就是沒有聲音的,讓我們默默去感受的。

  從每天那固定的時刻出發去觀察事物到彼此的互相撫慰再到最後那杯依舊蓋著保鮮膜的橙汁,我們不難看出,即使是最孤獨的人或事也會有最完美的昇華。只可惜,那樣的人也只能是驚鴻一瞥地出現在記憶里,僅此而已了......

  其實,我們彼此都或多或少地享受著孤獨所帶來的快慰,只是有些人不喜歡承認罷了。故事的結尾,孤寂的人依舊是形影相弔,只好再將指針定格在從前的四點三十分。

  《4:30》观后感(九):【4:30·那天我在舊居孤獨一人】

  早些時候聽朋友所言:新加坡沒有藝術。也許是一種默許,我當時也沒有什麼比較好的例子反駁他的論斷,但是也不會過於同意他的說法。我只是覺得在不瞭解情況下直指一個國家的不足,是一種武斷的行為。不抱任何期望下第一次看完這部新加坡《4:30》,觀後一直回想起來都讓我心裏感到戚戚然。

  小武是一個11歲的小學生。由於媽媽的工作繁忙經常出差,只能與一名三十歲左右的韓裔租客Jun住在一起。空間很小,兩人的思想卻很闊。偏偏在如此情形下產生了一種奇妙的關係。小武喜歡淩晨時分4時30分偷偷起床,潛進Jun的房間,偷他的東西,更將偷來的東西放入自己的課本裏。Jun每天夜歸,爛醉如泥。小武喜歡一個人毫無緣故地喝藥水,而Jun也是一樣,回來就不停地吃藥丸。兩個人像是同病相憐地愛上孤獨,愛上莫名其妙的癖好。小武的自娛行為讓我想起蔡明亮電影裏的小康,一個永遠在家裏穿著白色背心和三角白色底褲而喜歡自娛自樂的小男生。小康喜歡將買回來的西瓜當做保齡球一樣玩耍,而小武喜歡將Jun的煙盒裏的香煙剪成一半;喜歡將香煙盒上的廣告模特換成Jun;喜歡將Jun聽的CD換成自己唱的的CD。韓裔租客Jun曾經試過自殺不遂。他喜歡抽煙、喝酒、磕藥而不發一言。小武和Jun之間雖然說不上存在朋友之情,但卻有著一種享受孤獨的共同經歷。最後,Jun離開了小武。小武千方百計為Jun榨的一杯橙汁,用身上幾有的4塊坡幣買下的韓國杯面,這時卻變成了讓小武更加孤獨的象徵物。小武最後也只能將百葉窗關上,用漆黑的塗料將百葉窗逐漸地塗滿黑色,就像小武在學校上美術課,老師要求小武畫出自己的夢想時,小武的白紙上只塗滿漆黑的一片,接著回答老師的問題:I don’t have dreams。

  影片對白極少,也因為如此更加深刻地描繪著影片本身帶來的孤獨感,十一歲的小武就像一部青春殘酷物語,用他過於憂鬱的眼部、面部表情和一些微細的身體語言給觀眾更好地傳達孤獨的信號和留給觀眾更多思考的餘地。

  淩晨時分4時30分是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刻,也是人感到極之孤獨的時刻。即使在一個發達的城市裏,高樓林立,都市人的孤獨感一樣會存在,而且人類也會隨著城市的高度發達和社會不斷完善而更加孤獨。

  《4:30》观后感(十):男孩与男人-同时寂寞人

  《4:30》,我看到了两个心灵受伤的人的相遇于悄无声息的告别。男人的至爱女友去世,他来到新加坡选择遗忘,每日酗酒,抽烟,甚至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男孩,单亲,母亲在北京工作,学校里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男孩每日去药店买药水,渴望身体变得强壮,渴望得到别人的在意与爱。男孩每日去男人的房间窥探他的东西,他吃的泡面口味,他听得音乐,他难以表达的忧伤。男人与男孩坐在楼道上,男人用韩语对男孩说,“如果你爱的人死了,你知道她在哪里吗?”,随后男人用手指了指男孩的头和心。男孩搂着男人的肩膀哭了。也许男孩终究没能听懂男人的话语,但这种寂寞是共同的感受。男孩发觉男人不见了,他拼命地在男人可能出现的每个角落寻找,可是一切都是徒劳的。最后他把百叶窗涂黑,这仿佛告诉我们男孩的心情是灰暗的。男孩打着手电筒扒在阳台窗户上,背后有双手将他环绕,也许是幻觉,也许是渴望男人没有离去。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也很喜欢影片中两位主角肖力源和金荣俊(Kim Yeong Jun).,但很可惜在影片出来7年后才看到这部电影。仿佛在里面找到了我自己的影子,那个孤寂的男孩仿佛就是我的曾经,那个男人仿佛就是我一直希望探索的未来。后来在网上寻找两位主演的资料,可惜所知甚少,只知道肖力源后来出演了新加坡电视剧《萤火虫的梦》中司徒壁这个角色,同样是个问题学生,却依然有过自己的想,我把《4:30》里的张晓武和《萤火虫的梦》里的司徒壁,进行比较,发现肖力源真的长大了,我希望他成长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好。

  可惜金荣俊(网上搜索的同名演员并非本片主演),我找到的却很少。知道他出生于1979年2月1日,2009年出演过韩国KBS电视台的电视剧《青春礼赞》,但并不是主角。后来就没有什么作品了。2005年出演《4:30》这部电影是刚26岁,今年33岁的他,不知道现在近况如何。真的希望你们能够帮我寻找到他的相关资料。也许他并不出名,永远只是一切影视剧中的配角,但这部电影《4:30》让我看到了一个落寞的男人的内心世界。我真的很想找到他,也许他只是个配角,但在这部电影中他是个主角,他的演技让我折服。最好我希望两位主演一切平安。他们对于渴望爱的诠释与被孤寂笼罩的悲凉,永远停留在了4:30。

  我希望影迷朋友们帮我找到他们的详细资料,谢谢各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4:30》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