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孝庄秘史》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孝庄秘史》经典影评10篇

  《孝庄秘史》是一部由尤小刚执导,宁静 / 马景涛 / 刘德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古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孝庄秘史》影评(一):多尔衮一生最终打赢的一场硬仗——真爱无敌

  鬼使神差,几乎是屏住呼吸地又把这剧再看了一次。玉儿与多尔衮又是一生的空劳牵挂,逼迫我再次目睹爱的纯粹人生复杂这一重最尖锐的矛盾。如果当年是多尔衮继承了努尔哈赤的汗位,如果他娶了玉儿,如果他们生了福临……多尔衮会是一个精明能干皇帝,玉儿会是一个母仪天下皇后,福临也不会因为童年阴影压抑成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一切会是多么的完美,可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其实人多少是幸灾乐祸的,往往从别人极致痛苦和遗恨中才能体会生命的美和幸福珍贵。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净化人心不过是对这种幸灾乐祸心理的美化表达吧。《孝庄秘史》好看之处就在于宏大的历史画卷上每个人都那么无辜可怜

  我平时很讨厌清宫剧,不过是小儿女情爱、争宠夺嫡、机关算计、骨肉相残(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两部算是例外)。《孝庄秘史》更是例外,它在很多方面值得细思,而且让人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它几乎是对帝制集权的一种无反思的控诉。权力漩涡中的每一个人,得到皇位的(皇太极、福临),想得又得不到皇位的(豪格、多尔衮),兄弟荼毒的(阿敏),处处退让妥协、顾全大局的(岱善哥哥)……每一个人,不是被权力吞噬,就是被权力抛弃……专制之苦是专制制度中每个人的苦,而不仅仅是被统治的人的苦。

  它几乎可以被看成一个女性视角的剧。这在历史剧尤其独特,因为历史剧往往无法摆脱男性中心,因为历史是his-story,而不是her-story,但这个剧却是。它是女性中心的,从周围男人们的登台、退场、荣辱得失挣扎一个女人一直在成长变化……过去的历史剧表现的都是男人们对江山、权力、女人的角逐,女人只是男人的大世界中的一个角色甚至一个棋子。这个剧相反,她表现的是女人的世界,女人在乎的东西孩子情人丈夫家族还有江山……或许最终女人在乎的东西与男人没太大不同,但女人对它们的态度和排序往往不同。这便是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的不同。这个剧还有一点对传统性别主题的颠覆。我们太习惯于这样的情节:一个女人为爱情牺牲掉一切,一个男人为了世界而牺牲掉女人,即便是真爱的女人(想想康熙对蓝旗格格母子)。而在这里,反了过来:一个女人为了世界(孩子、“名节”和江山)牺牲掉她真爱的男人,一个男人为了女人,牺牲掉他本唾手可得的世界。

  末了我得说说小玉儿和多尔衮这俩人。

  (小玉儿)玉儿做说客,劝多尔衮娶小玉儿为妻(既是皇太极的笼络又是皇太极的监视)。多尔衮不能不同意;然而这真是一个火坑,无论对他还是小玉儿。如果小玉儿像哲哲那样隐忍、顺服,一味仰望、守候,或像大玉儿那样会周旋应承、步步为营,他们未尝不能相敬如宾,或亲若兄妹。可是小玉儿不是哲哲,也不是大玉儿。她不会顾大局、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温柔和顺……因为她爱得太真、太深、太毫无保留。这种毫无保留的激情在得不到同样的报酬时便成了对别人的尖刻和对自我的扭曲。新婚之夜,多尔衮醉生梦死唤着玉儿的名字与她温存,她偏要问:“你口口声声唤的是大玉儿还是小玉儿?”以致多尔衮撤下新郎装,骑马出逃……一次又一次,她非要挑穿真相,让多尔衮伤口绽裂,血流不止,似乎只有这样,这样杀出这条让她和多尔衮都遍体鳞伤的血路,她才能进入他的生命……不然,她始终是个外人。最后与她摊牌的时候,多尔衮说道:“(我和你之间像)一场宿命的纠葛,惹不起,也躲不掉。”在她得知无法得到多尔衮的一点点爱时,她选择了死。正因为她杀出的那条血路,她的死才会让多尔衮既得了解脱,却又如此悲痛。在爱之忠贞热烈上,他们的确是一对,不过是错配了一对。她就像多尔衮的镜子,两人都非得为了不能成全的爱情燃尽生命中所有本来自然而然丰富多样的美好事物,比如友谊、孩子和内心安宁

  (多尔衮)多尔衮一次得胜归来,玉儿给他带来大汉和福晋给的贺礼。他带玉儿去看他心爱的马匹。玉儿说:“我预感你会在战场上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多尔衮回答说:“得到我想要的一切,除了一个人……但没有人知道,在另一个战场上,我终于可以得到 真正的一切……”多尔衮的话一语成谶。可是他究竟赢了哪个战场?

  他和皇太极的战场?或许。他赢得了皇太极赢不走的、玉儿的爱情。

  他和玉儿的战场?或许。玉儿一生爱他,他何尝又不是。这点,他们算扯平了。可玉儿爱的不止是他。当然,他最后爱得不仅仅是玉儿,他还爱上了权力。这点,他们也算扯平了。但在一点上,他输给了玉儿:任何时候当玉儿和他的其他愿望冲突的时候,他可以为了玉儿牺牲掉他所爱的、别的一切;可是玉儿呢,任何时候当多尔衮与她的其他愿望相冲突的时候,她都会为了那些东西牺牲掉多尔衮。有人说多尔衮输给了福临这个傻小子,那是大错特错了。多尔衮这辈子就输给了玉儿,输给玉儿一个人。

  可是他明明说他赢了,他赢了一个真正重要的战场。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战场?当对大婚、称帝皆无望,顺治又咄咄相比之时,他请缨征战,誓杀叛臣姜瓖。玉儿劝他别去。

  多尔衮说:“我宁愿死在战场上,也要亲手杀了姜瓖”。

  玉儿用手压住他的唇说:“整天在刀剑上舔血的军人,说这字也不怕犯忌讳”。

  多尔衮贪婪珍惜地吻着玉儿放在他唇边的手指,说:“玉儿,你真的怕我死?你知道福临长大了,情势将逼得我们正面为敌。不是我吃了他,就是他吃了我。玉儿,你还会怕我死吗?……玉儿,有时候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念头,如果我死了,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不会认输”……

  玉儿知道多尔衮说的是对的,她也听出了多尔衮赴死之心,温柔地抱着他的脖子,泪流了下来。她为了儿子,不得不牺牲多尔衮;而多尔衮为了玉儿,也只能这样自我牺牲,他只想死得从容骄傲……多尔衮最后抱憾地说:”玉儿、玉儿,我爱了一辈子的玉儿,追我魂索我命的玉儿,能不能告诉我,我这半生马上鞍上、刀里枪里所为何来?该我的,我居然一样都讨不回?我真的不明白……”

  其实哪有不明白,这一问不是对玉儿的悲怨吗?可是如果他含着深沉的怨恨,他又怎能死得那么纯净,犹如初相见时的、把阳光洒满整个草原少年

  我最开始很不解,觉得多尔衮最终为玉儿输的精光;他可曾赢过什么、真正珍贵之物。终究我觉得我明白了。多尔衮赢了一个战场——爱情,纯粹的爱情与其他一切人生追求之间拉锯的战场,他心里的战场。玉儿的爱、玉儿的人、皇帝的位置、无上的权力,他所有的梦想相互为敌……他心里是最波澜壮阔悲惨凄烈的战场。不然,他怎么会得忡忧之症……最后他心甘情愿死在战场,让对玉儿的爱灭掉他压不下的壮志、骄傲和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最原始欲望,以此去成全玉儿的种种心愿——哪怕是“不合理”的心愿:福临不配得的皇位、不懂事的“尊严”,以及她作为太皇太后的“名节”。在死之前,他也不能确知他能不能打赢这场心里的账,他不知道他是会带着怨恨死去,还是会微笑……只有在临死前,他只是作为一个爱人微笑死去的那一刻……他成了全剧中唯一一个真正让爱情得胜的人。玉儿反倒放不下,说自己这生欠他太多,其实不过因为她最终不能企及、甚至已经不能理解他-爱-她。那种情愫只有爱情至上(小玉儿、福临、董鄂妃)的人才能理解。但小玉儿、福临等人原本是只为爱而生的人,心里没有爱情与别的价值相争夺拉锯的战场;只有多尔衮,他才是在这样一个战场,一个无比壮烈的战场上让爱情得胜的人。因此,他的爱又比别的、本就爱情至上的爱显得更凄烈动人

  最终,多尔衮懂他们所有人的挣扎,而他们却不能懂他内心的平安。借用莲魄在她影评中的最后一句话:“死别时,他容颜如睡,而她正从梦中惊醒”。谁输谁赢?

  《孝庄秘史》影评(二):玉碎瓦全登西楼

  本人一直很喜欢这部电视剧的片头曲和片尾曲……特别歌词

  也曾经为一句话感动,就是孝庄身边的丫鬟的一句话:“她不能哭,那只能笑了。”

  以前总觉得,以前的达官显贵总是无病呻吟,总是以爱情作为自己的生命,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幼稚可笑。但是看完这部电视剧,我却似乎有了新的认识

  记得妈妈曾经和我说:“人这一辈子,会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你没有办法去拒绝。”以前还以为只是妈妈为自己找的借口,但是渐渐长大,我终于明白了很多的东西。很多事,明明想做,可是不能做,因为你不是为自己而活,生活中的阻力,有时候真的不能不让人低下自己“高贵”的头;有很多事情,你不想做,可是不光光为了自己,你必须去做。

  这就是人生

  不能哭,就只能笑了。

  有时候,玉碎瓦全不是无奈,而是必做的牺牲。

  为了他,为了江山,为了比自己更有价值的东西。

  《孝庄秘史》影评(三):孝庄秘史

  大学同寝姐妹爱的电视剧,硕士又有同寝姐妹有空就看几集,本对野史不感兴趣,但看几集对孝庄不免产生了好奇和敬佩,终于自己也开始看了。除了美丽智慧,让我颇有感慨的便是孝庄对于命运的态度。对于突如其来的一切重大事故,不悲不弃,是认命但却认得聪明,接受命运安排且接受的精彩,终成就中国历史上唯一辅佐了三代皇帝的传奇皇后。

  孝庄聪明、冷静、好学、识大体,总是在看书总是在练字,遇事总是说“我不能乱”。“如果这一生注定要打无数仗,那必须先制服自己,才能制服别人”,孝庄的成功在于她制服了自己,制服了多尔衮,她爱了多尔衮一生,但一生也没有让多尔衮得到自己,这份爱让多尔衮忠心耿耿辅佐顺治。如果说孝庄有失败,那就是福临,她自己的儿子始终不能理解自己,始终最恨那个她爱着的男人,但这并不影响顺治仍是一位孝顺的好皇帝。因为喇嘛的一句“你一定会嫁给一国之君母仪天下”,她被逼嫁给了皇太极,放弃了多尔衮,而这才有了孝庄,正如她最后所说“真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孝庄秘史》影评(四):看到了,只是心痛

  可能欣赏马景涛这个演员,进而希望他和大玉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学时看的,回顾孝庄秘史,

  忘不了大玉儿在大草原上策马奔腾

  忘不了多尔衮在后面的追逐

  忘不了他们情定敖包

  却因一场战争就此错过一生

  最后她成了皇太极的庄妃

  相知却不能相许

  时过境迁, 如今蒙古小格格大玉儿已不是当初那个单纯小姑娘

  产下福临,面对多尔衮的深情却是欺骗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多尔衮,面对皇位却依守当初对大玉儿的誓言

  因为相知相爱却不能相许

  因为责任,因为伦理,因为道德,更因为爱

  而多尔衮因爱守护了别人的儿子,也是自己深爱女人的儿子

  最后也因如此战死沙场

  最后丈夫死了,情人死了,儿子的年少不懂事

  让这个女人一辈子生活在痛苦之中

  但她心里始终都只有多尔衮

  如果没有当初没有皇太极的不成全

  没有与多尔衮的相知却不能相守

  就不会有后来的孝庄

  我想如果可以选择

  大玉儿一定会选择与多尔衮在大草原上策马奔腾,追逐

  而不会痛苦一生,流传百世的芳名

  可命运却让两人如此分开

  是不是没有当初的相知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痛苦

  若人生只如初见那般美好

  该是多好...............

  在茫茫草原上,忘不了那段

  执子之说,与子契阔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还有那永远忘不了的歌:

  我站在万人中央,相望却不能忘.......

  只等到漆黑夜晚,回忆起那曾经心爱姑娘...............

  摸着自己的胸口发现自己已经入戏

  只看前两集,便没有勇气看下去

  因为悲伤,更因为心痛

  我知道

  经不过似水流年

  逃不开此间少年

  《孝庄秘史》影评(五):满清英雄又如何

  朱墙之外,炊烟起,已是黄昏时。灯火亮起,偌大的紫禁城,仍还是有一丝人间气的。灯前盈盈笑颜,却已不在。这孤独的孩子----福临,终究失去最后的稻草脑海里总是有这样一个场景,是用在宛如撒手人寰,福临独自一人时的。心下种了蛊,与她们二人这段情史结缘已有数载。虽是知道这故事主角,是孝庄太后,而最初,我却只看到他们--福临与宛如。小儿女家的情事,离离合合,聚聚散散原本也是司空见惯,却因在帝王家多了惨烈与负重。 他们之间的故事,原本成了指尖簌簌滑落的灰,随风飘散,无人知晓。然而后人愿见那份传奇,翻来覆去的演着。 而我只记得,此片里的初见的惊艳。 福临的多年隐忍,多年寡爱,无人可诉,见着她便可一抒心事。相遇是编剧安排的巧合,而历史上,兴许就是二人不经意间,眸相对,爱上一个人,是找到一种感觉,找到一种熟悉与归属感。 宛如也是隐忍惯了的,聪慧伶俐自不用赘言,最难得是持中之道,持仁之理,在那样的环境下却得到这样的性情,最是难得。 兜兜转转间,两人的感情渐浓,有了许多旁的不相干的人加入,他有许多人爱着,但爱着的不是他,而是他居于万人之上。而她也是人眷着的,也是一样的显赫,一样的尊贵身份,甚至比福临还多了一份骄横与自恃。许许多多线搅成网,他二人在其间,也网进许多不相干的人。 看着乱成一团,旁观者花了眼,只有她二人只看到一根线,连着彼此。很是感叹这种相知之情,爱着,明白着,纵爱的痴狂,却不曾疑过彼此,你解我,我解你。亦感谢编剧将这段感情处理的很是干净,至少是她二人之间。 得不到的失了命,生了怨。终于相守的,平平淡淡的过着,却依旧面对前头的千般阻拦。 宛如最终是心力俱竭。呵护着的感情,因着这帝王家,因着这后宫,不得不碎成片片,失了孩子,忽而昨日的苦难成了怨,成了泪,心里的伤终究伤了自己。 看开生死,等待归期,却舍不掉过往了。 忘不了宛如躺在塌上,推开窗,看红叶滑落-----秋天到了,叶子都要落了。自喻红叶,只灿烂一世,到了冬天就要落了。 忘不了宛如气息奄奄,噙着笑说:那么,只准皇上每天想我一点点。 忘不了,宛如最后那句:此心澄定,亦无苦楚,我只想知道一口气不来,往何处安身立命? 闭上眼,没了鼻息,泪滑落枕畔。 这样的一生就结束了。这样的一段情也画上了句号。 无苦楚?无怨会?谁人知。 自别后,山长水阔,见不到了,生死有距。于是也不为福临的发癫,绝望而诧异,原应如此。 这么些年,解他意的惟有她而已。 编剧与演员将这段情,演绎到淋漓尽致。红叶依依随流水,原是片中熟悉的场景,这般深刻的记住她们的故事,以致而后每到叶当红时,都避无可避的想起这段故事,记起最初的心绞痛,酸痛一层层加剧,直至今朝。 历史原本是怎样?他夺了臣妻?他失了父子情? 怎样看来,顺治帝都是受了许多年的委屈以及屈辱,不如给他这样一段故事。而让世人,始终记住这段故事,也未尝不是好的。 喜欢宛如这名字,虽为臆造,却静的很,用着极佳。 呵,佳人宛在,只是宛在罢了。 灯火已黄昏,行云也散,记得他风中的叹息:枉作万人之上。

  《孝庄秘史》影评(六):看剧有感

  十来岁的时候,这个剧就开始播了,但是,当时年纪小,不懂。高中时,偶然看到这部电视剧的原著小说,于是,这部剧就在我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大三了,自认为明白了一些人情世故了,又因缘际会接触到这部剧,所以,就决定老老实实看一遍。

  残缺的爱情,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越是残缺,越容易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忘怀,从而让我们忽略了这个剧的主题,大玉儿。

  看完这部剧,对大玉儿,剧里的一句话非常好的形容了她,要制服敌人,首先要制服自己。

  想想自己的年纪,甚至比大玉儿进宫的年龄都大,看着她处理自己的感情那么张弛有度,在宫里那么能干,有那么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不凡的胆识,我只有惭愧和钦佩。

  每每遇到人生的困难和考验,大玉儿都是选择要么面对,要么忍受。人生那么累了,就别因为犹豫不决或者黏黏糊糊,给自己平添烦恼了。坚强的面对自己的抉择,不后悔,勇敢的走下去。

  好励志的感觉,不过,当初打动我的,还是玉儿和多尔衮的爱情。哈哈。

  深更半夜了,胡乱写几笔,聊以慰藉。

  《孝庄秘史》影评(七):论舒畅版《孝庄秘史》的董鄂妃

  论及一部文艺作品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表达了人物真实的自我。而缺乏自我表现力的角色,可能获得观众一时的赞誉与垂青,但最终会寥落在茫茫历史的角落里。舒畅版《孝庄秘史》的董鄂妃,究竟为观众呈现了什么呢?

  令人失望的是这一版的董鄂妃呈现出奴性、没有自我、虚伪、面谱化的人格特色。帝王的意志就是圣旨,心机正是本色,而董鄂妃这个历史人物携一世情谜而来的欢快的孤独却没有热忱的体现。舒畅的气质仿佛江南水乡,又似傍水而起的壁栏檐宇。然而过度泛滥的温柔就是一种缺乏真性情的体现。自尊聪颖仿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梦,而淑女的形象则体现了防卫心的过度。这隐隐约约体现了导演尤小刚的女性观。

  舒畅版董鄂妃生命的开始,就只是将一世的情怀一味只寄托在男子的身上,丈夫儿子就是生命的一切,像一个受气包一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个性化的自我显现。历史上董鄂妃的诗情和锦绣文章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袒露。在商业剧中奢求自由意志的璀璨表彰是不切实际的,而襟腑独见的话语和意志更不能在此间寻求认同和舒展。

  对于董鄂妃这个人物的设定充满了“方巾气”和“卫道气”,愈是强调其性灵的神圣光洁,愈是见其喜说虚伪投机的合时话。大自然的原本模样原是不加工巧和雕琢的,而董鄂妃的真实性灵却未从舒畅版本的刻画中发掘出。虚空凌静和博大澄明应是其性灵本色,而舒畅的刻画却是如此小家子气,不能如同和老友谈心般娓娓道来。

  舒畅版董鄂妃的角色设置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重伦理、轻灵性的概况和风貌,其功利心亦可见一斑,清新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的创新值得期待。

  《孝庄秘史》影评(八):孝庄秘史

  拥有"满蒙第一美女"之誉的大玉儿,与姑姑哲哲一样出身自蒙古科尔沁旗,她的姑姑是太宗皇太极之正福晋。大玉儿与皇太极异母之弟多尔衮青梅竹马,终身暗许,却被皇太极纳为侧妃。多尔衮与皇太极结下"占位、逼母、夺爱"之仇。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正福晋哲哲被立为清宁宫皇后,大玉儿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皇太极很爱大玉儿,但当他得知大玉儿仍然心系多尔衮时,对她不禁爱恨交织。

  大玉儿的亲姐姐海兰珠新寡,偶为皇太极看上,一见钟情,封为关雎宫宸妃。宸妃怀孕,生子夭折,两天后大玉儿却生下九阿哥福临。宸妃恨妒,对大玉儿极尽迫害,却不料红颜薄命,香消玉殒。皇太极心痛,竟迁怒大玉儿,大玉儿含泪忍受。两年后,皇太极突然驾崩,未曾留下遗言,帝位争夺战势不可免。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争位不下。崇政殿上,多尔衮却突然独排众议,坚决拥立大玉儿的七岁儿子福临为帝,年号顺治。

  孝庄太后(大玉儿)的忠心侍婢苏茉尔,担心多尔衮精锐兵力在手,恐将在京称帝,孝庄太后却相信多尔衮。多尔衮心中确有挣扎,但最后仍信守承诺,迎福临入京即位。孝庄太后闻听万分欣慰,决心拼死保护自己的儿子、保护大清的前途。

  多尔衮对孝庄太后情深依旧,孝庄太后却为了大清基业与儿子的未来,对他若即若离,以柔情拴住他称帝的野心。两人彼此相爱渴望,却又彼此暗斗提防。而多尔衮与逐渐长大的顺治帝也产生了政见上、情绪上的尖锐对立,孝庄太后夹在两人之间,苦心设谋调停。权力与爱情的煎熬终使多尔衮英年早逝,孝庄太后虽松了口气,却也无比痛心难过。

  顺治帝亟欲实现自己"满汉一体,共享太平"的治国理念,但却引来了满州亲贵们的激烈对抗,这让孝庄太后伤透脑筋。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百死无悔的爱情,造成满蒙亲贵的仇视、博果尔的死亡,也更激化了反派势力的仇恨与行动,但都为孝庄太后一一化解,而无辜的董鄂妃及其幼子、好友,都成了牺牲品。

  子殇妃死之后,顺治帝更郁郁终日,并萌生出家为僧的念头,尚来不及实行,便在贵太妃"同归于尽"的心态下,染天花病逝。

  孝庄太后心力交瘁,但她必须振作起来,依汤若望之密议,立顺治帝之子玄烨为帝,年号康熙。孝庄太后决心好好抚养这位少年天子成为明君,以弥补她对儿子的遗憾,为大清朝开创盛世

  《孝庄秘史》影评(九):瑕不掩瑜

  首先最为一部电视剧而不是教科书,能引人入胜的吸引着人往下看是最要紧的,而这部电视剧无疑做到了这一点。首先演员很养眼啊,宁静长得大方漂亮,我就是冲着她去看的,苏茉儿也很漂亮啊~哲哲也很漂亮啊~宛如也很漂亮啊~咆哮帝年轻的时候也很精神~其次导演很会掌控紧张度,每集都会留那么一点悬念,情节展开速度合理,不让人觉得拖沓也不会太突兀。

  其次,这部电视剧的槽点也是很明显的。不符合事实就是最大的槽点。1,历史上没有大玉儿这个名字,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不过大玉儿这个名字很美,虽有误导观众的嫌疑也算可以。2,多尔衮和孝庄的恋情,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是后人臆想的。不过这段虚构的爱情很美,虽然纯属虚构,但有感动到我。3,关于顺治的废后,我觉得先交代一下这桩亲事是多尔衮为福临定下的会比较好,这就难怪福临推搡这门亲事了。还有这位废后名叫孟古青,在剧里孟古青竟然是宛如的闺蜜?!还有董鄂妃和博果儿这一段,虽没有史实,但也没有有力证明博果儿的死和董鄂妃无关,就当它是个合理的假设吧。

  总体来说,这部电视剧亮点多多,槽点也不少,总归是瑕不掩瑜,是部佳作。

  《孝庄秘史》影评(十):物是人非今又是,凭纸话凄凉

  我记得,她问过,月亮还要圆多少次,她才能在天上见到你。那也是一个这样夜朗风清、明月高悬的夜晚,她抱着你那烧坏了一半的白色盔甲,和苏茉尔一起围坐在篝火旁。你战死的消息传来,她早已不能自己,皇太极欲娶她为侧福晋的消息更像一把盐洒在伤口上,那么痛,那么痛,痛得几乎要昏过去。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而她心中的月亮早已在穿上喜服的那一刻,或在她冷冷地站在悬崖上看着苏茉尔痛哭流涕时已注定永远失去了一半。。。。。。

  她以为,从此为了你的仇,你的怨而生,她发誓用一生来殉你。可你,却带着重伤从察哈尔逃回来了。

  你们的爱是否注定了凄凉?

  月亮毫不吝啬地向大地播撒她的光华,又是一个天清月朗的夜晚。几经一番血雨腥风,手握权柄,在一个时代里反手为云、覆手为雨。你好像什么都有了,地位、权力、金钱、美女,你又好像什么都没有,你始终无法和她在一起。醉生梦死,你看着吴尔库霓逢迎的微笑,竟错将匕首当温柔:心中又想起科尔沁草原上玉格格的盈盈浅笑。

  你醉了,窗外月光柔柔地照进来,你心中一痛,大叫:“关上窗子,我不要看月亮!”

  福临慢慢长大,叔侄的矛盾冲突越来越烈。你加紧了步伐,调动着永平城的驻军。你赌气要“兵谏”,不为皇位,无关其他,只为心中最纯最真的惦念。

  可她还是知道了,竟然怒不可制。你在她心中,在她儿子,江山面前突然变得一钱不值,她拿着你的誓书咒你“断折而死”你的心仿佛被人狠狠地捅了一刀。泪水只能让冰凉的心更加凄凉。

  你看不见,她眼中也隐忍着泪光。

  那一轮明月,照着你的王府,照着她的寝宫,是否,你们都曾遥望同一个月亮,都曾痛着同一种隐伤?你和她的月亮,早在许久以前,也许就在你出征前一天夜里,在你们爱的凝视中化作永远的伤痛。。。。。

  又一个月夜,你在大帐中饮着苦酒。月色悠然。抬头间,苏茉尔一身戍装地走进来,你心中一亮,又马上黯淡下去,你以为这就是永诀。

  你走出帐外,月凉如水。马儿缓缓,她袅袅的倩影又一次映入眼中。你苦笑:“事已至此,再见何益?”她强忍的泪水无声流下,她看不见,转身的你,眼中的泪光点点。

  你问她,假如你和福临同时掉进一条河里,而她只能救你们其中一个,她会救谁?她肯定会救福临。你心中早有答案,但忍不住再问,仿佛要亲耳听到,心才会真正绝望。她急促地呼吸,手无足措地表白:“是的,是的,我会救福临,可是多尔衮,我会和你一起死!”

  万种悲凉在旷野这烈烈风中传递,撕裂着你的心房。你一阵悲伧,把她搂进你温暖的怀抱:“我信,我可怜的玉儿。”

  天地那么大,只有这小小的马背能容下你们。

  马儿跑起来,缓缓地。你是否想起第一次见到她时的策马奔腾?她,科尔沁草原上的福灵阿。“你从天而降的你,落在我的马背上,如玉的模样,清水般的目光,一丝浅笑让我心发烫。”玉人的模样老去,历经沧桑的心再也不是纯净得如清风。

  幸福总是仿佛触手可逝,很快已是旷野尽头。

  你没有太多的犹豫,纵身下马,还是那么地潇洒。你轻拍马背,看着她的眼眸:“去吧,玉儿,你应该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抛在旷野中,这是你的命,我的命。”马儿跑起来了,你紧握她的手慢慢松开,松开的一瞬,那轮圆月正夹在两手之间。

  她回头悲凉地看着你,你静静地站在旷野中,“我没有那种力量,想忘也总不能忘”你静静地站着,这一站,已让三百年前的哀伤与凄凉传到我的心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孝庄秘史》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