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村》是一部由M·奈特·沙马兰执导,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 / 杰昆·菲尼克斯 / 艾德里安·布洛迪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Village之所以有此评价的原因不外乎观众的预期心理
对抱著观赏恐怖片心态进场的人而言,惊吓指数与结局绝对是不及格
但对我来说反而是因为先知道了结局,才对它感到好奇
The Village其实不该被当作恐怖片来看,严格来说它算是一则劝[醒]世寓言
那无以名状的恐惧
quot;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恐惧中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则是对未知的恐惧 "
- 霍华·菲力普·洛夫克莱夫特
到底是因无知而创造出的风声鹤唳,还是真有其事,抑或是对未知恐惧的具现化??
阴森林利用这样让人捉模不定的假像在结局开了大家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但对於前述的观众而言显然太过头了~]
森林里有村民们“不能提的东西”,这个东西的可怕到了与它相关的红色都成为村庄里决不能出现的禁忌,年轻人不敢接近森林,更不敢离开村庄穿过森林到镇上去,而这“不能提的东西”竟然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老们精心杜撰、表演和渲染的。这是本无恶意的欺骗,失去至亲的不能承受之痛使长老们极度厌恶因追逐金钱、欲望而充满欺诈与杀戮的世界,所以他们选择毕生与世隔绝,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没有金钱的、以良善与正义指引的小社会,使他们自己和孩子们过上的幸福的生活。然而,矛盾出现在当勇敢善良,且思想独立的路希斯生命垂危之时,看起来平静富足的小村庄与外面的世界相比物质匮乏,缺少救人所需的药品。作为长老之一的艾薇的父亲将真相告诉了深爱着路希斯且“能力超群”的艾薇,并允许她穿过森林去镇上买药。路上,艾薇误杀了扮成怪兽的疯癫的诺亚,并带回了药品。长老们决定继续保守村庄的秘密,并利用诺亚的死让“不能提的东西”更可怕、更深入人心,也把村民们更牢固的圈在这个他们认为充满良善和正义的村子里。
然而,这个秘密能否世代相传,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能否允许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呢?长老们也对此并不坚定,还是应该让年轻一代自己选择,“一切若要结束,自会结束”。
艾薇的父亲经过了内心强烈的挣扎,一方面他不希望打破村庄的规矩,另一方面他从现实社会而来,如果没有他们制造的“禁忌”,见死不救在外面世界的道德里就是犯罪,这也破坏了长老们追求的“清白”。另外,我认为艾薇和路希斯是长老们物色的接班人,他们适合“引领那些只会追随的人”,他们对于在长老们去世后维护这个村庄是很重要的。
《神秘村》影评(三):暂时没有标题
我想还是值得一看吧.
本人的记忆不太好,看了之前的评论,星星点点地想起了剧情.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IVY出镇去买药的那条大道,很长很荒,翻过围墙,出现的画面让我震撼.一堵墙,隔绝的不只是小镇与外界的联系,更是两种生活方式!两个世界!
I love you,like the day is long.
I love you more than the sun and the moon together.
And if you feel the same way,then we should not hide it any longer.
It's a gift,love is.
We should be thankful.
We should bellow it out with all the breath in our lungs.
爱要勇敢!
You wonder how I recognized you?
ome people-just handful,mind you-give off the tiniest color.
It's faint,like a haze.
It's the only thing I ever see in the darkness.
片中的IVY太棒了!
《神秘村》影评(四):有点杂,或者,跟这个无关。
这电影,是外教大P让看并且让写review。
为了写一篇像样的review,我找了剧本看。
最后写了一篇名为《I do think about love》的review。
I do think about love,是里头一句词。
因为大P说要涉及responsibility,所以硬拗了一些。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敢,与不敢。
ometimes we don't do things we want to do, so that others won't know we want to do them。
这样一句话,多么能引起我们这群思想普遍有点叛逆却又不大敢大逆不道的人的共鸣。好了 ,至少是很能引起我的共鸣吧。
先跑一下题。
人都有从他的心理吧。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与某个人有共鸣,那他或许会有两个心理,了解他,和被他了解。
你要从他,和被从。然后互相影响。
可是有的人天生胆小懦弱,想从,却抹不开面子,怕没了个性;不从吧,却又似乎更没个性,因为这东西现在不很潮吗。
朋友A,喜欢安妮喜欢到不行,极力想向她笔下前期的女子靠近,做些诸如颓废,诸如昏暗,诸如糜烂的事儿。我觉得安妮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A是病入膏肓的一个。可是既然清醒纪都已经出来了,你就够了~不要再企图让自己变得更神经质一些,不要再企图为自己塑造一个符合某个安妮书中女主角的形象——OK,或者,你认为安妮的书就是为你写的?那……我只能无语了……
这题跑大开了。回到敢与不敢。
电影里讲的是敢爱,不敢爱。一个是Lucius对Ivy,一个是Ivy她爸对Lucius他妈。开始不敢,后来敢了。于是就肯定跟勇气有关,跟生命有关。所以,秘密被迫揭开了,顺便说了一下社会的黑暗和乌托邦的可能与不可能性,或许我们还可以更深刻地牵扯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再探讨一下共产主义究竟是不是梦。——这纯粹扯淡。
其实,这跟responsibility还是有点关系的。可能是我当初没扯好所以怎么看怎么别扭。
可答,对自己负责,对别人或许不负责。
也可答,对爱负责,对现实不负责。
……现在人追求个性,所以答案是无限的。
所以,无所谓敢不敢,只关乎你想不想让别人知道而已。
如果我有能耐,我希望我是个学心理学并且永远不会成为“家”的那种人。
其实,当我躲在一个我以为足够阴暗的角落里观察别人的时候,会有一个人躲在更为阴暗的角落里观察我。或许,他就在阳光下大方地观察,可我却因为没看见(或者,不敢看见?)而就这么一直被观察着。
《神秘村》影评(五):我是来给大家解惑的(建议观影之后再戳进)
The Village这部影片故事不错,但导演拍地很是隔靴搔痒。前面铺垫太长太缓,重点不突出,导致后来本应有的高潮也只是平平地过去了,实在不算痛快。
不过写这篇影评的意义在于解惑,看到好多豆友提到影片后来出现的巡逻员以及他未露面的上司说的话似有深意,导演却也没有明示。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那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位巡逻员的车上和帽子上均印有“Walker”的字样。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片中女主角Ivy的爸爸姓什么?如果还有印象的话,就应该记得是Mr.Walker了。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Mr.Walker原来是宾州大学的一位美国历史教授,他是组织大家远离混乱不堪的现代社会,进入原始丛林建立“The Village”的创始人,片中展示的一幅创始人的合影中,背后的牌子上写着Counceling Center。我个人认为是心理咨询中心的意思,这一群人在现代社会混乱不堪,人性沦丧导致亲友丧亡的环境中感到心如死灰,参加了心理咨询的课程,结识了又相似经验的彼此。最终心理调节未果,一起搬入了丛林。那么问题就在于,这么大一群人是如何合法合理地进入原始丛林居住,又这么长时间从未被人发现和找到过得呢?答案就是Mr.Walker买下了这片位于宾州的丛林,成为了他个人及家族的私人财产。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片保护区的巡逻员和巡逻车上均印有Walker的标志的原因了。
另外,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巡逻员的上司曾提到这片区域是完全不允许被打扰的,连美军空军都不被允许从上面飞过的。也提醒巡逻员不要和任何人交谈,不要迎来任何麻烦。这位上司明显是知道实情的,他被要求尽管在这片区域遇到人,也不可以和他交谈,以免泄露了秘密。以防任何生活在Village中的人知道外面的真相。
所以,其实这位Mr.Walker大费周章买下了这片地,又命人保护这片区域不被发现和干扰。又和其他创始人一起创造了红衣怪物的鬼怪之说用恐惧统治人心,可谓良苦用心。
那么这个看起来像直立行走的豪猪穿上了小红帽的袍子的怪物到底存不存在呢?答案是绝对不存在的,尽管Mr.Walker信誓旦旦跟他闺女说他在书上读到过,这片丛林里是有怪物的。不过那仍旧是他不肯将实情告诉女儿的另一种欺骗手法。Mr.Walker身为历史专家,对于各类神话传说了若指掌,也知道历史上有多少运用鬼怪之说来蛊惑人心达到控制人心的地步的故事。所以可以说,他是深谙此道的。这样一来,这个长相滑稽,并且每一次出现到最后都被证实是人类的怪物是完全不存在的一个用来控制人心的工具罢了。
欢迎豆友提问,共同探讨
一开始,以葬礼来展示此片,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恐怖的心理世界,
接着以不能提的那个东西,再次让整个村庄笼罩着神秘恐怖
有几个疑问:
第一次聚餐,傻子,听到森林里传来的恐怖声音,傻子有点像笑又有点害怕,这时候,傻子诺亚,是知道了长老们的秘密,还是不知道?那大家都在聚餐,那远处传来的恐怖的声音是谁弄出来的?
傻子好几次穿行森林,他不怕,他是早知道长老的秘密吗?
如果早知道,为什么不说出来?
傻子诺亚,最后关在门里发现了长老的秘密,那他是傻子,知道这是他们的秘密吗?
中间出现了好几次神秘人,是谁在扮演?
警察为什么愿意去帮女主角拿药?为什么不跟进去看一下?
那些小动物哪里来的?把皮全弄掉,
最后,女主角知道这个村的秘密吗?他爸爸已经告诉她了,
但最后又出现了诺亚扮演怪物?是不是让她又会相信确实有怪物?
但最后女主有的父亲说恰好因为诺亚的死,又可以圆这个谎言,
诺亚的父母顿时不再感到难过,脸上的表情好转,
说明:这些顽固派为了保守这样的秘密,已经麻木了,
男主角差一点离开,长老们为了打消他这样的念头,又扮演怪物出来吓人,恰好有一次男主角去森林里摘花,恐怖的东西出现,
第二天整个村门上画了红色的标记,是为了吓唬男主角不要再生出去的念头,
故事从男主角和女主角开始表白之后,产生一个高潮,
傻子把整个故事带入另一个高潮,
因为爱,生狠,
《神秘村》影评(七):逃离
我看很多电影,但我很少和别人一起讨论电影。
这部电影我推荐个我的一位同事看,之后他和我说,他没看懂,他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村子那块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 虽然问题问得有点道理,但是他对整部片子没多大感受,就关心这个问题让我很是郁闷,决定以后不推荐电影给他。
作品很是不错,村中的每个人曾经都有一段悲惨的故事,所以决定远离城市,将城市描述为一个极度可怕的地方。当他们的下一代长大,当他们越来越好奇外面的世界,大人们开始制造所有假象来维护他们的世界。
因而,整部作品的基调总的来说是灰暗消极的。与其说里面的怪物可怕,相对而言,人类更可怕。
村子的人试图逃避社会,但又离不开社会。矛盾的心理,值得深思的作品。
《神秘村》影评(八):神秘村
1999年,凭借一部《第六感》,印度导演M•奈特•沙马兰当年火爆一时,成为恐怖片领域新星,甚至被一度认为可能成为一代恐怖惊悚电影大师。但是,哪里想到,高潮持续时间如此短暂,之后,沙马兰基本走的是条稳定向下的路线,哪怕今年小小的转型试把《最后的气宗》也还是无甚重现荣光迹象。实际上,在《第六感》后,沙马兰的电影一直带着一种并不血流成河,但是装神弄鬼的神秘主义气息,氛围营造是他的特长,但是一旦拿捏不当,剧情孱弱就可能让其作品成为平淡乃至蹩脚之作。在其作品中,《第六感》是拿捏的最好的作品,氛围营造出色得当,没有对观众制造理解障碍,最后的反转有力,关于平常人生死的故事又赋予感人的代入感。而《神秘村》则是一个典型的尴尬案例,在其作品中,这部质量应该说上乘,但是立意过于宏大深刻,表现上氛围营造又过于故弄玄虚,所以,结果就是成为一部大众期待的小众电影,造成了它尴尬的位置。 影片开场就营造了一派神秘而又宁静的田园风光,但是又隐隐透着不安,村庄的秩序透着乡绅维持的味道,一批德高望重的当地人士组成长老会式的组织,决断村中事务。而村中流传的传说和禁忌延续了沙马兰的氛围控特征,传说林中有神秘怪兽出没,人类与其达成共识,留在村庄附近活动,绝不走出村庄,走入这股神秘力量的领地。而在村民中,性格显得孤僻羞涩的鲁休斯却一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而当村中的弱智诺亚走入禁地,带回红色花束时,也激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尝试走入禁地,并带来一阵怪兽入侵的恐怖氛围。到这里,沙马兰营造气氛还是很成功的,他成功的让我相信这是个发生于19世纪甚至更早时代的故事,而那隐隐闪现的出没的怪兽,他们留下的如被剥皮的狗这样的战利品,无一不证明着影片接下来就有一场人兽间的冲突。而这些内容无非为沙马兰电影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反转――做一个铺垫,相信《第六感》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也是反转出人生死真相的一刻。而本片由鲁休斯和村长的女儿伊芙相爱开始,又到诺亚狂乱中刀刺鲁休斯,进而引出了伊芙勇敢的为了爱人,走入禁地,要去“镇上”寻求药物的情节,接着,反转到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现代文明包裹的村庄,时代一下子回到现代,制造了如同时空穿越般的效果,应该说,这样的反转还是颇为令人意外的。 纵观整个故事,你可以做出多重解读,可以从桃花源般田园诗的角度,解读一个不畏恐惧的爱情故事。但是,换个角度,则又更像微弱的反乌托邦的沉重故事,片中的长老们为了维持村中单纯平和的秩序,不惜制造敌人,制造恐惧,用以威胁后来的人们,将他们禁锢于这个虚无的桃花源中。有些乌托邦般的世界是阶段性的,是自然条件和巧合所致,如香格里拉一般因为到达的艰难,曾经与世隔绝,进而与世无争,但是随着交通条件和知名度的变化,这样的情况被自然打破,可以说是一个自然的社会发展过程。而本片呈现的则是一种一个集团为了他们所谓的真善美价值观,剥夺他人选择权的虚幻的桃花源,说白了,他们就是自私的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提到利益,我们总是想到金钱之类的现实利益,实际上,那些看似高尚的价值观,或者良好的动机,也是其利益的一部分,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利益。我们看到这些长老如同“我是为你好”的家长对待孩子般,没完没了的说着狼来了的故事,甚至亲自上阵,制造恐惧。而村长让女儿走入禁忌之地时,还让人感到奇怪他怎么舍得,甚至以为这是一份悲壮,看了结尾才可以体会到,实际上,那是因为他明白,所谓的怪兽都不存在,而换个角度看,这些剥夺年轻人选择生活方式的老人们才是真正的怪兽,他们制造了一个典型的伪高尚的威权社会。鲁休斯、诺亚、伊芙在我看来代表着这种被恐惧封闭的社会的三种打破束缚的希望,鲁休斯是一个怀疑论着,充满着好奇,属于主动性的去探知,去质疑。而诺亚是个弱智,正如鲁迅笔下《狂人日记》一般,他呆笨中带着人的本性与纯真,也是容易被利益集团忽视的角色,进而容易成为无意中指出真相的人物。而伊芙是个盲人,她本无强烈的质疑现实的动机,却有追求爱情的勇敢,因为是个盲人,恐惧统治在她身上的映射效果减弱,她更有勇气勇往直前,同时也反讽着双目正常的人们,看清的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 以这部影片,沙马兰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很丰富的社会解读的题材,但是在这部影片中,他的立意到了表现恐惧本质和社会结构的高度,节奏表现又过于缓慢,氛围营造上仪式感到了做作的程度。所以,深刻的故事内涵和颇具艺术美感的镜头都让这部影片对一些观众充满吸引力,但是节奏上却可能让更多观众感到莫名其妙和故弄玄虚。因为《第六感》这样一个立意巧妙又让个体观众可以普遍感到温情的影片,沙马兰实际上常常被以一个商业导演去冀望,结果却是票房的一再失败和口碑的两极化尴尬,这部《神秘村》就是其中的典型,它本身有着不俗的质量,却因为尴尬的定位让很多观众感到评价的尴尬,正如沙马兰如今在好莱坞的尴尬地位。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6c8c0023ae755d4093580763.html
《神秘村》影评(九):灵异村庄
如果没记错的话,《第六感》、《天兆》以及《灵异村庄》是导演奈特·沙马兰的三部惊悚片。相比之下,前两者的风格更偏于恐怖片,灵异幻想色彩颇为浓重。而《灵异村庄》则是相当传统典型的惊悚片,世上本身无鬼,惟有人心有鬼。
一个宁静的村庄,村民们过着简单的生活,唯一的麻烦就是包围着村庄周围的神秘森林,传说森林中有很多魔鬼,他们禁止村民离开村子一步,否则恶魔们就会进行报复。可怕的是,这些传说似乎是真的。因为,森林里会不时传来魔鬼阴森的怪叫声,而且一旦村子里有人哪怕走进森林一步,魔鬼们就会在晚上闯进村子,大肆破坏一阵之后,在房门上留下血红色的记号,以示警告。因此,很多年以来村民们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在村子里自给自足,胆战心惊的生活着。
但是村子里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对森林发生了兴趣和怀疑,恐惧中就不能压倒好奇,随着故事的进展,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这些恶魔都是村子长老们编造出来的,那些进村子搞破坏的所谓恶魔也是长老们假扮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村民们永远封锁在村子内。这些长老以前都是被社会伤害过的人,对黑暗的世界感到彻底的绝望和恐惧。因此,长老们在荒山野岭建立了这个村子,用虚幻的恶魔来限制村民接触外界社会,从而保护他们不被外界所伤害,这是他们的初衷。
应该说,此片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森林中的魔鬼其实是长老们心中对社会阴暗面的畏惧的夸大和形象化,在他们看来,外界的社会就是个丑恶的恶魔,一旦踏入社会,只会被受到伤害和吞噬,惟有躲在他们构建的纯洁完美的村庄中,才能存活下去。不但他们自己这样做,也用编造假扮的恶魔来强迫他们的后代被禁锢在村庄中。在社会中如何生存,面对挫折和伤害仅仅是逃避现实就是解决么?长老们选择了逃避这条路,但是他们却剥夺了后代们选择的权利,想要永远地把村子和村民“保护”下去。
我们一直幻想着有这么一个类似于“世外桃源”般拥有美好纯洁形态的小社会存在。可惜现实中,就目前的世界来说,几乎不存在可能性了。先不说客观条件上,能否在远离主体社会,又能保证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构建世外桃源。而是从基本的来说,只要世界上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那资源分配矛盾将永远存在,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将一直存在下去,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我们要做的,一方面是克己复礼,这是人们对自己的主观要求。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和完善法律来遏制罪恶,从客观上来缓解矛盾。
惟有这世外桃源,也就是逃避社会,幻想能够脱离社会来生活是空中楼阁,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人类自身劣根性就如烙印永生不消,又何谈什么纯洁的世外桃源。影片中的长老们就算到了最后也在竭力维护他们的谎言,哪怕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外界已然天差地别,又哪怕村民得了病必须用外界的药来医治,这些都没有使他们战胜心中对“恶魔”的恐惧,因为他们当初发誓永远也不会走出这个村庄。这就是最深的伤害和绝望,也许他们曾经努力过,可是带来的却是更大的伤害,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自我封闭。我只希望我们能把社会建设得更好一些,少那么一些只能选择逃避的人们。如果有一天,那些恶魔真的把我们人人都包围了,那就算全完了。。。
《神秘村》影评(十):制造恐惧是维持权威的一种手段
这是一部表现恐惧本质的恐怖片,其实你要把它当作一部反映现实社会的电影也可以。
神秘村看似田园牧歌、安宁祥和,而表面之下却藏着阴暗而扭曲的秘密。村中的长老们为了维护权威统治和教条性的秩序,反复讲述着林中怪物的故事,制造恐惧吓唬村民,禁止他们离开村庄、探索森林外面的真实世界。影片的结尾,谜底揭开,森林外早已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神秘村却与世隔绝,一直停留在古老的十九世纪。实际上,村中长老们口中的怪物并不存在,他们亲自上阵扮演了“怪物”,甚至这些老人本就是真正的怪物,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将他人禁锢在一个隔离封闭的环境中,剥夺了人们的自由以及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电影虽然是虚构的,但像一面镜子多少反射出现实的影子。将人与外界隔离,让他们与世界的发展脱节,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不断宣传危险和外敌的威胁,这些都是制造恐惧,继而维持权威统治或说极权统治的手段,放眼世界,类似的事情仍在发生,有些现实可能比电影还要光怪陆离、荒诞不经。
在这样的体制中,可以肯定,没有人是真正快乐的,压抑、焦虑、不安在不同阶级间层层传递,上至权贵,下至庶民,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过如此。
“人人都追求快乐,而选择的权利——自由——是快乐的前提。”对于刘瑜老师的这句话,我想奉上一万个“赞”。
是呀,生活多不容易呀。活着活着,突然发现快乐这件本来很有可能的事竟然变得那么不可能。本不值得恐惧的事情竟然变成了不时不在的恐惧。
但人们最终会走出“神秘村”,会发现在阳光之下,外面的世界并没有那么危险。生活中,恐惧本身才是真正的恐惧——对权力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改变的恐惧,而再深的恐惧也无法阻止人们对自由、对快乐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