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未知》是一部由谷口悟朗执导,白鸟哲 / 保志总一朗 / 桑岛法子主演的一部科幻 / 动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限的未知》影评(一):无限的未知,真正的神作!
此文章的图文版:
http://blog.hjenglish.com/cyqm/archive/2007/07/08/770185.html
网上一篇非常棒的关于《无限》这部动画的精彩评论,请喜欢无限的朋友们都去看看啊~:
http://blog.sina.com.cn/u/53e5e4fc010007fb
中文简介:
简介:公元2137年,由于日冕增殖异常现象,导致太阳向整个太阳系喷发了大量的含有Gedoruto等离子体和异常重力的光子,形成了一个光子的海洋。海洋中的辐射和异常重力大大超过了人类所能适应的程度。也就是盖多路托现象(Gedoruto Fenomen)。由于盖多路托的不稳定性,地球的未来岌岌可危,全人类甚至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将被这个巨大的离子异常重力海洋,盖多路托之海所淹没。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的。
公元2225年,宇宙空间站"Liebe Delta(利柏.迪尔塔)"是这个故事所发生的一切的开端。数百名的学员,为了成为专业宇航员而到达"利柏.迪尔塔"接受教官们的培训。但却因为被一股不知名的势力袭击而导致"利柏.迪尔塔"开始向盖多路托之海沉没。而教官们在保护学员的同时,不幸全部牺牲。就这样幸存的487名青年学生在慌乱之中搭乘上了潜藏在"利柏.迪尔塔"内部的,迷一般的"维亚级"潜艇"RYVAIUS(利维雅斯)",开始了他们那充满坚辛以及留下了永远的无法抹去的回忆的万里长征之路
个人小感:
这两天又重温了一遍《无限的未知》,再次惊叹,这无疑是动画史上罕有的强作,真正的神作!
自小学以来看了不少的动画,然而留下深刻印象、让人有重温冲动的作品屈指可数。看动画就跟看书一样,主流大众化的作品往往内容浅薄,欠深刻,无内涵,不值得一看,看了也没什么大感觉。而非主流作品中,只要耐心搜寻,就会发现不少精彩好片,如同一本好书,值得慢慢欣赏,细细品味,咀嚼其中的独特韵味,每看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无限的未知》就是这样一部好片。
这是SUNRISE于99年出的一部较为冷门的片子(在国内则非常冷门),却曾获得了日本动画大赏第三位。可见在日本还是具有一定人气的。看看其它的获奖作品,全部是当时在黄金时段播出的主流热门的动画,唯独《无限》是非主流的。可见其实力和魅力非同一般。
第一次看《无限》是在高一,那时无意中淘到这部片子的盗版dvd,于是欣喜地买了马上回家看。刚开始看了一两集,觉得很纳闷,这不就是非常普通的SF架空类的动画吗?复杂庞大的SF背景和一大堆难懂的专业术语,差点打消我继续看下去的念头。但是我隐约感觉这部动画不简单,而且之前已久仰大名,肯定有出彩的地方,于是一口气看完。真是好片啊!庆幸自己没有放弃。
这是一部特殊的片子,大部分人在看了一两集后都放弃了,都说这片不好看,是垃圾。而坚持看完的人,都赞叹不已,把它定义为神作。这实在比故弄玄虚装神弄鬼的《EVA》和同样是SUNRISE制作平井久司人设的大红大紫的《Gundam Seed》要好上不知多少倍。很多人说《EVA》是神作,然而我不赞同。我认为《无限》才是真正的神作。
《无限》无明确的主线,无亮丽抢眼的主人公。舞台设定在一艘“RYVAIUS”(利维亚斯)航舰上,主人公就是舰上的487名十几岁的少年。这部片调子沉重灰暗,把赤裸裸的人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看后让人感到压抑无奈。“RYVAIUS”里简直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片子描述的就像是一部微型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在没有大人管制、面临绝境和未知恐惧的情况下,少年们怀着唯一的信念:不想死,要活下去!这个由487名少年形成的社会,出现不同的统治阶级、军事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比如按需分配、按劳分配)。片子里多达上百个性格鲜活的角色(每个都保证了上镜率,被誉为主人公最多的动画),他们思想各异,性格突出,从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生活方式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发觉很多、懂得很多。
犹豫、不满、快乐、痛苦、挣扎、竞争、希望、绝望、欲望、激情、杀机、受伤、出神、嫉妒、欢喜、吃醋、悲叹、愿望………………
这是一部难得的片子,彻底打破了SF类动画的传统规律。在虚构的SF背景的衬托下,描写了极为现实残酷的人类社会。人性的刻画是本作的最大亮点。在此片里,可以看到各种人不同的生活形态,感受到各种各样强烈的感情,甚至每一个看过此片的人,都可以在片中找到与自己对应的影子。
《无限的未知》影评(二):我就是那么口味独特
看到那么多好评,看到那么多关于五星评论,就唯一一篇三星评论里面看到一句大实话“未知和EVA都很令人压抑,但前者实在让人看不下去或是想尽快结局。编剧不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而是在侮辱主角少年们的情商!!”
确实无限的未知这片子的设定非常棒,但是剧情展开除了扯淡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对于国家、人类社会、群体道德、伦理等的讨论,通过一群小屁孩来体现,说实话真的是狗屁不通。通过这一群生理不成熟心理更加是幼稚到极端的SB小屁孩来推动的剧情发展,除了让人感到各种捉鸡以外,我满脑子只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作孽不可活”这样的文字闪现,就好象你为了证明中国足球不行,偏偏去找11个瘸子组成国家队去踢比赛一样,荒诞可笑,完全没法从中体会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啊~
看了一眼,导演还导了脑残的鲁鲁修,好吧,彻底释然了
.S.那个裸体暴露狂大哥你是闹哪样?其实仔细想想这并不是一群正常的小孩子,而是一群彻底的蛇精病啊!从头到尾连一个心智正常的都没有。。。这都能happy ending,真TM残念啊。。。
《无限的未知》影评(三):谷口是神。RYVIUS思考无力。【配乐为什么那么美式?】
看完已经无力再去思考些什么了。
最后一集,谷口悟郎再一次让我哭得满脸泪水停不下来,可是它根本就没在催泪。
音乐:谷口片子选的音乐总是很奇怪,但又莫名的契合,OP超赞。
【好吧,刚开始听那些美式rap真的好违和】
剧情:简单却不俗。487个学生的生存故事罢了。
人物:极优秀的群像,除了圣母男主以外,很多人都被描绘得很精彩。【谷口连IR这种都能做出来,LLX根本就是小儿科的人物描写了】
其他:
喜欢的台词【可多了~】(大意):
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获得相互理解的,但人又不能独立生存下去,人一定会去寻找朋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即使痛苦也要前进,也要活下去。
不可能舍弃过去,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的我。
.......
经过八个月的漂流,他们都成长了【成长后的他们基本没有讨厌的角色了呢~】
他们回到了Ryvius。
尼亚笑得很美【被尼亚的笑容治愈到哭的更惨T_T】
【那些死了的孩子怎么办?那些在RYVIUS上,特殊情况特殊社会,导致的现代社会会认定为犯罪的行为应该怎么处理?算了,这些问题不要想了】
《无限的未知》影评(四):保留意见,以后再看(自留)
被推荐了之后来豆瓣看了一下,都说是人性和社会学神作,但是大概是我不懂人性也不懂社会学,强忍着看完了之后感觉还是喜欢不起来。
以下是过程中的杂记:
整部作品处处出戏,人物没有真实感,科幻过于敷衍,违和感满载,为情节服务的东西太多,但是情节也没出彩到哪里去。
人物平面化,充满了没来由的情感,试图刻画很多有特色的路人但是完全没有灵魂。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主要人物安排了一点背景之外很多人就是为了一个概念而存在的,不穿衣服的怪人,见到男人就勾搭的婊,长得很丑但是互相捧的情侣,痴心的stalker,这些人都像是没有过去,在第一集被上帝用一个标签凭空创造出来的,行事也毫无道理,不依据自己的想法而像是依据“上帝赋予的标签”而已。甚至一些主要人物也是后期才像个人,比如男主的弟弟和中二蓝毛,前期把他们两个换成两个条幅“我哥哥是傻逼我看见就要打”和“我就是吊”也不会影响剧情。
“反派”的政府军完全就不像一群成年人,在主角们需要外部压力的时候出现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不见了。捕获一艘黑科技战舰这种事情计划漏洞百出,开始以为是他们不了解黑科技多么吊然后被巨大机器人装备压制,结果后来军方自己也派出了自己的巨大(触手)机器人,还在同等装备的情况下莫名其妙的就输给了一群乱成一团的未成年人,我&%¥#@……要这样的军方有个毛用?说到底只是推动情节的辅助品,换成自然灾害小行星撞击也是一样的,只是没那么刺激而已。
男主大概是为了给同样的普通人一点带入感,又或者是像之后的众多受了EVA影响的作品一样觉得一个人好但是有点废的男主能更好的表现想表现普通人在特殊环境下的挣扎。有些地方还是挣扎的有些生硬,但是在所有人物里塑造的算是比较完整的(毕竟是男主再不完整看个毛)。
用一个舰娘来表现一些人物心理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但是处理上怎么感觉都很奇怪。
科幻的部分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既然只是披着科幻皮的社会片,就不吐细节的槽了。
音乐本身都不错,但是感觉很多时候完全放不对地方,里边掺杂的一点hip-hop和整体完全不搭调,对音乐了解不多,不多说。画风奇怪人脸崩坏姑且算是当时技术局限,但是分镜也基本全是国产电视剧的水准。
至于风评很差的结局,我倒不觉得有多大问题。当你发现整部剧一切都是为了理念服务的时候,角色的命运都已经无所谓了。既然理念已经表达完了,没必要让全部为此而生造出的人物陪葬。倒不是说我喜欢团圆结局,只是我更厌恶一些在情节不到位或者毫无来由的时候为了装深沉/煽情/神展开/留绝唱而故意把人物搞死的故事。
《无限的未知》影评(五):逃避自由——关于《无限的未知(Infinite Ryviusp)》的记忆
在健全心智的欢宴上,骷髅将会露齿微笑。
——James·Varieties
在三四年前的某一天,我还在武汉当一个穷学生,在电脑市场成堆的盗版光盘中发现了《无限的未知》,那个时候,正是《EVA》狂热的时期,而我却挑了这部罕见的从未听人提起过的片子,理由很简单,那些流行的热销货别人电脑上都可以看,俺就不花这个冤枉钱了。
片子一开始,仿佛那种很常见的动漫人物关系设定:一个软弱的哥哥相叶昂治,有一个性格与之成鲜明反差的弟弟相叶佑希,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孩蓬山葵,有一个好朋友尾濑育己以及育己的女朋友泉梢。一群青春年少的孩子,为了成为宇航员到太空中的训练中心“利贝三角(リーベ·デルタ)”参加训练,学习生活轻松快乐却不乏惊险,按照这个路线发展,我还以为这不过是一部常见的青春校园故事。
然而很快,故事急转直下,超出了我的预期。
应该先说一下故事的背景,公元2137年,在一次大规模的日冕突激增殖之后,南半球超过四十亿的人死亡了,太阳系被称为盖多路托(Gedoruto)的等离子体和异常重力之海沉没。残存的人类组建了同盟军政府,为在太阳下一次喷发前找到冲出盖多路托之海,离开太阳系的途径而实施“维亚计划”。同盟军制造出了维亚级战舰“利维亚斯(Ryvaius)”号,利维亚斯改造自盖多路托之海的生物“拜亚”,其操纵系统被称为“S-fix”,以一个生物“素体”来与操作人员进行沟通。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同盟军康拉德舰长的女儿安琪拉也因此意外丧生,安琪拉的形象就被S-fix作为了素体妮亚的样子;政府为了封锁消息,将利维亚斯封闭于盖多路托之海,这引起了康拉德舰长的极度不满。
公元2225年,同盟军高官贝尔柯匹吉为私人目的准备夺取隐藏在利贝三角内的利维亚斯,派遣特工偷偷潜入利贝三角制造坠毁事件,而并派遣康拉德舰长带领舰艇在外接应。教官们为了阻止利贝三角向盖多路托之海下坠而全部牺牲,487名学生和几名特工在混乱中转移到了利维亚斯。而准备武力控制利维亚斯的特工被不良少年艾雅兹·布鲁等一批人打败了。为防止秘密泄露贝尔柯匹吉对外宣布利维亚斯被恐怖分子劫持,并不断派军舰进攻利维亚斯。依靠着学生当中由优等生组成的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准宇航员“莉巴依(ZUBIA)”成员和利维亚斯的战斗用机器人“维塔鲁·加达”,居然顶住了军队一次次的进攻。
于是,在这个庞大的太空“挪亚方舟”之上,487名学生向着未知的命运前行。
最初的利维亚斯是由“莉巴依”成员领导,他们拥有垄断性的技术优势,实行的是现代社会沿袭下来的民主制度。当我们回顾人类的历史就会明白,当人类社会形成之初,也是实行由拥有技术优势的人领导的原始民主制度。人类离开了伊甸园,拥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便再也回不去了,在那一刻我们自由了,但是我们却发现了我们的孤独和无助。恩斯特·卡西尔的说法,符号是人超越于纯粹动物生存的一种特征。各种各样的文明、社会属性就是我们人类的符号,在如此强大的语境里,我们的“自我”对文明俯首称臣。假如说人类拥有自我意识是挣脱了自然界的束缚,是人类第一次得到了自由,那么利维亚斯上的成员在混乱中脱离了现代文明的环境,也是在无意间挣脱了社会的藩篱,在那一刻,他们也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自由,但是同时,他们发觉了自身的孤独、无助。于是按照惯性他们做出了第一个选择:“莉巴依”。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里说:“他自由了,但也意味着:他是孤独的,他被隔离了,他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天堂永远地失去了,个人孤苦伶仃地活着,孤零零地面对着这个世界,就像一个人被抛入一个漫无边际和危险的世界一样。新的自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深深的不安全、无力量、怀疑、孤独和忧虑感。”
在自由的那一刻,他们发觉自身分明掉进了地狱,虽然拥有充足的水和粮食,但是却不断被政府的军队攻击,所有的行星自治区都将他们视为恐怖分子,他们将走向哪里,他们将为什么而战斗。他们觉得四处都是危险,这种危险不仅仅来自利维亚斯的外面,更来自利维亚斯的内部,来自身边的那些人,这种相互不信任的趋势随着形式的严酷而越发明显。
生存的意义,当人类是动物时,我们和自然界浑然一体,没有自我意识,所以我们不会去思考;当我们安稳地处于社会秩序之内,强大的文明也湮没了自我,社会将人驯化,我们在社会内感觉安全和幸福,所以我们也不会去思考;只有当社会的秩序不再能完全的束缚自己,我们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我们才会去思考,我们活着,为了什么。利维亚斯里的每一个人,都试图在寻找生存的意义,一开始他们期待是被获救,但是当他们被同盟军攻击以后,他们才发觉他们再也回不去了。为什么而生存?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
莉巴依的民主制度软弱而缺乏约束性,在这个小社会里人们的散漫、无政府状态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更引起了野心家的觊觎。于是手持武器的艾雅兹·布鲁和他的手下用暴力夺取了政权,实践了独夫毛所谓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
不可否认,民主政治的确有很多的弊端,但是在我看来莉巴依的民主制度之所以失败更大的程度在于程序上的不民主和莉巴依团体的精英统治倾向,当然这也与莉巴依的领导者尤伊莉个人的性格能力分不开。尤伊莉属于常见的女神类形象,美丽、聪明、善良。尤伊莉的个人魅力不足以引导在此危难之际的利维亚斯,她试图拯救每一个人,希望每一个人都会满意,但她没有能力平衡和控制各方面的利益,很多时候她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丧失了自我的决断,却被迫去承担那些责任,也就逐渐沦为其他人的傀儡,这也为后来大家推翻布鲁后推举她作为临时领袖埋下伏笔。
有一点需要注意:为什么受过良好现代教育的、在民主自由环境下熏陶出来的人们会服从于布鲁的独裁暴力统治——在布鲁统治期间是利维亚斯治安环境最好的时候——而没有选择利用民主的程序去改良民主制度。
为什么我们要抗拒一个民主政权,逃避自由,而匍匐在暴力强权的脚下。为什么在布鲁政权被推翻后,利维亚斯的人们却开始怀念独裁时代的稳定。人类是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喜欢被奴役的动物,我们是否害怕自由而向往独裁。
人生而孤独,所以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我们经常会感到焦虑和无助,我们需要寻求安全感。弗洛姆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消除这种无助和焦虑:一种方法是“服从”,即放弃个人的独立性,服从于某种权威,既“逃避自由机制”;还有另一种方法是在不否定个人的情况下,创造性地与人类及自然自发地建立关系,去爱、去创造性地工作,是一种“自我实现”。很明显,后者的难度很大,于是我们创造了“符号”,符号包括某个强大的政权、某个伟大的主义、某种宗教、某种道德传统、某个民族、某个文化乃至于某个明星的拥趸群体,当我们慢慢地融入到这些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符号中,我们和那些强有力的符号融为一体,我们将那些符号的力量视为自身的力量,将那些符号的胜利视作自身的胜利,我们向这些符号中献上了自我,而获得了安全感,我们不再孤立,我们甚至于认为因此而不朽。
自由必定会伴随着孤独和焦虑,当自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于是人们纷纷投向独裁,我们面对着抽在我们身上的鞭子狂舞,疯狂地为之呐喊,在那一刻,自我消失了,我们返回到了最原始的野兽一样的状态——于是我们回到了失去的伊甸园,我们得到了永生。这些符号进而影响甚至操控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异化我们的性格,人类创造了符号并以为那些是我们的工具,讽刺的是最后我们却成为我们所创造的事物的工具,这仿佛科幻小说里的描述,却真实存在,唯一不同的是征服人类的并非冰冷的机器人或者电脑,而是被称之为文明的东西。
恩斯特·贝克尔在《拒斥死亡》中说:“人们把自己想象成领袖的暂时的牺牲品。他们越是屈服于领袖的魔力,他们犯下的罪越多,他们就越是感到那些过失并不属他们所有。”我们隐身于强大的符号之内,释放深埋在心底的罪恶而心无愧疚,就仿佛现在询问那些经历过文革的人,大都不过一句,都是“四人帮”闹的,仿佛那时代的他们都洁身自好了。
毫无疑问,布鲁是一个极有魅力的领袖,冷血自私的枭雄。艾雅兹·布鲁,土星圈亥比利翁自治共和国防卫署的事务次长之子,擅长格斗,处事果断而不择手段。正是由于他的铁腕,结束了利维亚斯内部的混乱局面,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减少了生活消耗,在他的独裁统治下,大家普遍感到安全。在这一时刻,自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负担,为了活下去,为不再去想为什么而活下去,为了不再焦虑和孤独,利维亚斯的人们选择了服从独裁。
弗洛姆说:“服从的结果与当初想要服从的目的正好相反:服从增加了儿童的不安全感。同时,产生了敌意与反抗,而这种反抗是更令人惊吓的,因为反抗的对象正是儿童所依赖的人。”在独裁统治之下,人们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不安全感,他们害怕被欺骗和牺牲,对于独裁阶级产生了敌意和反抗。布鲁最终被推翻,但这与其说是民众自由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一个暴政取代了另一个暴政。毫无疑问,假如没有赫格的阴谋手段,利维亚斯的人们还忍受着布鲁的统治,置身于铁腕带来的安全感。布鲁为了他和他爱的女人尤伊莉,不惜牺牲掉其他人包括他的部下。
贝克尔说:“事实上,仇恨给我们的力量更多,这就是为什么在软弱的自我状态中却可以看到更强烈的恨。” 当布鲁的话被赫格用广播在利维亚斯内播出,愤怒的人们冲进了舰桥,当偶像——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权威——破碎,人们又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焦虑和不安之中,人们清算着曾经敬畏的人,仇恨曾经为之屈服的领袖,以此来获得生存的勇气。
尤伊莉被推举为新政权的领袖,和所有的阴谋家一样,躲在尤伊莉背后操纵一切的赫格有着惊人的智商,身为防卫大学综合情报学的优等生,莉巴依的精英,理所当然的优越感和权利欲望,自私冷静和不择手段这些特色都完美地体现在他身上。为了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这位阴谋家暗中改变着利维亚斯的制度,偏执地贯彻实施自己的想法。
按照良好的愿望实施的按劳分配制度,很快就落得一个大多数有着良好愿望的政治构想一样的下场。由于舰桥里人们的特权,分配制度很快就破碎了,利维亚斯里的秩序分崩离析,人们在无政府状态下充分显露了人性的卑劣:诈骗、盗窃、抢劫、纵欲或者迷信。在片刻的所谓的自由状态下,人在行为上却更接近野兽,这实在是一个讽刺。
昂治和育己都属于舰桥里的特权阶级,而他们的女朋友葵和梢也因此而受到普通人的嫉恨。终于有一次梢被嫉妒的人们暴力侵害,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隔着门对着自己最好的朋友葵说出了压抑在心底的敌意:
“徘徊在相叶两兄弟之间的你怎么能明白我的心情……说什么想让他们兄弟两个人重归于好,其实你是想左右逢源而已。”
“你以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其实你什么都有了。”
“我跟什么都要的你是不一样的……”
“我只要育己,其他的就别无所求了,育己就是我的一切……”
为什么要嫉恨葵?梢与葵根本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她们是最好的朋友,她们的男朋友也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会产生敌意?我们看到在利维亚斯微型的社会里,在一种极端的情形下,人的自我意识被割裂了,人焦虑不安,敌视一切自身以外的东西。梢选择了将自己投入到对育己的依赖上,那么除育己以外的一切,都是不可信任的和不被接受的。在此时,自由的代价凸显无疑,大多数的人恐惧自由所带来的孤独和焦虑,变的不信任和敌意。
愤怒的育己带领治安队严惩了伤害梢的人,并镇压了其他破坏秩序的人,他顺利地夺取政权,建立新的秩序。他按照赫格的构想,将利维亚斯里的人们按照个人能力和所处地位划分等级,等级越高,劳动强度越低,而获得的物质资源越丰富;等级越低,劳动强度越大,获得的物质资源越匮乏。我们看到,这个新的独裁政权彻底抛弃了它最初的按劳分配的理想,丧失了最后的正义,赤裸裸地建立独裁的等级社会,依靠治安队这个暴力部门维持统治,联合既得利益集团压迫和掠夺弱势群体,无望的最低等级邪教流行(我算看出来了,这部片子分明是在讽刺某党啊,我是良民,我要去告发它)。按照育己的观念,那些低等级的暴民没有能力参与这个小社会的维护建设,却反而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那些逃避自由的人们终于得到了一个他们并不满意的社会制度,但是在这个制度里,是稳定和有秩序的,在很多人的眼里,秩序远比自由来得重要。
育己的极端有其根源。育己在25话里说:“我……的姐姐自杀了,我们是那么的相爱,可是却不被允许,所以,这次我想好好保护梢……” (姐弟乱伦能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日本实在功不可没啊)育己哭喊着跪在梢的面前,抱着梢的腰说:“我答应,一定会保护你。”他将对姐姐的情感投射到了梢身上,以保护好梢来弥补曾经的遗憾,更深入的,我们也可以认为育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保护梢,只有将自己投入到这一符号中,为之奋斗牺牲,才能消除自登上利维亚斯后自由状态所产生的孤独和焦虑。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他才认可将理念不同的好朋友昂治划入最低等级E组,并最终向他开枪。
作为本片的主角,昂治实在是一个平庸的人,内向,善良,或者用他弟弟佑希的话说:“你就喜欢烂充好人。”他总是挨打,两头受气,他并不聪明,也没有号召力,甚至连《EVA》里碇真嗣的自闭和忧郁也没有。他仿佛就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窝囊的人。但是就像赫格评价的那样:“只要有你的存在,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信念。”当其他人都陷于迷乱时,他依然带着笑容。在最终话里雅明弘写给他的信里说道:“你是即使将要死亡,也能笑着去面对的。”他就仿佛弗洛姆说的,走第二条道路的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他会爱所有人,情愿自己受伤害也不愿意别人受到伤害;他保持独立的自我,并不因为焦虑和无助而变的多疑和敌意;他保持坚定的是非观念,并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看法。可以说,他就是在一场烂醉的酒宴上唯一清醒的人,不顾一切地摇晃着身边的人想让他们清醒。“每个人拥有的力量只有这么多而已,我们只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算抓住的不是未来,只要是明天,也就够了……”
当然,这样的人物是少见的。所以他成为了主角。
这里最后还应该提一下法奈·S·条崎,一个来自天王星契塔利亚的16岁的女孩。她气质出众,看起来美丽而纯洁。在一开始她被昂治和佑希所救,却喜欢上了昂治。由于她所信仰的圣母亚莲的教喻:“人是无法忘记过去的,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切断过去”,所以她将爱上昂治作为忘记过去的方法,并要求昂治也和她一样遗忘过去。片中并没有详细描写这个女孩子有过怎样伤痛的过去,但是我们隐约可以知道,一个叫马克的男孩子,曾经伤害过她的感情。如前所述,在自由状态下,人们不堪承受自由所带来的负担,纷纷逃避自由,而信仰宗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宗教本身就是一个人造的符号,不管是上帝、佛陀或者安拉,都是人逃避自由所创造的却臣服在它脚下的符号。所以到了最后,无法将自己融入到这个政权的最低等级的E组的人们,开始纷纷信仰法奈所宣扬的圣母亚莲,以此来获得片刻的迷醉。在宗教的强大力量下,人的自我逐渐消亡,想要忘却过去开创美好未来的人却将自己的未来完全献给了自己创造的虚无的神,人格出现了分裂和异化。法奈将葵视做阻碍,并企图派遣信徒暗杀掉;到了最后,她甚至将深爱的无法忘却的昂治视为障碍,企图亲手将他除掉。当这个有着仙女面容的女孩子在最后露出狰狞的面目,我却并不觉得这个人物性格的突兀,甚至于我有一丝的同情。当她捏着昂治致命的枪伤,在昂治痛苦的呻吟声里露出诡异的笑容,却被妮亚看穿了自己想要割断的过去。
过去又怎能轻易忘却呢。
“我们没有办法舍弃过去的,就是因为有过去的存在,才会有现在的我……”
“就算有什么痛苦的事情,一旦擅自舍弃了过去,不就会反而看不见眼前的未来么?”
于是,昂治最终选择的是自己的过去,那段无法切断的过去。
最终,是妮亚拯救了大家,结束了这场荒诞的未知的旅程。当她以康拉德舰长女儿的形象出现在他的面前,并对着他说“爸爸,不要”的时候,康拉德舰长在矛盾痛苦的心情下下令解救那些孩子,并举枪自杀。最终事情被政府了解,事件终于平息了。
《逃避自由》写到:
“人性中有些部分比其他部分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譬如:爱、破坏欲、虐待狂、臣服倾向、贪求权利、超然性、自大狂、节俭欲、感官享乐及恐惧声色犬马等。人身上这些及其他许多冲动和恐惧的发展是对某些生活环境的反应。它们并非尤为灵活易变,因为一旦它们变成人性格的一部分,就不会轻易消失或变为其他冲动。"
《无限的未知》所呈现的是一副比小说《蝇王》更广阔的人性的解剖图,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的本质,人性的欲望以一种罪恶丑陋的形式得到满足,我个人以为这部2000年荣获日本第22回动画大赏第三名的片子,要远比装神弄鬼的第一名的《EVA》来得深刻和鲜活。它的人设和《高达SEED》是同一个人,黑田洋介,但是两者的人设却是判若云泥;它的音乐也是极端的好。但是这样一流的作品默默无闻,而广大三流的片子却占据一流的名声;当然,人类总体上只追求流行而少有探求真实的,这也是因为流行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符号,越是感受到孤独焦虑的人越容易接受流行文化,逃避自由的机制在此处也发挥着它的功效。
让我们最后来看一下妮亚的心声吧:
我一直在观察,一直在旁边观察,虽然我什么都不明白,从我感受到有互相摩擦的东西开始冲向我的时候,我只是……一直在旁注视。
没错,在黑暗是世界里一直漂流,我就不断地注视着在另外一边蠢动的东西。
各式各样的颜色,在我的内部跳进来又消失……忽弱忽强,忽然很亮,然后又抹上了许多黑暗。
“你叫什么名字?”
“……妮亚。”我思索着。
可是现在的话,我终于能辨别那些颜色的意义了:犹豫、不满、快乐、竞争、希望、绝望、欲望、激情、杀机、出神、嫉妒、欢喜、吃醋、悲叹、愿望……
我强烈的感受到,人类各式各样强烈的感情,越来越能感受出,这里人们的心情。
像是拘泥着活下去的方式,只有一种的人的心情;
还有,面对束手无策的情况,却想设法解决的人的心情;
发誓不让过去曾犯下的错误,再重蹈覆辙的人的心情;
坦诚表现自己的情感活下去的人的心情;
隐藏自己说不出口的感情而持续古这种日子的人的心情;
即使自己的生活方式遭到否决,也要继续走完它的人的心情;
坚持不完美的人、坚持事事要尽善尽美的人的心情;
坚持自己的理念,想要断绝过去而活下去的人的心情;
讨厌被过去所束缚,继续追求自己应该呆的低法官的人的心情……
各种错综复杂的感情,在我的内部里融合在一起。
偶尔,有一种明确的感情会被统一起来……
那种心情就是……不想死!
想继续活下去!只有那样的想法。
可是我的觉醒却没有因此结束,因为被新涌出来的感情所牵动,
我……我只有让力量渐渐隐藏起来……
不断的被存在于感情深处的强烈意识所牵引,
明明就不想见面的,
明明就想对你温柔的,
明明就想呆在你身边的,
明明想多接近你,
明明想跟你多沟通的,
明明只希望跟你在一起就好……
可是却出现了抗拒的感情,抗拒的感情却出现了,而足以让人感到伤痛欲绝……
好强烈……好强烈……好强烈……好强烈……
和我有一样的存在,我们都是伙伴,为什么要……
他们并没有回应我的呼唤。
而那个愤怒的色彩,开始不断的袭击我……我尖叫着……
即使这样…我也要…继续活下去!
在我的内部,明确的意识开始逐渐萌芽:
想活下去,想继续活下去,不想死,想笑,不感到悲伤……
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整个想法已经充满脑子,无法抑制了。
虽然你是那么的可爱,可是你到底想做什么呢?你的希望是什么?你要如何做呢?
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是的,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无限的未知》影评(六):关于“无限的利维亚斯”的若干闪回和想法。
“无限的利维亚斯”给我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出现在Youku分集列表的页面上,里面记载了此片每一集的播放次数。其中第一集是4500+,第二集是2200+,第三集是1600+,第四集是1300+,第五集是1200+,之后的PV以一种“偶有回升,总体疲弱”的趋势持续下降,一直到第22集800+达到最低峰。虽然在结局的26集有个回流小高潮,上到1500+,但总体的PV走向,基本可以反映出,对于不少观众来说,坚持看完此片是对他们身心一个极大的摧残。
【一部反映人类社会学的巨著】
其实我完全可以理解。“无限的利维亚斯”打着科幻架空片的旗号,一开场就又星际又宇宙又战舰又爱情什么的,本来应该活像一部民工式热血动漫的桥段,期待着各种帅爆炸形态的战舰和高达,使用者各种华丽的招式,遵循着某个简单得要死的“复杂系统”去相互战斗,最后换取地球的和平。但矢立肇们不这样想,影片一开始就采用大量蒙太奇的手法,重插在全片数十个角色之间,一大堆不知所谓的专业术语,超级跳跃的推进方式,使人连续看了数集缺还在云里雾里。
全片可能起码看了七八集才能挤出一条大致的脉络,看了十五、六集才能看出一个主体思想,看了二十集才能等到高潮。而对于不少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来说,受“动画”和“连续剧”这两个早以定型的快餐式文化符号影响,实在很难让人有耐性作这么长时间的等待。
但如果你有幸将之看完,你会发现,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反映人类社会演变的进化的巨著。
【国家的形成】
在一艘封闭的宇宙战舰上,487名学生隔绝了一切通往外界的信息;战舰上有一套完整的运作系统,充足但有限的食物,清晰而复杂的社交网络,稳定却充满变数的管理层。在这帮人里面,因为技术、能力的地位的原因,有着明确的阶级划分。管理层在内政上,要保持着舰内民众各方面的和谐安定,在外交上,要不断寻找能够接纳他们的政治团体,而且在谈判破裂的阶段,还经常需要进入战争状态。可以说,在“利维亚斯”号里面,齐集了一个政体该有的运转方式,可以说得上是一个袖珍版的国家机器。
【文明诞生的最初总是伴随着民主】
其实历史上很多文明最早的政治制度,都是和民主有关的——对内民主。因为对内民主可以最大程度瓦解联盟之间的矛盾。而利维亚斯号里面大部分人都是接受过现代民主洗礼的民众,所以他们轻易接受了阶级比他们高的Zwei对他们进行的民主统治。
【民主模式可能更适合运用于少数派和精英阶层】
但是民主政治有一个天然缺陷,就是它必须建立在繁荣的盛世社会里。当联盟强大,族内大部分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政体内部的人都会为这套系统而自豪。但当联盟出现重大危机——比如像故事里的利维亚斯号出现军事危机时,民主政治的脆弱性就会显示出来——尤其是,当联盟内的民众基本素质普片低下的时候。
其实在三次元世界的某大国,他们常用的抵制民主政治的说辞,是有一定道理的。民主政治的确需要大多数人都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因为民主的实质就是“多数人的自由”,而如果想要社会能够健康运转,拥有自由的人是需要高度自律性的,不然民主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
【民主与左右无关,且和独裁之间总有交替性演变规律】
在“利维亚斯”号上,上层建筑实行过两次民主式管理。第一次是初始阶段,第二次是“岚”等人被放逐后。但两次民主时期都伴随着军事危机而不同形式地被推翻。第一次可以说是被极右团体颠覆,第二次是自身演化成极左。
可以看到,其实民主本身无关左右,但只要民主世界遭遇重大危机,无论是向左移一步,还是向右移一步,都将演变成独裁。
民主和独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虽然看似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靠。自这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于世上开始,它们互相之间就是否定对方的最直接和高效的方法。民主和独裁其中一个最大的分别就是效率的差异。独裁在处事效率方面的优势是民主无法比拟的!因为民主其实就是各种不同利益群相互妥协的一个过程;而独裁则简单得多,它只需要由最强者制定一套高压的规则就可以运作。尤其在面对危急关头,独裁的方式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而生活物资由按需分配到按劳分配的转变,也事实上为“利维亚斯”号带来效益。
【所有的政治模式都潜伏着独裁的因子】
因为独裁模式的高效和直接,导致到独裁因子永远潜伏于所有政体当中。Zwei最早实行的民主模式里面,最初为了维护“利维亚斯”号民众情绪的稳定,向他们隐藏了很多外交和军事真相,而欺骗实际就是一种独裁手段。而事实上,岚等人要推翻Zwei的最直接理由就是因为他们隐藏了真相。岚等人代表着“利维亚斯”号的精英阶层,而精英总是讨厌被别人独裁。但精英们却是全世界最大的独裁潜在犯——当岚接管“利维亚斯”号管理层后,舰上遭遇重大军事和外交事件时,他们同样选择向群众隐瞒真相,而且还用上与Zwei最初完全相同的理由——维护民众情绪的稳定。
而后面的几次政权移交则更不用说了,每一个政权班子里面都充斥着挥之不去的独裁基恩。而且,在“利维亚斯”号的每一个政权里,都存在一帮拥有特权意识和特权实质的领导层。
可见,其实对于为数众多的精英群来说,民主只是一种手段,独裁才是目的。
【不少人心目中都存在希望被独裁的本能】
与精英相对的,是在一般平民百姓心目中,虽然口头上永远抗议被独裁统治,但内心缺隐藏着希望被独裁的本能。
因为对于能力不出众的大多数人来说(比如你和我),在大是大非面前,总面临着“选择障碍”。而处于独裁统治时,由于重大事项都有高层帮你做决定,因而大大减少了面临选择的压力和承担后果的风险。如在“利维亚斯”号里,当岚政权被推翻后,面对一连串军事尤其是内政危机时,就有不少人怀念岚,认为在他的统治时期政局是相对最稳定的。
【独裁的最大缺陷可能在于无法保证多数人的利益】
独裁的实则其实就是“少数人的自由”,它模式虽然效率甚高,但始终只适合在非寻找的历史时期。在军事外交内政都相对平稳的状态下,高压统治的欺骗性容易激起大多数处于利益链下层的民众的反抗情绪。而且,独裁统治的根基来自于谎言,但谎言无论修饰得再好也始终是谎言,它在逻辑上是肯定有漏洞的,当漏洞被识破后,必然将遭遇强烈抵制。在岚的极右时期,岚由于不满下层群众的愚蠢,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自私因子涌动,密谋抛弃“利维亚斯”号独自逃走,最终被群众发现从而被推翻;而在育己的极左时期,也因为变态式的高压统治——对犯罪的零容忍,加上将人的地位按能力划分成五个等级这种混合着极右的独裁方式管理,引起极大的民怨,在面对反抗时,也只有用武力镇压的方式去维稳。虽然故事最终在这个时候迎来结局,但如果按这般发展下去,也必然是另一次流血革命。
【绝对的民主与独裁恐怕都难以实行】
绝对独裁的祸害自不必说,而我认为,在乌托邦世界来临之前,绝对的民主也不可能生存于世上。因为人的个体始终存在差异,能力上的分歧导致世间一切生命都不可能拥有绝对平等的权利。目前三次元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帝国”——美国,它的民主模式之所以能一直存在并发展,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现代民主世界自二战以来始终也未遭受过真正重大的灾难。而且像美国这种以民主作包装,以独裁为目的的统治方式(美国政府内里的独裁性质恐怕没必要举证了)也能最大限度发挥民主理念的优势。因为说到底,独裁其实就是一种说谎技巧高低的较量,目前,美国这种能力卓绝群伦,因而得到世界大多数人的支持。而三次元上另一个大国在这方面的表现却是惨不忍睹,自然遭到大众所唾弃。
【关于“无限的利维亚斯”最后的只言片语】
这部99年获日本动画大赏第三名的作品可以说接近神作!除了对人类社会的细致描写以外,剧中人物众多,发挥作用的角色达数十人!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尽相同,代表人类每一种相异的价值取向,而蒙太奇的处理手法也使故事在高潮阶段的震撼性大大加强!配乐和主题、片尾、插曲也非常精彩。
此片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向世人说明世上并没有救世主——故事里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属“完美”的角色。每一个人都很惹人讨厌,当然,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讨厌,比如女舰长尤伊莉,比如男主角昂治——有时我能非常体会到他弟弟佑希想要揍他的原因。
可惜不知道是否受篇幅所限,还有少量瑕疵存在。
例如不少角色的行为动机都缺少一个完整性的交代:阿岚与他父亲的羁绊只是冲冲带过,法奈想要砍断的过去也没有详细说法,那几位皈依法奈的跟班每天在她房间干什么也完全没有提到(相信应该是提供性服务),昂治胳膊的伤疤好像编剧也完全忘记了这回事。然后,不知是不是因为我看得不够仔细还是翻译问题,到现在我还没搞明白究竟政府军知道利维亚斯全都是小孩后,竟然继续对其攻击,而不是将他们招降的原因是什么。还有,结局,使我有点不爽。
《无限的未知》影评(七):少众不代表品味
一口气看到16集
这才慢慢的出现点高潮,如果不是老是有人说这是部神作的话,都想放弃了。
要看体现人类在绝境无助,绝望时表现出来的矛盾本性和欲望挣扎,可以看看斯蒂芬金的迷雾,EDGE等电影。
要说EVA是神作也不假,抛开EVA虚无的宗教观点,无论是人物画风的刻画,还是细节的描述,比如庞大如巨型蜂巢般地下基地,新东京城,启动零号机,发射阳极机关枪时所需要的电力时种种的复杂臃肿手续和过程,编剧们在设定如此庞大的系统时,不吝体力的给假设中需要的背景的描述,所花的功力才让人觉得那个世界是如此的可信,可以这么说,EVA从第一集开始就紧紧的捉住观众的眼球,而且和圣经等内容的结合也恰到好处,如果不是结局过多的意识上的描述,效果会更好。
看看无限里的战舰设定和战斗描述,和EVA比简直就是小孩子的信手涂鸦,真是TMD的不负责任。
即便是和不那么讲究的《星空清理者》相比,在细节刻画上,无限简直就是个50分的不及格,同样是要看完全部才能体会到高潮和微妙,至少看《星空清理者》时,还不会那么无聊,起码还有点笑料不时的出现。
描绘人类的复杂心态和矛盾本性不一定是需要如白开水般的客观和直白,至少从情节上布局的平淡和缓慢,只能说是编剧的功力不足,无限称不上是神作。
终于看完了全部,完全没有看《星空清理者》结局时的那种感动,也许是无限太做作了,为了剧情而剧情,很多情绪的爆发、崩溃、发泄、救赎、思索,后悔。不管是恋姐狂的暴走,相叶弟弟的无厘头抵触,哪个神马要切断过去走向未来的御女,还要因为剧情的冲突的需要,敌对战舰的指挥官一律表现出跟猪头一般的情绪失控,易怒(不是受到战舰生物的影响,其他副手可是很冷静的),就这EQ能当上舰长,作者你TMD的在侮辱观众的智商吗?
看看《星空清理者》是怎么安排的,用两人因逃生在月球上在徒步回去寻找救援时刻,面对金子般珍贵的有限氧气,理智与生存的欲望,人性的本能在冲突的时候,是甩掉受伤昏迷的伙伴,把伙伴的的氧气拿给自己求生,还是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这发生的如此的自然,有冲击力。
无限的一句台词说的比较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要太勉强
《无限的未知》影评(八):一个简化的社会
一个飞船,从落入“盖多路托之海”的那天起,由一群孩子组成的社会,航向无限的未知。
各式各样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在飞船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失去了大人的约束,孩子们单纯的欲望,带给别人的是如此之多的伤害。
有时候觉得强权还不是最坏的,最可怕的是那种没有节制的自由。
相叶昂治,一开始感觉特别窝囊,废物,但是渐渐的,发现他具有别人所没有的韧性,当别人崩溃,开始崩溃的时候,只有他坚定的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
葵,看似普通的女孩,也是因为一份包容,一份坚韧,最后脱颖而出,好女孩。
结局是好的,当获救以后,大家还是选择回到这个带来伤心的船上,开始新的生活,为了成长中付出的代价(使命,赎罪,怀念等等吧~,或许也因为主角,其实就因为主角(那个对主角另眼相看的生命)。
《无限的未知》影评(九):“理念”的呈现
以科幻为背景/社会学隐喻/很棒的群像剧。
OP赛高,第一耳入迷,单曲循环停不下来。
真实的人类太脆弱,具备不受外界影响的强大内心的人,能矢志不渝贯彻一种信念行走于世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们更喜欢在作品中看到自我,看到另一种的人生假设,看到一念之差失之交臂的选择结果。
以嘴炮教育闻名的霓虹产物,日剧也好,日漫也罢,每一个人物和安排,其实代表的是一种“理念”。剧情的走向,人物的结局,是否是在暗示坚持这一理念的尽头?
众多个性鲜明的角色,篇幅所致不会着墨过多,反而留下更多的遐想空间。
各自显著的优缺点,让他们成为了立体的人。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解读。
“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至少知道这是错的”的史上最废柴男主,只有态度而给不出任何有效解决方案。但他依旧是无可取代的男主(最符合结尾价值观和主题的家伙),能一直坚持思考正确的方向,并为了改善现状努力做出自己的最大程度,不被他人所影响,是很值得钦佩的事情。他一直在成长。
(我个人对他无感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自己相信用实力说话吧= =)
尤伊莉,优秀但优柔寡断,想坚持做对的事,相信着希望和美好,可能是理想领袖的代表。虽然有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但她承担不起选择的责任和后果——不可能有一种选择可以让所有人都满意,牺牲一些东西在所难免。最适合当二把手的人物(和反差极大的布鲁能互相吸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啊!)
现实而暴力独裁的布鲁,尝试最优解的背后谋士赫格,无论对错,都有并且承担选择的觉悟。
三观正有能力有情商的男二伊克米的末尾黑化还算自然,最厌恶暴力的人最终用暴力去制裁暴力。表面越无可挑剔,性格缺陷暴露出来时问题越大。
弟弟信仰实力讨厌瞎BB,讨厌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的哥哥,但自我认知方面实际五十步笑百步俩人都呵呵= =,虽然弟弟中二得过分但也算单纯,能遇上目标明确能力突出的音乐女也是幸运。
其他配角的戏份也很喜欢。有认命踏踏实实生活的,有偷奸耍滑的,有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的,有末日之下尽情狂欢不顾未来的,有一心逐爱的,有滋生暴力嫉妒黑暗面的,有寻找信仰皈依的。
人物行动有逻辑,走向合理,感情结合不是乱凑CP,符合 “三观相同才有未来”。
为什么其他的维亚舰的结局都是失败,只有妮亚和孩子们的活了下来?
刨除主角光环这种加成。故事逻辑大概想说,比起虚伪与口是心非掩盖的大人们,孩子对情绪的表达还是相对单纯(蠢)而直接的,更容易和拟生物沟通共融吧,大概。能够更好地激发出机体力量(来源是人的情感理解),一路开挂杀到最后。
尽管人有诸多复杂的情感欲望,想活下去,想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
结尾,当这个封闭的微缩社会进展到一定程度,已经走向不受控制的局面(马上就要崩了男主啊喂)。强行用外力去化解冲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大概。结尾强行大团圆HE,“每个人都有了光明的前途。”
如果RYVIUS代表 与过去和解 / 包容 / 拥有未来(官方语境下),那选择上船的这一群抖M和极少数没上船的人,似乎也可以被解释了。少年果然是最有可塑性(容易改造)的群体呢。
真实之上,还是需要有希望存在啊。
《无限的未知》影评(十):神作当之无愧
看见很多人表示这片烂尾表示不解,我觉得这部动画拍的很好啊,并没有烂尾,唯一要说的烂就是男主最后表示要去找邪教教主吧。。。。。
看完后表示罪恶王冠和革命机都有点在借鉴这部片的意思吧。
里面对的人性的刻画很棒啊,每个人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不过男主角真的是史上最弱的男主角啊,学习不行,不会打架,跑几步还会喘,也不会驾驶机体,其他同类的男主内心在软弱优柔寡断好歹机体只有他能开还开的最好啊,而这部作品的男主角只会嘴炮最后给人一个爱的抱抱。
很多人说稍后面黑了,我觉得没有黑啊。。。。。不过稍被QJ了我真的有点难过,那么可爱的一个小姑娘。
然后此片其实叙事放到现在看真的有点慢,一直到十几集才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交代,在这十几集前我也很疑惑为什么要打他们?地球的救援部队呢?那个三无娘到底是个啥?
不过看到结尾我也不明白邪教公主第一集为啥要跟大家反着跑啊。。。。。。
佑希弟弟就是顶着一张基拉脸的真飞鸟
以及OP ED真的很棒啊,而且每集的OP插入的真的很恰到好处,这种预告放在ED前的做法也很创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