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经典观后感
日期:2018-02-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经典观后感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是一部由深作健太执导,向井理 / 松坂桃李 / 柄本佑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观后感(一):即使最终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是因为我们的努力展开的笑颜真实存在过的就好。

  闲着刷着豆瓣就不小心刷出了这部片子,一定是上天的旨意派来安慰我的。

  要说此刻的我,就是那个原本一腔热血却被友人的各种质问劈头盖脸成一腔郁闷的甲太那个时候状态吧。

  今天的10月份我就要启程去雷励国际远征,在马来西亚婆罗洲为期10周的公益项目,我也在最近几天刚刚完成我的筹款目标2万5人民币

  最初的甲太,跟全世界大多数的大学生一样,白天上课读书晚上玩趴喝酒。因为在邮局的一次无意的一瞥,那张“帮助柬埔寨建学校”的传单就这么改变了他人生轨迹

  而我,也是在大学的一个暑假里,因为一个展会和志愿者活动开始认识了Raleigh.

  甲太的一条短信,召唤来了4个小伙伴,从此开始他们的热血公益计划。中间难免磨难重重,但也不是那种背水一战要搏命的那种艰难。

  筹款找赞助商,甲太第一次跟外国人讲英语,然后就拉到了第一笔支持,也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点看起来很厉害样子

  去酒吧搭讪女生只是为了跟她们宣传这个项目,虽然这样的形式有点让人不大好接受,这也能理解成是他们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没有经验吧;

  后来回传统的宣传方式,在街头在校园里派发传单,开始集结人员有了自己的公益社团---豌豆社团,也认识了小熏,一个曾经去印尼做过志愿者的漂亮女生。也因为小薰的一句“柬埔寨,你们要建小学地方是怎么样的啊”,才发现自己其实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一无所知。于是花掉了自己打工赚的钱,直接飞去了柬埔寨。

  人和人之间,能带给对方的最重要东西,是彼此间积极影响

  他们一行人医院探访,有个艾滋病患者女生对他们说,谢谢他们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这是原本一直嘻嘻哈哈的他们没有想到过的,原来矢野那样连歌都唱不完的表演,居然可以给一个人带来生的希望。而她给矢野带来的影响,是在回国后一个人偷偷地不断练习那首没唱完的歌,希望下次再见到她的时候可以再唱给她听;后来当他们回到柬埔寨,她却已经去世了,那个时候的矢野应该第一次感受承诺无法兑现的难过了,在他心里,一定有些什么东西发生变化

  在破旧的学舍里小小的孩子们吵闹的声音,让他们感受到一所完善的房子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但是导游butti也说即使有学校很多孩子也不回去上学;甲太送给当地家庭的小小男孩studio的一支笔带给了小小男孩对于学习渴望,这支笔也在甲太几乎要放弃这个项目的时候写来了感谢话语,一只很轻的笔和一句很沉重的谢谢,甲太克服了被质疑围剿的难过继续前进;学校终于建好了,studio因为要帮助父亲耕地选择不去上学,崩溃的甲太直接拿起锄头去那块贫瘠的地里平整土地,即使他做的那些其实微不足道,看在眼里后的studio就去背起了书包

  他们两个人之间,不是谁是救助者谁是受害者的角色,他们都在互相影响彼此成长为更好的人。

  关于个人去志愿者的利弊,我也曾被质疑过无数次。

  电影里的社团成员质问甲太四人:

  “为什么要去柬埔寨?”

  “为什么不在国内?国内也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啊?”

  “明明有国际援助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做?”

  …………

  甲太回答不上来,其实他自己也想不通为什么。

  好像最初是因为觉得做公益很帅,可以泡女生,可是后来喜欢上的女生被朋友泡走了。这个理由要是说出来估计是要被很多人揍了。

  但是又怎么样呢?即使初衷是这样一个简单又有点小愚蠢想法,可是是甲太做下去了,是他和友伴彼此支持,靠自己的努力去柬埔寨的孩子建了一所学校。这些就够了。

  在看到这部片的一篇评论里,这段话很让我倍受鼓舞:

  “做一件事情,不要总想着起因是什么,结果又会是怎样,只有在你做下去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总有让你放不下,然后魂牵梦绕,沉溺其中,让你提起勇气,一步步走下去的东西,可以是一个笑容,可以是一句话蓝色天空,生存的希望。

  这些东西,才是你最终完成梦想原因,而不是什么伟大理想的开头,和那些用以包装自己的结果。对他们来说,最终建个学校只是过程的一头,能看到孩子们的微笑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

  对于我而言,我也说不清为什么非要去做那10周的远征项目,放弃掉现在舒适生活到雨林里,去面临可能一个星期不能洗澡和断绝与外界几个月的联系挑战

  去年5月份曾去到沙巴做志愿者的时候认识的一个男生叫Tg,是个马来当地人,他也是雷励远征项目的受益者之一。

  他说,在他接触到雷励国际之前,他一点英文也不会讲,而现在他可以在舞台发表英文演讲,即使用词遣句是最简单最简单的那种,他也自信十足。后来他成为了雷励国际远征项目的当地志愿者,为国际队员和沙巴当地人做翻译,而且他和同伴成立了雷励沙巴运营至今,是希望鼓励更多的沙巴当地青年加入雷励远征,既然自己可以成为这样他之前没有想象过的这样好的人,那么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跟他一样有更多的机会成长成更好的人。

  我想,这就是了吧。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观后感(二):·

  1 田中甲太:主角 东京国际医科大学学生

  2 本田充:东都大学经济学部 在酒吧的社交聚会上和拘谨的1、3、4打招呼 2006年8月27日参加完学校的竣工仪式后向学校申请休学 然后为了自己心中真正的海外援助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程

  3 芝山匡史:东京国际医科大学学生 为了准备募捐活动其和1险些挂科

  4 矢野:东京国际医科大学学生 有感于7的经历 此后致力于HIV治疗专业研究工作

  5 亚美子:海归 2请其来当他们面见有意向帮助他们进行慈善宣传的公司老总时的翻译

  6 butti:柬埔寨日语导游

  7 sopiya:艾滋病患者(sopiya的丈夫在妓女那里感染了艾滋病 然后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了她 病情显现后 丈夫抛弃了她) 2006年8月第二次去时已死亡

  8 小薰:1发放募捐宣传册时与其相识 其喜欢腼腆的1(后来被2追求) 护士学校毕业后 回到老家关西的医院工作

  9 suito:住在埋设地雷的危险区里 因帮父亲干活 不能去上学

  10 露娜:妓女 8离1而去后 1找其寻求安慰

  2005年8月13日 1在邮局看到援建柬埔寨小学的宣传册

  2005年9月 1、2、3、4进行第一次募捐活动

  2005年10月 1、2、3、4第一次柬埔寨之行

  2006年7月 最后一次募捐活动

  2006年8月 学校竣工

  在柬埔寨的那段美好记忆 或许今后会被时间冲淡 或许那些小朋友也会忘记我们所做的事情 我们是无法改变这个世界 但是 在那一天 那个瞬间 小朋友们的微笑和我们的微笑是真实存在的

  片尾曲

  放弃探询语言

  因为知道自己的语言很无力

  我们不会成为大家期待大人

  因为一次次的差距而摔倒

  让我们不断受伤

  总是若无其事地藏起伤痛

  继续前行 不要勉强自己了

  就在此刻停住脚步

  暂且休息一下

  既然不能很顺利地做好

  那就按自己的步伐一点点前进吧

  每当我们蹲下时

  在那里 看到花儿盛开

  hey you 有时 停在那里

  深呼吸跟着季节节奏

  侧耳倾听 让身体休息

  随风而动 迈向明天

  Ah 瞬间 有一种新生感觉

  感谢给予我们阳光的每一天

  即使是下雨 街道还是一样的灿烂

  在泥泞的街道中突然露出微笑

  Oh like a Soulflower(就像灵魂之花一样)

  我们虽然分开了 Yeah

  鲜艳的马蹄莲 映艳了每一天

  哭哭笑笑 my life

  分享他人的喜悦 自然地露出微笑

  心里充满了喜悦 拉住手

  不管去哪里都一起同行 我们出发吧

  阳光总在风雨

  在蔚蓝的天空上

  回响着交响曲

  在斑点渐渐消失之前的黎明

  轻轻的抚摸着你

  和渐渐消失的星星告别

  迈向遥远未来

  既然不能很顺利地做好

  那就按自己的步伐一点点前进吧

  每当我们蹲下时

  在那里 看到花儿盛开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观后感(三):其实,我们都想做点什么

  这部电影是完全飞机上看的。在满是外语片的土耳其航空上,既不想费精力去听无字幕的原声,又不想看里面唯一的一部国产片《关云长》,就选了这部日语配英文字幕的电影。奇妙的是,发现短评中也有在飞机上看完的童鞋,这部片的定位是飞机片吗?

  每个国家都有励志片,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的励志方式,说实话,日本人自有的这种套路我一直不是很欣赏,一是我不是日本人,欣赏不来那种发泄方式;二是我知道这很真实,日本人的确就是如此。

  但我在某个时候的确还是被打动了。确切的说,不是被这部电影的演员情节所打动,而是被电影中想提出的主题所打动。我不止一次为男主坑坑巴巴的演讲而着急,也为他们各自的缺陷而叹息。但事实上,我们总试图去想象并相信自己完美的样子,而真实中,我们却总是用各种技巧来掩盖自己的不完美。一场完美的关于募捐的演讲,或许只是一种为达到目的而编造的说辞,宣传自己并不代表这就是自己,这是真的你吗?这真的是你的想法吗?你所做的所说的,真的是你内心所追求的吗?你费那么大劲去做一件事情,究竟是否有崇高的目的?还是存在卑劣的动机?

  这种种判断,都是基于一种简单化的立场来进行的,也即是非此即彼,不是这种就一定是那种的立场。须知道,人类花费了几千年,仍未能读懂自己,看透人类自身。一个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有时候是一种混杂的动因而推动完成的。一个幼稚的动因并不妨碍一个好的结果的产生,相反,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到底我们做了什么,做了多少这样实际化的问题

  一个感动我的镜头是,男主在最后的总结大会上坑坑巴巴,泣不成声,脱衣甩裤,鞠躬致谢。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并没有感动我多少,但他所讲的内容,却触动到了我。做一件事情,不要总想着起因是什么,结果又会是怎样,只有在你做下去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总有让你放不下,然后魂牵梦绕,沉溺其中,让你提起勇气,一步步走下去的东西,可以是一个笑容,可以是一句话,蓝色的天空,生存的希望。这些东西,才是你最终完成梦想的原因,而不是什么伟大理想的开头,和那些用以包装自己的结果。对他们来说,最终建个学校只是过程的一头,能看到孩子们的微笑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

  说的最好的是,不要认为为自己做的事才是最开心的事,能为他人做一些事,哪怕是一些小事,或许更能让自己高兴,也会让社会更美好一些。不要过于在意一个出师有名,一个多么辉煌正确的结果,而应该多花些功夫在过程中,在进行中完善自己,发现自己,以及寻找人生的目标。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在柬埔寨建造学校;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一点点的改变自己;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请至少为了世界多一个真实的微笑而努力。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观后感(四):这是一个互相救赎或者唤醒的过程

  “我们做过的事也许都会被忘记,但是那一天的开心是真实的。”“或许孩子们脸上露出的笑脸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微笑,所以我们要保持微笑。”

  在沉浸在自我的孤独和矫情所牵绊的离愁别绪里时,朋友让我查一部电影,结果我看了,她没看。

  (没看过电影的人慎入,有剧透。)

  甲太总觉得生活缺少点什么,一个巧合,让他萌生要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拉了两个极不情愿的朋友和一个热情的朋友一起干。他们组社团、他们到柬埔寨查看、他们拉赞助、他们被质疑被攻击,最后他们当然被相信了,孩子们被改变了,而他们则收获了最大的成长、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发起人甲太一开始在能力实在是在普通不过的了,但是他有一颗真诚、傻傻坚持的心。这让我想起曾经有过一个问题——你认为下面哪个人最能够做好公益:A、王熙凤,B、刘备,C、唐僧,D、宋江。当时从能力、人缘、动机等各个方面考虑过这个问题,如今的答案只有一个——唐僧。一个内心用傻傻坚持的人在公益这条路上是才是最具魅力和力量的。借用别人的一句话“一个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有时候是一种混杂的动因而推动完成的。一个幼稚的动因并不妨碍一个好的结果的产生,相反,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到底我们做了什么,做了多少这样实际化的问题。”

  其中有一条副线索侧重的是志愿活动对志愿者的改变,“你不参与,你不到实地去,你永远不会知道。”矢野本是出于对朋友的支持才来做这件事的,在走访柬埔寨的时候,随导游到了一个艾滋病医院,在2005年的柬埔寨,每40个人中,差不多就有一个人得了艾滋病,在那里他们认识了一个得了艾滋病的女孩,他丈夫被妓女传染了艾滋病,她被丈夫传染后,居然被丈夫丢下了。女孩说矢野很像一个明星,朋友便推他去给女孩唱《青空》,他羞得唱了一句就匆匆下来了。女孩依旧用甜美灿烂的笑容对他说“下次一定还要再来哦,因为你们让我的生活有了希望。”不知所措的矢野,一脸茫然和歉意地和始终微笑的女孩挥手告别了。一年后他们再次踏上柬埔寨的国土,矢野要去看女孩,这一年里他为女孩每每在KTV里苦练这首歌,每一次练习都是一种希望吧。可惜的是女孩在几天前去世了,满怀希望的矢野怅然若失,在奠基仪式上激动地在孩子们面前唱了,几次不能自已。可是他释放了,在甲太他们的支持下,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们身上了。最后,他决定走上了艾滋病研究的道路。

  如果没有这段经历,矢野可能仅仅是眼里无光的普通医生而已。而正因为走出去,被相信了,被触动了,一切都便不一样了。有时候灵魂是要被喊一喊才会醒的。

  这像极了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们的经历了,被帮助的人有希望了,志愿者们更是常常心怀感恩之心,因为他们的需要,让我们有了表达爱的机会,让我们充实忙碌无趣的生活有了希望。这是一个互相救赎或者唤醒的过程。

  看完电影,我豁然感觉到,自己的那些离愁别绪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让生活在行动中更有意义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观后感(五):世界本来很小,但因为人类太复杂而变大了,其原理大概像是在平面上累积多维空间

  感觉不取个长点的标题都配不上这部电影的名字。但是最终感觉像是将一句文中的话抽了出来当做标题似的。

  有时候可能心境很重要。我以前最不耐烦看这些慢吞吞信息量小的片子,可是这部却意外地缓解我对于现在环境的厌恶和焦虑。

  最近遇到了挺多莫名其妙的烦心事的。

  先是我觉得一挺好的朋友说你,作为朋友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当时一愣,便问他是什么要求。他表示他的朋友要细心体贴知心,我表示我茫然不知所措,要求他提出具体的可执行的标准,他表示他不是那样的人,不会提要求云云,必须要对方发现需求及时满足。这,这……在我表示该要求达不到之后,他又说要是当初早知道像我这样大大咧咧的人不适合当他朋友的话,他是不会主动示好的。示好……简直是一道天雷劈死我这个老妖了。朋友,是需要示好来换来的么?不应该是谈得来就好,谈不来就散,适合就是朋友么?大约是老妖too naive了。

  这件事奠定了我之后几天黑暗世界的基调。为了缓解郁闷之情,我在学校论坛上晃晃悠悠。论坛上有个帖子在讨论有人倒地休克后,到底应不应该上前施救。当然观点很多,可是觉得应该救人的却寥寥无几。虽然有的理由是施救不当反而会造成更糟的局面,可也有人说是怕被家属赖上。一条生命的重量比不上可能发生的麻烦,这样奇异的等式大概只有在左右变量两边乘上你和我两个不同数值时才有可能发生吧。

  还有一个人发帖说他休学了,不知道休学后干点什么,想征求大家的意见。除了极少的人支持他的决定,给他提了意见,大部分人都冷嘲热讽,说一个连干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就休学纯粹是出风头。甚至有过激的人直接说lz是人渣、情商低之类的。

  难道休学之后一定要像比尔盖茨之类的人那样去创办商业帝国才算成功?难道休学之后一定要干点什么才可以休学?难道只是因为休学就成了社会的累赘?

  虽然可以理解大家认为只有上完大学才是正道为了挽救lz才说出不要休学之类的话,可是仅仅只是为了表明不应退学的观点何必进行人身攻击?难道这能让没有退学的他们感觉自己像个成功人士?

  更何况这个世界上不是人人都是成功人士的。也不需要人人是成功人士。更何况成功的标准甚是模糊,又何必当作人行世上的标尺。这也是这部影片一开始就抓住我心的地方。医生在日本算是个“成功”职业,甲太为了一个模糊的想法就牺牲大量的时间和学业去完成,在某些人看来应该属于情商低吧。虽然公益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的确算是“成功”,但是他们最初并不是奔着公益去的。他们,在去菲律宾之前只是想做点什么;在去过菲律宾后,也只是清晰了些,想要帮助那些信任他们的人而已。也许,在他们看来,连帮助都谈不上,仅仅只是想回报柬埔寨人的信任而已。

  这恰好回答了我的三个困惑。

  真正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别人艳羡的人,但应该是享受人生的人;

  信任,对于施与者会得到帮助;对于授予者会得到幸福;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特录片尾在此:

  或许那些小朋友也会忘记我们所做的事情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

  但是在那一天,那个瞬间

  小朋友们的微笑

  和我们的微笑

  是真是存在的

  放弃探寻语言

  因为知道自己的语言很无力

  我们不会成为大家期待的大人

  一次次因为差距而跌倒

  让我们呢不断受伤

  总是若无其事地藏起伤痛

  不要勉强自己继续前行

  就在此刻停住脚步

  暂且休息

  既然不能顺利地做好

  那就按自己的步伐一点点地前进

  每当我们蹲下时

  在那里 看到花儿盛开

  有时 你停在那里

  深呼吸 跟着季节的节奏行走

  侧耳倾听 让身体放松

  随风而动 迈向明天

  啊 瞬间 有一种新生的感觉

  感谢给予我们阳光的每一天

  即使是下雨 街道还是一样的灿烂

  泥泞街道中突然绽放的微笑

  就像灵魂之花

  我们虽然分开

  鲜艳的马蹄莲 映艳了时间

  哭哭笑笑 我的生命

  分享他人的喜悦 自然会露出微笑

  心中充满欢愉 拉住手

  无论去哪都一起同行

  我们出发吧!

  风雨练就阳光

  蔚蓝天空上

  交响曲在回响

  阴影渐隐之前的黎明

  轻轻的抚摸着 你

  和慢慢消失的星星 告别

  迈向遥远的未来

  既然不能顺利地做好

  那就按自己的步伐一点点地前进

  每当我们蹲下时

  在那里 看到花儿盛开

  ---------------------------------封-----------------

  话说这真不像影评,我是不是应该写到日志里。。。。

  但也不像我写的,囧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观后感(六):没有完成不了的梦想,只有轻易放弃的混蛋

  在暹粒一所孤儿学校做义工的时候,想在豆瓣搜一些关于柬埔寨的影片来看,第一部便是《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当时就觉得,屌影片怎么名字这么长,一定非常山寨,就收进了“想看”标签,没看。结束长途旅行回到家时,一有闲暇才想起还有部电影没看,没想到,竟被它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妈坐我旁边,怕她看见,我就把灯关了,转过身,继续热泪盈眶。

  他们不就是我嘛!常常因为一点点微小的细节,就触发疯狂的想法,并觉得生活和世界即将发生巨大改变。龟田因为书店的一张传单,就决定去柬埔寨建一所学校,的确离经叛道,怪不得被身边朋友误解为“伪善者”,身边那么多苦难者你都视若无睹,却偏偏要坐几个小时的飞机去另外一个国家,帮助一群毫无瓜葛的陌生人,是不是有点神经病?

  你们才有神经病!日复一日重复机械化的工作毫无独立的想法有任何的念头都主动摁灭毫无生机的却善于误解和非议别人的人类!我们确实改变不了世界,但只要在那一天,那一个瞬间,孩子们的、需要帮助的人们的笑容真实存在着,这便是我们努力的意义。你有没有去过柬埔寨,仰或其他等待救援、怀抱希望的土地?

  柬埔寨是东南亚最贫穷的国家,十几年前刚刚从战争中解脱,一大半土地属于地雷高危区,40人中便有一人带有HIV病毒,幼女遭受性侵比例奇高无比……即使在首都金边,也见不到几座大楼、几道柏油马路,狭窄的主干道上尘土飞扬、机车乱窜,让人心烦意乱却又以浓重的市井味让人着迷。是的,她带着满身苦难,却又充满希望。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对啊,可以捐钱,可以捐书,可以捐衣,而我们一无所有。有人选择身体力行,去当地做志愿者,有人甘愿做号召者,寻找能够捐钱的好心人,这就是他们一伙。尽管事情在开头时,看起来无比艰难,发起人也无比渺小,但这不就是像“蚍蜉撼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哦不!哈哈!成语用得驴头不对马嘴,但……就是那个意思!他们最终完成了。

  完成的过程中,当然有挫折,比如考试挂科,遭受非议,以及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幸运的是,他们有伙伴加油打气,最终没被陌生人的“否定”打败。没有完成不了的梦想,只有轻易放弃的混蛋,还年轻,我可不想做个混蛋!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观后感(七):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世界 但是我们可以不被世界改变

  额。。。

  看是看完鸟~

  但是。。。

  竟然米有掉泪。。。

  奇怪鸟。。。

  是因为生肉的关系吗。。。

  理酱跳护士舞那段还真是。。。

  总之这样一部励志的剧应该是更多的说教吧。。。

  如果光是为了去看理酱还缺点什么。。。

  柬埔寨。。。

  理酱应该是去过几次了吧。。。

  他也把那作为是第二故乡。。。

  最稀饭的也是。。。

  应该是有很深厚的情谊了吧。。。

  拍完此映画。。。

  理酱便荣获日柬亲善大使。。。

  真是实至名归啊。。。

  再说说本映画吧。。。

  剧情稍微罗嗦了点。。。

  当然。。。

  毕竟是由小说改编的。。。

  还是以日影的形式。。。

  神马夕阳。。。

  眼泪。。。

  有点温情。。。

  集体唱《青空》那里算是个小高潮吧。。。

  但是不太突出。。。

  以倒叙的镜头。。。

  筹款的数目为时间轴。。。

  更多的表现友情吧。。。

  爱情在这里一笔带过。。。

  甲太请援交女那里还是从侧面表现他的内心活动吧。。。

  先说这么多吧。。。

  看生肉的。。。

  日语瞎的。。。

  表示飘过吧。。。

  等待熟肉的到来。。。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观后感(八):短评肯定写不完于是我又来废话了

  1、我对向井理的感觉很复杂。我一开始是因为[交响]的眼镜装扮而喜欢他的,他实在是太合适眼镜了(我眼镜控)。后来出现参拜神社的事很多人攻击这事,我做为中国人也对这件事有抵触,看到他之前对于这事情的日记,我承认我接受他说法了。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他的粉,他的片子我会去看,但假如不好看我会放弃不会为了他而坚持,看到别人批评他我也不会跑出去解释些什么……好我就是孬种没错……

  2、本来认为这片子会很难看。看的片子多了,讨厌旋律,讨厌不停的骟情,讨厌在最后必须要感谢国家感觉D。单纯只是因为有向井理跟另一个像老鼠的人而看的,当然也因为有字幕组肯做,生肉我是肯定不会看的……意外的拍得不错,好多地方都被感动了。我想其中一点就是片子强调了几点,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做了自己可以做的事

  3、看完全片没觉得有谁演得特别好的。是说松坂桃李很多粉丝吧,我好像看过他当配角的片子不少,但我一直都对他完全完全无感。这是为什么呢。不过拍柬埔寨那段挺不错。

  4、片中提到一些涉及捐款时会遇到的问题:“为什么要帮这么远的地方,我们自己身边不是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吗”,“为什么要捐钱,我自己都活得没多幸福不是吗”,“捐了钱又怎么样,接下来不是还有更多问题吗”。其它的片子里没有,生活中会遇到的就如“捐什么,捐了还不都被LD给贪污了”,“有什么好捐的,那些穷人就只会拿,就不懂得自己去赚钱吗”之类的。对此我的感想一直都是,你做了,也许力量弱得几乎看不到;但你不做,就肯定不能改变。

  5、片中的一句话大约是,帮别人得到的满足,比起只为了自己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当然可能就有人讲这是“伪善,自我满足”了,不过就算是“伪善,自我满足”,别人得到了帮助也不错不是吗

  6、片子里柬埔寨的人都笑得很开心。想到前几天看到台湾有个艺人意外死了,然后太太在WB上讲了日记,结果在豆娘看到有部分人留言说这伤心肯定是假的,拿到遗产开心得不很吧,要不然死了老公这么惨的事怎么还有心情来发WB。为什么心情不好就不能在网上发言呢,为什么穷人就不能开心笑呢

  7、60分钟一万八千日元真是贵呢

  8、最后有句话是“截止到2011年,柬埔寨大约有6700座小学,其中有700多个是由日本的NPO NGO等慈善组织帮助建立”。对于战争对于古怪的喜好是日本人的真实个性,对于帮助比自己贫穷的人也是日本人的真实个性。

  9、最后女主角没有特地跟男主角在一起我觉得太好了

  10、最后几个人唱歌很难听,但片尾曲很好听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观后感(九):热血

  一群热血的大学生,带着一股冲劲就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这种事情也许只会发生在还不成熟的青年人身上了,自己本来就不是很富裕的家庭也没有很深的背景关系,有的是想法,寻找身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组成一个社团聚在一起,很明显想法付出了实践,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此举正如片名一样“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或许我们做的只是微小的力量不足以改变现实的状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理想真真正正的付出实践对自己来说便是活着存在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些大学生的行为不应该批评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赞同。

  这就要从作为大学生的职责说起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够做好自己的学好专业知识,以另一种无形的方式或者是隐形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让世界更加美好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是吗?

  也可以说建一所希望小学应该是富人更应该做的事,也是富人回报社会义不容辞的善举。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观后感(十):我们知道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都曾幻想过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相信过,自己的言论与行为存在着一些力量,尽管微薄,但在聚少成多之下,曾改变过某些事物。

  微博上的万人转发,就是这样一种力量。我们从不曾真正改变过政治生态,也不知道每次转发背后的真相与结果,美帝依然是很遥远的存在。。。。。。但它起码改变了一件事——让周围看似冷漠的人们凝聚在一起,或产生过分歧,或有不信任,但产生了思考,激辩才有火花!人们都渴望参与的力量,自由掌握着话语权,哪怕只是小小的自我满足。我们知道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都曾经幻想过。

  每个人年轻时或许都做过这样的梦,去做一件从不会做的事,远离现实一次。有些成为幻想,有些变成切实的回忆。

  甲太与他三个朋友的梦做的更浪漫一些,也注定了会更艰难。第一场筹款联谊会,看着台上把稿子读的结结巴巴,毫无激情的甲太,真替他着急,他离印象中的领军人物相差甚远——缺乏魅力,随性而为,没有目标与计划,看上去并不是个可靠的家伙。可是了解了这群人的笨拙后却又不讨厌他们,它更验证了“日久见人心”的这句话。

  太过精明的人容易放弃,因为断尾太简单了,“我还有其他的活动”、“最近课业繁忙”、“捐钱又怎样,之后肯定还有很多问题”“日本也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为什么舍近求远去柬埔寨”?多么冠冕堂皇的退路,这是“我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从小事先做起看看”与“这么做能改变什么呢,又改变不了世界”的区别,就算起点相同,一旦遇上瓶颈,就会产生谬之千里的差别。

  要成就一件事,目标与计划固然不可少,但如果只是热血的夸夸其谈,倒不如找一个自私的理由让自己坚持下去更实际。他们并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不做点什么对不起青春岁月;他们没有必须坚持的理由,只是对那些柬埔寨孩子们的期待不忍辜负;他们不是为了超凡,只是失去了这个契机,这辈子可能就真的成了只说不做的伪善者。帮助别人可以品尝到更甘甜的快乐,这是本片真挚的地方之一。

  另一处值得称赞的就是四个青年的柬埔寨之旅,纪录片式的游记,不需要过多的渲染就足够震撼,过去的事就像导游BITTU先生口述中的伤痕累累,让人不得不同情。直接面对它,建艾滋病治疗中心,尽管简陋;建红色高棉屠杀纪念馆,警示后人,这是柬埔寨人的改变。

  再卑微的努力也是力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经典观后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