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线王子复仇记》是一部由Anders Rønnow-Klarlund执导,詹姆斯·麦卡沃伊 / 凯瑟琳·麦克马克 / 朱利安·格洛弗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扯线王子复仇记》观后感(一):命悬一线
看的是泰文版,非常的不习惯,一开始耳朵倍郁闷。听觉和视觉打了很久的架才适应下来。画面和声音给我的感觉都是沉郁的,即使哈尔的皮肤闪耀着金色光芒,他的妹妹皎皎如白瓷一样。但经验不一样的生命和世界。向上看,亿万根线绳垂在天地间,生命互相交错,纠缠,离开……
看得见的生命的开始:母亲生命线上缠绕生长出白色纤弱的生命线,与父母精心选择雕琢的稚嫩身体相连接,便是新生;看得见的生命的终结:全然不顾眼泪抛洒的一丝丝决绝抽离。这生命如此单薄,它分明地呈现在他人眼中,时刻都悬于他人剑下。再如何坚韧,也不过头顶一根绳子的悬系,断裂即是毁灭。
一个生命逝去,上手中松开了根根的线,绳端从万丈尘世最高处坚硬落下,但另一个地方应该是有新的生命出现,重新联系起希望和梦想的吧。而那些无所依存的生命落下,便永世落下了么?永世在黑色的泥土、冰凉的水中飘浮么?
影片的结尾,笨拙的鸟儿振翅学会了飞翔,牵绊它的绳索消失,于是拥有了真正的自由。
《扯线王子复仇记》观后感(二):木偶迷城
关键词:
世界上第一部由扯线木偶拍成的电影
除了死去的老国王(因为不用动),其它所有人物都被木偶线包围着。由于是木偶,所以人物表情有些僵硬,更准确的说是没有表情。
他们的眼睛可以闭合睁开,五个手指的所有关节可以活动,年轻女孩的脸与别的木偶都不相同,打磨的极为光滑。
王子的妹妹珍娜公主好像是用洁白的陶瓷做成的。她在水里游泳时可以看出少女柔和美好的线条。
还有那个驼背的脚,走路走的很有感觉,脚后跟先着地,然后是前脚掌,不像别的木偶浮在地上轻飘飘的。
新生儿是在布满刨花的木工床上做出的,获得生命则是为他接上绳子。
珍娜被囚禁时,弹着手腕上的绳子说:我知道他活着,我和海尔的绳子心意相通。
珍娜在阻止哥哥出城时,海尔说:不要拉着我的绳子。
最美的场景有两个:
王子与沙洛相爱的那个晚上,山中的月亮又圆又亮。
死去的公主躺在越飘越远的竹排上,天边布满五颜六色的云彩。
附:看过简介后才知道原来制作过程如此繁琐复杂。在电影开头可以看到制作人员光着脚在摆满道具的片场忙碌的情景。
《扯线王子复仇记》观后感(三):endless love
曾經於國際電影節上映的《Strings》,有幸於影藝再次碰面。
電影以歷史戰爭為背景,但其最吸引之處,卻是首度以木偶扯線公仔做主角。
電影中木偶細緻的舉動,儼如人一樣,扯線清晰可見。
沒有刻意用電腦刪除,反來得更實在和動人。
quot;We're all connected."
只要當中有愛,便可牽連一線。
當我們要降臨、離開,繩如生命般牽引在身上一開始繩儼如繩控制了手腳的舞動,一切像早已備受控制,但其實我們又擁有自主。
愛,令人走在一起,當你牽動我,我手就舞動,你向後走,我又同樣向後走。
愛,來得一致又快樂。
身軀中彷彿藏有愛人的神經。
愛,來自那隻手。
利用個體的完整,去造就世界的完整。
凡事,總有一定的價值。
兩者,同時見證了all connect。
繩,是一份莫妙的牽連。
如果糾纏了,我們走得更近。
又或者,我們會被現實的制肘(如監獄的圍欄),限制了我們的接觸,但只要盡力向前,我們始終觸得到。
或許,未必需要物質的附屬,也可互相牽連。
當我們得到或失去,是成就另一種終結與開始。
既然沒有所謂的開始與結束,何必去計較擁有與失去。
當不再依屬天空,當繩離棄身軀,是悲傷更是解脫。
如果愛仍在,生命就算面臨終結,也可奏出美妙的樂章。
盪漾在空中的,是由愛去承托的。
曾經,我們誰都不曾依附誰,卻又於情感上互相扶持。
當了解真正的愛,我們也可如片末的鳥兒拍翼飛翔。
誰也不可替代、搶奪。
軀體,是落日的餘暉下沉殿著深厚的愛。
離開的人安然,但願把一己的慾望投射,生存的一位也應活得好。
每個人都會安排被配對,我們總會找到合拍的一對。
《扯线王子复仇记》观后感(四):以爱之名
简单的故事,寻常的情节,却是一次例外的尝试,一众被牵扯的偶人成为了影片的主导,幕布上显而易见满满当当的绳索,一连串被拉扯的起伏。
年迈的国王以自我了解的方式结束了自己颇富争议的一生,留下了一纸书函,将王位承继给了尚且稚嫩的儿子,许下了自己的期许和所有的寄托,却不曾想,被阴险的弟弟识破,非但隐瞒了事件的真相,甚至乘机挑拨了王子失去至亲后来不及理智的心。
被仇恨蒙蔽的王子,一心所愿,为父亲报仇,关闭了城门,离开了自己国家,踏上了寻仇之路,“亲爱的叔叔”得偿所愿。
类似的“王子复仇记”,一路的寻求,一路的成长,终于正义战胜了邪恶,热爱战胜了仇恨,年幼的王子以另外的方式完成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了人群景仰的王,与他的公主,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影片所试图探讨的,大概是类似爱与和平的永恒主题,渴求自由的心,反对战争的强烈爱憎。
刚正的国王为使臣民免受颠沛之苦,立志以血和剑建立一个稳固的城,却同时摧毁了他人的家园。以暴力建立的国家同时以暴力来维系,终于疲累不堪,得不偿失。
年幼的王子为谎言所蒙蔽,一直活在父亲所制造的美好幻梦之中,直到遇到了传说中那个残暴的“君主”,失去家园四处流浪,同样不过是为了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因为身处不同的利益集团,对于所谓正义,理所当然,有了不同的观感。
历尽硝烟的了然和感悟,爱成了人们最后的防线。
一丝不苟的暗沉和厚重氛围,唯一的期望是孩子们清澈的双眸,仿佛奈良美智出品,深陷的眼窝,凸起的腮帮,明媚的大眼,简明的线条,久违尘封的温暖。
《扯线王子复仇记》观后感(五):绳
“玩偶没有心,只有隐在身后的手。手消失了,玩偶便颓然垂下。”
仿佛是和我写过的这句话唱对台戏,这木偶国王写罢绝命书,拿刀自尽。幽暗的大殿里,水光粼粼,天空上方的雨水顺着绳索的方向滂沱而下,他举起绳线牵引着的右手,握刀削断了自己的“头绳”——自上空垂下的控制着脑袋的那根最粗的绳索。马上,他就死了。
一个木偶的诞生也是如此。被木偶父母凿出来的小木偶静静躺在桌上,时辰到了,天空有亮晶晶的绳索垂下,被恭敬的手小心翼翼地接过。细的绳,连系到手脚、躯干,最粗的那根,和头颅相接。晶莹的绳索似有血流通过,婴儿的眼睛睁开了。
这些奇怪的、有自我意志的、会自我诞生会接受死亡、会向天主祈祷的木偶共同演出了一场哈姆雷特式的悲喜剧。骄傲的观众,愿意想象那些从上天垂下的绳子,其实由一双双手操纵,因为事实上,这部电影也是这样拍成;但懂得的观众,知道我们和他们之间,区别只在于绳索的显性隐性。看不见的绳索,让我们因相爱而将彼此的命运纠缠,让我们因憎恨而永远不再相交。生命中种种复杂的际遇,宿命的牵扯安排以及叛离宿命的努力,存在的荒诞感和自我意志的选择,几根绳索,便说尽道尽。
和这部电影一样,生命是一场隐喻。
《扯线王子复仇记》观后感(六):木偶
《线偶王子复仇记》,估计是我看过的最牛B的木偶片了。全手工操纵,二十二位木偶大师鼎力打造(影片简介里这么说的),重返最纯真的艺术本质,在这个电脑特技泛滥的年代确实有点难得。一提起木偶片,我的记忆总会被带到多年前中央台一档叫红黄蓝的少儿节目,是菊萍姐姐(请允许我不怕恶心自己地这么叫她)主持滴,每个阴冷的夏天傍晚它总会放一集木偶片,里面有个满脸白胡子满脑金光光的老爷爷,这老头好象没什么正经事可干整天被一大帮小P孩围着,缠着让他讲故事,老爷爷也挺有耐心,一天一个故事不厌其烦地讲下去。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片子做的相当粗糙,故事也简单的可以,但是当时就是看得不亦乐乎。小孩就是小孩。
回过来说《线》。这片子在布景方面做的相当漂亮,很难相信是在屏弃电脑特技的前提下做出来的,简直好的一塌糊涂。当然,在故事方面它做的很让人失望,缺乏新意的情节构架,一本正经的人物性格,丧失情趣的对白设计,感觉导演有很严重的舞台剧情节。但我相信这部片子在失去大部分观众的前提下会迎得少部分人的拥* 。看片的过程中我几次要昏睡过去,如果不是它精致的布景及木偶大师深厚的操纵功力在那撑着,我真的会毫不犹豫地关闭播放机然后选择其他电影。但我没,因为我知道按这片子的情节设计,它后面肯定会有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我想看看那帮家伙会怎样去表现这些场面,这也正是我感兴趣的地方。遗憾的是,表现的很一般……哎白期待了……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片里,木偶身上的线不再是碍眼的背景,而是融入故事成了影片母题。片中人物全都自觉生命悬于头上一线,线断了人也就死了。生命在里面变得直观而脆弱。
大家吃饱了撑着没事干还是可以去看看这片的。
《扯线王子复仇记》观后感(七):创意无限
扯线木偶戏,一美声演王子哈尔。
很有识别力的声音,以及,很情绪化很有爆发力的演绎,几乎每一句话我都能脑补到他的表情。
电影的开始,雨夜,国王身死叔父篡位,并将刺杀国王的罪名推到邻国首领身上,王子为报父仇离开妹妹只身踏往邻国的路,这个开头很哈姆雷特,并且由于木偶特殊的形象更显得阴森恐怖。
其实剧情也很老套,无非就是王子复仇之路得知真相顺便谈个恋爱然后复仇成功的故事。但是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却是清新而沉重的。
清新在于,在这部作品之中,扯线木偶不仅仅是作为“人”一种表现形式,而是为所有人所知的一个现实。他们毫不掩饰“线”的存在,所有木偶都知道自己身上拖着看不见的、直到天际的、不知道到底有多长的线。而他们的生命力,也是由木头和线所赋予的。
他们的出生,是由父亲用木头割出人形,然后母亲分娩的时候天空中会垂下属于孩子的线,将线连到孩子的身上,他们就获得了生命;
他们的死亡,没有伤痛,没有鲜血,用刀子轻轻一割头线,生命便如此轻易地消失了;
封锁城门的方法很简单,不用厚厚一堵,只要在人够不着的地方横一块木板就好了,跳不上去,钻不过来,绵延到天际的线限制着他们的行动;
将人囚禁在监狱里也很简单,不用铜墙铁壁,只要头顶四四方方悬一块铁板,活动范围便只有那一隅之地;
身体衰亡并不代表死亡,只要将衰亡的部分替换作连着线的有生命力的木头肢体就可以获得新生。
……
诸如此类的情节设置让这部电影一下子显得创意无限。
至于沉重,我觉得它不是讲一个单纯的复仇故事,这从它别具匠心的设定就能显示出来了。以线为命多多少少有点不见血腥的意思,也使得他们的生命在“人”的视角里似乎变得无足轻重起来。影片中最后一场大战,一只火箭射出,大火蔓延,把天空都烧成红色,本来只是一场两个人之间的对决,却由于火焰的参与使得无数士兵的线被烧断,他们无声地死亡。
生命如此沉重,在这里又显得轻易。
看到一条评论说,其实我们和他们一样,只是我们头顶的线看不见。
We are all Srtings.
《扯线王子复仇记》观后感(八):扯线世界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音乐之声》,就觉得其中的扯线木偶剧特别好玩。之后,真的是再也没有看过这种扯线木偶剧了。
这部电影真是让我大饱眼福!独特的扯线木偶形式,哥特式的画面风格,那直入云霄的扯线世界,有自己的一套生存环境,气势可谓磅礴。足可见剧创人员的良苦用心。
陷入恶人阴谋的哈尔王子,决定去敌国萨利斯为父报仇,途中他结识了兹塔,一个十分迷人的女子。她常对哈尔王子说:没有爱,并生恨。当你学会用爱的力量指导他人,才能用爱的力量惠泽众生。当他发现兹塔就是他想要杀掉的萨利斯人的首领“卡洛”,深受打击,一蹶不振!但当他最终得知这一切都是个阴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决定从此终结战乱,与萨利斯人和平共处!
《扯线王子复仇记》观后感(九):满片的心血
没有很炫的情节(爱与恨的老掉牙的故事)
没有唯美的画面(通篇水彩一样的画面,不唯美,却生动)
没有SD娃娃的标致脸孔,或是有的神奇的牵线木偶的丰富表情(木偶们的全部表情就是眨眼睛)
闪光的"扯线概念"全新引入
从出生,死亡,活动,甚至城门都有令人感叹的创意
大概故事都是次要的,这个扯线的创意才是通篇想要阐述的吧
一个满是扯线的世界,不同的木头的颜色,不同的容貌,不同的声音,但是象征生命的扯线都是相同的,生命是平等的
即使被关进了监牢,扯线仍然是通向无限的上方,某种意义上讲,虽然脆弱,但只要扯线还在,生命就都是自由的
而可以掌控扯线的,还有爱的力量,生命与爱从未有过的如此紧密的连接,不论亲子或是恋人,不论朋友或是敌人,冥冥中联系着的线,被爱恨缠绕着...
这本身不就是绝美的童话么,哪里还需要什么故事情节
想起若干年前所向睥睨的狮子王
大制作,大场景,高科技
当时是没见过在动画片上这么舍得花本钱的
于是中国人就坐不住了
数码也上来了
名人也请来了
可是为什么动画片做得让人看不出心血呢
总是想问,那么多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呢?
估计也觉得挺冤枉的,怎么日本人也不用什么高科技,动画片就红红火火的,别人学都学不来...
我也在奇怪,怎么人家榆木疙瘩的脑袋,表情都不带变的,就眨眨眼睛,喜怒哀乐就都栩栩如生的?怎么哪吒闹海都没有宝莲灯画面那么的不连续,人物那么不生动的?是观众太挑剔了么?算了,不说了...老生常谈的感觉
总之,绝对值得一看的片子
《扯线王子复仇记》观后感(十):人物美术的诡异和场景美术的华丽
抛开故事情节不说,此片诡异的木偶造型和华丽场景的反差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点
里面的木偶结构非常简单,只有几个大体块,嘴巴也不能动,表情只能通过睁眼闭眼(这里佩服导演一下,只通过眼睛就能表现这么多丰富的情绪),CULT的面部设计还能接受,但身体的简陋就让人有点没法忍了,相比较同年上映的《美国战队》,同样是扯线木偶动画,木偶造型就精致许多(成本问题?)说真的如果不是华丽的场景制作,这片开始不到五分钟我就差点弃了。
片中的场景设计之精良确实值得赞叹,极大的弥补了人物粗陋的不足,并且和故事的氛围节奏相得益彰,尤其是光线的运用让人叹为观止,看起来让人很舒服,否则本片还真是有些考验人的耐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