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我的兄弟》是一部由文隽 / 叶伟民执导,李治廷 / 梁家辉 / 钟丽缇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动作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一):非得加个标题么?~
本以为《李》会是一部精彩的动作戏,可以刺激下不大正常的精神状态,于是趁上课之前有空余时间特意去买了票看。位置不错,7排,正中间。当我看完整部片子,我特别想用小清新来比拟这部片子。没有精彩的打斗,没有艰险的人设,没有蹊跷的剧情,有的是平淡不经的故事片段,色彩唯美的阳光,树叶,草坪和那4个不同类型的“美少年”。
我很愚昧,第一次接触李治廷,但我却不是因为李治廷而去看这部片子。回想25号上映之前在CCTV6看过片花,对我更大吸引的是梁家辉和李小龙这部片子本身因这个名字而带的光环。我个人觉得李治廷演李小龙并没有小时候演李细凤的小家伙演的出神。据说小时候的李细凤确实很调皮,戏中的小家伙演的特别有趣,从收服邋遢猫到踢坏了一条街上的老鼠罐后回家被罚磕头,这一整串的表演都很自然无暇,特别好。梁家辉演戏那种出神的境界就不说了,影帝实至名归的。而饰演李小龙母亲的钟丽缇真的是让我眼睛一亮呀。原来的印象最大的就是杭州解百对面的元华商城上那张横亘在屋顶上的钟丽缇性感的照片的,而片中饰演富家千金却下嫁戏子李海泉并幸苦抚养5个孩子的善良母亲形象。那一出英国长官在李家收缴出大烟后,她勇敢的跟长官谈条件,让我看到了她爱她老公爱这个家的真心以及大家小姐有的那种强大的气场,虽然走狗很可恶,但是我觉得她赢了。
整部片子我最喜欢的还是张一山。有人却说他是整部片子的败笔。就当是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从他刚出场,我真没认出他来。三七分的老式头发,接近面瘫的脸,一个英国归来的富家儿子,以跳舞出场,直到后来他骑着单车载李小龙逃跑我才认出来,这不就是《家有儿女》里的刘星嘛!怎么就长的那么高大了呀,青春期万岁!他饰演的刘连光从之前一个不大相信别人没多少朋友到后来觉得认识李小龙真好,认识李小龙这个朋友挺好,到后来为了不要施舍的爱情和友情堕落到毒品里,以及最后醒过来为了救李小龙而死去。
张一山出场后和李小龙他们一起的片段是整部片子里,我觉得最文艺,最清新的地方。之所以我看完整部片子我就想说太小清新了,正是因为有太多镜头,太多他们四个人嘻戏的镜头,带着粉色调,阳光从树叶缝里穿过来照着他们,草地绿的出奇,这样一副温暖的画面,有着四个有情有义的好兄弟,我觉得我完全被治愈了。我看到了刘连光这个角色被李小龙所触动的那些个眼神,张一山果然是“戏精”,演的真是好呀。眼神到位,表情到位,语气到位,把这个人物初期刻画的非常的好。是的,这段描写李小龙友情的片段初期是带着暖色调的。而当敏儿的出现颠覆了这种色调,慢慢的偏向了冷蓝的那种色调。谢婷婷饰演敏儿让我接受不了,这个让李小龙和刘连光都喜欢的女孩其实却没有那种可以吸引人的地方,她完全比不上贡米饰演的文女。其实要是我没看完,我会认为李小龙喜欢文女,而刘连光也喜欢文女,但是可惜啊,我不是编剧不是导演。恰恰舞比赛那段算片子里较纠结的地方。野餐的时候4个人的神情,语言,动作,其实我觉得李小龙在逃避,文女急切的想知道答案,敏儿在期待,而只有刘连光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了。李小龙没有邀请任何女伴却和弟弟一起参加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尤其想说,跳的是不错,历史上的李小龙也是恰恰舞高手。当拿了第一后敏儿看李小龙那种欣慰和欣喜的表情,以及敏儿侧旁刘连光看敏儿那种伤痛无奈的眼神,我真想说,为什么李小龙要有这样一段感情纠葛。从粉色的暖色调到冷蓝最后变成了黑红。刘连光堕落吸毒,李小龙在毒窟想要唤醒他。李小龙生命岌岌可危,光仔回忆起李小龙的好,纵身将整部片子里最坏的人从楼上推下一起摔到了地上,死去。画面回到了还在屋顶,他对小龙说了句,小龙,谢谢。然后画面回到他死去。慢慢的闭上了眼睛。我觉得心像是被纠了一下。从温暖到冷漠到生死相离。在李小龙心里,朋友真的都非常重要。幸运光仔最后从毒品中醒过来,但不幸光仔用自己的命换了小龙的命。也是因为这件事,李小龙离开了香港去了美国。
故事一直是亲情,友情,爱情贯穿始终的。友情的戏份是最重的,亲情和爱情里都掺杂着友情的成分。而故事里出现了三次的恶人,又像是贯连这部片子的一个纽扣。从最先做汉奸,细凤对他就有怒目而视的感觉。到后来成为英国的走狗,细凤欲上前打之被母亲拦下。到后来成为毒品老大的小弟,欲杀死李小龙,却被刘连光推身下楼身亡。他刻画的这个坏人很形象,总是在故事温馨几个片段后突然出现,也成了故事一个发展的伏笔。
梁家辉饰演的李父一直强调一家人要整整齐齐,开开心心,这句话真的挺温馨。其实我觉得李家人真的是希望一起何家开心而并非是各奔东西。李母生日那段,也够文艺的。这样一种温馨的画面,和睦家庭的氛围最后因为李小龙捣乱毒窟而不得不把李小龙送去了美国。
片中也再现了旧香港黑白电影,以及电影片场,制作等。确实是怀旧了一把。其实我觉得也是交代了一下李小龙所处的背景情况,以及对香港电影的纪念。
整部片子其实没有太大的起伏,几个小故事的串联的也很紧凑,只有李小龙拜师叶问和外国佬的两场对决及刘连光算的上是高潮和有激情的地方,其他的地方都是浓重的怀旧和淡淡的文艺。我一直觉得片子并不无聊,因为它再现了李小龙青少年时代的那些“秘史”,也许这些在他离开香港名震世界前并不为人所知。那么这就是最大的看点。浓浓的旧香港的风情加上淡淡的文艺叙述手法以及影坛的新人和老人齐齐上阵,确实让人大饱眼福。仅看故事让观众很容易接受,但是追求视觉效果那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并非要去影院观看。
没有看到我期望的那种打斗,却还是被故事中那种友情所淡淡的填进心里,满温暖的。
“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
——李小龙
生日快乐,李小龙!
敬上。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二):自恋真可怕
========我=是=一=篇=作=业==========
我觉得吧,拍不出好片不要紧,反正咱有这么销魂的一个市场……什么片子都会有消费。可是拍出难看的片子还自我感觉良好就真的太不尊重观众了,麻痹谁没看过个把艺术片啊。
你以为把画面颜色调黄就文艺了啊。你有琢磨这些的心思就不能让剧本精致一点么。真是让人不忍卒睹的烂情节烂对白啊……神马,你说这都是尊重历史真实的呐,擦,劳资又不是去看纪录片,再说纪录片也可以好看的好伐。麻痹那些男男女女行动有神马逻辑!有神马逻辑!!!刘星一瞬间就从阳光少年变成瘾君子了?!谢婷婷前一个场景还在跟李治廷暗送秋波,麻痹下一个场景成了刘星铝盆友了?!麻痹细凤要跟弟弟参赛有麻痹啥不能给人说的,让人家扭曲版张柏芝难受了那么长时间有神马意思,有神马意思!?还有麻痹为毛李小龙弟弟是个印度小孩!!!为毛!!!!!!
表演就没啥可说的了,除了刘星让我吐完再吐其他演员都算合格吧。李治廷钟丽缇叶璇好美……扭曲版张柏芝神马的,大鼻子谢婷婷神马的,还有杨恭如大妈乃们别出现在任何电影里了好么……尤其谢婷婷还麻痹扮神马美若天仙啊!擦!
然后……其实摄影还是可以算美的……虽然明显透出一种“我们这是艺术片哦,想看动作的观众傻了吧”的恶心的自得……武戏?基本不值一提……还不如去看霍元甲。
所以,不推荐大家看这个片……虽然作为一个中等投资的合拍片它在我们的影院里算是制作水准精良了……大陆的电影市场麻痹就是个杯具!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三):《李小龙我的兄弟》白开水一般乏味
在时光网上看到本片的宣传海报。当时异常兴奋。我觉得李小龙是神一般的存在。我的英文名就叫Bruce。当时我就想外国朋友力荐本片。今天看完了这个片子。看的时候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发现这个片子就像白开水,无味。然后看了很多影评,发现有众多的网友持相同看法。
有人说这不是动作片,是文艺片。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他们把电影分成两个极端。要么是用动作,色情吸引观众的商业大片,要么是用精致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引发观众思考深刻的人生。而且文艺片和商业片还有道德上的高低之分。有人说张艺谋这个导演就拍商业片很烂,拍的文艺片很好。其实关于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划分标准没有人说的清楚。当时就是有一些无聊的人说这个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动作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形式,这是一种身体艺术。追求健康,优美的体魄是一种原始的也是很高尚的美德。对动作的充分展现是人类开发自己的身体潜能一种无止尽的追求。更何况,真正有影响力的武术套路都是习武之人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适应环境的产物,里面凝结了东方人无穷的哲学智慧。
有人说这个片子的真实度很高,因为有李小龙的弟弟回忆录为根据。第一,李小龙的弟弟毕竟当时年纪小,我们知道李小龙和他的弟弟相差8岁,他的弟弟很多事情记得不清晰,客观地说所谓的高度真实是值得怀疑的。第二,正因为是李小龙的弟弟主观叙述,怎么能保证他一定会说实话呢?第三李小龙的弟弟的回忆是否全面的反映了李小龙的早年生活。李小龙弟弟在李小龙的早年生活中是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见证人还是个问题。李小龙的弟弟能不能反映李小龙在家庭生活以外的全貌。第四李小龙的弟弟虽然记住了李小龙的早期生活,但是他是否有能力把自己所记住的事情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来也是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很多名人的身边人的回忆录文字驾驭能力很差,不懂得如何梳理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
电影里有几个打斗场面。这些打斗场面做的很差劲。这里的打斗缺乏一个核心的东西,那种是李小龙真功夫的味道。李小龙的叫声没有表现好,没有野兽的犀利。李小龙下手狠,不会这样的无力。李小龙干净利落,一招毙命的风格没有了。他和英国人的打斗就像一场很轻松的游戏,没有看到李小龙那种专业格斗的精神。电影的剪辑效果也很差劲。可能是演员本身没有武术基础。所以让人看起来很做作。
电影的叙述没有重点。李海泉抗日的情节,英国狡诈的情节描述的不到位。这两个情节中没有充分表现李小龙的态度,没有充分表现这两件事对李小龙的人生观的影响。李小龙习武的故事也没有彰显出来。李小龙拜师,叶问没有出现脸庞,叶问好像收徒很随便,李小龙入门太简单了,难道叶问大师开武馆为了赚钱就来者拒。讲李小龙的故事,却没有展现他在武术的道路上发展,没有他苦练武功的细节。本片极力展现的李小龙爱情与友情故事也不出彩。李小龙的好友居然带着北京风味。这个选角有很大的失误。还有李小龙的梦中情人在剧中是一个花瓶,长的也不算漂亮,表现一点都不给力。还有一个BUG.李小龙很明显的表现出了对敏儿的爱恋,敏儿也很明显的感受到了。但是片末那封信敏儿却说自己不知道李小龙对她有好感。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四):效果不错的<李小龙>(不剧透/有提示)
2010-11-30 22:47:56
托豆瓣活动的福,有幸免费观影.本来对这部电影并无多大兴趣的,也不了解,但在影片开头就已经说明了,这是一部描述李小龙(可以说是)一生的故事.
可能对此片无太大期望的原因吧,所以觉得还蛮好看的.
MG配合得恰到好处,起了一定的渲染效果!
镜头切换的也很不错.武打镜头切换得很快,有点眼花.
有不少感人的地方,至少我有两次感动得热泪盈眶了,第一次眼泪都快溢出来了.不知是我看得太投入了,还是影片效果所致.
演员们的演技质量不低!
最后,为了答谢看完我这篇影评的朋友,提醒一下各位,影片结束时会放一些李小龙生前的照片,和演员COS的照片做对比,记得要看啊,多难得啊~(话说我看的那场最后只剩我一个人在看那些照片了,汗!)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五):喜欢《岁月神偷》的我被再次感到
昨天去影院看了这部片子,说实话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可以将李小龙这个题材以这样的角度拍的这么有文化内涵和人文触动
之前也都只看了宣传片和海报,当时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跟大家的感觉差不多,反正觉得一定不会看,如果不是好朋友买好了票恐怕就错过了这部好片子~回 来之后赶紧搜了一些相关的东西,发现真的是受了好大的委屈,就评分来说也不该是这么低的,据说票房也很不理想,让我着实为这么一部诚意之作叫屈
总结一下我的感觉,和今年早些时间看《岁月神偷》的触动有颇多相似,而且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而为,其主角和切入视角的选取也都颇多契合,相信起码和我一样喜欢《岁月神偷》的人一定也会喜欢
从演员的表演上来说,老戏骨们卖力风险,钟丽缇的妈妈收放自如,梁家辉就更不用赘言,老早就认同他是演什么就是什么的真神sama了,而主角李志廷也着实又让我大爱了一会,无论文戏还是武戏都让我觉得他的确就是这个片子主角的最佳人选,当然相比那些神仙级的演技派,年轻的演员们的表现的确不能相提并论,但是还是能够感觉导演选择的都是些很用心、很努力很契合这部片子的文化内在的演员。
从故事的结构和叙述上来说,我觉得视角让我最为触动,之前有很多关于李小龙的作品,讲述的也多是巨星为世界熟知后的故事,所以我对这个题材真的从心底里没有什么兴趣可言,但是这个片子其实讲述的是另外一个故事,一个让我终于明白了“李小龙到底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以及“李小龙到底为什么会是李小龙”这些问题的故事,至此,片子不是为了李小龙这个人物的塑造服务,相反,李小龙反而成为了一条串联香港早期电影人和文艺界先辈的视角线索,为一段历史和一个家族故事服务,而群像的魅力对于我个人来说实在要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大明星。
作为一个观众,虽然也是一个掏了钱包的消费者,但还是想对为大家奉献了这部片子的创作团队表示感谢,因为这部片子又一次让我的心被一种平静、普通却堪比永恒的情感所深深触动,也被能表达出这种亲情力量和时代色彩的电影人的诚意和人文素养所打动,所以虽然从未写过影评、未推荐过电影,却第一次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像表达出来,当然也是希望导演和编导可以看到我们观众的诚意,再次感激~
.s.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打败了网速登了上来,惹得我又幸起想说两句题外话。因为是学校放映,同一天下午还看了一部《赵氏孤儿》,非常有幸的是陈导演还出现了。因为从小就跟老爹看京剧,所以对于片子拍出来这么个东西我着实有一点接受不了,不过听了导演的深情讲解,倒是有了另一方面新的感受,不得不说陈凯歌绝对堪称中国导演界第一yy男,但无奈看过片子再听他忽悠就一个感觉——说得比唱的好听,下次拜托他还是不要拍电影,改写电影yy稿吧,真不愧是“大”导演,人家冯小刚是在大题材内选取小视角但表达出来更大的人文思考,我们陈大导演是选经典题材——自选另类大视角——表达出来引发人们对不伦不类的思考,拜托您yy就自己yy去,干嘛非糟蹋我们家《赵氏孤儿》啊,本来这一代人就有很多人都不了解很多历史故事,少了很多人文情结,再被你这么一搞简直是文化垃圾!不能忍了!!!自己赚的盆满钵满的就自己回家数钱去,你要么商业我们能忍,要么想表现些什么就拿出对文化负责任的态度做出点纯粹的东西,搞来搞去只知道利用经典的噱头不知道为经典的继承发扬尽一份力量,我只能评价是当婊子还想立牌坊!
幸亏晚上被拉去不情愿的又看了一场李小龙让我颇多惊喜,不然我这一天还不就彻底悲剧了!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六):看的不是李小龙,是王力宏
坐进电影院的一刻,我已经有预感接下来会煎熬128分钟,此前在排队窗口,有人等哈7,有人买生化危机,甚至还有人嚷着要看猫头鹰,我凑到窗口低声说,最近的一场李小龙,售票小姐淡淡的看着屏幕,告诉我需要等待3个半小时,好吧,那也只有等了。
我努力回忆着上回自己看电影是多久以前的事儿,大概还是在南方商城,礼拜三上午10点钟的10元场,而这次,是混迹了2年豆瓣,从围脖链接点进了豆瓣电影的免费观影活动,意外的收获了一张李小龙兑换券。总共10排座的影院,我选了9排中间的位置,后两排坐的满当当,眼前一片空旷。左边坐着年轻情侣,右边是上海亚叔和老阿姨,我努力控制着自己坐的规规矩矩的在闷热黑暗的环境中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往两边倚靠。
好吧,我废话又多了,其实我是在思索既然享受的是免费观影是不是该帮电影拍两句马屁,但是言不由衷的话实在说不了太多。我是最受不了儿童戏了,什么打架玩闹分分钟都是煎熬。终于熬到他长大了,长得比李小龙更像王力宏了,还挽着山寨张柏芝跳舞了,恍然间我竟然还看见夏雨了,最雷最雷的是让他在睡眼朦胧中一见钟情的大美女,一回头竟然是谢霆锋擦口红戴假发。这该怎么吐槽呢,人家谢婷婷就是星二代本色出演啊,但是星二代真的未必就都好看。四个山寨少年摆放整齐了,剧情也就理清了,王力宏不爱青梅竹马的张柏芝爱上了自己好哥们夏雨的女朋友谢霆锋。这当中把当时的明星名导都罗列了一遍,什么曹达华石坚的梁醒波冯峰,还有童年冯宝宝,好像TVB当年那部难兄难弟在荧幕重现。如果仅仅是青春爱情喜剧又好像太普通了,硬生生掺和了点汉奸卖国警督敛财毒枭追杀的内容。光有这些还不够时髦,港产片是逃不出叶问模式就对了,还要打擂台斗老外。当李小龙真正要成为李小龙,电影却嘎然而止了。
我对李小龙的了解仅限于小时候看过的吴大维版李小龙,名字大概是叫龙在江湖,和万绮雯谈恋爱后来娶了个洋妞什么的,既然这部电影是李小龙弟弟认可的,名字又从李小龙改成了我的兄弟李小龙,那么大概本质上也没有离题,就仅限于家庭回忆,想看民族英雄盖世武功名扬四海的怕是会很失望,甚至都还没讲到李小龙创立截拳道。这部算不得成功的电影,拍续集也就不能用乘胜追击来形容了,顶多说一句打铁要趁热,至少替李小龙摆脱这部残留下来的文艺小青年形象。
于是说我因此失去了豆瓣免费观影活动的资格了么?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七):最不像push李的Bruce Lee
在一种欢乐的开局下迎来了push李的出生,一段往事的回忆,一段清新的故事,一些属于李,亮,文,敏之间的爱恨情与汉奸的仇,一个光鲜亮丽的家庭,一些个性鲜明的孩子,一个最不像李小龙电影的push李的电影,他是李家最珍贵的回忆。
说实话我是抱着看看到底又要怎么打的心态去看的,没有抱有什么期待,结果李小龙用一种文艺的形式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到意外。原来李小龙也可以演岁月神偷。
很喜欢这种清新的感觉,他没有那么矫情的文艺,但是有着一种情怀,一种只有珍惜过,在乎才会有的情怀。
或许没有和美国人打得那段,根本就已经忘记了,这原来是李小龙啊,李小龙在他们眼里,永远都是那个哥哥,弟弟,顽皮的孩子,一个永远都不会普通的家庭成员,一个永远想要在一起的兄弟。
在一个香港电影黄金的年代,展现着细凤坚韧的亲情,青涩的爱情,真挚的友情。
可能打得部分完全没必要,可能张一山的死很狗血,可能出动了那么多香港大大小小的明星还是让人不满意,但是淡淡的旋律,伴随的那句I LOVE YOU可以让人平静的看待这普通的一家人。
这是一部普普通通的传记,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回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李小龙,一个最让我意外,让我喜欢的李小龙,这就够了。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八):他日之山,他山之石
经历了一系列的《叶问》、《精武风云》之后,同类题材难免审美疲劳,国难当前,爱恨情仇,暴力诉诸大义,点到为止的仁济,想着要不要继续看《李小龙》,之前兴趣真是不大的,同期在影院上映的除了看过首映的《哈利波特》,便还有《生化危机》,偏向后者,算是因缘际会否?受邀大光明的观影,那日便还是独自去了,身负一个展会,午间一场电影,时间倒也刚刚好。
坐在曾经的“远东第一影院”,一场映画下来,近2个小时,比想象中好,心满了八分,出了影院,那暖冬阳光,恍然隔世,不是如同回忆的简单消遣,只是一户大家的昨日情怀,属于他人的往事,只有那句“整整齐齐在一起”深刻触动了心境,文先生显然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你可以看到那些四季轮转,细枝末叶的情节里,琐碎着平易的浪漫的情调,暖水一般随时间流淌着,慢慢煨着你的神经,舒展着黄昏里的一个繁花旧梦,拼接了一支真实安详的序曲,挽歌流年无罪。
整部电影的一大半都在铺展着旧照片似的生活画卷,那些童年无忌的,年少青春的,流源溯本的,明媚嚣张的,无奈忧伤的,亲情友情的,和朦胧爱恋的眷顾回眸,如同你无法忘记那双从来敢于正视前方的眼,该是曾经拥有了多少珍弥过往,这个没有更多时间的人,却让很多人从此难以忘记。
舞台之后是武术,文艺之后是动作,凛冽的咏春,招式不是一切的关键,力量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叶先生的着力明显,高潮永远是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谊。
换我心灵至福的祈祷,一滴悔恨的泪抵不过一声愤怒的吼,我终带着籍慰与伤痛前行,如此方能成人。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九):孩子太老实了——电影《李小龙》
如果把电影比作一个小孩,那么《大话西游》就是一个捣蛋鬼,《花样年华》就是个文艺苗子,而《李小龙》,就算一个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听话小孩。
《李小龙》真的太老实了,叶伟民没有把他的上一部电影《人在囧途》中的癫狂夸张的风格延续,而是完全秉承着尊重历史,还原真实的原则,真真正正的把一部人物传记片拍好。影片从李小龙在美国出生开始讲起,着重刻画了他的母亲和父亲这两个影响他成长的人物,表现了他一段难忘而又青涩的初恋,也展现出在朋友和恋人之间难以抉择的感情纠葛。这完全是青春爱情片的套路,最后李小龙既失去了朋友又丢掉了恋人的结局也很有韩国电影里的煽情范儿。无论从镜头语言来说,还是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本片都没有什么另类新奇的东西。它较好的让一部向伟大人物致敬的献礼片呈现它应有的色泽。演员的表演也都非常不错。对于喜欢李小龙的朋友来说,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十):无可比拟的小清新!
★★☆
原来,李小龙也可以很文艺,也可以有无可比拟的小清新!你影片肤浅,不能归于人生本平淡。就这样成长起来一个功夫之王,武之圣者?
另外请把我的“我的兄弟”这副标题放在电影名称里。
文隽 / 叶伟民两位导演用《李小龙-我的兄弟》告诉我们,李小龙这样的一代武术宗师、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功夫影帝、 功夫电影的开创者、武道哲学的创立者,截拳道的创始人,也可以饱含文艺气质,甚至有点矫揉造作。
观影结束,我回到豆瓣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李小龙的条目页翻海报,倒是想看看,是我功课没做才误以为这是一部动作片,还是海报误导了我。而且想看看那被我忽略的“我的兄弟”四个字到底有多小。事实证明,“李小龙”本身就是最大的误导,其次是海报中李小龙的标志动作,使我躲不过这场误会~
李小龙的功夫被明显弱化了,出现在影片中还算得上激烈的打斗场面也就是两次。片中画面很美,表现了人们对50年代香港的那份独有的情怀。柔和的色彩,时而阳光穿透树叶缝隙照过来,有些刺眼。舒缓的节奏,好像就是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每个人都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在属于自己的轨迹里行走。
影片以亲情、友情、爱情三条线来演绎李小龙。但这三条线的刻画均不够深入。李小龙和儿时的玩伴一起在不停的闯祸中成长起来。他父亲为了养家终日在外劳苦奔波,母亲何爱榆本是富家女子却安贫乐道,抚养膝下五个儿女长大成人。但李小龙拜师叶问,去习武,影片中没有任何来自亲人或朋友的助力或阻力,去参赛也似乎仅仅代表了他自己,与武馆,与家庭又似乎没有任何关系。
人人为李小龙,李小龙为成名。
也许足够真实,一个没有光环的李小龙,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