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蒸汽男孩》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2-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蒸汽男孩》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蒸汽男孩》是一部由大友克洋执导,铃木杏 / 小西真奈美 / 中村贺津雄主演的一部动画 / 动作 / 冒险 / 家庭 / 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蒸汽男孩》观后感(一):一个超级英雄的诞生

  据霓虹国著名的超级英雄传记作者大友克洋考证,历史上的第一代火箭人和他的宿敌是儿子和父亲的关系,他们都来自英国一个研究蒸汽动力和机械装置的科学世家。本片就是根据这位超级英雄的成长经历改编而成。

  吐槽完了。

  ---------------------------------------

  看大家的评论,这片子的评价还真是两极分化啊。

  其实作为商业片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主人公的一家三代刻画得蛮好,不平面。其他人物稍水。剧情紧凑,其实是太过紧凑,高潮太多,野心太大,结果整体就平了。

  试图表达的价值观可以很浅显,不过故事的容量很大,用一个剧场版来表现有些局促,更适合多弄几个OVA。结尾字幕音乐的背景画面交代了人物的一些后续走向,可以看出做了很大的架构,没办法出续集其实很可惜。

  还有,这片子又是暴力又是早恋,十二岁以下的儿童请在家长指导下观赏。

  《蒸汽男孩》观后感(二):《蒸汽男孩》观后感

  前半个多小时感觉这部片子基调是比较严肃的,但是后边开始“夺球”的时候,就感觉有点stupid了,一个财团跟一个孩子一个老头纠缠半天搞不赢,直到后来打仗的时候,一种感觉就是整部片子从理智开始发疯。一个细节:打仗的时候,潜水部队登场,第一个潜水兵上岸登台阶居然很滑稽的滑了下去。这个小情节的设定让我觉得有点儿跌眼镜,这不成喜剧了吗?整部一小时二十分钟,看到八十分钟,我已经对结尾不怎么感兴趣了。有位老师说,写小说的时候(电影电视一样,就是你讲的故事),开始的部分就应该奠定了你的基调,与观众就订立了契约。不是说情节不能跌宕起伏,比如写一个悲剧,前面可以用一些很温馨的开头来做铺垫。但是,大基调起码是一致的,不能前边严肃后边变成了荒诞。好比开始写的温馨的校园爱情故事,后边发现这女的是火星公主拥有能力,结果火星国王和地球开战了,最后少年获得奇异的能力,打败了所有坏蛋统一了宇宙。这样至少给我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再者这里边小男主人公的情人斯嘉丽,不论她欧式的小贵妇造型还是高贵傲慢又有点儿调皮天真的神态,仿佛都在暗示着编剧是个费雯丽的铁杆粉丝,再以此向《Gone with the wind》中的斯嘉丽致敬。可惜,这部片子里唯一的一点儿爱情元素被刻画的非常苍白,小女孩儿总是挑着眉望着天,一副小公主的派头从头到尾,内心感情空洞,难以让人共鸣。

  情理上,爸爸爷爷之间血腥的斗争也无法让观众自然的接受。还有他们争来争去的那个铁玩意儿,总感觉像蹦爆米花的黑铁桶。只不过圆了点儿,短了点儿。 70分钟之后基本已经不存在什么逻辑了,千万不要追究为什么外国的军队直接在英国内部就打仗了,不要追究都打仗了英国方面还只出动了警察而不是军队,不要想为什么那么多武器装备和部队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到英国本土,而且还是伦敦市中心繁华地段而没被发现。

  承认片子的主旨还是好的,应该是科学应该为人类造福,反对战争。但是表述的手段未免太过头了,以致损伤了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就好比陈凯歌以前导的情癫大圣,当时骂声一片,凯哥说十年以后你们就懂了。从他这句话可以推测他的情癫大圣还是寄予了丰富的观点和理念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情癫大圣是部烂片子。

  百度百科说:“《蒸汽男孩》是日本动画大师大友克洋的最新力作,这部电影创作历时长达9年,耗资高达2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亿8100万元左右),总共绘制出的图片就有18万张之多,更包含400个3D段落,成为了日本历史上历时最久、制作最昂贵的动画电影。”因此带着满心的期待来观看,其中有些静态的镜头确实很精美,而且能感觉到有3D的效果。但是抱歉,也许你投入最高,历史最久,但从这部片子我感觉不到艺者对艺术太多的真诚

  《蒸汽男孩》观后感(三):高科技下人类自身的自我反思

  说实话,看到电影海报的第一眼我猜想的情节和片子本身所表达的差别很大。我以为影片所要表达的只不过是说主人公如何如何的喜爱蒸汽机,可能是一部励志片,但看完后我才发现,导演所要表达的内涵大相径庭-高科技下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科技的发展不断满足人类自身欲望的同时也在把人类带向自我毁灭。可见导演是站在另外一个高度上去描写影片,立题表意的,这与大师宫崎骏和细田守的作品相比,从立意的深度上也是很见水准的。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选择的背景时代恰恰是被人类认为是蒸汽机广泛应用的产业革命时代,我们在背诵产业革命伟大意义时可能忽略了一点,蒸汽机同样是一头怪物,他点燃人类的控制欲和改造欲,往后人类大多时候只能臣服于这头怪物,虽然我们以为主宰着它。事件选择了英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美国财团和英国之间的新式武器对抗。这倒是无可厚非,本来西方的科技发展就远强于东方,而且老牌英国和新兴美国之间的对抗听着也很有意思。另外关于人物的设定和情节的安排上导演还是显示了较高的控制力,人物鲜明,情节张弛有度。以及各种夸张的蒸汽兵种的想象都很精彩。

  《蒸汽男孩》观后感(四):24E制造出来的垃圾

  说它是商业电影,抱歉,我一点都没有看好莱坞大片的感觉,独立日2至少不会让我看着打瞌睡。

  说它是文艺或者艺术电影,抱歉,我实在看不到任何一点有内涵的东西,难道导演还是小孩子吗?那些所谓的哲学内涵,扯起来真的很白痴,把观众当白痴的感觉,就不细谈了。

  缺乏内涵其实是日漫的通病,宫崎骏的动漫还好,主要是讲一个故事,可其他大部分日本都是想装逼,但装逼失败的存在,总是以一个什么哲学思想内涵道理为主题,结果拍出来之后,也没看懂它到底想探讨什么,而且整个流程也极其枯燥无聊,大多画面都是为了拖时间

  当然,年轻的时候也是极其喜欢这些的东西的(大雾,也许是以前没怎么看过不了解,所以脑补很喜欢),但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小日本在讲故事方面,真的有很大的欠缺,不管是电影、动漫、小说都可以察觉得到,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他们历史底蕴不够的原因,但讲道理,小本子的音乐还是很棒的。

  《蒸汽男孩》观后感(五):一种切实的新世界诞生前的颤抖感

  科学这玩意儿,就像我高中超头疼的化学一样,冷硬得很。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却真切的感受到庞大的机械生命感,仿佛眼前的世界真的迎来了大革命,而我就是其中一员,而不是日常中的重复。

  画面的精美度,不多说,只从一开始的齿轮、传送带、螺丝钉我就已经跪地了,日本人变态的较真精神已经不能说是单纯的匠心或者什么工作态度了,简直可以看到人用血肉、用最尽心的心呈现出来的无与伦比的细致感和时代感。这是我的第一部大友克洋啊!既宫崎骏、今敏、押井守之后,再一个打动我的MASTER啊!这样的画面要什么样的团队!什么样的人力拿着多少钱克服多少困难才能做出来!待过国内动漫公司的人深深地理解这样的动画不说剧情,光是画面就代表了中国永远?要不一百年以后可能会有的东西吧。我见过多少好一点的企划因为资金实现不了而落空的。为什么中国人就会安慰自己,没办法嘛国内行情就是这样大家都这样!市场就喜欢搞笑轻松你给我乖乖学喜羊羊熊出没别往复杂的弄啊我告诉你!实际点!而2004年的《STEAM BOY》可以让中国做动画的特别是只认钱没丁点追求的动画高层打脸到残障你知道吗?!当我看到从窗边男孩特写的眼珠里反射的画面:雷抱着斯嘉丽拖着长长尾气飞过的那个画面,导演那种为没启蒙的儿童种下了瞭望天空的希望之种的感觉,几乎让我哭出来!

  回到剧情,球的伏笔埋得有些长,已经超过了吊胃口的程度让我很烦,来得太慢了!但是介绍的一切都将十九世纪英国那种刚刚工业革命新旧交替感很生动的刻画出来了,比如说一开始的实验,车站,还有送快递的马车有着ROYAL的标志,古老的皇室和蓄势待发的机器生产,带来独特的英国魅力。差点以为人物张口的是英语了。第一场轨道夺球显露出的机器的先进肯定是让细节控、机械迷稍有激动了,各种越来越夺人眼球、一个比一个先进的机器出现了,旁边刚还跑过马车呢!不知不觉进入了那个时代。

  进入蒸汽城,父亲演讲般的挥舞双臂大说特说,中二,女孩和雷自顾自玩闹,很尴尬啊!我都替父亲感到尴尬!大小姐一开始就很聒噪!可有可无!烦人!但永远没让人失望的就是本片的机械设定,进入内部,黑黢黢的、复杂庞大的怪物机械系统,让人仿佛进入贰瓶勉的机械废墟,庞大、怪异,明明是人类造的却怪物得可怕!还很精密,仿佛有自我意识,有种深海恐惧症的类似感觉。之后剧情也不好看,但一种庞大的激动人心的机器怪物崛起了!飞起来了!甚至以为爸爸进入封闭状态后,身体都分解成为蒸气城一部分了!结果只是坏人被放大的眼珠子,虚惊。

  作为竞争对手的科学家都拜服在飞行的蒸气城下面了,科学家的自尊敏感,自然知道即使失败也是了不起的东西,那种颤栗的喜悦超越了道德的醉心喜悦,就像雷一开始看到父亲的武器钦佩不已,极其喜爱,却被爷爷骂了一顿。雷也想起了破坏自己屋子的元凶而没那么高兴了,但最开始反映出来的那种雀跃正如同竞争对手的拜服,那种追求极致、站在高处顶峰的风景吸引了人们,用道德来判断的确可说盲目,但顶尖技术无罪,有罪的是错误使用的人类?所以父亲的观点,追求纯粹科学进步,有很大说服力,他也知道,只要被看到后,坠毁的蒸气城还会被不断制造出来。这一点也被黄毛科学家证明了。看到了更厉害的东西,不可能不心痒吧,所以那种坚守正义、白莲花、永远好人会被狠狠嘲笑,而忍不住诱惑改变、因为情况转折而放弃原本之类,人们才更觉真实。我内心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说这部片子剧情不多说的弱了,很多人也吐槽过了,但其中的精美、真诚投入、机械怪物、追求纯粹科学(父亲派)与坚决反对什么都不顾只求最好的技术(爷爷派)的观点碰撞、时代感,都非常非常妙,蒸气城的坠落配上了悲壮的命运悲叹调般弘壮的音乐,非常动人。一直期待着爷爷的游乐园色彩更浓一些、给孩子会带来什么反应,但是没有。只有欢快得诡异的旋转木马的音乐在坠落中的蒸气城上响起,颇有种世纪末号角吹起的感觉,明明悲惨,却又带些纯真明朗的欢乐,如同纯真孩子残忍的笑。但是科技带来了影响已深深种下,这绝不是最后。

  虽然良心片尾插画告诉我们这之后的故事画面,爷爷的电灯、斯嘉丽开飞机、墓前爷爷的身影消失在石头十字架前等等,告诉我们科技怪物重生而且茁壮了,这都是我们这个现代世界前身哦!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一部分哦!那伟大必将重现吧。

  《蒸汽男孩》观后感(六):画面很棒,但是剧情差强人意

  最近因为要画赛博朋克的东西,所以看到了这部动画。

  先说说我觉得惊艳的。

  看第一眼的时候就被精美的画面吸引了,想想这可是12年前的作品,简直吃惊。

  里面的一些物品设计也是花了心思,比如男孩回家的开灯和椅子的一系列设置。

  画面的整体效果都有一种压抑的工业革命灰,很是整体。

  技术没得说

  然后就是不好的了。

  1.人物的表现,,实在有点差强人意,美型的话就不说了,但是这样一个路人小孩,放到哪里都会被淹没,虽然是影片风格特色?找不出什么亮点。

  人物性格的刻画,一般吧,毕竟那么多年前的作品。。

  2.故事的主体思想不明确,前后矛盾。

  比如一开始,老爷子就像一个为了成功不惜牺牲自己儿子的人,为了马上就要成功的球,不听别人的劝告,所以导致惨剧。给人一开始留下的印象就很差。第一印象很重要

  又比如老爷子要把球交给另外一个人,但是那个人也是要发动战争,他发动战争之后直接导致毁了展览会,我看上面是有人说是大小姐那个集团不惜发动战争来展示自己的商品?并不是吧。所以直接导致观众觉得老爷子受骗了,或者老爷子心口不一。后来男孩又觉得这个人不是老爷子说的那个人。主题思想太不明显,太绕。

  主题大概是反战?但是刻画的却是里面“最大的一场战斗."也没有真的去开战,而是先来这么一出。

  有个细节,男孩踩着蒸汽球把一个飞行员踩如了水里,说了一句要注意安全?E M?!拜托这样的台词设置真的会显得这个男孩很帅吗?(不过首先他本身就不帅。而且会让人反感。

  另外大小姐的演绎,对于一个动画来讲,这样的演绎有点过头和令人烦躁了。又不是婆媳剧。

  最后蒸汽城启动,老爷子说他儿子是走火入魔?要开枪打死他。EM?!到底是谁走火入魔?发动了这个机器是因为什么?如果不是那伙人来抢打,事件会像这样发展吗?这是一个故事设置错误。

  看到后来老爷子启动之后出来一些游乐园设置,,EM!?这样真的不会显得太幼稚吗?这个设置很牵强啊。还是一开始故事就该交代老爷子是为了做游乐园才去研究蒸汽发明的?这突然的一出实在过于唐突。

  这制造麻烦的人,去解决了自己的制造的麻烦,实在不能让人觉得伟大。

  而且这次危难死了多少人,那个潜水艇探头是老爷子和他儿子吧?最后他们一家还活着好好的生活在了一起。

  所以,还行,是打给美术和画面的。当然人物设定有减分。

  《蒸汽男孩》观后感(七):无关内涵的理想

  故事到了后面,似乎是城堡的蒸汽城变形成了钢铁蒸汽怪物。再然后,那些旋转木马和摩天轮,营造的是创造者最初的梦想,无关金钱无关暴力无关世上丑恶的东西。

  究其科学的定义,谁都无法给出详实信服的答案。科学曾是宗教的工具,教人相信上帝的存在与力量。当人们渐渐失去信仰,怀疑上帝与魔鬼的存在,但探索科学的品质得以保留。人们渐渐转移注意力,去关注周围的世界,去发现所谓的真理。出于好奇心或出于其他目的。科学的实践往往还是用以造福人类的吧。当然,不排除在片中所见的为获得非法利益的军事武器之用。

  在利益或功成名就之前,人类的贪婪一览无余。ray的爷爷也许是相对单纯的,ray的爸爸被财团拉拢,甚至有些好战。robert有着军队的协助,他的助手对功利有所渴望。人的欲望是一把刀,可以把美好的生活都在自己手上断送。

  当科学的意义被狭义地限制在一座钢铁蒸汽城市的时候,不免感叹再如何的局限,人心照样会原形毕露。

  不去细究此处科学及历史的真实性,科学的幻想在被实现的时候大多出于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如此处的游乐园。电话是为了更方便地与他人互动,网络是为了让人获得更多的信息。而这些理想的实现过程本是很单纯的,只是人心始终是不确定因素,最后理想的实现难免转化为恶梦的开始,总有一些人事会走上歧路。比如沉迷或网络欺诈。

  理想到底长成什么样?为什么最后还是以丑陋的姿态存在于现实之后最后走向了毁灭? 其中的各种道理在我们的心里,自有答案。

  《蒸汽男孩》观后感(八):一部超凡脱俗的蒸汽朋克

  很难想象这是04年的动画,我竟然时隔八年才看到。大友克洋我不了解,第一次看他的作品,事实上,我是出于对于机械的迷恋才把这部耳闻久矣的动画下决心看完。没想到竟是如此精致、充满个人风格的一部佳作——目前我只能找出这两个烂俗的字来形容这部片子,迫不及待地想要说点什么。

  片子一开始的色调就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陈旧甚至有些晦暗。这种色调配上蒸汽机械却是天衣无缝,有虚有实的上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如古铜一般缓缓呈现在眼前。工笔一样精致的画风把小至一颗螺丝的运转都细腻地体现出来。充满缜密奇巧的机械美感而不失粗犷。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祖孙三代的碰撞就像一部机器里的齿轮那样律动而又自然。

  有人说这部片的人物毫无魅力、不讨喜。我恰恰觉得每个人物都极富个性,尚未开蒙的科技小青年,科学态度相左的爷与父,刁蛮任性却藏着颗好心眼的女主,都很有趣,出人意表。至于不讨喜,我想还是因为这部片没有个界限分明的反派的缘故。观众大多喜爱代入感强、善恶分明的那种角色:女主清新、男主hero,再加上可以憎恨的大反派。才能令他们的喜好有的放矢。而这样一部纠葛在祖孙三代,又没有爱憎分明的善恶线的片子,当然会让很多人无从发力,找不到G点。然而恰恰是这样的设定,才使得本片的故事更耐看更有风格。

  如同片中对科学的阐述,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相对的分歧。我们通常都被灌输的观点是:我们所谓的善,那么对立面一定是恶。非彼即此。但是就像爷爷与父亲对于科学的态度一样,他们每个人的观念都对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即使父亲的价值观更像个战争狂,可正是战争才使得科技飞跃,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物质,无一不是历史的战争遗产。所以这部片子,争论的根本就不是善恶对错,而是人们对于价值观的辨析与取向。甚至其中还有许多黑色的,如同讽刺的符号跃跃而出。

  其中有几幕,当蒸汽士兵开战之时,一个在天桥上的男子对于此景无动于衷,似乎熟视无睹;而一个死掉的蒸汽士兵躯壳中,竟是活生生的人类;两个帝国就把世界博览会当成了战场——我们傲娇的女主在震愕了一刹后说:不能输给他们哦。这些近乎荒诞而又不合理的情景设置,我想是不需要“合理”的解释的。这只是导演的个人意愿并把它付诸行动而已。它们并不一定具有某种含义,却又看似在影射什么,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片,这些符号只需让观者留下印象,那么关于辨析与取向的动机就已经构成了。即使没有留下印象,也不会对影片的观赏造成任何影响。我想,这或许正是导演的匠心之处。

  当看到蒸汽城堡拔地而升,我不免联想起宫崎骏的“城堡”。两座城堡都是我喜欢的类型,只是大友克洋的城堡看上去更加严谨与缜密,会令你信服真有那种蒸汽的力量驱动整个城堡。哈尔的移动城堡就像宫崎骏大部分作品一样,都有个“魔法心脏”,驱动不了的东西,一律用魔法来解释。宫崎骏更加崇尚自然与人的和谐,作品也更加天马行空,但至少在关于机械上,魔法似乎还是要落伍于科技,哪怕是蒸汽科技。不过两位导演我都喜爱的一点是,他们的片子都少有那种日式说教。那种“为了XXXX,不惜赌上性命”或“真正的男子,是不会XXXX”诸如此类的日式句式,一向是日本导演填补浅薄的万金油。如果本片的爷或父对男主来上一番那种说教,我想,片子的结尾一定是另一个样子了吧。

  《蒸汽男孩》观后感(九):从Akira到Steamboy的大友克洋

  16年过去了,日本的动画在宫崎峻那里看不到岁月的痕迹,永恒的风格,祈祷不变才是影迷的心声。可是16年后的大友克洋,简直判若两人。Steamboy相比16年前轰动世界的Akira,改变之巨大是难以数计的。

  但是我不欣赏这些改变,Akira的暴力场面,根本就让它脱离了儿童动画的范畴,人物特有的长方形眼睛,总是泛着阴森的白光,隔膜和仇恨,这些都是不宜对小朋友灌输的。大友克洋对血腥的嗜好,就象他是许三观的血头似的,挥洒,挥霍,几万cc到处泼。我虽然不至于推崇,但这就是大友克洋,和宫崎峻不同的大友克洋,和押井守不同的大友克洋。Akira的风格,让人理解日本必须有这3个人共同存在,才是一个实力傲人的卡通王国。

  但是Steamboy不同了,从主题上开始接近宫崎峻,温柔的,平和的诉求。画风的改变更大,细节非常注意,变态到每块铁板,每个螺钉都精心绘制过,虽然说现在运用3D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这部刻意精心的电影还是花了9年才制作完成,以前那种潦草的手绘魅力早就荡然无存了,处处透着匠气的细腻。这一点也在有意无意接近宫崎峻,但是宫崎峻的细心是用在有意义的地方(比如龙猫里那一场田间大雨),大友克洋的细心则完全是为了挑战人类制作卡通的极限了。结尾处有一场伦敦全景,相比Akira开场著名的旧东京核爆,建筑又多了数十倍,而且每个细节都很清楚,视野之大,气势之狂,令我震惊。当原创力薄弱的时候,制作的水准确实可以强撑一下啊。

  24亿日元造价的卡通,看个热闹也值得的(曾经我们公司香港那边请大友克洋拍过一个Sony的广告,30秒啊,造价1000多万港币,这厮真贵啊!),巧合的是片中也有个移动城堡,只不过比哈尔的那个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形象地说?有半个伦敦那么大啊!这次如果是比大小的话,宫崎峻是输定了。

  日本的这几个人都很喜欢西方背景的故事,全盘西化在他们而言仿佛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从不掩饰他们对西方文化的好感,特豁得出去。脸皮面子这问题,可能是咱们戊戌变法没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蒸汽男孩》观后感(十):有关科学

  昨晚刻意留了50分钟的steamboy没看完,早晨就着一碗热水泡的辛拉面给看完了。泡面泡的时间正好,软硬适当,电影也不错。不像期待中那样,实际电影里单纯的复古成分大于steampunk的成分。最后steamcity从伦敦中心再次启动时,伸出的旋转木马和脚部的雕像美得很突兀。外景其实很少,动作戏都发生在steamcity内部,齿轮之间,画面精致;感情戏都发生在steamcity顶端漂亮的操控室里。

  主旋律是不同科学态度间的冲突,科学对于人类究竟是什么,天才科学家三代人各自代表的都不同。三代人都姓Steam。祖父说,科学不应服务于战争,世界上不存在敌人,人们应该友善相待;父亲说,科学是带给下个世纪的威胁感;主角命的儿子说,我不知道你们谁是对的,但我不能看到我身边的人受伤。

  里面大小姐Scarlett很可爱,人设基于Margaret Mitchell的Gone with the Wind。祖父与父亲二人尽管秉持相反的科学态度,演绎到最后甚至到了可以互相开枪射杀的程度,但两人的思维、行动却如出一辙。父亲在steamcity临近崩溃时对祖父说,我没有失败,当steamcity展现在人们眼前那一刻,他的梦想就已经实现了。人们被这眼前的带有巨大压迫力的存在所震慑,日后必当模仿再造出无数类似的存在。这就是科学,至少这就是科学的一面。

  影片的最后,字幕CG画面暗示了观众最后祖父发明了电的利用,并将主角引导至了自己身边将这一发明交给了他。不久后祖父去世,至此电力取代了蒸汽的地位,科学发展步入下一阶段。还记得大小姐出现时那艘写着Scarlett的船吧,CG中出现的飞机也是以Scarlett命名的,而Scarlett本人则成了飞行员。人们征服了海洋,继而征服天空。影片所涉及范围到此为止。有时还是因为有着爱与梦想让才让人们有动力推动这一切前进。

  题外话,豆瓣现在不行了。想看电影只能看运气,赶上有什么看什么了,不像以前在那么多条目里挑着看。现在只能跟着潮流盲从,看些热门片。以前混豆瓣重点在于关注些大师、隐者,他们看什么你就看什么,他们能给你打开许多门;现在则是谁有营养就关注谁,谁有源就关注谁。人格魅力什么的完全看不出,全是不正经逗贫的,或是寂寞少女卖萌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蒸汽男孩》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