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母亲节》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2-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母亲节》的观后感10篇

  《母亲节》是一部由盖瑞·马歇尔执导,朱莉娅·罗伯茨 / 詹妮弗·安妮斯顿 / 杰森·苏戴奇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母亲节》观后感(一):2016年度最适合和妈妈一起观看的电影《母亲节》

  看完电影《母亲节》,会发出这样一种感叹,终于有一次可以这样轻松地赞颂这个平凡伟大的角色。除了沉重我们也可以轻松地讨论这个话题,除了热泪,也可以赚取笑声。无论在电影院看大银幕,或者在家里看电视频道播的影片,我们大概已经忘记上一次跟自己的妈妈看一部完整的电影是多少年前了。

  想起从前小时候,与妈妈一起看电视剧也好,看电影也好,只要出现男女主角的亲热镜头,当时的处境就会变得很尴尬。有些脸红,有些不自在,甚至坐立不安。另一方面,妈妈总是很淡定地,不解地问道,看电视就定定坐,动来动去干什么。可能至今,妈妈们仍不能明白个中的奥秘。事关她们小时候也不是看电视长大的,况且那个时候在电视上哪里看得到什么亲热镜头。

  想想那个时候的所谓亲热镜头,也只不过是男女主角的蜻蜓点水式的接吻,滚床单的场面确实也只看到床单和凌乱的衣物。时至今日,即便是长大成人,任何涉及成人情节需要家长指引的影视作品,限制等级在PG13以上的画面,仍然不适宜与妈妈一起观看。儿女们大概也意识到,无论自己年纪多大,在妈妈的心目中依然是个儿童吧,所有少儿不宜的镜头是应该被自动过滤掉的。要找一部跟妈妈一起观看的电影确实不易,而《母亲节》确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影片中不但没有裸露镜头,脏话出现的频率也很少,而且主题围绕着母亲节这个话题展开。影片以群戏的人物形象设置模式,对几个不同家庭的母亲展开了情节的铺排和描述,其中不乏人物关系的交错。

  布莱德利独立抚养着两个女儿,既充当着父亲的角色,亦替代着母亲的位置。他因妻子的离世他把自己的世界封闭起来,拒绝接触新的人物和事物。无法理解处于青春期的大女儿,而母亲节更是他的禁忌。年轻时期就与母亲闹掰的洁西,独自于外地生活已经多年,母亲的突然来访让她措手不及

  年轻情侣克莉丝汀和扎克已经育有一个女儿,但是女方仍然不肯接受男方的多次求婚。根本原因是克莉丝汀出生已被遗弃,这样的童年阴影让她对于婚姻产生极大的恐惧感。事业上相当成功的米兰达(朱莉娅·罗伯茨饰)对外界一直宣称单身,但实情克里斯汀就是她十六岁时生下的女儿。洁西有个朋友叫珊蒂((詹妮弗·安妮斯顿饰)的朋友,离婚之后抚养着两个儿子,表面上保持和前夫十分良好的朋友关系。虽然是群戏,但是导演盖瑞·马歇尔将更多的篇幅花在表现珊蒂这个人物上。

  《母亲节》观后感(二):欢欢喜喜过个节:献给妈妈们的开心一刻

  欢欢喜喜过个节:献给妈妈们的开心一刻

  节日院线的电影一般都很有砸钱来赚钱的诚意,尽管很多时候都是叫座不叫好,毕竟并不是每一年圣诞节都有柯蒂斯老爷子一样的大牌编剧想转行当导演。然而,很多导演明显不会担心被骂平庸或拙劣,只要观众在骂人的同时把钞票砸过来就好。

  上了点岁数的盖瑞•马歇尔就是这种「逢年过节送礼上门」的春晚型导演,从《情人节》(2010)到《新年前夜》(2011)再到《母亲节》(2016),每一部都逃不脱这样的评语:大牌云集,恶俗至极。就算有詹尼佛•安妮斯顿和茱莉亚•罗伯茨两大国民高好感母亲型女星助阵,也没有阻止《母亲节》这部取材丶选角丶叙事都强烈讨喜的节日大片的IMDB评分一路跌下5.5。

  然而,尽管在影评界不占优势,「大俗」并不意味着就是「烂片」。肤浅到完全不用事後思考的电影同样也能做到「好看」,只要你有天时地利人和。想想在母亲节的周六,数不清的妈妈拿着节日电影券或是丈夫孩子买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放下家务事端起爆米花,和其他母亲一起看荧幕上的耀眼女星扮演着美化後的自己的生活,然後在身份和事件的共鸣中放声大笑或掉几滴含辛茹苦的泪——这样的礼物难道不比一把三天后枯萎还要自己来收拾残局的康乃馨实际多了麽?

  作为一部「欢天喜地过大节」的群像戏,七八个故事线十几张明星脸也是必备要素。刚刚离婚带着两个儿子的单身母亲不得不面对即将和身材火辣的脱衣舞娘再婚的前夫和急切地想在两个孩子身上体验母亲感觉热情到让人恨不起来的情敌,而刚刚丧偶的退役海军现任健身教练父亲即将和两个女儿迎来妻子离世後的第一个母亲节。另一边,德州大妞和印度友人结婚生了个混血宝贝儿,二妞则和自己的同性伴侣领养了一个金毛儿子,姐妹俩不得不通过Skype向坚定的封建种族主义美国派父母隐瞒一切,却在母亲节当天收到了亲妈来访的惊喜。再换个场域,喜欢孩子的未婚妈妈有个深情又上进的男友,却因为自己被母亲遗弃的孤儿身世迟迟不敢答应男友的求婚。直到她的母亲丶事业成功的万人迷电视主持人来她的城市做节目,才下定决心去见亲妈……故事里大概出场了十几位母亲,一切都从母亲的角色出发,只讨论这一个议题。想看单身妈妈和单身爸爸谈恋爱?剧情已经做好一切铺垫,展开大概要等到重阳节吧。

  影片中处处穿插的笑点和喜剧性高潮让观众们从轻笑到大笑再到哄堂大笑,带出一种轻巧的轻喜剧节奏。温情叙事自然不少,但绝对不会让你忧郁得吃不下爆米花和奶酪棒。一些笑点或许涉及性别问题和种族问题,但你知道这是一个玩笑。正如影片中穿着莎莉住在LA的开放派印度母亲所言,「我没听懂你的笑话。但我知道这笑话是种族歧视,而且很有趣!」

  简而言之,这是一部让你能放松身心的舒服片子。画面没有瑕疵,节奏偶尔跑偏但可以理解,毕竟要在100分钟里讲完七八个故事还要讨好各种群体比做一台春晚还难,也难怪看完试映出来的老太太半犹豫地跟闺蜜讲,「我挺喜欢看好几个故事一起讲的,但这是不是有点多了?」片中台词不乏机锋,但都是恰到好处的小聪明。至於暗示丶隐喻和意义,你就别硬要从蕾丝边母亲精心打造的子宫花车上引申到什麽生殖崇拜理论了。

  「把低俗当做有趣」是大众的权利,如果你在观影时真心笑过,请不要吝啬地给这部电影好评,更何况和世界上某些地区拍出来的一个故事都讲不清楚的节日大片相比,《母亲节》至少尽心尽力地给你讲了七八个故事。如果你笑不出来或是半途睡着,只能说明这真的不是属於你的电影,又或者,你应该去一家爆米花更好吃的电影院。

  最後提一句,这部电影并不适用於所有美国地区之外的母亲,一些情节可能会多少冒犯到保守的母亲们。当然,如果你想在母亲节这天跟亲爱的妈妈出柜,或是交待自己找了个非洲友人男朋友的事实,又或是在领证之前给你妈带了个孙子回家,这部电影或许会祝你一臂之力

  《母亲节》观后感(三):鸡汤献给母亲

  这是一碗浓汤,适合送给母亲。而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感受到浓浓的快乐,森森的幸福,所以,给个高分。

  据说导演盖瑞马歇尔已经很老很老,偏爱这自真爱至上开启的多线叙事模式。之前的情人节没有太大印象,也不讨厌就是了;新年前夜是看完了这部打算回头补课的;这部母亲节实在点中我当天的穴位,所以非常喜欢。

  轻轻松松地看一部电影,不用费神费力,不用猜来猜去,情节没什么硬伤,演员养眼,结局皆大欢喜,睡前看这么一部真叫愉快

  几个女主深得我心。对大嘴本无感,但这个角色倒是有点特色,也总算是给本片一点时尚元素,虽然是有意偏low的范儿。詹妮弗安妮斯顿和凯特哈德森都是我多年大爱,看着她们从那么美那么年轻,到现在有了岁月的痕迹可是依然魅力加身,还是无法减弱喜爱,以至于每次都知道她们拍些没营养的电影,却还是就冲着这份旧爱来捧场。总归看爆米花电影没太大期待值,最后也就不会有什么失望

  简直太喜欢里面拉拉姐姐和嫁予阿三的妹妹这两对,太欢喜!!太可爱!!老人也是!!

  《母亲节》观后感(四):开心每一天

  轻松愉快的一部合家欢电影,很适合母亲节陪妈妈看。可惜,我老妈不喜欢外国电影,不喜欢去电影院,宁可宅在家玩IPAD。反正是过节,她开心就好。

  这部影片中出场人物挺多的,主要有:一个离婚后带了两个儿子的妈妈、一个妻子去世后独自抚养两个女儿的爸爸、一个有了自己孩子却不打算结婚的年轻妈妈、一个结婚生娃了却没有告诉自己妈妈的妈妈、一个与女友一起领养了孩子的妈妈⋯⋯是不是很乱?反正可以看懂,看得开心就好。

  片中最有意思的是一对老夫妻。开着房车去看两个女儿。可发现大女儿和女友结婚了,小女儿和印度阿三结婚了。老夫妻很快接受了现实,还和孩子们开了个玩笑。这两人才真的明白什么是开心的生活呀!

  詹妮弗·安妮斯顿扮演的单亲妈妈,从一开始对前夫的年轻妻子羡慕嫉妒恨,到后来的释然,处处有她自己的影子。那个青春美丽的“瑞秋”早就成长了呢!祝福她,一直开心快乐。

  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每天看电影,写影评。虽然写得不够好,但是,开心就好。

  《母亲节》观后感(五):无

  这类美国文艺片最对我胃口 好久没有安安静静看一部小清新的片子了

  讲述不完美的妈妈 最终过上了完美的母亲节

  完美 2个字 或许就包含着瑕疵 而如何看待事情的角度 才能用完美来形容

  其实妈妈对每个孩子来说都很重要 看的时候有点隐隐作痛 一些不太能细说的感觉

  而终于 我也放下了今天烦恼工作心情 虽然今天是周六

  虽然我不太会有很多时间心思陪伴父母 但是我最终明白

  赚钱 工作 或者任何 都只是维持生活 而这样的情绪 如果大到影响了身边的人

  尤其是造成了对父母的困扰 那必然是不对的

  Jennifer老了好多好多 茱莉亚罗伯茨淡定的笑容是人人都喜欢的

  角色中她女儿的另一部电影 我看了N次都还没看完

  很俗的说一句 希望妈妈身体健康 爱她

  《母亲节》观后感(六):节日赶场片

  《情人节快乐》、《101次新年快乐》, 81岁高龄的导演盖瑞马歇尔现在真的逢年过节就拍一出应景啊。

  种族歧视、女性歧视、老年人无法与现代接轨而出洋相,这些梗比导演还老了好不好,要看着觉得有趣的观众是什么年代的,大概是看Friends 那个年代的吧...

  电影之所以平庸,是因为东西都不新了,不过想起来其实和我天朝网络文学界差不多,起点什么的大神们,除了更,还是更。里面的内容都是前人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换个名字,旧瓶装旧酒就上了。也难为读者们看了这本就忘了上本,依旧津津有味哈。白吓浪费了詹妮弗·安妮斯顿、朱莉娅·罗伯茨、凯特·哈德森几位实力派演员。詹妮弗·安妮斯顿一定是谋杀了甘地,还是上辈子造了孽才会演出这么丢脸的角色……

  《母亲节》观后感(七):欢乐,这才是母亲节该有的基调

  前几天爆出“朱莉皮”(该称谓源于日剧《明天,妈妈不在》)离婚。然后各大网站上关于珍妮弗安妮斯顿的消息突然就多了起来。不是太懂这种互联网脑回路,安妮斯顿明明都结婚了,她前夫离婚关她X事。然后在A站发现了这部剧。以上是遇到这电影的背景。

  电影开头是有段关于做母亲的感慨,有了孩子之后的人生真的不那么轻松。自从被科普了生孩子的过程之后,我觉得每一个愿意当妈的女性都特别伟大。

  主角们关于母亲节各有各的烦恼:Sand担心两个儿子因为前夫再婚的关系而自己不再是他们的唯一;杰西无法向母亲解释自己为何嫁给了她不喜欢的阿三;布莱德利因为妻子的过世而无法坦然的面对女儿,处理自己的悲伤,他无法面对即将到来的母亲节;克里斯蒂娜想要了解亲身母亲放弃自己的原因;而米兰达也无法处理好16岁失去的那个女儿的事情……明明是各种烦恼的累积,整部电影的基调却非常轻松,甚至有点欢快,连矛盾冲突也带有一点点戏谑的腔调。Sand因为前夫准备带新妻子去巴黎和让儿子陪新妻子过半天母亲节,而在家里开了有无驼峰和羊驼的party,当前夫怒气冲冲的来指责她而无果的时候,怒气冲冲的向儿子发火时,sand放任小女孩拔掉气门芯,让滑梯迅速扁掉,那时候小阴谋得逞的笑容超级美丽。而杰西的父母无法接受大女儿是拉拉,而小女儿嫁了印度人,闹翻,最后父亲为了让女儿女婿和好而开展的疯狂房车之旅也是轻轻松松的将矛盾化解了,只留下笑声。连妻子过世的悲伤,在看到女儿们在母亲节当天去墓地祭拜的时候,布莱德利也用了妻子最爱的卡拉OK来化解了,留下的是满室的笑声和瘸了的一条腿。唯一的泪点,大概就是米兰达抱着自己的外孙女来看女儿嫁给一个酒保。当然那也是感动泪水,甚至婚礼的节奏也是非常明快的,小花童搞怪的出场仪式让人忍俊不禁。理想中的母亲节,应该是这种氛围,简单,明快,欢乐,像摆满各色鲜花的花园。没有歌颂母亲的伟大,只是单纯的呈现一种欢乐,我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我讨厌各种歌颂母亲伟大的牺牲,为家庭,为子女,然后自己过着忙忙碌碌,凄凄惨惨的一生,现实中,一个人的牺牲,总是伴随着另一个人的获利。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各种,在一定意义上,是父亲在子女成长中的不负责任吧。而我们生活中,总是在歌颂着犹如圣人般的母亲,好像父亲早已死亡了一般。而母亲如果没有以子女为第一,总是会受到无数人的谴责,而我们都忘记了,她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前,她也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所谓“母性”这种东西真的会自发存在吗?而不是这个社会无声无息的给女生灌注类似的观念而产生的?对于那种含辛茹苦的母亲会尊敬,但是常常会问自己,如果给他们不同的选择,他们会不会选择成为这种母亲呢?为了家庭而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没有欢笑,只有沉重。

  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简单,也因为欢乐。世道本来就那么艰难了,多笑笑总是好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母亲节》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