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甲天下》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2-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甲天下》经典观后感10篇

  《甲天下》是一部由魏大航执导,吕中 / 郑爽 / 孙海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甲天下》观后感(一):有文化风骨的类型片尝试

  一部小成本影片,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得如此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这部《甲天下》还真是费了不小的功夫。这部在带有历史传奇色彩的影片,都被魏大航导演打造得颇具商业特色,而且色香味俱都上佳,堪称又一部厚积薄发之作。而影片本身所展露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别具一格的三段叙事,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曾经在央视任节目主编并在影视圈积累了大量作品的魏大航导演非常明确电影的文化根基所在,并从独到的视角看待历史和当下社会的文化面貌,运用娴熟的叙事技法打造出一部堪称文经史诗的三段式电影。影片第一个段落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将女皇武则天与才子骆宾王之间的迫害与逃亡。第二段展现的是在洛阳文化的熏陶之下,日本将领与豫剧演员之间的复杂情仇。第三段通过中日两国后人的友谊,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宽容与博大。在三段故事中,牡丹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作为故事的疏通和脉络,而且还作为中华文化的桥梁,将文化的精髓彰显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魏大航导演通过很多细节和道具传递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唐朝的牡丹、诗、画以及歌舞,宫廷与民间文化,这些展现中国文化精髓的载体一个都不少,在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影片在历史的反思方面也破费功夫,片中有个小段落,曾帮助过中国的日本人大佐的后代再次踏上被日本人践踏过的中国土地时,冲击他的不仅是来自历史和复杂情感,更有两国文化和艺术的天然的共同性。这个部分无论在演员的表演,还是摄影方面做得都非常写实,演员们的表现都质朴无华,却无比真挚而真实

  影片中还有不少感人的细节,武则天赦免骆宾王,侵华日军私放豫剧名伶等处都不同程度体现了一种文化的悲悯情怀。无论是统治者网开一面,还是侵略者放下屠刀,都让人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还有牡丹作为文化象征的强大生命力

  讲到唐朝戏,自然会和华丽这个词联系到一起。这部《甲天下》也同样如此。虽然在制作上面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资金,但是魏大航导演与主创班底们充分运用电影语言的特性,把镜头和色彩处理得非常大器,处处都能体现出创作者用心良苦地方。就像最近热映的电影《刀见笑》,《甲天下》也是三段式的结构,以一个文化元素作为主线,解构一种非常传统的思想和艺术,《刀见笑》因太过强烈的风格引起了巨大争议,而这部《甲天下》则属于慢热型的类型题材,虽然未能在上映初期便吸引到观众的眼球,但相信影片中弘扬中国文化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创作者的思路是新颖而正确的,对于中国电影如何呈现文化,如何把商业和艺术结合成一个整体,《甲天下》绝对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甲天下》观后感(二):国色天香的传奇小史诗

  国产电影发展越来越快,类型也越来越丰富,《甲天下》就是一部在原来的历史传奇片基础上加以改良和翻新,拍出了一点新意的电影。魏大航导演名不见经传,创作方面却并不保守,把一部成本有限、近似科教片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的电影打造得绚丽多姿,具有了很强的商业色彩,这其中有孙海英、郭达、刘惠、吕中等实力明星的贡献,但更大的功劳来是来自影片的题材魅力和叙事风格。

  影片的故事根据背景年代划分为三段式,第一段是唐朝戏,才华横溢的骆宾王不畏强权,历经被官军追杀被缉拿后仍不肯屈膝,终被武则天贬至洛阳养花,从此保住了牡丹花王。这一段着重描写骆宾王与夫人的忠义和才情,在兵马横行,随时都可以面临灭门之锅的危险境地,骆夫人一边唱词一边作画的场景却充满高贵的气节和艺术的美感,和刀口上滴血的凶神恶煞成为鲜明的对比。

  这段唐朝戏的画面比较华丽,虽然不能达到古装大片的制作水准,但通过镜头和色调的运用,有效的弥补了场面上的不足,加上吕中的表演给力,看起来也着实有感受到几分历史的沧桑。影片通过一个牡丹花的特效镜头穿越到第二段,展开一场抗日时期的传奇故事,延续第一段故事的牡丹元素,一个民间戏班被日军强行掠去唱戏,班主的女儿郭赛男的绝活表演让冷血的日本人也看到热泪盈眶。就如孙海鹰饰演的日军大佐所说,文化和艺术都是相通的,好的艺术就应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艺术可以传播,但不容掠夺,在战争的践踏下,艺术无论留在中国还是被抢去日本,都是消亡。

  于是,《甲天下》演绎了一幕郭赛男和戏班成员奇迹般逃出魔窟的戏分,当一双拿着画笔的手拿起枪,艺术在战火的洗礼中百炼成钢。这一段故事汇集了孙海鹰、郭达、刘惠等众多明星,而且抗日传奇故事的题材也颇具商业性,缺憾是篇幅太短,没有细致的刻画人物,只能快节奏的把故事讲完,因此无法让观众满足

  如果说前两段是把牡丹花和民间艺术置于大历史背景下完成的小品式创作,可以称为两段微型的传奇小史诗。那么第三段则出于文化宣传的角度则非常脚踏实地的把传奇归于现实。唐朝的牡丹、歌舞得以延续,人民的血脉和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当曾帮助过中国的日本大佐的后代再次踏上这片曾被日军铁蹄践踏过的土地,看到了一片无限的美好和蓬勃。影片在这部分非常注重写实,很多演员都是本色演出,朴实无华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非常饱满,而终场时郭赛男的后辈三代同台,在影片中第三度表演歌舞时,影片终于演变成一部真正的纪录片。

  艺术永不消亡,生命向往美好,就像是盛开的牡丹。

  《甲天下》观后感(三):血色牡丹,洛阳往事

  早就知道洛阳牡丹天下闻名,一直无缘得见,现在通过《甲天下》,不仅见识了洛阳牡丹的国色天姿,更了解到关于牡丹的由来和关于平乐的典故,以及歌画同台的艺术绝技,堪称是近年来最富民族气息和文艺传承意义的电影之旅。

  显而易见,《甲天下》是为推广洛阳牡丹文艺和平乐的民间艺术而制作的影片,虽然洗不掉主旋律的嫌疑,必然难以在以类型制胜的国内市场取得大捷,但这种弘扬文化、宣扬真善美的立意值得表扬,以现代商业片手法包装传统文化的做法更值得推广,试想假如片方有《梅兰芳》的制作卡司和商业模式,在商业票房上取得的成就可能完全会是另一种境遇。

  可是,《甲天下》毕竟不是很大的制作,没有顶级的商业明星,也没有华丽的特技,公允的看,在表现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达到可以和普通商业片同等娱乐性的地步,已实属不易。影片以三段故事分别演绎了唐朝武则天当权时期、日军攻入洛阳时期以及2009年这三段牡丹往事,分别以宫廷片、战场片和现代伦理片的面目出现,制作最精致的是第一段,故事最曲折的是第二段,而真正展现创作意图的则是第三段。每一段故事都独具特色,又有统一的风格前后承接,加之吕中、孙海英、郭达等明星的精湛表演,让《甲天下》具有了不小的商业性。

  唐代才子骆宾王的夫人、民国烈女艺人郭赛男以及她的后人,影片中先后三度出现角色一边唱牡丹词一边做牡丹画的戏码,三场戏虽然内容相同,却表达着三种截然不同情绪精神。第一次是唐朝古人对封建体制的反抗,第二次是中国人面对日本铁骑的无奈,都是用血肉对抗刀兵,用生命捍卫艺术的纯洁,充分展现了先辈的民族气节,大义之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理想

  而影片的第三段故事,则用写手的叙事手法和表演风格为前两段的民族精神置于当下社会,无论是郭赛男的孙子从抵触日军后人前来寻画的行为,到为中日人民的友谊所打动,主动献画。表现了当历史的烽烟散尽,人们对于艺术、历史的全新境界理解。正是因为有这种和平、大爱的心态,牡丹花王也才能在战火中得以幸存至今,一千余年之后,仍然盛开不败。

  总体来看,《甲天下》是一部故事完整且前后紧密呼应的三段式穿越体电影,三段故事的不同特色和体态为观者不断营造着新鲜感。而影片除了影像本身的商业属性,更重要的贡献还是对牡丹文化的呈现和解读,当然,这种呈现限于篇幅原因没法尽善尽美,希望以后同题材电影可以做到更好,让中国电影观众在得到观官震撼的同时,也体验到身为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甲天下》观后感(四):《甲天下》:河洛牡丹甲天下

  文:赵猪

  初看《甲天下》这个片名,还以为是跟桂林山水有关的,看来小学语文课本确实害人。其实在中国,不只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已,还有很多事物,都是独一无二,冠绝天下的。比如河南洛阳的牡丹。其实《甲天下》的英文片名《Peony Legend》正是牡丹传奇的意思,由此可知,《甲天下》一片的重点讲述的就是河南洛阳冠绝天下的牡丹,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动人传奇。

  所谓传奇,一时一事是称不上传奇的,太狭隘了。《甲天下》用洛阳牡丹花王,串联起上下近千年,从唐朝武则天时代,抗日战争时期,直到当代的三个故事,表面上看是有关牡丹花的一段传奇,实质上想要表达的却是河南人特殊的气节与风骨。

  第一段故事以武则天废黜牡丹,追杀名士骆宾王为引子,重点刻画了骆宾王及其妻子婉珠秉直刚烈,又以天下为重的高风亮节。在片中,武则天为婉珠的刚烈感动,放骆宾王一家三口回乡,最终落户孟津平乐,正是当今河南省重要的牡丹种植园区。

  当然,史实中并没有记载骆宾王的这段经历,甚至连他的生死至今都还是个谜团,不过影片编导巧妙地利用了史实中的谜团,为影片开了一个虎头。作为电影这门创造性的艺术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

  第二段故事讲的是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孟津,一个戏班子,几位普通艺人被逼为日军表演,最后却感召了一位有文化的日军大佐,保住了牡丹花王,还有牡丹仙子石碑。

  这一段故事是最巧妙的,一波三折,尤其是孙海英饰演的日军大佐山田,摆脱了一直以来对侵华日军脸谱化,妖魔化的设计,充满人性理智。最后他的选择不只帮助了戏班子里的人们,也救赎了他自己灵魂。同时,从骆宾王妻子那传承下来的,边吟唱诗文,边舞蹈边作画的绝技也演变成豫剧唱段之中一出经典名戏,更成为整部电影,除了牡丹花王之外,另一个贯穿全剧的重要线索。

  第三段故事相对平庸一点,但是因为紧扣第二段,所以尽管平庸,也因为第二段故事的传奇色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显得意义重大。当然,所谓的中日友谊万岁等等,则未免有点太上纲上线了。如果按我来说,倒不如说是一段普通人之间相知相惜却不能相对的传奇。

  一般来说时间跨度大,且没有太大直接关联的电影故事,是最难把握的,要么就得有足够多的线索串联,要么就是通过某些事物或者是人物把散乱的故事线归拢一处。但是《甲天下》一片的编导却另出奇招,以牡丹花王,歌舞画绝技这两个线索,巧妙地把三段看似毫无关联的剧情,巧妙地串联了起来。叙事结构巧妙,影片主题也因此得到最大限度的拔高。功力可见一斑

  当然,其实《甲天下》除了以上两条明线索之外,更加重要的暗线其实还是河南人特殊的气节与风骨,从骆宾王及其妻子的刚烈,到郭赛男先生的决绝,一直到郭赛男后人的从善如流,所体现出的都是河南人的豁达,大度,坚毅性格品质。正是把握住了这一关键,《甲天下》一片才有了更加深刻厚重的内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甲天下》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