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由徐静蕾执导,徐静蕾 / 黄立行 / 莫文蔚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一):变味的《杜拉拉升职记》——六年前的观后感
之前听过《杜拉拉升职记》的有声小说,感觉此作应该是近年不可多得的精品网络小说,小说向读者完整的介绍了现代企业的架构,以及身在职场不得不面对的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可借鉴意义,比起其他大多空洞无物、废话连篇的网络小说,显得出类拔萃,以至于被网友捧为“职场圣经”。听小说的时候就想:要是能拍成电影电视剧准火。不久便传出才女徐静蕾要拍摄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的消息,看宣传称:“像拍成像《穿普拉达的女王》、《欲望都市》一样的时尚电影”以弥补中国此类电影的空白,甚至请来了好莱坞的顶级造型师,好像还说了激情戏什么的,反正着实的热炒了一阵。待到电影上映看完后却有些茫然,怀疑自己刚才看的是否由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除了片名、剧中人物的名字和某些情节略有类似外,其他的都很陌生,以往改编的电影看的也不少,但对原著如此颠覆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改编还真不多见。本来不想浪费时间再多谈这部电影,但有些话不吐不快,还是发泄一下吧。
首先,剧情严重脱离原著。本身是一部难得的励志佳作,徐导却把其拍成了一部三流的职场爱情片,全片中只靠美女、泰国风景和高楼大厦来迷惑观众,难道这就是所谓中国的“时尚电影”?我认为,一个剧本,导演可以加入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但原著的精髓是不能改变的,看完此片,几乎除了那个所谓的“出位”镜头以外,没有任何具体印象,原著中那些职场上精英人士的明争暗斗、个性鲜明的人物 和杜拉拉本人工作中 丝毫没有体现出来,原居住中以激情戏吸引眼球 是不是徐导无计可施,只有此最后一招来挽回颓势。
其次,角色设置和演员选择非常失败。该片中也就不得不承认徐静蕾比较适合杜拉拉这个角色 另外弄了一群美女在观众眼前乱晃,然而演技的缺乏和剧情的空洞,使这些尤物如同行尸走肉,黄立行,于原著中王伟差距太大,无论形象、个头。老徐毫不掩饰,坦言自己要拍的就是“一部要让人看着开心、很漂亮的商业电影,当然还得赚钱”。很不幸,她说的和做的次序正好相反,变成了一部“一部要赚钱的、很商业的漂亮电影”至于观众开不开心,看看网上的评论吧。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二):这个升职flow不是一般人能照搬的
这个电影给我的感觉首先是广告太多,太明显了,联想,立顿,广发还是兴业银行,还有12580,还有诺基亚(不记得当时诺基亚崩盘了没,照这个态势,还处于鼎盛时期)。
其次是小情节太熟悉了,打碎玻璃逃单,我记得在《因为爱情》里面,徐姐姐拉着李亚鹏的手,也在异国他乡逃单,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可以放下所有的包袱和牵挂,可以让自己随着身体放纵一回,然后把更多地包袱带回去。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励志片,但这个一夜情总让我觉得怪怪的。而且从一开始的电梯故事,就隐隐安排这这不是一部适合普通人的励志片,而是设计过的,或者是挑过的。有多少人第一天上班就看到上司的糗相?当然不可否认,杜拉拉还是非常努力工作的,但尽管如此,一切都来得太easy,感兴趣可以随便减下来的公司的报纸杂志,居然还会被总裁看见,我也奇怪总裁怎么喜欢随便翻人家的东西。
故事中爱情的味道比职场本身更加浓厚,这谈不上交易,但是不可否认,拉拉的不断升职,里面起了不少的作用。有意思的是,拉拉升职的时候,总裁总会show up说两句。这还是在外企,要是在XX,最上层的领导说上两句话,那还得了。真是命好啊!
不管这部剧怎么样,我还是一如既往喜欢徐姐姐啊。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三):到底是什么记
在比较迷茫的时候,我以为我看下这部片子能对我的人生啊事业啊有所启发。结果看完之后,或者说看的时候脑子里就不停地打圈圈这是什么记……
话说2年后杜拉拉小姐跑去泰国,镜头中出现王伟先生的时候我就开始不停祈祷,千万不要让他们在一起千万不要让他们在一起。
结果还是在一起了,太他妈令人发指了。
是的发指,这是哪门子升职记呢?
靠加班,给销售总监端杯热茶,然后在楼梯里狼哭鬼嚎?
靠不适合的表现自己,在部门开会的时候违背全体同事的意愿自己强出头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毫无协调能力地手忙脚乱,然后再对着强势贯了的销售部门同事大呼小叫乱发脾气说别以为你们部门多伟大半个小时内完成打包?
额的神啊,要不是销售总监对她有点意思,她早就被捏死了。
倒是有一点她不动声色地睡到销售总监很让人意外,人家Eva还是有点姿色的结果费尽心机好像还么能睡到(或者其实已经睡到了但是影片木有交代?)
可可,真的很令人费解的剧情。尤其是之后,杜拉拉小姐不告诉王伟先生公司在年会后要跟他解聘,她到底安的什么心,她到底把王伟当什么。
还是,真的只有工作是最重要的,这个蠢女人。
吐槽完剧情,吐槽演员,老徐能不能再老一点再土一点啊!如果说影片刚开始是为了表示她一个黄毛小丫头刚出道所以刻意土一点,但是你最起码在给观众土的时候要相应地呈现小吧……可惜没有,从头到尾我就看到一个香菇,而且还是个老香菇,在那里一件件地换衣服,弄得今天像蘑菇明天像其他什么菇的,可就是摆脱不掉那层inherent浓浓的泥土气息。
这么说可能有点过分了,但是真的不行,才女就才女呗,导演就导演呗,干嘛还这么激动地跑到镜头前去煞风景,哎,连激情戏都看得让人激情不起来,难为那个什么行了。
当然,影片的亮点还是有的,我反思了一下,想算了既然我花了100分钟左右看这片子,然后又跑豆瓣吐槽,那么还是小小地share一点我所看到的亮点和其他笑点。
1,黄立行。
一句话,黄立行,我看行。还是很有感觉的。
2,莫文蔚。
这才是500强员工,500强老板。气场,干练,精明。无论她和黄立行办公室电话争吵,还是车内争吵,抑或跟HRD说i want to talk to you然后blabla说了她身体不舒服,以及电话那头劈头盖脸骂杜拉拉她看一遍就发现有问题了,以后至少要核对三遍才发送,还是在王伟家里看到杜拉拉时的表情,以及最后年会中的妖娆演绎。
妈的,王伟脑子进水了嘛,偏偏选了个杜拉拉。
3,吴佩慈。
时尚,美丽。
老徐怎么能选这么漂亮的女配呢,不是给自己挖个火坑嘛……
4,益达口香糖。
这是植入式广告的代表,也太多了点吧……
看电影误我又一个晚上,而且还是这种没有逻辑莫名其妙的什么什么升职记。
.s 写到结尾我已经找打了标题的答案,两个字一个词,很押韵地就能回答,但是,想想,嗯,我还是要尊重下电影本身,虽然电影很多时候,尤其在盲目挑选女主植入广告的时候并没哟真的尊重过我们观众,但是,我还是要克制地予以尊重。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四):何必啊何必
看之前就知道结果不容乐观,结果还是巴巴的看了。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唉,何必呢?
我是说我哈,我可没说别人。
早年间看到《杜拉拉升职记》要拍电影就被囧了一下子。搞笑了,难道拍科教片?
小说没看完,但是仅凭看了的部分,不明白怎么就畅销了的,拜托,那些职场tips还没有后宫文里写的深刻。不过无所谓啦,看就看了,比起很多说红楼说论语的还不算骗钱。但是,拍电影?你确定?
后来听说是徐小姐自编自导自演,我承认我看不到过程,但我知道了结果。以前看她演《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时候,老徐还不是老徐,是小徐妹妹,四小花旦,也算如花似玉加清纯。然而其他三小花旦都有当高龄产妇的了,连我都从红领巾到适龄女青年了,时光如流水哗啦啦啊,我不相信我不相信,老徐要对自己下这样的狠手。
不是没看过老徐博客,唉,怎么说呢。反正我一直以为才女是个骂人的词儿来的,真的。
不管怎样,红颜老了就老了,博客装了就装了,至少从各方面看,徐姐人做的还是不错的。然而,这次,唉,何必呢?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该来的还是来了。看到黄立行那张哭笑不得的脸,和徐姐粲然一笑之后的满脸皱纹,我心痛的闭上了眼睛,心呼,哦!My Gaga。
不可否认,尽管主演和剧情都及不靠谱,广告植入也比较很好吧非常没品,结局也比较琼瑶比较雷,里面的女人和衣服还是很好看的。好吧。我们暂且放开这是一个写职场的戏,尽管下次最好还是找一个半个真正混过职场的编剧和服装,但是作为本片唯一的可看之处,我们看到了老徐的良苦用心。她不惜站在一群摇曳生姿的麻豆里把自己笑成一朵不仅神似而且形似的向日葵,这是什么境界,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什么品格,这是什么胆量!为了我们的钱不白花血不白流,她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春天,这就是高尚的人,伟大的人,纯粹的人!嗯。
真是何必呢!我说我,真的。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五):爱与死──杜拉拉的两柄飞刀
佛洛依德认为在生命本能中存在着两种此消彼长的力量:爱欲与死欲。
爱欲主宰创造力,遵循快乐原则。从白居易纳妾无数到杜牧于折梅戏柳间妙笔生花,从热衷春宫图的唐伯虎到痴迷咸湿剧作的不文鬼才黄霑,足见对于爱欲的运筹直接关乎艺术上的造诣。巴西队的教练显然深谙这一点,在重大比赛头一天绝不敕令禁欲,甚者还对着麾下的大将打气:有了快感你就喊。
死欲主宰破坏力,强调绝对服从。从人性泯灭的奴隶主到弱肉强食的独裁者,从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到汪精卫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人”,专制与霸权成了死欲所饲育的两条鹰犬。凯撒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豪言:我来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
这两种本能在最近热播的职场白骨精杜拉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两千多年的男权体制似乎让人忽略了女性自身所独有的一套斗争哲学。在压制与反抗的博弈中,女权主义的抬头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杜拉拉凭智商进入职场,靠情商获得了提升。在斗争中不断地磨砺IQ和升华EQ,不仅成功挑战了办公室杜绝恋情的戒律,还屡出奇招将对手一个个活活地挑筋剔骨、逼上绝路。敢爱敢想敢恨敢做的杜拉拉在我看来并不像黛西(剧中人)所说的那么“纯粹”,“百般算计不如一颗纯洁的心灵”(夜宴的经典台词)在职场斗争中只是一个天真荒谬的判断。杜拉拉从一个灰姑娘变身职场达人的历程说明了:竞争法则永远不会劫富济贫,你死我活才是竞争的本色,所谓弱势和纯粹只不过是职场厚黑学武装起来的一层保护色。智者若愚,巧者若拙,凭着独有的一套斗争宝典,杜拉拉无论在情场和职场的拉锯战中都成了最后的赢家。其实,杜拉拉不仅仅是职场上的一枝红杏,她应该是一个泛化的霸王花的形象符号,难道武媚、慈禧不正是官场上的杜拉拉,花木兰、穆桂英不正是战场的上的杜拉拉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的没错:与天与地与人斗──其乐无穷。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六):爱与死──杜拉拉的两柄飞刀
佛洛依德认为在生命本能中存在着两种此消彼长的力量:爱欲与死欲。
爱欲主宰创造力,遵循快乐原则。从白居易纳妾无数到杜牧于折梅戏柳间妙笔生花,从热衷春宫图的唐伯虎到痴迷咸湿剧作的不文鬼才黄霑,足见对于爱欲的运筹直接关乎艺术上的造诣。巴西队的教练显然深谙这一点,在重大比赛头一天绝不敕令禁欲,甚者还对着麾下的大将打气:有了快感你就喊。
死欲主宰破坏力,强调绝对服从。从人性泯灭的奴隶主到弱肉强食的独裁者,从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到汪精卫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人”,专制与霸权成了死欲所饲育的两条鹰犬。凯撒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豪言:我来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
这两种本能在最近热播的职场白骨精杜拉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两千多年的男权体制似乎让人忽略了女性自身所独有的一套斗争哲学。在压制与反抗的博弈中,女权主义的抬头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杜拉拉凭智商进入职场,靠情商获得了提升。在斗争中不断地磨砺IQ和升华EQ,不仅成功挑战了办公室杜绝恋情的戒律,还屡出奇招将对手一个个活活地挑筋剔骨、逼上绝路。敢爱敢想敢恨敢做的杜拉拉在我看来并不像黛西(剧中人)所说的那么“纯粹”,“百般算计不如一颗纯洁的心灵”(夜宴的经典台词)在职场斗争中只是一个天真荒谬的判断。杜拉拉从一个灰姑娘变身职场达人的历程说明了:竞争法则永远不会劫富济贫,你死我活才是竞争的本色,所谓弱势和纯粹只不过是职场厚黑学武装起来的一层保护色。智者若愚,巧者若拙,凭着独有的一套斗争宝典,杜拉拉无论在情场和职场的拉锯战中都成了最后的赢家。其实,杜拉拉不仅仅是职场上的一枝红杏,她应该是一个泛化的霸王花的形象符号,难道武媚、慈禧不正是官场上的杜拉拉,花木兰、穆桂英不正是战场的上的杜拉拉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的没错:与天与地与人斗──其乐无穷。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七):数字化升职背后的爱情故事
数字化升职背后的爱情故事
——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
《杜拉拉升职记》作为小说早已红透了大江南北,可惜我没有看过文本。虽说这个世界从大自然到人类社会,到处都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但我心中始终还对人性抱有一丝希望。大自然的法则只是为了生存,而在人类社会中尤其显得残酷,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因而,才开始我对于以“职场白领生存指南”的宣传同样不抱有什么兴趣,唯一吸引我的是她的导演——老徐。我的幼年是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的,我的青春则是在《爱情麻辣烫》中萌醒的。当时的几个女演员:“早恋”的高圆圆,“迷惘”的徐静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现在我还是喜欢比较天真、清纯、善良的女性,对所谓的热辣、性感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老徐在四小名旦里,相貌只能算是中等。她出众的是才华,不管是办杂志,还是写博客,抑或是偶露一手的书法,都是体现了她的特质——人淡如菊。静静的开放,淡淡的幽香,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演而优则导”,在这批演员里,老徐做导演是比较早的。2003年的《我和爸爸》,2004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6年的《梦想照进现实》,都是老徐的成长史,今年她又推出了新作《杜拉拉升职记》。
影片《杜拉拉升职记》情节平庸,故事老套,表演幼稚,验证了之前坊间流传的“只见情场不见职场”的评价。它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有三点:一是数字化的升职,杜拉拉刚进入DB公司是做行政秘书,月薪3000元;半年后成为销售主管秘书,月薪3500元;一年后竞聘为人事经理助理(HR),月薪6000元;又过了一年再次升职为人事经理(HRD),月薪12000元。整个升职的过程中,除了一次人事经理的裁人,很难看到别的工作的改变。有职务的变化,没有工作的变化,没有新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效果,留给观众的就只剩下了简单而又乏味的数字游戏。二是美艳的服装展示,刚开始杜拉拉的服饰只能用很土来形容,这或许就是导演要追求的效果,为了与升职后的光鲜作对比。我们在电影中的不同场景,不论上班的路上,还是办公室内部,抑或聚会的现场,都能看到不同的杜拉拉,其换装的风格深得《花样年华》的真传。三是疯狂的广告植入,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让全国人民知道了广告植入的“魅力”,不论是各大单位的短信拜年,还是赵本山、小沈阳的搜狐视频都成为众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然而,这部影片的广告植入更加疯狂,我们可以杜拉拉一起床看起,吃过早饭必备的“益达”,办公室里提神用的“立顿”,受了委屈狂吞的“德芙”,使用Lenovo电脑写下的微博,发起脾气用“兴业银行”卡刷的“马自达”的跑车等等不胜枚举。有时候,真的不懂到这儿来是看电影的,还是看广告的。
以上都是电影的表象带给我们的东西,其实这部电影的本质是个爱情故事。丑小鸭般的女主角因为楼梯问题意外在电梯里遇到了有“电梯恐惧症”(幽闭恐惧症)的男主角(王伟)。电梯还恰巧出了个小事故,让外强中干的男主角丑态尽出,匍匐在杜拉拉的石榴裙下。可转瞬间到了公司,他又是一副雷厉风行、果敢决然的模样了。但他们的偶遇却成了杜拉拉的幸运,在一次为迎接大老板(BOSS)的装修中杜拉拉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行动力和魄力。当然这里面也有王伟的功劳,不是他点头,销售部的职员们也不会那么配合。有功劳未必就能升迁,玫瑰(rose)抢了她的镜头,她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因为海伦被痛扁成就了杜拉拉的第一次升职。工作中的长时间接触,王伟和玫瑰生活中意见的不统一导致的爱情问题,让杜拉拉和王伟本就暧昧的关系更进一步,他们在泰国的浪漫旅游中有了一夜情,看似水到渠成,实则牵强附会。它所表现的只能是现代社会职场中人精神生活的空虚,爱情的空泛化。杜拉拉和王伟的爱情始于男人的示弱,再强悍的男人也有软弱的时候,刚好这个时候被杜拉拉看见,这成了他们两个人不能说的秘密,从某种程度上也拉进了他俩之间的距离。然后,在各项工作尤其是装修工作中,杜拉拉所表现出来的认真、执着、乐观和不计得失与玫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在玫瑰那儿受够了升职压力、斤斤计较阴影折磨的王伟看到了生活中些许的阳光。杜拉拉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最初她用吃巧克力的方法排解压力。有一个场景,晚上杜拉拉因为工作的事情不高兴,王伟陪她散步。杜拉拉一边狂吃巧克力,一边和王伟调情,说这些无关紧要的话,而后互相将对方推进喷泉里。这个镜头中的老徐真的老了,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清纯,有的只是当初没有的做作!恋情在王伟瞒着杜拉拉带玫瑰去美国见快要过世的母亲和杜拉拉为了遵守公司的规定不告诉王伟快要被解聘的消息这两件事所引发的误会中结束了。两个人都赌气说了伤感情的话,其实两个人都互有不舍。杜拉拉更是在奋发一年升职后,故地重游想追寻逝去的爱情。茫茫人海,她居然还真遇见了在泰国做导游的王伟。单纯而又可笑的大团圆喜剧收场,真正体现了该片的思想内涵。
深刻是一种病,它总是让你在感受到切肤之痛的时候得到最大的慰藉和享受。平庸也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流行病。很多人感慨老徐是不是江郎才尽了,也许她是生病了!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八):不是真正的职场电影,是披着职场时尚外衣的爱情小品。
片名与内容不符,这是大家吐槽的一个很重要的点,
你如果把充着看一部职场菜鸟经过一步步见招拆招的历练,在霓裳幻影般的职场中百炼成钢的奋斗史的人搞到电影院,他们肯定会破口大骂,这跟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你如果给想看一部爱情片的青年观众看这片,他们也会骂老徐怎么胆子那么大?自己竟然敢出演一个二十多岁的职场达人?
看完整部电影之后,导演在都市时尚方面做的还可以,选择莫文蔚,这质感就有了。
但是更多的篇幅是在说爱情,杜拉拉在职场中的光彩照人与一开始端着汤锅挤公交有些脱节。有些虚幻的感觉,这种飘的感觉在引诱观众的同时,不一定能给观众带来好感。
10年,票房过亿是个很不错的成绩,市场对这一类的题材需求量大。
一片吐槽,说明观众对这类电影还是很挑剔。
你要么就给我营造一个很虚幻的梦境,让我在电影院里做个梦,
要么就接地气的讲一个东西,有点儿实质性的东西。
再说说优点,从人物设计到故事主线构架,是一个商业电影的样子。
杜拉拉与黄立行之间从一开始的不解之缘,到擦出火花,到确定关系。
然后剧情急转之下,有误会,误会扩大到分手,最后又面对自己的内心寻找爱情。
男女主人公修成正果,终成眷属。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九):相对于小说原著,这个电影实在拍的太差劲
这部《杜拉拉升职记》我觉得拍的真的太一般,之前的《全城热恋》我就觉得很一般了,没想到跟《杜拉拉》一比,《全城热恋》在我心中的印象上升了。好歹《全城热恋》还算温暖,还能看下去……这个就……当然,可能这两部片子不能放一起比。我也只是打个比喻。
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吸引我的地方,没有好的情节也没有好的台词。从一开始就很失望,老徐的衣服倒是从来没重过,镜头呢,动不动就拍个高楼大厦CBD商圈啥的,问题是有意义么?您要拍时尚片,也不像那么回事啊——您觉得大陆青年能说哇塞你好棒你简直就是我们心中的HR?再说,我早觉得中国电影应该跨越了这种靠包装吸引市场的手法了吧?您就不能整点有内涵的东西啊?况且这是改编自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就像那位朋友说的,我看不如叫《杜拉拉钓金龟》,既然叫“改”编,您不能全拍职场方面的事我理解,可是您也不能全拍成爱情方面的事啊!说到爱情……影片中杜拉拉跟王伟的爱情也是莫名其妙,我都要烦死都市爱情片了。就没个创新的地方。要不就突然冒出一行字说杜拉拉升职了,哪哪您就有能力升了啊。真搞不懂。还有啊,要拍职场的事情您就非要在办公室化着浓妆板着个脸么?我怎么越看越觉得很装呢。
广告植入大家也都知道了,太多广告,太明显太牵强。原来广告也可以做成这样。很不屑。
幸好有莫文蔚和吴佩慈两大美女救场,看了此片后对莫文蔚更爱了!很有气质,而且演的很自然!佩慈很美丽,也不错——就她俩比较赞!
先这样吧。我不是小愤青。就是啰嗦两句。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十):觉得徐静蕾演的杜拉拉也不过如此
最近无聊,刷了这部影片。小时候看过电视版杜拉拉升职记,是王珞丹演的,小时候的我还是很喜欢的,现在也还算喜欢。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黑王珞丹版的。我是先看的王珞丹演的,再看的徐静蕾这个。
或许人都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所以我觉得徐静蕾演的杜拉拉也不过如此,做菜鸟的时候也没什么活力,做HR的时候也没什么气场,和王伟在泰国的沙滩讲冷笑话还看得我全程尴尬(我觉的王珞丹版的杜拉拉那么招人黑或许也有先入为主的原因哦)但我不得不承认这部影片的内容还算紧凑,很多细节也暗示了人物性格的变化。
杜拉拉在DB大厦门口的两次换鞋,第一次是运动鞋换平底休闲鞋,第二次是平底休闲鞋换高跟鞋。还有她的减压方式,开始的时候靠吃东西,(不过我很好奇,她一碗汤都可以吃一个星期,还有那么多钱买德芙?端着汤坐公交我也是无力吐槽这一段了)后面变成买东西。花掉所有积蓄买了一辆豪车。可是这时候的自己和那时候的自己,哪个快乐哪个自在只有自己知道吧。虽然以前她和王伟的关系不明确,但那时候在喷泉边是那么的快乐。后面确定了关系,却生出了嫌隙,开始不信任对方。
这里面的感情除了拉拉和王伟的,还有玫瑰和王伟的,他们本是一对地下恋人,各自都有各自的职场,对家庭的琐事都无心应对。最后分手,后面的拉拉和王伟也进入到了这一阶段,王伟也许是经历过前面的玫瑰,这次他选择这段感情,可是他和拉拉的感情还是遇到了危机。
还有拉拉和海伦的友情。拉拉升职HR主管,海伦离职,拉拉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帮海伦介绍工作了,不得不说还是有钱得好。
当然,拉拉由职场菜鸟变成职场达人,离不开自己的努力。27岁进入DB做行政秘书工资3000,(表示觉得很高了)做的报表被总裁表扬(好想看看那报表)后面公司搬家,玫瑰请假,人人避之不及,拉拉出来揽下大任(想想自己,怪不得还是个小小秘书)29岁升职做销售总监王伟的秘书,工资6000,30岁升职做HR主管工资12000,当然,拉拉私下也是做了功课的,她有做HR的培训,所以还是得自己给自己充电。33岁升HR经理工资25000.
此时拉拉和王伟的感情算是走到了之前玫瑰和王伟的那个阶段,事业还是家庭的选择。王伟觉得累了,他选择了这段感情,拉拉还是一个对职场充满了激情的猛虎。她放不下自己的事业。
两年后拉拉去泰国,遇到王伟,好在你还喜欢我,我也喜欢你。也不得不感叹,是你的总是你的,玫瑰和王伟分开,王伟就遇到了拉拉,拉拉和王伟分开两年,最后还是在一起了。(个人觉得这个版本的,我比较喜欢玫瑰,是希望王伟和玫瑰在一起)
最后,第一次写影评,逻辑比较混乱,望看到此影评的朋友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