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爱》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2-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爱》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最爱》是一部由张艾嘉执导,张艾嘉 / 缪骞人 / 林子祥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爱》观后感(一):有底气的女儿需要有底气的母亲培养

  《我是歌手》里杨宗玮唱了这首《最爱》:红颜若是只为一段情就让一生只为这段情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纤纤小手让你握着把它握成你的袖纤纤小手让你握着解你的愁你的忧\……啊……啊……啊……自古多余恨的是我千金换一笑的是我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只有那感动的是我只有那感动的是你生来为了认识你之后与你分离以前忘了告诉你最爱的是你现在想起来最爱的是你以前忘了告诉你最爱的是你现在想起来最爱的是你红颜难免多情你竟和我一样

  词写得真好,据说出自于很久以前一位15岁的才女之手,想想那时候的才女,是真的带着一个老灵魂来到世界,看透世情,写一片深情。

  喜欢“生来为了认识你之后,与你分离”,就像这部电影里白芸与俊彦之间。阿明就像是两个人的介质与桥梁,他们共同认识阿明只是为了彼此相见。白芸认识俊彦一场,只为了知道这世界上有人与她心意相通,爱他一生,为他生一个女儿——我也觉得如果很爱一个男人,就为他生一个女儿。甘医生是个好人,他承担了白芸的爱产生的错误的结果,所以白芸才那么自在地爱俊彦一生,与阿明貌合神离做了一辈子朋友。如果白芸只是独自诞下孩子,日子恐怕不那么好过,而她可能也没有那么多闲情去一生只想一个人。

  虽然心里很明白阿明对好友爱上先生先生爱上好友这件事应当生气,应当去耍心机,但还是不喜欢她争气的方式,不喜欢她自以为的大气,就像不喜欢俊彦明明知道了自己的爱却不争取,有了妻女却因为得不到的爱而总是板着脸——好吧!也许只有这样的男女,才更需要在一起。

  俊彦钓到鱼马上与白芸换鱼钩博她一笑,还算是个懂情趣的男人

  阿明与白芸虽然是好友,但气质迥异,我想与她们的母亲有关系。两位母亲出现得场面不多,但比较起来,阿明的母亲是有怨气,讲话也太过圆滑,白芸的母亲相对恬淡,女儿受伤喝醉回来,只是默默地给她换掉衣服,并不教唆和批评。——有底气的女儿,需要有底气的母亲培养出来。看到最后,阿明仍是为女儿操心,仍在试探白芸;白芸则一副听之任之态度,想必两位的女儿,长大后也是不一样的人吧!市井的终归市井,遮都遮不掉。

  看张艾嘉的电影,就会觉得这个女人真是气质入骨!

  《最爱》观后感(二):得到你的人和成为你的最爱

  一个男人:俊彦,两个女人:明明,芸芸。

  明明如愿得到俊彦这个人,但她却不是他的最爱。

  芸芸没有成为俊彦的夫人,但她应该是他的最爱。

  如果正在与你恋爱的那个人对你说,我心里只有前男/女友,装不下第二个人,或者你发现想要与之在一起的那个人最爱的人不是你,亦或者你发现你的另一半在出轨,那么你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影片给你的答案就是:

  面对出轨的另一半,如果你还不想失去他/她,那么你要怎么做?装作不知道。

  面对想要或者即将要跟你说“我不爱你,我更爱另一个人”的另一半,如果你还不想失去他/她,那么你要怎么做?绝不给他/她留机会说出口。

  明明什么都知道,但是她装作不知道,她在他以及她即将要开口的时候把话堵住了,没给他们机会说出口。因为她说嫁给他是她这一辈子的幸福

  芸芸明知道那是好朋友男朋友,却还是与之发生关系并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她没有破坏好朋友的婚礼,没有抢好朋友的老公,但是她占据了那个男人的心。

  明明以为她将所有的事情都控制住,没有让最坏的情形发生。但是芸芸一句“我满足,一张没有用的卡片,同一个最好的女儿”还是让明明惊慌。这大概是明明这几十年来都没有想到的,且无法接受的事情,那种感觉就像是明明以为只有自己才会享有的东西别人也同样享有,以为独占,实则不然。

  三个人的性格但凡有一个与影片中不同,故事都不会进行到这一步。俊彦和芸芸但凡有一个往前迈一步,故事里将会没有明明,似乎他们才是情投意合的一对。但正是明明的处理方式使他们没能在一起。试想如果明明在知道俊彦和芸芸之间的暧昧时大吵大闹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试想如果俊彦和芸芸在一起就会过得很好吗?也未必。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

  得到你的人和成为你的最爱,难的是想要两者兼得,却终其一生而不能,因为感情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最爱》观后感(三):爱的代价

  芊芊小手让你握着,把它握成你的袖,解你的愁,你的忧……

  委婉的歌声想起,竟发现是高中时时时哼唱的一段旋律。已经泛黄的少女情怀被轻轻触动,爱上别人的他,远远地眺望,痛苦的煎熬,以及不动声色逃避

  明明以为自己很聪明,洞悉了一切,阻止了一切,却原来是最不幸福的那一位,根本无法从心底释怀好朋友爱上自己的男朋友。既然她选择了心中有别人的他,那么就只能在他为她伤心或者恼火的时候默默陪伴。

  本以为芸芸是最可怜的那一位,却没想到她是活得最潇洒的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勇敢诞下爱人的骨肉。当然她有她的幸运,能够遇到一位包容她和提供生命避风港的男人,让她在美好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爱情的浪漫现实中的很多女人,就没有这份幸运了。

  是不是因为男人不用承担生理上的后果,就决定了他们就比女人更多情和在两性世界里更不顾后果呢?我不明白,既然俊彦爱芸芸,为什么还要在这段感情已经无望的时候在她身体里留下生命。

  对每个人来说,这就是爱的代价。你的生活,其实与你的选择,可以完全划上等号。如果俊彦选择的是芸芸,谁又能保证,在多年的平淡生活中,他不会因为愧疚或者在其它种种暧昧的气氛中与明明旧情复发?

  可是不选择心中最爱,到底是一种对各方都最残忍的状况啊!不幸福的假装幸福,幸福的自欺欺人

  世界上大部分女人是明明式的自欺欺人,却太少女人是芸芸式的微笑着勇敢选择,勇于承担。而林俊彦不过是一个男人的符号,一种遍地的象征罢了。

  《最爱》观后感(四):最爱还是最爱

  电视换台时,这部片刚开始。最爱,是我最爱的一首歌,我爱潘越云版的“红颜若是只为一段情……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

  因这名字和熟悉的旋律,我看完了这部台湾老片。

  最大的感触是,那时代爱的深沉。只有深沉,才有“生是为了认识你以后与你分离”。

  真不知道,是先有这歌,还是先有这剧。

  回到现实,回到今天,我竟然有些恍惚,是那年代的人太理想,还是电影一定要讲一个童话,为什么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的我来看,既美好又不真实。好像每个人都盼望,但每个人又都不相信它。

  到底是什么让我分裂?荒诞离奇的是它?还是我们自己?

  《最爱》观后感(五):〔转摘〕听张艾嘉说《最爱》

  来自林奕华的博客

  张艾嘉:应该是《最爱》。我记得我很年轻的时候拍了第一部电影,以前嘉禾公司的老板来找我,那一年我刚拿金马奖影后,他在金马奖上跟我讲,“张艾嘉我知道你很想当导演,现在有这个机会了你来做吧”,我都傻掉了,真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可是当你真正做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懂,怎么当个导演,所以我那次拍完后一直跟在座的记者们说我拍的不好,嘉禾公司快把我掐死了,哪有人在做宣传的时候说自己拍的不好!本来拍《最爱》是香港的德宝来找我拍一个喜剧,拍我跟叶德娴两个女人的喜剧故事,我在磨这个故事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听说林子祥来问他可不可以参加?他也很想演这样一个东西。我们当时又傻掉了,因为林子祥当时是很红很红的男明星,我一直在脑子里就有一个像《最爱》的这么一个故事,就讲两个好朋友,到底女人跟女人之间,朋友之间的感情会因为男人而改变吗?后来就忍不住跟我那个时候的老板说要改一个故事,不想拍喜剧,就想拍一个这样的爱情故事,一个很冷的晚上我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了交给公司,公司看完以后二话没说就拍了《最爱》。

  记者:《最爱》那首歌也让人听了唏嘘,你还相信现在世间有这种感情吗?

  张艾嘉:所以这首歌词才那么让人心酸或者心动,就是因为越来越少了,当初钟晓阳能够写出这样一个诗,我看到以后也是心动的不得了,我看到以后就说晓阳可不可以拿你这个诗改成一个歌词,然后就修改一点东西就交给李宗盛,我觉得现在的人越来越没有办法体会那样子的心情。我觉得这样子的词,有一天当年的情人到某个时间突然间接触到会被感动到。我们有的时候觉得现代人可能不能再接受我们的想法,可能在这一刹那不能够,但是内心其实还是很渴望。我的儿子十八岁,他在国外上学,去年坐飞机回来,在飞机上看电影,终于下飞机的时候,跟我说,“妈妈,你知道我刚刚在飞机上看什么电影?《心动》,妈妈我终于开始懂了,很好看。”我就觉得孩子们开始长大了。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的戏可以留在那里,我不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让全世界人都喜欢它,可是它有留存的价值,时间会证明。

  记者:拍了那么多段“情”,哪段情是你最喜欢的?

  张艾嘉:其实我常常也在问我为什么慢慢的不再以爱情故事为主题了?我开始多了其他的,亲情、对社会思考,也是因为我的年龄的转变,我的生活、自身的经历,不是说不再有让我感动的感情,而是说当你已经这样轰轰烈烈的付出过以后,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付出这么多次,我们只能在每一次里面寻找最精华的地方,《最爱》不只是谈到爱情,还谈到友情,《心动》里面其实也有一部分友情,这些情其实都是在我们人一生中撇不开的,不管你多么的现代,说我们对爱情都不信任了,可是不信任之余还是最渴望的。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在犯错。

  文中张艾嘉提到的那首诗,就是这个:

  最爱

  作词 [钟晓阳] 作曲 [李宗盛] 唱〔张艾嘉〕

  红颜若是只为一段情 就让一生只为这段情

  一生只爱一个人 一世只怀一种愁

  纤纤小手让你握着 把他握成你的袖

  纤纤小手让你握着 解你的愁 你的忧

  啊—— 啊—— 自古多余恨的是我

  千金换一笑的是我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都是我

  只有那感动的是我 只有那感动的是你

  生来为了认识你之后 与你分离

  以前忘了告诉你 最爱的是你 现在想起来

  最爱的是你 红颜难免多情 你竟和我一样   

  影片中的主唱是张艾嘉本人,直直的、带有童音的声线,搭配她公认的演技,自有浑然天成的说服力;但影响力最大的,却是同属滚石唱片公司旗下的女歌手潘越云。潘越云声线沉厚悠长,表达歌曲细致婉转,非常的中国情调。她演唱的《最爱》版本,成为坊间她的各种精选集的必选歌曲,其影响力超过了首唱者张艾嘉── 随着电影的封存箱底,主题歌已脱离母体,独自生存。此时,职业歌手的演唱,凭着精准的技巧表达,更为听者接受。

  《最爱》在1988年被张国荣翻唱成粤语(郑国江依据国语歌词稍作改动,改编成粤语版),声音清亮的台湾男歌手殷正洋在90年代也翻唱过,但都没唱出歌曲的精髓。2003年,齐豫在香港举办演唱会,现场演唱高难度的《最爱》,唱出了她独有的飘渺天籁。   自《钟晓阳的声音世界》

  可是我不大喜欢这个,我喜欢她的另一首诗——《陌路》

  陌 路

  ——钟晓阳

  离开这里以后

  就再也看不见你了

  我于是负着凄凉

  采尽你萧萧的悲乐

  而你且去

  不知道前头是归宿是流浪

  我没说一句留你的话

  想你我是两朵年轻在不同季节的恋花

  飘零潺愁早已不在乎了

  而人生、恋爱都不关彼此

  每晨,躲脸于书页后

  偷望你遥遥的背影

  清瘦地朗当着寂寂生涯

  想你我是沙滩上擦肩而过的陌路人

  以两种异样的跫音

  踏响这世界的冷漠

  之后,总还走不到相逢处

  ——————————以上网络转摘—————————

  这部影片是多年前看过的,后来又重新看了一次。

  人物的演绎以及那种怀旧情结完全可以盖过那老套的剧情。

  欣赏张艾嘉那一种轰轰烈烈的付出。

  第一次看钟晓阳的书是《流年》,不过她的书,我最喜欢的是《哀歌》。《停车暂借问》不久前看过,好似没有多大感觉,虽然它现在依然能震撼到某些人。不过,我后来还是找了电影看了一次,因为是周迅主演的。

  《最爱》观后感(六):一个人容易满足才会快乐

  这既是芸芸的故事,又是张艾嘉的故事,演得如此传神和细腻也就顺理成章了。友情和爱情如果只限于三人,我想对任何人来说必定会两者皆难全,但他们三个不同。最爱的不一定会选择永远在一起,可能就那么几个小时,不能再索取太多,免得贪婪成性。不知道是那个年代本就很保守还是人物内心的情感矛盾所致,她们选择用最好的方式结束并重新开始,成全和解脱都没那么潇洒,但毕竟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多年之后的互诉往事,无论是那张珍藏的没用的卡片,还是两个温柔可人的女儿,都寄托着过去,掩埋了岁月。

  “一个人容易满足才会快乐的”,或许曾经快乐过,什么都是对的,什么又都是错的。人的一生能有几次说出最爱的机会呢?得需要多少运气,多少时光,多少勇气? 谁又能真正得到它呢?

  最爱好奢侈,好自私,好羡慕,好嫉妒。

  .S 这部电影三位主角的每一帧画面都好美,张艾嘉和缪骞人足以动人到为爱一切皆可抛,值得拥有美好的感情。现在两人都过得很幸福

  《最爱》观后感(七):4首歌,4個人。

  更愛的張艾嘉或許不是她的巔峰作品,也不上心動和203040這樣的傑作,但是老片總會給人一種難以形容的慾望讓你追憶它。孤獨的人愛一個牽強的的人,或許Sylvia 作為導演,作為編劇,也作為主演,放縱了自己的內心,把33歲時候她內心的獨白寫了下來。李宗盛為她寫了最愛,簡直是完美的一首歌,粵語版則是盧冠廷寫的最愛是誰,也是美至極點。仔細揣摩,李宗盛愛著張艾嘉,為她寫最愛是一個最愛的人寫給一個似乎遊走在不愛和愛之間的妳的感情。到底,再過多少年我才能把妳內心說的那種孤獨轉換成愛。

  剛剛聽了張艾嘉版的最愛,年輕時候的撕心裂肺,。聽了李宗盛版的最愛,年過半百已覺得最愛在但是已經沒那麼多必要了。

  聽了林子祥版的最愛是誰,疑惑中漸漸放不下的情。聽了盧冠廷的最愛是誰,你才覺得原曲作者想要說的世間所謂最愛是什麼。

  love u Sylvia.

  孤獨寂寞,言語道斷不是只是一個跨度,想想或許如此。

  《最爱》观后感(八):人们讲的最好的,永远都是自己的故事——《最爱》

  一直觉得缪骞人不好看,线条冷硬,用钱钟书的话来说“如方头钢笔划成的”,不知怎么会去演了白流苏。不过在这部《最爱》里倒是很适合,我原本也不觉得张艾嘉是美女,被缪骞人一衬,倒是衬得张艾嘉很有几分美貌灵气。

  缪骞人在《女人心》里,颇有知性沉静的气质,到了《最爱》这里,成了一个平庸的年轻女子,与张艾嘉一比高下立现——可见演技是好的。张艾嘉可算是本色演出——一贯的文艺女青年的样子,一颦一笑都是有内容的。

  林子祥与张艾嘉初相遇这一段,三言两语,都是正常交谈,没一句出格的,可是眼神对视微笑相对,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已有情况发生。

  影视剧里拍一见钟情,最俗烂的就是一方面部特写定格另一方眼神迷蒙表情花痴,而张艾嘉的这一段,是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心目中的一见钟情,文字版可见琼瑶小说和亦舒小说——虽然二者格调不同,本质一致,都是要表现在初相识时就立刻心灵碰撞擦出火花,其精义可用三字形容:你懂我。

  林子祥和张艾嘉,每一次见面,所有的表情眼神身体语言……都在渲染一件事:爱情。而且是以心灵为基点的,精神契合的爱情。而林子祥和缪骞人之间,表现的就是:她不懂得他不了解他,她要嫁给他只是出于世俗的衡量:他是个合条件的好丈夫。

  张艾嘉不惜一切地争取,缪骞人不惜一切地抓紧——张艾嘉送出去的那个双面娃娃,缪骞人伪造的那张卡片。在那一刻,她们都尽了力,坚定果决,在友谊和所求间做出了取舍。张艾嘉和缪骞人,她们都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无论是文艺的她,还是俗世的她;无论是追求爱情,还是护卫利益。

  而林子祥,却拖拖拉拉,犹豫难决。他也想选择张艾嘉,可是面对缪骞人他却开不了口;他不甘心婚姻大事由别人做主,最终却还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安排。

  他缺乏勇气,没有决断。他最大的勇气,不过是偷偷地约会一次张艾嘉,时限两小时,匆匆忙忙干柴烈火地上了一次床。

  上床前,他对张艾嘉说,“我回去马上对阿明说清楚”;上床后——没有然后了。

  然后,就是他和缪骞人的婚礼。

  在感情处理上,女人往往比男人更有勇气和决断。男人往往喜欢逃避,然后就随波逐流地取easy模式——也许是因为感情在他们生命中的比重相对要轻一些,于是就懒得花那么大心力来处理那样繁难的事;亦或许是因为感情对于他们来说,能量不够,无法支持他们坚持到底。

  女人往往几乎是把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到了感情处理上,而男人用来支持情感的能量,往往只够坚持到他们上完床。

  当然,上完床之后,他也还是想着她的。虽然他依然还是和缪骞人结了婚,虽然他和缪骞人相拥而卧款款而谈很是温情的样子,他心里必定还是想着她的。

  当然不会是时时刻刻的想。偶然想一想,有那么一点憾恨,也好当是一种缺憾美。

  听到张艾嘉婚讯的时候他还是失态了。他砰地一声关上门,她愤愤然收拾箱子要出走——然而到最后还是沉默着一起擦车当发泄。这个时候,他们俩倒是有了一点心照不宣。

  隐忍,是他和她都要付出的代价。

  隐忍其实很难熬。

  他看着张艾嘉,求而不得是一件不好受的事,他大概没有再真正开心过;她看着张艾嘉,一件秘密放在心里几十年一定也很不好受。

  不过那个时代的男女,都是忍功一流。也许是因为从来没有轻松自由过,忍啊忍的就忍惯了。

  影片的主题一是爱情,一是友情,两者冲突纠缠,艰险重重地维持了几十年。她和她,小时亲密无间,成年后彼此背叛,重逢后温情相处——其间多少真,多少假,多少的隐忍不发,多少的眷恋难舍?

  我不喜欢这样暧昧难言的闺蜜情。

  我喜欢明明白白的,清清楚楚的,干脆利落的。无论是谁背叛了谁——你要追求你的爱情,我要维护我的所有,没有谁对谁错,就当缘分已尽,那么,就让我们从此结束永不相见。

  当我没有真正原谅的时候,我不假装宽容;当我不能真正释然的时候,我也不假装豁达。

  ——所以我活该没有闺蜜。

  《最爱》是张艾嘉第一部导演的电影,据说也是张艾嘉的夫子自道。现实里的张艾嘉,和影片中的芸芸一样,爱上好友的老公,生下情人的孩子。只不过,张艾嘉比芸芸更有勇气更有行动力,所以她最后得到了她想要的。

  当然,电影不能那样拍,电影必须要顾及大众的道德观。不过对张艾嘉来说,也许影片的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这部电影里,那样真实细腻地了表现出了爱和挣扎,背叛和愧疚,失落和隐忍……

  人们讲的最好的,永远都是自己的故事。

  《最爱》观后感(九):电影应该改名叫错爱

  为什么我们总是选择与次爱的人相濡以沫,却与最爱的人相忘江湖?是真的别无选择还是害怕舆论?明明可以和最爱的人牵手一生的,却硬要把它变成擦肩而过。

  小明太自私,你真的爱那个叫俊彦的男人吗?你真的察觉不到他脸上的笑容都是勉强装出来的吗?你真的没发现这个男人对你丝毫就没有如狼似虎的想要吗?她明明想要那个男人的心,却只留住了男人的躯壳和一本结婚证书。哪怕为他付出了自己的初恋,初吻,初夜,生育了孩子,也只是得到一份外人看起来很幸福的婚姻的样子罢了。也许小明真的从未发觉,不管怎样,体会不到爱人的感觉,或者故意逃避问题,都是造成不幸悲剧的根源。婚姻把两个不是彼此相爱的人锁在了牢笼里。

  而另一方面,俊彦太懦弱,从小被人家说很乖,长大后被人说是个好人,会做个好丈夫。所以从来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害怕舆论和指点,害怕损坏了自己这么多年在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就这样放弃了自己选择终身大事的权利,那一句“我爱的人不是你”到死的那天依然无法对妻子和盘托出。当我看到他临结婚前不顾一切跑到芸芸那里缱绻缠绵的时候,我在想男人这个时候为啥这么血气方刚,却没有勇气跟世人说出“我爱的人是芸芸”这句话?真无耻,给不了人家婚姻和幸福还要解开人家的扣子,真恶心的男人。好想吐口水给他。难怪人家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样的男人根本不值得爱。

  最后说芸芸,她为什么要纵容跟俊彦发生关系?不公开真相,却私下交合,这难道就不算出卖和背叛了吗?还敢说没有影响到姐妹的婚姻?我想不明白为何最后还能义正词严地教育小明说什么知足就会幸福,还告诉小明其实霖霖就是她和俊彦而非她和甘医生的孩子。这对甘医生公平吗?芸芸居然是这样对待子婚姻的!将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嫁接给一个爱自己的无辜的男人去承担?芸芸也许觉得自己无法与俊彦有未来,就想着留个孩子作为延续。但她有没有想过,如果她生的霖霖是个儿子,以她和小明这么多年的交情,或许霖霖和家宝长大后会生出爱慕之情,到那个时候怎么办呢?他们实际上是兄妹啊!不是又一段孽缘在上演了吗?父辈的债却要儿女来背负?这合理吗?

  这部戏里的三个人,都对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不负责任,没有一个值得同情。而且结局很烂,我想不出小明可以原谅芸芸的理由,这种莫大的欺骗和那个孩子,根本是无法获得原谅的。

  《最爱》观后感(十):谁的“最爱”?

  1986年的电影,这样的主题,在当时应当算是前卫的爱情电影了吧,要知道那时的民风是有多保守,即使是比大陆开放得多的香港,----这可是讲一个闺蜜小三儿的爱情故事呀。亦或,现在的本地人文气息更稀薄,这故事放在此时更是双倍拉仇恨吧?得有一大帮大奶蹦出来“批判”它三观不正。

  这电影我看过两遍,看第一遍时可能是十岁左右吧,电视里看的,直到现在都印象相当深刻。小时候,没有自己的成熟视角,只觉得如果主角做的事,就是对的,应该支持的,因此特陶醉于男女主的真爱,痛恨缪赛人拆散了有情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个时候,电视里播放时是删去了张艾嘉和林子祥家中私会的那一段儿的,因为,,,,时代不宜嘛。。。。所以我一直以为张、林是没见成面的呀,是纯洁的精神恋爱呀,纯爱了一辈子呀,一辈子呀——非常高的道德至高点了吧,这时代局限性耽误了我多少年早熟的机会呀!

  第二遍,就是今天。半辈子都过完了,再看这电影已经不局限于故事内容,缪、张一出场,反倒是惊艳了一下缪的演技。缪以二十多岁的年龄,却比较准确的表现出了五十多岁老年妇女的气韵,看那微驼的走姿,顾盼时稍僵的动作与缓慢的眼神。虽不完美,也许有人会说表演痕迹重,可她才二十多岁呀,能看出她的努力与成绩。反观张艾嘉,在这一点上的细节表现力就稍逊,感觉和演二十多岁时神韵没多大变化,只是更硬郎了些。

  再看她二人演绎年轻时的样子,都是本龄本色出演,这个时候张演的更为自然,至于是否其人有过真实经历就不深究了。缪演绎直肠子的美丽大姑娘时非常到位,毕竟比较简单好演。

  再看林子祥,我认为是这三人中演得最好的!不多说。难怪叶倩文会着迷于他,很有魅力的男人,放在这三角关系中很具有合理性,尽管颜值不是主流的,但他的表演生生让观众忽略了“脸”这东西。

  说说故事本身吧。要不怎么说“人还是要成长才行呢”,心智成熟了,跳出“主角即正确”的小孩儿观念,对张艾嘉这个角色除了同情也就不剩别的什么了。尽管故事着重于男女主在各种场景下发现彼此间的默契,几个月间感情快速暗涌,铺陈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起源,可现在的我只能说这是铺陈出一个男人存心别恋(偷情)的轨迹。

  首先,缪、林是工作关系上下级起步,感情始于一起工作一两年后缪开始每天给林带一个苹果,恋爱、订婚,整个过程在几年间发生,看似平淡,其实感情基础非常稳定,高质素办公室恋情里对彼此工作能力的欣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况且二人不仅工作默契,缪人又漂亮、情商还高(丢苹果),一个性格及工作内容都刻板无聊的律师爱上她这样的女生实在是太合理的结果。这种感情升级过程是在彼此的心里逐步筑建起来的,不是一场第三者带来的突然的爱情风暴就能摧毁的,除非两人的关系早已千疮百孔,否则甚至当事人自己想推倒它都比较难,因为付出心血的东西是难割舍的。戏中并没交代什么缪林二人感情不好的情节呀?好吧,我为男主的感情出轨列出了第一不合理性(或者叫不可原谅性),——没人逼他和缪订婚,这是水到渠成的事。

  然后,男女主开始偶遇了。我跟几个旧友在同一个三线城市里的十年间没偶过一次,请诸君参考你们和前男女友的同城偶遇率,其中要考虑到家庭住址、工作地址、个人喜好等。好吧,人家就是偶遇了,怎么着吧?遇就遇吧,女主向男主展现小时候的喜好及私人世界?她对缪介绍给她的男生可是一句“菜市场”就给顶走了。她从最初就在拒绝别的男生,而放男主进入她的世界!她在干嘛?

  再然后,停留在蠢萌阶级的缪仍然经常带着她搞团体活动,缪的初衷是想张多认识男孩子吧,可张好像只愿意跟林单处。。。。这时候电影里缪好像总在闹失踪,张、林总有那么多独处的机会,我只能说“他俩自己在努力制造机会”。连深夜钓鱼这么浪漫的事缪都不出现,她去睡觉了?不会呀,明明是一帮人都去了,只有缪不在,编剧你是自欺欺人呢,还是欺负小孩观众呢?

  谁说的,世上唯有三样东西隐藏不了:…… 真是有大智慧呀,真正的情意真的是隐藏不了的,当事人的眉梢眼角头发丝都渗透出“我在恋爱”的讯息,还以为别人都是瞎子。蠢萌缪终于在老妈的提醒下幡然醒悟了,本就是聪明人,只不过因为单纯和对那俩只的绝对信任才致盲,如今看清形势,几手漂亮的不露痕迹的反击就让女主灰头土脸,请参考缪的”提议结婚、找女主布置新房、不给男主翻盘的说话机会、带女主一起试婚纱,冒名写卡片“。这一系列做的多好,大智若愚,——求婚的机会抓得好、打击情敌的方式厉害又体面(我马上婚了,你多年朋友好意思搞破坏吗?找你帮忙,因为我这么信任你亲近你,不想和你闹掰)。可以说,缪能做的都做了,以保留大家的颜面为前提,敲山震了那俩人,可惜她了解闺蜜的良心底限,却低估了一个三十多岁男人的主见和他撩嫩妹的能力。出轨压力骤增,反倒让他反弹了。。。。以致有了其后的私会。挺同情女主的,一个感情经历单纯的少女太难抵抗一个见多识广的成熟男人的魅力(勾引)了。

  从这个男主的角度,怎么都给人一种过腻了按步就班的生活,突然一缕清新的空气过来,他就毫不犹豫的大口吸进去了的感觉。虽然表现过他试图向缪摊牌,但也就是那么无力的欲言被止,就没有了。他偷吃时可没见这么拖泥带水的。

  爱情是没有道理的,我也认同,因为荷尔蒙不是理智可以控制的。但是,我们能尊重爱的人吗?一次只爱一个人,多爱几次没关系,千万别脚踏几只船还为自己寻找一些“左右为难”之类的拙劣借口,那只是自私而已。

  最后表明一下立场,同情女主张,一直沉迷在自己勾画的忠贞爱情世界中;很想鄙视男主(但林演得实在很有魅力,理解女主为什么抗拒不了他);女二缪,她很伟大,勇于捍卫自己的爱情,又以高贵的仁慈包容了两个她最爱的人对她的伤害,隐忍了一辈子,知而不言,简直是港版韩媚兰。至于最后的结尾,太假了,张艾嘉单方意淫的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爱》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