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撒把》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撒把》观后感10篇

  《大撒把》是一部由夏钢执导,葛优 / 徐帆 / 张会忠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撒把》观后感(一):也曾撒过把

  何为“大撒把”?骑自行车时,双手脱离车把,脚继续蹬,车继续前行,这就大撒把。撒开的是车把,失去的是控制,就好比夫妻之间的分离,或许两人都选择相信婚姻的车轮会继续向前滚动,但是可能在一瞬间,这样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之所以对这部电影有很深的感触,是因为笔者有着同电影情节相似的经历。我曾经有个女朋友,要去美国,我那时没有条件一起去,于是我就非常积极地帮她张罗,准备材料什么的。因为我的英文好,所以很多材料都是我来执笔。最后她走了,我们在异地一年后也分了手。

  这部老片子,故事发生在1992年,改革开放的第15个年头。国门大开,灰色的中国打开门,透过门缝,看到了外面灯红酒绿花花世界,原来人的服装除了军绿、灰色中山装,还有别的样式;原来汽车可以满大街跑;原来,人可以活得更丰富精彩一些。这估计是人们对国外的第一映像。

  这时,出国潮就出现了。称之为潮,在于有跟风的现象,而且规模较大。与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共和国早期去苏联的出国潮不同,这次的出国潮,大部分人的目的不再是救国救民,而是实实在在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有些夫妻也不惜牺牲团聚的时间,夫妻万里相隔,一方先出国,比如拿学位、打工,再把另外一半接出去。异地分居、对计划的憧憬,和现实烦闷的等待,恐怕是这些人的真实刻画,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要背景。

  图1. 分开一年后,顾颜和林周云在地铁中偶遇。

  《大撒把》观后感(二):彼岸

  小的时候,身边总是有些同学忽然某一天就转学了,然后听说,是他的爸或者他妈从国外回来了,来接他一起走。但是其中也有一两个,走的时候就告诉我,这次去国外只和他爸爸或者妈妈一起,因为出国的爸妈和留守在国内的另一半离婚了。言谈举止中,也能够听出来他们的一丝难过比如说起留在国内的这个亲人如何在他面前赌咒发誓说另一个亲人的坏话,对他的出国依依不舍,埋怨另一个人从他身边把自己抢去,等等等等。但是很快,这种谈论又被即将奔赴彼岸幸福生活的憧憬所冲淡:小学五年级才学二位数加减乘除考一百分完全无压力,也没有这么多期中期末考,圣诞节时候有装饰得很漂亮的圣诞树,一天24个小时的动画片节目,让人听着心意荡漾。

  他们转学出国以后,一段时间之内还会成为大家谈论的中心,畅想他们现在的生活,无不流露出无比羡慕的语气。再过了一些时候,大家就不再谈论他们,即使偶尔提起,也好像是说起了另一个世界的人一样,遥远而陌生:他们从小伙伴们的圈子里消失了,从此杳无音信

  但是还有那么一两次,我又见到了他留在国内那个离婚了的亲人。这让我又想起了记忆深处几乎快要忘记的那个儿时的同学,并且提醒我,原来他还和我这个世界有那么一点细若游丝的联系,因为这个亲人。

  我父母的单位里也听说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他们往往都和父母差不多年纪或者更小一些,两个人都是这同一个单位的,其中一个先出了国,站稳了脚跟后来接另外一个;又或者,出了国的那个干脆就不回来了,就托朋友带回来一纸合约,两个人离婚。大家谈论起离婚是如何的绝情或者无奈,但是更多的还是出国了的那个现在混的应该是如何如何好吧。那个时候我妈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要不然,咱们也出国吧,你先出去,然后再把我们娘俩带出去。我爸不愿意,说咱现在这工作好好的,出国去给人家刷盘子打零工,干嘛?我妈又说,那我先出去,再带你们爷俩。我爸笑着说:我怕我也跟那个谁谁谁一样,到头来被你给踹了。

  在我的记忆中,那个年代的父母一辈几乎人人都谈论过这样的话题,有的人付诸行动,有的人做饭后谈资。那些付诸了行动的人,连同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我的朋友,都一起带走了,从此消失在彼岸。而今我虽然也身在此岸,但是也再没有找到那些人。

  《大撒把》观后感(三):大撒把

  2017-3-5

  个人自用 非影评

  顾颜在机场送老婆去加拿大 当时的首都机场里还可以抽烟 顾颜说 这是肉包子打洋狗

  在机场 顾颜结识徐帆 徐帆的丈夫去加拿大 徐帆晕倒 她丈夫让顾颜帮着扶着 把地址给顾颜 自己飞了

  顾颜把徐帆送到医院 徐帆流产了

  顾颜去老同学杨仲婚礼 给二人拍婚纱照 每天去二人家 帮着收拾 帮着装修 二人跟他说要自己的生活

  顾颜来到徐帆家 徐帆正在杀鸡 因为顾颜说她老公不好 被徐帆轰走

  一年后

  顾颜找到在书店工作的杨仲喝酒 聊起同学王月 就是王朔 说一女读者要见王朔 让顾颜假扮 顾颜与读者在天安门城楼见面 被读者拆穿 因为读者见过作家照片

  顾颜在地铁遇到徐帆 顾颜给她拍照片 长城 十三陵 故宫 去出云吃日本料理 说让外国人伺候一回 结果服务员是中国人

  春节了 顾颜去打电话 没打通 徐帆也去打电话没打通 顾颜说去徐帆家 徐帆拒绝

  徐帆在家看春晚 顾颜来了 拿着白菜 面粉 二人包饺子 放花炮 假装几天夫妻

  第二天徐帆做早餐 二人去贝纳通试衣服 结果没买

  初三 顾颜带徐帆找到贝劳大使 但是需要从苏联到德国在到巴黎 徐帆气愤离开

  晚上 顾颜说带她去杨仲家 徐帆不去 二人吵架 顾颜离开 徐帆追出 说好聚好散 做最后一天夫妻 以后的节日再一起过

  几个月后

  顾颜接到徐帆电话 陪她去办签证 签证在第三次终于办下来了

  顾颜在家做饭给徐帆送行 律师来了 方舟子扮演 顾颜签了 律师说他媳妇给他一笔钱

  徐帆让顾颜哭 顾颜不哭 徐帆抱着顾颜的头

  顾颜在机场送徐帆 徐帆说护照找不到了 顾颜拿打火机 从大衣兜里翻出护照 徐帆说你完全可以留住我的

  《大撒把》观后感(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留下的人们很无奈——评《大撒把》

  “我知道,你这一走就是肉包子打洋狗了......”

  “你当咱们中国丈夫是什么?咱中国丈夫就是出国人员培训班。”

  “外国领事要是再给你拒签,你就拿外语教训他们:当年你们的爷爷奶奶们跟着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谁跟他们要过签证?!”

  这些台词出自葛优92年的一部影片《大撒把》中,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绝对经典的国产电影,不仅留下了相当多相当精彩的台词,更是真实的还原了90年代初出国潮这种社会现象。

  印象中,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中国国产电影还是有相当的水准的,数量不少精品也不少,而且有很多都是真实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演员那时也大都没有成腕,勤奋塌实的表演;观众也不很追星,没有过高的、盲目的期望值,似乎一说“星”就应该是港台刘、郭、张、黎等人的事,大陆演电影的就是演员,连葛优这样日后的大腕也混同于一般群众,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影片的质量,反倒是这些影片的深度与内涵要胜过后来的冯式贺岁片。贺岁片的确是妙语连珠,几乎是句句出彩。但似乎精华也就是这些了,每次重看,都是冲着那几句词儿,而不象《顽主》 《大撒把》 《上一当》等老影片,每次看都能感受到曾经经过的某个时代或某个时期,找到自己或身边熟悉的人的一些影子,同时这些多少带有王朔式调侃的片子里含有的人文关怀也要更直接和生活化一些,不象贺岁喜剧那样应景和做作,给人感觉不很在真实。

  影片讲的是在机场顾颜送别妻子去加拿大留学,结识了同样送丈夫出国的林周云,并把身体不适的她送到医院。回家后,他感到温馨生活已经失去,经常混在朋友家,以至连最好的朋友也开始对他颇有微词。转眼一年已过,顾颜在地铁车站里遇见林周云,林兴奋地告诉顾,在国外的丈夫帮她办好出国手续。转眼又是大年三十儿,顾向林提议在这五天假期中,两个失去家庭生活的人共同模拟一下家庭生活乐趣,林答应了顾的提议。在五天假期中,他们互相关心、宽慰、理解,有时也有争吵。到了分手的时候,两个却感到失落。不久,林的签证已办妥了,顾在家做菜为林饯行。机场上,林期待顾开口把她留下来,顾却竭力掩饰自己。林依依不拾地走向登机口。

  80年代末齐秦的一首《外面的世界》似乎是预先为出国潮做注释的,是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时的人们将出国视为美好生活的开始,这个开始本是由出国留学掀起一股“出国热”浪潮,甚至发展到有人削尖脑袋不惜一切代价挤到国外去的程度。影片的视角虽不是出去的而是留下的,但通过他们临走时的义无返顾、几乎没有的来信、打不通的电话、让别人送来的离婚协议书等等,都说明不管他们过的如何,他们已经放弃了以前的一切。这一点和如今很多从乡下来城里打工者们是多么的相似,都是带者幻想离开,走进陌生又向往的地方,别无选择或义无返顾的选择留下,跟过去一刀两断。对于这种选择我们无法也无权作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只能从道德的层面进行评论,作为一类人的一种选择,只有甘苦自知。

  90年代的都市电影,是小人物的辛酸喜剧,影片所试图给出的,不再是追求崇高和伟大,而是点点温情和暖意。这点温情和暖意来自于一种王朔小说中的游戏态度,是一种对爱的真挚渴望只不过不再用传统的形式表现,而是调侃式的真实。影片完成的是一次想象性的回归,在游戏中爱情获得真实的生命、温情的抚慰与对无奈的认可。片中的一对男女在一场准婚姻游戏中逃离了分离中的孤独。男主人公顾颜是一个靠一技之长平淡生活着的小人物:实在、不虚张声势善解人意、带一点幽默还很实际————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实际”是为别人考虑。仅这么一丝差别,就带给了我们一份忧伤中的曙光,一份美好人性的曙光。

  《大撒把》观后感(五):当初你爷爷奶奶参加八国联军的时候,谁跟你要签证了?葛氏幽默

  伤不起的写了那么多,不知道点着什么了,又要重新开始写评论。%>_<%

  重来一次。

  此片是十年的电影,情节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没有那么多浮夸的修饰,唯有葛氏幽默在片中大放异彩。让我回忆起了那个年代,那个我还是小孩子的年代。现在看到了生活就是那样的平平淡淡,也许最终就是为了找个伴儿,借片中一句台词,“满街都是”。

  90分钟看下来没发现累赘的台词,每句都是恰到好处。现在的电影是善于把一句话能阐述完的事情,说上半个小时。

  下面是几处我觉得印象深刻的片段:

  片段一:

  在林周云 (徐帆饰)家中,二人因各自伴侣出国,二人开始了过家家的日子。

  顾颜(葛优饰)借助着台灯微弱的灯光,在摊开的大地图上寻找着.

  顾:“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散落着许多璀璨的明珠,汤加,塞班,马绍尔群岛,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贝劳共和国,你知道吗?”

  林:“知道啊,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

  顾:“宝岛。。”

  林:“两万人口,盛产鸟粪。”

  贝劳这个地方我专门又去查一下百度,接受了科普。

  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被西班牙卖给德国。一次大战中被日本占领,二次大战期间被美国攻占。1947年,联合国将其交美国托管,与马绍尔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构成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4个政治实体。1969年,帕劳开始就未来政治地位同美国谈判。并于1982年8月与美签订了《自由联系条约》。但该条约在多次公民投票中,均因未达75%的法定多数而未能获得通过。1993年11月举行第八次公决,终于顺利通过了该条约。根据该条约,帕劳于1994年10月1日结束其托管地位,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与美国仍保持特殊关系。同年12月,帕劳加入联合国。____来自百度

  片段二:

  林周云气着从所谓贝劳签证出跑出来。顾颜劝道:“得!咱们不提这事了,铁了心和全国人民风雨同舟。”

  这话如果换做别人讲,我并不会觉得很幽默,但是被葛优说出,这话显得格外有趣,这个就是所谓的语言魅力吧。

  片段三:

  林周云家,顾颜在门口吸烟,林从顾颜手中拿过烟抽了起来。

  顾:“你什么时候学会吸烟了?”

  林:“去年,使馆两次拒签,烦!”

  顾:“你看这样子好不好?明年春节要是你还没走,咱们就故技重演。”

  林:“干嘛非春节啊?元旦不行么?”

  顾:“十一得了”

  林:“五一吧?”

  顾:“三八妇女节”

  林笑了笑说:“正月十五。”

  二人吸烟陷入沉默

  顾:"我有句话想告诉你"

  林:“什么?”

  顾:“这几天你伪装的不错,除了菜差一点,可以算个好媳妇儿。”

  林:“你也是挺像个好丈夫的,就是说话损点儿。”

  顾:“明天早上我先走一步,不等你了,让邻居看见了不好。”

  林:“嗯。下个节日见。”

  顾:“睡吧。”

  林转身锁门。

  (那个门上的海报我记得小时候我家也有一个,也是贴在了门上,也许那个时候的图片资源有限吧。不同于现在随心所欲的买到喜欢的,那时候能挑选的范围很小的。)

  片段四:

  顾颜陪着林周云去办签证手续,林心中忐忑。

  林:“真怕哪句说不好他们拒签。”

  顾:“你甭紧张,他们不给你钱,你就拉下脸批评他们。‘当初你们爷爷奶奶参加八国联军的时候,谁要你们签证了?’你让他们学学白求恩,甭拿中国人当外人!”

  林:“贫!”

  片段五:

  顾颜家,顾颜为签证成功的林周云践行。要好酒好菜的款待她一次。

  一律师来到顾颜家中,告知顾颜妻子要与他离婚,律师让他过目并签字。并拿出了钱给顾颜,顾颜讥笑道:"她丫还听够意思。"

  顾颜很平静,如同一切他都已经料想到了,没显露出难过的情绪。反而林周云不安起来,留下泪水安慰着顾颜。

  林:“你想哭就哭出来别憋着啊。”

  顾 :“我干嘛哭啊?都活着呢,我哭谁啊?”

  林:“不是所有女人都像她一样。”

  ......

  林周云从背后抱着顾颜,抽泣了几下。

  顾:“临走临走别招我犯错误。”

  看似平淡的情节,在葛氏幽默独有的语言魅力下,显得妙趣横生。

  虽然在特效横行的今天,看到了这步片也不觉得乏味,相反当中一些经典对白,很好的达成了影片的目的。

  《大撒把》观后感(六):观感

  单从叙事方面来看,冯小刚的编剧水平真的可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都市电影中,算得上是佳作了。王朔式京味调侃兼具了人文关怀与现实境况,喜中带忧,台词非常给力。葛大爷话有点多,烟有点多,头发也有点多。徐帆的颜值正直巅峰,朴素之中带有一丝的衰弱的怜惜之感。文化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激流中,出国潮是社会浮躁的表现,在此映射下,欲望的饥渴、伦理的破碎、观念的颠倒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五日假夫妻”隐喻了人们逐步失去的道德阵地,真实的法律夫妻却名存实亡。结局的开放处理是夏钢导演抛出的疑问,真假的辨析与对错的准绳交由每位观者去自行拿捏。或许,导演对未来不够果敢;或许,本身早已就失去了答案。

  《大撒把》观后感(七):有趣台词摘录

  葛优朋友问他结婚照:

  “这么大一张得多少钱啊?”

  “只要你别三天两头的结婚,照片算我随的份子。”

  葛优指导俩人结婚照摆造型:

  “含情脉脉!”“勾肩搭背!”“猛一回眸!”“眉来眼去!”“得意忘形!”“暗送秋波!”

  葛优给刚结婚的朋友家里一顿折腾,看朋友一点主动性都没有,问:“咱们这是谁结婚呢?”

  “不瞒你说,我也正纳闷儿这事儿呢。”

  “我不想坐民航。”

  “这么说你丈夫给你订的是战斗机。”

  日本料理餐厅。葛优指菜单:“这个地干活。”“这个地两个。”“你地,快快地。我们地,咪西咪西。”

  “我可不会擀皮儿啊。”

  “会吃么。”

  (这对话简直少女动漫台湾偶像剧!(////▽////))(不过要搁我爸爸也得这么说,“你就会吃。”)

  “咱们为什么干杯呢?”

  葛优说了俩由头,都让徐帆否定了。

  “待会儿你这喝酒的题目还没找着呢我可就醉了。”

  “能插门你就插上。新婚之夜总要别扭点儿。慢慢习惯吧。”躺在沙发上的葛优对着没反应过来的徐帆说。

  “别胡思乱想了,回头还得自己安慰自己。”

  “得,咱不提走的事儿了。铁了心和全国人民风雨同舟。”

  “你甭紧张。他要不给你签你就拉下脸来批评他们:当初你们爷爷奶奶参加八国联军的时候,谁要你们签证了?你让他们学学白求恩,甭拿中国人当外人。”

  “她挺好。她没把我怎么样。你不用代表全体出国的妇女安慰我。”

  “看我干什么呀,我脸上又没菜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撒把》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