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你到最后》是一部由Reinout Oerlemans执导,卡里斯·范·侯登 / 巴里·阿茨玛 / 安娜·崔佛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陪你到最后》观后感(一):刺激到我的泪点~
乳腺癌,多少
女人的噩梦,包括我
自己~
2011年9月11日,我
妈妈乳腺癌手术~
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生物疗法~
我不记得哭了多少次
我只觉得压力最大的是
爸爸~
各种压力
现在妈妈看起来康复了~
我只想
祈求老天,叫她陪在我们身边
虽然她很啰嗦,有时候不想理她,但是我是爱她的
很爱很爱,不表达,不代表不在乎
《陪你到最后》观后感(二):It's a cruel world, isn't it good?
最怕癌症电影拍的太苦情
还好《陪你到最后》没有
快速、跳跃剪辑寥寥几个镜头就把
妻子得病前的
幸福生活刻画丰满
节奏快而流畅
减少不必要的篇幅来集中刻画病后生活
妻子生病
丈夫本来是细心照料
但总有
受不了的一天
(何况 病前也是出轨的惯犯)
找到红颜
知己接下来就是
无止境的
分分合合
合合分分
分分合合
合合分分
最后妻子走了。
我哭了。
卡门得癌症成为弱者
斯坦因妻子得癌症也成为弱者
这是两个弱者一起被生活和
命运打击的
故事总觉得这样的剧情比那些告诉你
不管你是不是癌症、是不是秃头、是不是只剩一个乳房
还有一个
万众瞩目的大帅哥会不离不弃的照顾你
要好的多
生活本来就很残酷
那些所谓灌输“正能量”的假大空
才是最大的负能量!
而像这种表现出人心阴暗的
真实才是最大的正能量!
最后送上古美门研介的
一句话——爱上丑陋!
《陪你到最后》观后感(三):陪你到最后
除了开头史丹与卡门
结婚,其余部分都很
压抑,有我读不出的荷兰
幽默。
曾经做梦
亲人去世哭着醒来,知道那种
绝望和
恐惧。但我到最后也不明白,为什么卡门要自杀,她真有那么
坚强吗?按
中国人的想法,她就算为了
小女儿露娜也要活下去。
是的,中国人基本不为自己活。我的中国心
根深蒂固,觉得如果她是因病而死,那是
无可奈何;如果她是自杀,那便是
懦弱与退缩。
史丹对萝丝,我觉得他只是找个替身来慰藉,我也有过这种
感觉,你甚至会认为后来者比你心里的那个人更重要,可是当你心里的那个人来了,这个人便
微不足道。当然这是小学生的青涩
心理,我弄不明白
婚姻、
家庭与外遇。萝丝与史丹是知己,但史丹这样做,会
伤害萝丝,如果是
真爱,最后一幕就应该有萝丝的身影了。
外行人不懂镜头与画面,中国人不懂荷兰语。
一个是卡门与史丹参加完变性派对回来在路上卡门的声嘶力竭,那是在发泄心里的压力,如果再这样继续假装
快乐,会憋出内伤,比起
身体上的病痛,
精神上的折磨与对史丹的愧疚是致使她自杀更大的原因吧。
二是史丹在夜店狂欢,屏幕上出现
女儿的脸,女儿也跟他生气,到底
亲情重,史丹与卡门的复合
少不了小天使,他觉得自己也对不起女儿了吧。
及时享乐,却还是逃不掉
内心的真实。
这是我得到的。那
美好又有瑕疵的爱情,我却并不是很感冒。
《陪你到最后》观后感(四):不要把自己当回事
家庭
事业是主食,其他的女人或者一夜情只是调剂品。小三炮友不要把自己当回事。
过于渲染爱情的电影
没什么感觉,这样的电影相对真实,只是加入了乳癌,安乐死,虽然也有些特例,但也实属平常。把更长的
夫妻生活,乏味的
性生活,
孩子和
家长里短的
琐碎生活缩短。
想像
理解妻子得癌症的恐惧。想象着丈夫陪伴妻子化疗,看病的压抑,出去释放,有另一个性
伴侣也是很正常的。
一个女人心里始终容不下另外的女人
拥有自己的
老公。其实
男人也一样。女人男人都是视觉动物,下半生
思考,
世界会乱套吧,即便性是本性,女人更感性,才会很
和谐。
总之记得当初在一起的时候,总之记得坎坷的时候谁陪着你,总之爱情是长久关系的祭奠,当真的得绝症的时候,护工照顾你,只是因为需要钱,而另一半是实实在在的付出。
我以为最后妻子死了,也不会出现第三个女人的镜头,但是却有一段电话录音,妻子的葬礼希望你能来,不知道导演是什么用意。
《陪你到最后》观后感(五):不是每个阶段都能及时行乐
我不记得我还看过其他什么荷兰电影,这部电影意外的来自好友的
推荐,填补了观影史上的一个空缺。这个关于绝症,出轨,爱情的电影,给人很奇怪的观影体验,里头缺少了狗血言情剧里誓死不离不弃的
伟大,更多
人性的需求和
脆弱显现了出来。之前看过于娟的抗癌
日记,身边也有亲友因此辞世,只不过亲历和旁观差别那么大,看电影是一件事,自己的身体还是要好好保重。
男主角斯丹第一眼
很难说是帅,却是个身经百战的情圣,乱花丛中过,片叶不留身。直到
遇见美丽的卡门。卡门的名字很吉卜赛,很狂野,而她本身的活泼却始终清澈,一如她湛蓝的眼睛。两人坠入爱河,结婚,孩子,
成功的事业,美好的像画一样。斯丹虽然很爱妻子,也感到自己家庭的美满,却偶尔还是会沾花惹草,夫妻俩都觉得这并不会破坏
两人的感情。在一次出差偷腥差点丢了戒指战战兢兢的面对妻子时,却发现妻子眼中的惊恐与
泪水。乳腺癌的宣判让两人慌张而不安,跟着治疗的节奏
疲于奔命。斯丹
难以忍受这样的压力,直至遇到同样美丽却
性格奔放的女画家萝丝,给了他寻觅已久的发泄渠道。治疗
渐入佳境,斯丹又回到了妻子身边,发誓不再欺骗,新生活再次被疾病打破。
斯丹和卡门在麦田的赤裸相见是本片最美的镜头之一。金色的
阳光洒下来,我们只看到两个
肆无忌惮的青年毫无防备的在一起,
享受着无羁和狂野。斯丹和萝丝在巨幕画板对望着嬉戏是片中另一个美丽的镜头。同样光影之下同样的
无忧无虑,笑的
旁若无人。
斯丹生性花心的偷情和妻子病后的外遇是两种
截然不同的状态。斯丹与妻子之间的
坦诚让人很惊诧。新婚不久斯丹就开始了花花公子的浪荡,而妻子也睁只眼闭只眼,恨愤交加却也无可奈何。她知道他心里没有其他人。他天生的浪荡凝聚在他的自恋和渴望被崇拜的上,他有了
女性们的臣服,有了成功的工作和一切外表上的光鲜,一如他脚上那一双弯曲到奇异的皮鞋,他自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行走在花街柳巷。然而他对妻子的爱是如此的深厚,
简单。妻子病后,这一切骄傲和自恋都褪去了。在萝丝的出现之后,斯丹的出轨变得无可忍受。女画家如此充实的填补了斯丹的生活,卡门难以忍受自己的病痛,难以忍受身体的
改变,难以忍受丈夫对她人的依恋。斯丹与萝丝相见的第一天,就告诉了她妻子的病况,萝丝似乎是更及时行乐的那一个人,两人缠绵时斯丹被一个电话叫回医院,她眼角有一丝冰凉的
失落,独自在画布上挥洒着难以言述的落寞。斯丹的生活被没有尽头的琐碎和恐慌所占据。在新年变装舞会后,卡门第一次爆发了。这是怎么样的绝望和无助,怎样渴望抓住这一丝不知几许的
期望,惶惶
不可终日,没有一丝呼喊能够代替。我曾见过一个快去世的
年轻人,羸弱到无法动弹的躯体蜷缩一团,他肿大的舌头吐出一串不清晰的音节。
他的父母告诉我,也许快结束了,也许一切都快结束了,对他,对大家,都是一种
解脱。我看的见他们眼中的
眼泪,却体会不到他们身心的劳累。纵然亲如
父母,久病的孩子都如此沉重压在他们心头,伴侣承受的压力更是难以想象。这样的郁结不能发泄在妻子身上,不能发泄在孩子身上,斯丹的外遇更像是他培养出的一个奇特的爱好,把自己的身心放空,完完全全的
放纵以至忘记了
责任,忘记了垂死的妻子,忘记了日夜不眠的羁绊。然而放空之后,是谴责。在俱乐部放纵,满耳也只听到来自孩子的质问;在街上驾车飞驰,恨不得砸碎一切,摧毁自己。
最终的救赎还是到来。妻子的病眼看走向了
终点,不再有
挣扎,不再有
愤懑,留恋着存在于彼此的每一刻,忘记以前,也不顾以后,及时行乐。在卡门决定安乐死之前,斯丹
温柔的替她仔细擦拭身体,这瘦弱到扭曲的骨架,和片头那阳光明媚的饱满身躯的对比,
触目惊心。一起回归到最初的美好,明亮的光线中,舒适的房间里,她走了,他亲亲的吻着她,说着再见。
———————————————————————————————————————
关于角色,我想几个演员拿捏的都很好。女儿在本片的定义如果更清晰一些会更好。关于服装,印象最深的是那双亮黄色的Gucci高跟鞋,跟高到会扭伤脚踝,但是
人生短暂,不能不试。关于配乐,古典钢琴配着所有美丽的画面,杂乱到头疼的电子乐跟着斯丹的冒险。电影被分割成几个小部分,在“切乳”那一章,追着斯丹跑的字幕,惶恐尽然。
逝去的人不可追回,最后看着斯丹和女儿在海边嬉闹,他们笑的多
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