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邦警察 电影版》是一部由熊切和嘉执导,松田翔太 / 浜野谦太 / 须贺健太主演的一部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异邦警察 电影版》观后感(一):空欢喜和独行侠
我不喜欢熊切和嘉的风格。
这一点从看剧版的时候,我就已经领略过了。没有比对熊切的其他作品,只论这个系列,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空欢喜”。
剧版他负责的那集,摆出很大的架势,结果虎头蛇尾,影版依然如此。
三条线,三类人群,三线并行、交融,原本应该很精彩,前提是导演把控得当,才不至于流于表面,空有架构。
开篇切入不错,但从署长宿醉状态追逐周林之后,好不容易攒出来的一口气一泻千里,松散而肤浅,每一条线看似给了足够篇幅展现,其实只是必要剧情推进,没有深入挖掘任何一方。
周林线很多人着眼的点是有没有“黑”中国,然而问题并不在这里,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找中国演员出演,是短板也是无奈,但从目前成片来看,即使换成中国演员来演,在导演的调教下,也未必能呈现多真实的效果,台词和表演风格依然会被塑造成日本式的。
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中国味的表现,仍停留在很陈旧的想法,这不是组内有个别国内staff能改变的,也不是演员卖力演出能改善的,原作就是如此,二度创作也很难改变这个基调。
并不是说不能表现国内的阴暗面,而是这种阴暗面剥离了电影展现的环境,似乎放之四海皆可,缺乏真实性。剑南春,广场舞、舞龙舞狮,这些华人街元素,可以使地下社会得以成立,但周林的回忆则不能仅仅放一些元素,它需要主创对国内环境有相当的了解,才能在回忆杀中产生足够的临场感,失去了这些,中国观众觉得假,日本观众不知道会不会觉得很亲切,因为回忆杀里的情绪倒是很日本。
小周居然能搞到枪,枪还是他爷爷的,在国内枪支管制这么严格的环境下,可能吗?
两个无依无靠什么都不会的小孩,在国内杀了人之后还能悄咪咪逃到日本?既然都描写了海这边管制严格,那他们还怎么逃?
他们是变种人吗?变种人的小孩还惨兮兮在逃亡路上死那么多,他们倒优哉游哉地吃香喝辣,杀了很多人还各种拦不住。
缺乏真实感也就缺乏力度,所以我很难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共情,买衣服、玩游戏的片段,力图表现他们boy无情又天真的一面,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前期的玩闹杀人铺垫够了,加了反而拖节奏,真正重要的回忆又掉了链子,叫我如何给好评?
周林线我为数不多的喜欢的情节是,小周用林当挡箭牌,兄弟情撕裂出虚伪的口子;两个人在车上,林不看小周一眼的临终呓语。
反观其他两条线——
而署长的那条线,地下社会只是一种背景,对没看过剧版的人来说印象薄弱,对看过的人来说则很不过瘾。一些原本应该很有冲击力的画面,也因为松散的节奏、仿漫画式的分镜和褪色的影调,情绪被切割、冲淡,不管是玛利亚的死亡,还是大家的托付,都变得轻飘飘了。铃木、阿桑等人更厉害,直接变成NPC,因此我太理解滨野谦太对戏份少的怨念了。
然而就算是身为主角的署长,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空间去展现比剧版更深层的一面。还是那句话,看过剧版的人看电影会觉得没有提供更新的角度展现署长,理解署长,没看过剧版的人,则不太理解他无端端被卷入这些事件还这么拼的动机。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署长还是我们的署长,熟悉的配方,贯彻始终的不偏不倚,他是混乱却自有一套规则的地下世界唯一的守护神,他是迥异于所有人的独行侠。
别人把这帮偷渡客的命当草芥,他偏偏认真,别人觉得周林杀了就算了,他偏要逮捕他们,接受审判。
因为他曾经被地下居民温柔以待,所以他也以温柔待世界,这份温柔隐藏在朦胧的烟圈后,隐藏着深深浅浅的伤痕下面,隐藏在对黑帮竖起的中指中,淡淡的,闪着光。
可惜,一个好角色并不能改变一个导演的对电影的掌控。这个题材本身很宝贵,牵涉太广,稍有不慎,就会变成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没抓到,真可惜。(群像成功案例近期可参考《怒》)
有人说换香港人拍更好,确实港片拍兄弟情有一套,但个人认为这个系列立足点不在于此,地下居民如何顽强生存才是它的灵魂,硬要主讲兄弟情反而缩小了体量,变成了别的东西。对此,剧版的拥护者,自然不满。
给剧版五星,是因为瑕不掩瑜,主题立意和画面节奏表演相得益彰,而电影我只能说,瑕瑜互见,但是为署长的难得,我愿意再加一星。
PS:ost还是很棒。
《异邦警察 电影版》观后感(二):你应该知道的N件事
本片根据2006—2009期间连载的同名青年向漫画的第六个故事“Dirty Yellow Boys篇”改编,该漫画已于2016年再开新篇“999”。2016年该作品被MBS·TBS深夜档改编搬上电视荧屏,由原班人马制作出演。 2影片在日本国内119块银幕上同时公映,首周初登场观众满意度排名第九位。此外《异邦警察 电影版》还作为开幕影片参加了2016高雄电影节。 3 《异邦警察》在创作之初,漫画家杉村伸一和脚本长崎尚志实际上参考了松田翔太的亡父松田优作的形象设计了久保冢这个角色。翔太本人则从2010年开始阅读该作品,并对出演久保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4熊切和嘉最初受邀拍摄《异邦警察》系列时,其本人正在巴黎接受由日本文化厅组织的新晋艺术家海外研修,为期一年。当时他住在电影《尼基塔》的拍摄地巴黎18区。 5原本《异邦警察》电影版的导演另有他人,但对方因日程冲突而放弃,此后拍摄《我的男人》期间认识的制片人西谷寿一询问熊切和嘉是否有意接手,此前就参与了电视剧版创作的熊切欣然应允。 6音乐家渡边琢磨从电视剧版开始就为《异邦警察》担任配乐,当初他按照四位导演的不同要求创作了多达120首原声,最终选出12首放入原声带中。而电影版中他融合了古典、舞曲等风格创作了15首原声。 7漫画中的周和林均为来自北京的留学生,周是头脑灵光但生性残忍的天才,林则是对周绝对信赖的跟班。饰演林的NOZOMU通过试听入选,他高达191cm,与166cm的须贺健太相差25cm。 8滨野谦太最初听闻和松田翔太合作时非常高兴,而翔太则顺势成为滨野所在乐队SAKEROCK的粉丝,该乐队是由同样在音乐、影视领域大放异彩的星野源主持成立的,遗憾的是乐队于2015年6月2日后解散。 9首映式上,滨野表达了些许落寞之情,称“恐怕不太会经常收到翔太发来的LINE了。”旁边的翔太则突然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冲绳旅行啊?”滨野十分期待能与翔太在其他影视剧中继续合作。 10翔太爆料,电影版中有一场十分重要的戏,正式拍摄刚开始,滨野谦太没忍住放了一个屁,而且当时还在封闭的汽车里。滨野本人则若无其事一本正经地说台词,令翔太顿感放松不少
《异邦警察 电影版》观后感(三):异邦?警察?
冲着松田翔太和安藤樱,加上蛮有质感的海报,果断观看...但...感觉身为国人,真的是感觉被黑惨了...联手送上如此尴尬的这么一部电影?不知所云。普通话说得让人跳戏,而且国人之间也没有直接用姓来称呼对方的吧?
借助所谓的信仰来说事,可这也太糟蹋信仰了吧?我没看到任何有关信仰的深刻讨论,只是孩子一般过家家的无力剧情。难道所谓信仰最后只是十亿日元?
除了林和周的友情塑造得还算言之有物以外,即便是主角松田翔太,角色设定得也是苍白无力,毫无说服力,一众角色都找不到行为的逻辑。
片中塑造的异邦人聚集的城市毫无吸引力,是在间接表达异邦人所在的地方连这里都不如吗?而所谓的保护异邦人的警察又有什么作用?
但影片整体的色调和叙事节奏还是很抓人的,只是每次引人入胜以后的自圆其说总是很苍白。表达出来的所谓深邃似乎也只是小孩子般的任性和过家家。
Ps:安藤樱尽管只是客串一般的时长,但造型到神态还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
《异邦警察 电影版》观后感(四):《異邦警察》觀後感
很爽、很酷, 很有格調的警匪奇情片。《异邦警察 电影版》观后感(五):这是一个地下世界的侠义故事
他抽烟酗酒蹦迪打架,精通八国语言的痞子署长,在地下居民受到威胁时,第一时间飞奔出去,晃晃悠悠随时要倒下的瘦长躯干,突然就变成一匹小猎豹,踩着他的红色跑鞋,跑过大马路和小巷口,穿过无数个杂乱街区,最后吐了一地,他又把人跟丢了。《异邦警察 电影版》观后感(六):我对日本电影的肤浅印象
我对日影的印象仅仅来自《嫌疑人x的献身》、《热血高校》和传说中的恐怖片。好了,还有~。在我的浅显印象中,日影有一种沉重感或者说厚重感,所以适合刻画比较深邃的情感。还有励志片,因为会不时冒出一种极其认真的态度。 《异邦警察》讲述的是在偷渡者成立的地下政府中,有一位署长负责维护他们的治安。其中一位按摩女被需要赚钱入会费的两位偷渡者绑架并杀害。而这两位偷渡者又因提成问题,杀死了黑帮的一名重要成员,从而导致被黑帮和署长追逐的故事。 主角出场时狼狈不堪,我觉得肯定是导演的刻意安排。如同实力太过悬殊的双方下棋时,强者会故意让掉车马炮,照样把对方杀到片甲不留。一只手从头到尾打着石膏,我一直抱有幻想,期待他主角光环的闪现。 反差感会带给观众惊喜。我看着进度条,等待着高潮,心中默念,“是时候了,是时候了。”直到临近结尾,主角突然出现,却和腿部中弹,血流不止的偷渡者像两具丧尸一样缠斗时,我开始思考起影片的深度了。 我听过一些关于卖淫该不该合法化的争论,因不甚了解,自己并无立场。影片中偷渡者连杀六人,却始终没有看到过正规警察的身影,我并不觉得这是情节的故意忽略,在支持卖淫合法化的一方,其中有一个论据就是如此。妓女得不到政府的认可和保护,会让他们遭受警方和黑社会的双重剥削,而为了寻求保护,她们会滋养黑社会组织的成长,给社会带来更坏的影响,自身也成为越发悲哀的群体。 影片毫无悬念,偷渡者滥杀无辜,自不量力,四处树敌的行事方式,注定自寻死路。树敌太多,仇家的争夺竟然给予了他们多活几分钟的机会。 在署长的追逐过程中,偷渡者割破牧师脖子后逃走。署长询问偷渡者的忏悔内容时,牧师却选择了为其保密。这就是我无法理解的信仰。直到影片最后,偷渡者快要被黑帮活捉,却被署长救走时,我想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执念,只是呈现的面目不同。 牧师借助上帝的审判,署长出于自己的职责,黑帮倚靠自己的手,他们都不过是按自己理解的方式来惩罚恶人。“到底有没有神?”是影片反复出现的台词,其实神已经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他是牧师的沉默,署长的职责,黑帮的手,偷渡者的忏悔。 整个影片都有种狼狈不堪、阴森破败的情景。导演仿佛就是为了向观众展现这种地下社会的形态。我个人的理解是,导演实质上站在支持偷渡者的一方。偷渡者临死前想去到一个岛,一个没有政府欺负的岛。而他们变态行径的来源也与不被社会的接纳有关。 无法被彻底杜绝,又不被社会认可接受,最终只会成为一个黑暗的地下世界。这部影片折射的世界,或许可以引起我们对平时嗤之以鼻、坚决抵制的事情,有不同的思考。
感谢阅读。
《异邦警察 电影版》观后感(七):很爽、很酷, 很有格调的警匪奇情片。
日本东京地下组织约有1万非法移民, 偷渡者干着各行各业, 人是要管的, 不论是原居民, 或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江湖兄弟姊妹叔伯乡亲, 政府是赋予律法监察及保障人民性命财产机关。《异邦警察 电影版》观后感(八):在日本的天空下
最绝望的那一幕,既不是走到绝路的两人躺在皮卡的车厢里仰望星空,用满口血腥的味道说出的“真美”;也不是副驾被割喉的神父弥留之际“希望我的死能换回神对他们的原谅”的遗言;而是他们在积雪尚未完全融化的晨光中,赤着上身拿着枪械玩起小孩子的战争游戏,突然看见觅食的猴子,下意识的骂了一句“小日本”,然后举起了枪扫射。
“如果能找到乐园就好了,再也没有什么政府刁难的乐园!”正是这些被祖国垃圾般抛弃、因为信仰而被迫流亡的人,从内心深处早已放弃了生而为人的身份,最残暴的杀戮,源于最绝望的内心,他们知道那一点微弱但耀眼的光芒是此生都无法触摸的梦幻,扑火的飞蛾,要毁灭的除了自己还有整个世界。这和杀人后的忏悔同样虚无,只是早已被摧毁的残缺人生,无论怎样走都是绝路,那为何不用一种最极端的方式去灰飞烟灭?
只是一群这样的人,目睹担任神职的父亲和家人被迫害致死,留在骨子里的祖国早已不是乡愁与血脉,取而代之的只有暴戾和仇恨,到了日本这个通往伊甸园的自由之国,仍然都无法抑制长期洗脑留下的烙印,那一句下意识的“小日本”,远比迫害下造就的扭曲人性更令人不寒而栗。
他们追求的无仁义战争、异邦警察想帮被杀妓女讨回公道的使命、还有黑帮对残杀同类毫不留情的抱负,到了最后都变得毫无意义,倾盆大雨也无法冲去的血腥,弥漫在漆黑和惨白车灯里的死亡气息,侥幸逃生的人也像是灵魂被吞噬大半的行尸走肉,熊切和嘉镜头下满是恶意的讽刺道尽了生命的虚无,看似自由的日本天空下,无论政府、黑帮还是宗教的秩序,都是如此苍白无力,他们能约束的都是胆怯麻木的弱者,而非要玉石俱焚的绝望之人。
其实令整部电影彻底崩坏的,是熊切和嘉对电影的不尊重,试问怎能忍受一部电影里有接近1/3时间都充斥着蹩脚生硬的国语对白?若然连做电影最基本的严谨态度都没有,那么背侮辱的其实不是片中大肆破坏日本的中国人,而是你们自己。
《异邦警察 电影版》观后感(九):剧情太感人
首先,中文听得人想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