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泡饭之味》是一部由小津安二郎执导,木暮实千代 / 鹤田浩二 / 佐分利信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泡饭之味》观后感(一):男人不懂女人的作
妙子是
喜欢一等座,喜欢旅行,喜欢奢华,
但她对
丈夫的不满绝对不仅仅限于消费
价值观的差异。
当妙子赌气不理丈夫,需要的只是丈夫低声下气道个歉;
当妙子听仆佣转告上楼,绝对不希望听到的只是数落;
当妙子离家出走,怎么可能听到一通没有任何说明的电报就回家;
当丈夫飞机起飞了,而侄女
和朋友只会指责
自己时,妙子该多么
寂寞。
女人的小心机小手段,只是想提醒男人注意自己而已。
可是这些是不能宣泄的理由,能说出口的就只能是
冠冕堂皇的借口了。
好像侄女和姑父去弹子房
逃避相亲,
作为
妻子不能指责丈夫为什么联合别的女人欺骗自己,
不能指责丈夫为什么看起来和别人更亲密,
也不能指责丈夫背地里有很多
小秘密,
只好指责丈夫不通人情世故,不押送侄女去相亲。
就好像
教育小孩,丈夫怎么可以当着小孩的面和自己两条心,
这样小孩会很难教育。
当然要表面维护自己,有不同理念私下再沟通啊。
所以,妙子总说丈夫呆,却从不说丈夫坏。
一个不懂女人微妙小
心思的丈夫,就算有
责任心,也毫无
生活情趣可言。
女人需要物质
财富没有错,可是物质只能
满足一时,
真正长久维系
感情的其实是女人的作,男人的哄。
所以,对影片的结尾我是
不喜欢的,
妙子在丈夫
离开后也许会有
失落,
但
态度180度大转弯就有点突兀,
最后还向
朋友和侄女反省就更奇怪。
因为闺密之间是只能讲丈夫坏话不能说好话的,
以免遭受
嫉妒;
对小辈承认错误就更不是作女风格,
宁可铁齿到死也绝对不能向小辈低头乱了伦理。
可以看出小津虽然是大师,但大师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
是不懂女人的。
《茶泡饭之味》观后感(二):一切皆稀松平常,一切又和美如初
日光之下无新事。但凡到了一定的年纪,每个女人都会碰到
婚姻这档事,家人催相亲,你
为此烦恼,就如节子小姐一样,“你年纪不小了,不能
永远地游玩”,“相亲
结婚怎么了,也不一定是坏事啊,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嘛”,“你见都没见,怎么知道就不行,
说不定是个不错的男人呢”,不错,有我偶像梁朝伟帅和那迷人的小眼睛吗,关键不在这,从小被管到大,临到挑男人过往后的日子,我还不能有点
自由了,那
男生好不好关我球事啊,节子的
任性因此显得
可爱。
《茶泡饭之味》观后感(三):平淡生活 略有不同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一直如此平淡,正如其影片多数展露的主题一般:平淡生活。
在平淡生活里,婚姻成为很重要的显影。
「お茶漬の味」(茶泡饭之味),讲述了一对夫妇的婚姻从矛盾到调合的过程,其中用日式最简朴的餐食“茶泡饭”来象征。妻子生于上流
社会,大多数
时间都和她圈子里的妇人们八卦闲谈,在出身一般的丈夫面前总是一副
趾高气扬的神态,她看不上处世踏实刻板的丈夫的一切行为,并对丈夫的侄女表示不屑。她一直认为自己并不爱丈夫,因为两人走在不同的生活轨道上。
她大多数时候是不明白他所说的平淡生活之意,然而,直到有一天他走了,她才切身感受到什么是平淡,并
理解了质朴的本质。而再华丽的向往,终究浮于表层,落地才为安。妻子在片尾,突然对回家的丈夫开始殷切起来,并协助丈夫制作简陋的茶泡饭,她的神情、语气、
动作都开始变的附和丈夫,并与丈夫相对而坐,共享那无味的茶泡饭。
喜欢吃茶泡饭的男子,大概就是小津的缩影吧。刻板、守旧、传统、崇尚平淡生活,并与他周围的浮华女子形成强烈对比。再喧闹的浮世,最终都抵不过生活的本质而
归于平淡,酷似僧侣的小津,用默诵经文般的镜头,传达这种
观点。
生活,究竟是该平淡还是
激情呢?尤其落到婚姻这件事上,更让人不解。婚姻,就是日子的集合体,日子,就是一天又一天的重复。你可以不服,试图强加一些刺激元素,来让日子显得
与众不同,但是,偶尔的
努力,却抵挡不住必然的复制。就如同太阳总是从同一个地方升起,又降落在
永恒不变的西山。
学会
享受平淡,隐去
曾经的
冲动与聒噪,貌似妥协,实则是一种变通法则。就如同一碗茶泡饭,你可以加梅子,也可以加鲑鱼,也可以添加任何你喜欢的食材来获取滋味的差异。生活的本质是平淡,但每个人的平淡又有本质的差异。
《茶泡饭之味》观后感(四):日本文化中心——小津安二郎讲座消息(06.22)聊聊豆腐店,聊聊小津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以下链接报名:http://www.douban.com/event/19161292/
【活动介绍】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日本电影的一个神话,他的电影以余味取胜,风格独特,为日本电影史,甚至
世界电影史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2013年恰逢小津导演诞辰110年,新
经典文化有限公司于本月首次正式引进出版小津安二郎的
随笔集《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本书记录了小津导演最
真实的
情感,它讲电影创作,也讲
人生感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津其人其作,时值新书首发之际,新经典文化特别邀请胡紫微、止庵与广大
读者朋友一起聊聊《豆腐店》、聊聊小津安二郎。
时间:2013年6月29日(周六)下午14:00—16:00
地点: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多功能厅(地铁国贸站出D口,直走2分钟SK大厦3层)
《茶泡饭之味》观后感(五):茶泡饭的味道,生活的味道
从小
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妙子,
农家出身的“凤凰男”佐竹,
两个看起来门不当户不对的人,通过相亲结成了夫妇。
男人闷声不爱说话,平常忙于工作,生活上随性、节俭;
女人偶尔跟好友出门游玩,是一个十足的享受主义者;
夫妻间偶有
谎言,这不是欺骗,最多只能算“相处的技巧”吧,
就像妙子的好友说的“夫妻间都有谎言,不然会憋坏另一方。”
一直温吞如凉白开的生活,
以及隐藏在平淡背后的隐忍,
终于在面对侄女节子相亲的问题上爆发了。
节子不愿重蹈叔叔的覆辙,拒绝
母亲安排的相亲;
而叔叔不仅没有帮妙子一起骂侄女,反倒站在侄女那边,
成了所谓的“帮凶”。
女人的不爽被挑起了,然后就是各种无理由、
莫须有的吵架,
丈夫那些
习以为常的行为在他眼里全部变成了“看不惯”、“小家子气”,
然后就是离家出走。
恰逢此时,男人也因公出差。
至此,到达矛盾的至高点。
夜晚,女人回到家中。
寂静如水的夜,
孤独像洪水汹涌而至。
也许正是这种
心境,才让妙子开始自省。
小津就在这里安排了“
峰回路转”的剧情。
丈夫没有坐上飞机,临时回到家中。
佣人已经睡下,
妙子决定给丈夫做一碗她以前从来不屑于顾的“茶泡饭”,
闻到她自己手上的泡菜味道,
她停下筷子,眼泛泪光,
仿佛闻到了生活的味道。
最后,夫妻二人在这一碗“茶泡饭”里面读懂了婚姻以及生活的不容易。
婚姻,
追求的绝不是单方的将就;
而是彼此的合拍。
《茶泡饭之味》观后感(六):笔记
丈夫半夜折返的桥段让我想起一篇高中同学的作文,说的是她
父母吵架,然后她听到
父亲打开门,接着又听到门关上的声音,作文的最后一句说她“知道父亲并没有离开”。
异曲同工。
我顿时觉得,安排这样的桥段,小津必定是个极其
温柔的人。
于是我从极其瞌睡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也没觉得电影院里那么冷了,连内急的
感觉也有点忘了,
精神抖擞的看完了最后半个小时。
丈夫的木讷其实是高度的
宽容。“
简单、
单纯,让我
舒服的东西”,在关系中要维持住这样的东西,我想需要一方的宽容,也需要另一方的理解力跟上才行。
我真得被夫妇俩半夜找食材做茶泡饭的那一段触动到了。整部片子里夫妇俩并没有任何亲昵的举动,连牵个手都没有,除了……除了妻子在水池清洗东西时,丈夫站在旁边替她挽起了和服的袖口。多么细腻的动作。
本来想打五星的,可是看着片尾妻子那如同少女思春般
思念着丈夫的表情,我又觉得这个
故事似乎单纯得如同童话故事。而我因为没法除去
内心的怀疑,于是除去了最后那一颗星。
如果有机会去日本,茶泡饭会是我最想吃的东西。
《茶泡饭之味》观后感(七):新旧中产的博弈
对于小津这样风格鲜明的导演而言,似乎关于他的每一部影片都成了重复的赘言,然而这部电影在小津的作品中也是十分出彩的一部,不应淹没……依然放低镜头的平行拍摄、空镜头、长镜头、静止镜头、日常话语、大量对话、精彩台词……这些似乎出现于小津的每一部影片,却从来不让人觉得重复,需要承认的是,小津的电影在许多人看来是乏味的,因为叙事的速度太慢,但这就如同生活,生活本就如此无趣,然而,如果有些体会
感悟,或者谙熟日本文化,将会感受到小津电影的
魅力,你一开始看不进去,但是很快就无法自拔,或许,小津的电影就像日本的茶泡饭,朴素却别有一番滋味,那是要有充分的
人生体验的人才能体会的到的,以上的这些和本片的片名又成了互文……本片的前半段都是平缓的铺垫,在外甥女逃避相亲后,夫妇的意见不合全面爆发,而爆发的口径便是丈夫又在吃妻子鄙夷的茶泡饭,仅此而已,这便是日本式的斗争……
事实上,这部电影和其他小津电影的不同之处是在于,除了家庭伦理,就是本片所宣扬的“平淡
就是幸福”外,
不落窠臼的是,电影带出了阶级问题,可以看出,家境殷实的小津的电影都是很符合中产趣味的,他很难拍出同时期黑泽明的电影,因为他不够西化,也不是武士家庭,他也无法拍出沟口的平民风格,因为
他的家庭曾是富豪,因此,小津的电影人物总是优雅的,就算落魄也要保持仪态
高贵,这便是女主角的背景定位,出身殷实家庭的女子,
老公是一个农村出身的凤凰男,如今也跻身
中产阶级,所以,所谓的茶泡饭的战争,是对一种
价值观的认同,是对一种
生活态度的妥协,是新的中产阶级观念的博弈……电影中,显像的是妻子实际上对丈夫是深深
依赖的,只是乏味的生活和迥异的
习惯让她不适,当得知丈夫要出差久别,她认知了现在生活的
美好,于是观念大转,而对于小津而言,这也是他所
经历的,出生时候的富豪家庭,直至落魄,这让他认识的不光是平淡的生活,还有
亲情的可贵,这也是他电影贯穿始终的主旨……此外,电影在本土化和国际化间也在探讨,比如丈夫公司的跨国化,比如日本中产
女性地位的提高,大家常常旅游,比如外甥女打扮的时髦西化,除了玩弹子机、赛马,还要看棒球,还有女主人公家中的壁纸,以及她一身身
美丽的和服,这些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融合也带出了电影所处的50年代,日本战后迅速发展时期所面临的
现实,这或许不是小津所要表达的对象,但呈现本身也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资料……